第三百八十一章 擊潰前軍

(這章寫得還行,雖不喜倭國,但倭漫尚可,感謝腐爛臭臭,聽着特攻隊長的歌寫的,吹爆,吹爆!)

漢六十七年,十月初九。

大漢天子劉徹親率大軍馳援廣寧塞,抵近塞北百餘里,匈奴大單于欒提軍臣命族衆繼續與守軍在塞城巷戰,自身則親臨三十萬匈奴鐵騎迎戰大漢天子。

大規模騎兵作戰,戰線蔓延數裡,雙方主帥不可能親自指揮所有將士。

劉徹命各營諸曹輔兵殿後,備騎換成的戰馬也置於後軍,親自統率十三萬騎正面迎敵。

傾力一戰,以決漢匈國運!

戰前,劉徹特意敕封敦煌三大軍鎮的羌騎首領爲軍鎮都尉,言明此戰若勝,三大都尉可冊入漢籍,得封關內候。

三名都尉自是心下大喜,他們皆是卑禾候瓦素各的族弟,早從族兄處聽聞長安繁華,心中頗是嚮往,然卻難覓良機得加官進爵。

若有可能常住長安城,誰特麼願意囤駐在敦煌軍鎮那鬼地方?

劉徹懶得揣摩他們的心思,也沒打算真讓他們與匈奴大軍剛正面,羌騎和胡騎皆爲歸附大漢的遊牧民族子弟,其習慣的騎射戰術與匈奴騎兵極爲類似,與漢騎則有着較大區別。

若將漢騎與羌騎胡騎混編,必會影響協作性,降低戰鬥力。

因而劉徹不顧麾下諸將的反對,將七萬餘萬羌騎和胡騎皆放在左右兩軍,分由安夷將軍公孫賀和三大都尉率領,護衛中軍側翼。

劉徹則領兩萬中壘居中軍,公孫昆邪領身經百戰的三萬細柳爲前軍,比兩翼凸前,正面迎戰匈奴大軍。

殿內中郎將倉素領三千郎衛亦居前軍,輔助公孫昆邪。

劉徹身邊僅剩兩百親衛,皆是郎中令吳成秘密培養的死士,便是對中壘諸將皆是慎重戒備。

尤是中壘校尉秦立身側時刻跟隨十名死士,若顯出半分欲對陛下不利的苗頭,必遭斬殺。

防人之心不可無,劉徹向來不願用身家性命來賭臣民的忠心。

秦立亦也沒甚麼怨忿,懂規矩,守分際,正是爲人臣者的本分。

翌日清晨,兩軍列陣,相距已不足十里。

列陣畢,匈奴大軍巍然不動,漢軍則緩緩推進。

匈奴中軍處,軍臣單于從斥候遊騎的回報中,已盡數知悉漢軍佈陣,不禁鄙夷失笑。

“劉徹小兒果真只會陰私算計,卻不通派兵佈陣,兵力未不足我匈奴半數,竟還敢佈下雁陣,且兩翼鬆散,遠離中軍,顯是防備我匈奴鐵騎攻其側翼。”

軍臣單于冷笑連連,陰惻惻道:“既是如此,我不妨反其道行之,全力擊其前軍,進而直搗其中軍,國師以爲如何?”

“大單于此計甚妙,擒賊先擒王,劉徹那廝居於中軍,若是我匈奴大軍以迅雷之勢擊之,則漢軍兩翼必拼死來援,陣勢必亂。”

中行説沉吟片刻,躬身道:“我軍足有三十萬騎,在我匈奴鐵騎進襲漢國前軍和中軍時,不妨命烏孫昆莫分麾下五萬烏孫騎護衛我軍側翼,並拼死阻絕漢軍兩翼回援中軍。”

軍臣單于眼神微亮:“你是想讓獵驕奢的烏孫騎與漢軍兩翼死戰?”

中行説絲毫不加掩飾道:“烏孫國本受我匈奴大恩,然在先前我匈奴受挫時,獵驕奢反倒謀圖自立,非但不再進貢,更想與漢國媾和,此等忘恩負義之徒,不可使其再做大。”

軍臣單于頜首道:“國師言之有理,確要藉機削弱烏孫部衆。”

“傳吾軍令,烏孫騎則分做兩部,即刻進襲漢軍兩翼,需死戰不退,違令避戰者殺無赦!”

“我匈奴二十五鐵騎盡數歸攏,待漢軍前軍抵近至三裡處,再盡提馬速衝擊漢軍中路,擒殺劉徹小兒者,賞萬金,得封王!”

大單于軍令頒下,匈奴諸將自是奉令而行。

烏孫昆莫獵驕奢雖是心有不甘,卻也不敢違抗,只能將五萬烏孫騎分作兩部,即刻進襲漢軍兩翼的近八萬騎軍。

此戰無論匈奴是勝是敗,烏孫部族僅存的五萬子弟怕都得傷亡大半,獵驕奢不禁悔恨交加,一步錯步步錯,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

時近正午,漢匈兩軍抵近至三裡。

半晌未動的匈奴鐵騎突提馬速,全力前衝,匈奴人騎射之術甚是了得,馬速盡提後便是彎弓搭箭,等待着漢軍進入射程的那一刻。

大漢前軍的細柳營見此情形,雖依舊維持原本的馬速,拿起馬背上早已絞好弓弦的勁弩,他們全副金盔鎖甲,便連戰馬的頭頸皆以鱗甲覆之,可不打算真與匈奴人拼騎射。

兩軍抵近,匈奴鐵騎率先將箭矢齊齊拋射,遮天蔽日的箭雨如烏雲籠頂,帶着尖嘯從天而降。

細柳將士紛紛伏低身子,幾乎是趴在馬背上,作爲最精銳的大漢騎營,又與遊牧民族對陣多年,他們身着全身鎖甲便連後甲都掛滿細密鱗片。

箭矢及身,金鐵交擊聲不斷響起,匈奴的拋射出的箭矢是從天而降的,帶着極大的動能,漢軍甲冑的薄弱處仍是被貫入,濺出蓬蓬血紅。

難以計數的悶哼身響起,混着戰馬的慘烈長嘶,不少漢騎被胯下戰馬掀翻在地,被後方疾馳而來的袍澤踏成肉醬。

細柳將士身經百戰,深知即便前方的袍澤落馬,也不能停駐避讓,只能狠下心腸繼續往前衝,否則傷亡會更大!

咚咚咚!

後方軍鼓擂響,細柳將士微是起身,揚鞭打馬,驟然盡提馬速。

兩軍皆是馬速提盡,距離瞬間急速拉近,兩百步外,細柳將士迎着匈奴人的第二波箭雨悍然前衝,扣動勁弩扳機,以弩矢回敬。

精銳漢騎的弩矢皆採用三菱形鐵製箭頭,穿透力和殺傷力遠非匈奴箭矢可比,再加上匈奴騎兵多身着皮甲,弩矢及身便即輕易貫入身體,撕裂出大面積的創口,不管弩矢是否貫穿身體,創口都不斷濺射出大量血液,壓根不可能止住。

後世軍刀的多帶血槽和鋸齒也如同此理,難以止血的持續性創口即便在醫學發達的後世都不易處理,何況是這個缺醫少藥的年月。

即便中箭的匈奴鐵騎沒傷着要害處,也會因持續性失血迅速喪失戰鬥力,甚至最終導致死亡。

前排的細柳將士卻沒顧得上看弩箭齊射的戰果,抵住匈奴的第二波箭雨後,便即直起上身,甩下強弩,執起懸掛在馬背上的戰戟。

後頭的袍澤則是抽刀出鞘,揮舞在手,高喝呼喊着軍威號。

“大漢威武,殺!殺!殺!”

細柳將士齊聲高喝,聲震雲霄!

匈奴騎兵再無暇彎弓搭箭,蓋因兩軍前排將士已是猛烈對撞。

依照後世的算法,精良戰馬最高時速可達五十餘公里,衝鋒時爆發出的速度更遠遠超出這個數據。

漢匈兩軍皆是馬速盡提,以近愈一百二十公里的相對時速對撞,如驚濤拍岸,場面自然慘烈異常。

三萬細柳宛若黑色鋒矢,生生插入數倍與己的匈奴軍陣中,前排漢軍的戰戟狠狠貫入匈奴騎兵的身體,憑藉強大的衝力將之貫穿,甚至有不少被貫飛落馬。

細柳將士經驗豐富,在戰戟觸及敵身之際鬆手,否則自身的胳膊怕也會因反震而徹底廢掉。

放棄戰戟後,他們紛紛抽刀出鞘,繼續斬殺前方的匈奴騎兵。

匈奴騎兵無處躲避,也只能拼死迎戰,即便他們的兵刃不及漢軍精良,但人多勢衆,三萬漢騎孤軍深入,待得馬速漸緩,必然會被圍殲。

匈奴騎兵是這般想,匈奴諸將亦是這般想。

軍臣單于更是仰天長笑:“劉徹小兒只會紙上談兵,果是愚不可及!”

然而便在此時,三萬細柳漢騎的所到之處突是炸響陣陣驚雷,便連萬馬揚蹄的聲響都被完全蓋過。

轟隆隆的雷聲直衝雲霄,腳下的廣袤草原震顫不已。

“大漢天子,代天罰罪,殺!殺!殺!”

細柳將士瘋狂高喝,揮舞着馬刀斬殺着四散奔逃的匈奴騎兵。

他們瞧得真切,戰前郎衛所說的甚麼掌心雷真的發威了,本是陷入苦戰之處因着隨行郎衛扔出一柄柄小木槌,便會炸響驚雷,轟得泥土飛濺,匈奴騎兵更是人仰馬翻。

地面那些焦黑的坑洞,匈奴騎兵和戰馬被神雷轟得碎裂飛濺的血肉,非但沒讓細柳將士感到恐懼,反是激起了他們嗜殺的慾念。

轟轟轟~~

神雷不斷炸響,身經百戰的細柳將士們知曉,他們能勝,且是大勝!

“殺!”

“殺蠻子,殺單于!”

將士們殺性大起,邊是斬殺着驚恐逃竄的匈奴騎兵,邊是紛紛高喝道。

處在後排的細柳校尉公孫昆邪亦是面色潮紅,望向身側隨行的殿內中郎將倉素,眼神中帶着詢問和堅定。

倉素不加思索,便是重重頜首。

公孫昆邪驟是大喜,沉聲傳令道:“擂鼓鳴金,直搗匈奴中軍!”

金鼓手得令,擂戰鼓,擊金鉦。

漢軍作戰皆以金鼓傳令全軍,細柳將士更是對金鼓號令尤爲熟悉,聽得鼓點鉦聲,不待上官傳達,便已知悉軍令。

“殺入匈奴中軍,誅殺匈奴單于!”

細柳將士們徹底陷入狂暴,齊齊調轉馬頭,不再理會逃散的匈奴潰兵,而是迅速重新集結成陣,向前方里許外的匈奴中軍疾馳而去。

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贈馬第六百五十章 交辦太子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鋒抵達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備戰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務正業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八十三章 庶民經濟 第六十四章 誅心之言 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報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篩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車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七百七十一章 共創四贏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澤重見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亞大戰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連連第七百三十八章 漢已八旬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軍遲來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莊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嬌妻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贈嬌妻第二百五十六章 對朝方略第二百章 水戰操演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二百九十六章 暫緩圓房第七百章 注輦歲贈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電堆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九十二章 帝國物流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六百一十章 趙府貴女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第三百三十二章 宮寒之症第三百八十三章 帳內定計第六百零八章 商貿代表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擴編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八百二十八章 長安會談第一百三十八章 協從理政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八百三十章 長安協定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貴女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八百三十章 長安協定第六百九十六章 歐亞烽煙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戰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二百二十一章 舉杯陶然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線通訊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軍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當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臨洮 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將領命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異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後之事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四百章 隆冬臘月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種子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七百六十章 不負相思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錢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