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

七夕之日,月逢七,日逢七,乃是天人相通的重日,亦爲女子會訪閨中密友、祭拜婺女、切磋女紅、乞巧祈福的節日。

是夜,女子皆要備好蔬果貢品,祭天拜月,虔誠地乞求神女賦予她們聰慧的巧手,祈求自己能夠得到美滿愛情的姻緣巧配。

劉徹不曉得自家二姊腦子裡哪根弦搭錯了,竟領着阿嬌和楋跋子跑到太子府來乞巧祈福。

他只得尋個由頭,將阿嬌拉到旁邊,小聲問及緣由。

阿嬌垂着頭,赧然許久,方纔聲如蚊吶的替他解了疑惑。

三女皆是酷愛騎馬射箭的主,向來不擅女紅,不喜辭賦。若今夜呆在府裡,旁的貴女登門拜訪,席間談及刺繡女紅,抑或吟詩作賦甚麼的,豈不討嫌?

“真真是三條女漢子啊!”

劉徹不禁喟然長嘆,穿越兩千多年也愣沒撈着個輕聲細語的軟萌妹子,身邊的少女個個都爺們得很。

所幸每逢節慶,長安城的宵禁皆是寬鬆,尤是權貴聚居的北闕甲第更是如此,倒不擔心時辰太晚,楋跋子無法回到卑禾侯府。

何況南宮公主和阿嬌皆住在皇親苑,領了楋跋子回府,留宿一夜也無妨。

念及至此,劉徹也不再理會她們,他適才接到安夷將軍公孫歂用鷂鷹傳來的密函,尚未來得及細看,此時哪有心思應付三人。

他派了幾個宮人在旁伺候,便由得她們在太子府的後苑隨意折騰。

回到書室,他攤開羽林衛已然編譯整理過的密函,細細閱看起來。

“公孫世家雖出身匈奴,公孫歂和公孫賀叔侄二人卻皆是難得的帥才,朝中的漢將多是及不上他們啊。”

劉徹看完密函,不由自主的感慨道。

公孫賀已執掌羽林衛,那公孫歂是否還要重用,又如何重用,尚需仔細咂摸才行。

朝中漢將多不成氣候,絕非大漢缺乏智勇雙全之人,只因大漢選官多采世襲,庶民百信難有機會施展才華。但開國功臣的後代中,除了周勃的兒子周亞夫外,還真沒有足以擔當重任的帥才。

周亞夫年事已高,李廣悍勇有餘,大局觀不足,驃騎將軍秦勇亦是如此,大漢猛將不少,帥才卻是極度匱乏。

滿朝武將皆樊噲,愣是尋不出個韓信來。

也無怪史上的漢武帝會那般仰仗衛青和霍去病,着實是再無旁人可用。

所幸虎賁衛和羽林衛已漸漸成長起來,遺孤內院的軍事學院也不斷的培育着人才,日後定會有智勇雙全的漢將冒出頭來。

劉徹並未給公孫歂回函,今日已是七夕,回函再無任何意義,唯有等待最終的結果了。

他心緒難定,卻又閒得無事可做,索性前往後苑,給那三個女漢子講講牛郎和織女那沒羞沒臊的愛情故事,既能打發時間,又能陶冶下她們的情操,何樂而不爲。

長安城內家家紅燭高燃,武威城內卻是血流成河。

右賢王出離的憤怒了,不但在憤怒中爆發,更在憤怒中癲狂。

今日晌午時分,有數十漢騎從西面疾馳而來,見得匈奴遊騎斥候後,便即調轉馬頭離去,卻留下了數匹滿載布袋的戰馬。

“吾乃大漢朔方太守李廣,於立秋之日破你王庭,屠你妻兒,等你來戰!”

右賢王看過親衛呈上的書信,忙是望向帳內數十個木匣中的首級,看到那些雖因硝制而略顯枯乾,卻分外熟悉的面龐,臉色霎時化作慘白。

噗~~

他驚怒交加之下,張嘴噴出口血霧,仰頭便是昏厥過去。

待其醒轉,已近黃昏。

右賢王緩緩睜眼,望着大帳內憂心忡忡的匈奴諸將,狠聲道:“全力攻城!本王要用城中那十餘萬顆頭顱,祭奠妻兒!”

匈奴諸將聞言,心中皆不甘願,如今王庭陷落,他們的妻兒也不知是死是活,哪還有心思攻城?

何況這武威城可不好攻,五萬匈奴騎射足足圍了大半個月,用盡了手段,依舊拿城內守軍毫無辦法。

即便右賢王想出了新手段,將土木傾倒至城中,墊出如城外般的緩坡,以便騎兵衝下城頭,可短短數日,能墊出的緩坡能有多寬?

且每每入夜,漢人又會逼着奴隸冒死將緩坡處的土木刨掉運走,如此來來回回,如今北城牆內側墊出的緩坡僅夠百餘騎射並排衝鋒。

漢軍在城中可有着近三萬騎兵和兩萬餘步卒,衝進去的匈奴騎射若無法迅速穩住陣腳,進而向前推進,爲身後的袍澤讓出地方,豈不是白白送死麼?

“抗命者,死!”

右賢王已被憤怒衝昏了頭,見得麾下將領竟不聽命行事,便即狠聲道。

匈奴諸將深悉自家大王向來陰狠暴戾,下手絕不容情,即便心中萬般不情願,也只得領命出帳,召集將士全力攻城。

武威城中,公孫歂和史惕早已整軍備戰,麾下將士們皆已列陣於前。

萬餘漢人監工則奉命看守十餘萬被盡數牢牢捆縛住的奴隸,只需不讓奴隸們鬧出亂子即可。

上陣殺敵,乃是大漢將士的使命和天職!

聞得城外號角陣陣,公孫歂知曉,大戰將至!

他縱馬陣前,並未多說甚麼廢話,只高聲大吼道:“將士們,升官發財便在今日,若是守住武威城,那座寶山便是你們的!”

各部曲的傳令兵亦是扯着嗓子,將他的話傳達全軍。

漢軍將士們盡皆望向那座由無數珠玉珍寶堆成的小丘,分外默契的齊聲喝到:“大漢威武!戰!戰!戰!”

公孫歂不再多言,縱馬回到中軍處,與史惕駢騎而立。

不多時,只見匈奴射手紛紛登臨城外高臺,幾乎將十餘處高臺盡皆站滿,且人人彎弓搭箭,顯是時刻準備射殺膽敢進入其射程的漢軍將士。

“匈奴人要衝鋒了!”

史惕握着馬繮的手緊了緊,說了句顯而易見的廢話,無非是通過說話來稍稍緩解大戰前的緊張。

嗚嗚嗚~~

匈奴人的號角聲沉寂片刻後,便再度響起,遠比先前的悠長嘹亮。

“殺!”

城外的馬蹄踏地聲響若驚雷,瞬間便見得數以百計的匈奴騎兵躍上城頭,又迅速衝下緩坡,進入城中。

這些匈奴騎兵並未執弓搭箭,反是手持近戰兵刃,顯是知曉要和漢軍展開近戰肉搏了。

公孫歂用望遠鏡瞧得這等情形,臉上露出輕蔑的笑意。

匈奴騎兵向來仰仗騎射之術,不喜近戰,故而兵刃遠不如漢軍精良,且多是匈奴將士依其喜好自行置辦,長的有戈,戟,矛,短的有斧子,弧刃直刀,直刃彎刀和刺劍,端是五花八門。

尤其匈奴人的防具更是簡陋,輕薄的皮甲和鐵木製成的圓盾,與漢軍騎兵的鐵製盔甲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見得匈奴騎兵入城,早已布好陣勢的漢軍將士不待主帥下令,皆是紛紛握緊手裡的兵刃,各司其職。

最前排的長槍兵盡皆屈膝站定,擡起特製的抵馬長槍,槍身長愈丈餘,需兩名兵士同時緊緊夾在腋下,用手握持,槍桿的底部抵在早已挖好的斜坑中。

刀盾手則護衛在長槍兵的身旁,其後則爲弓弩手。

“匈奴騎兵的強悍之處,在其且退且射,來去如風,如今入得城來,既放棄了最擅長的騎射之術,又無法盡提馬速衝擊我軍陣勢,簡直是自尋死路啊。”

史惕見匈奴騎兵竟真如公孫歂所料般愚蠢,心下登時安定不少。

尋常的匈奴騎射手持硬弓,大多隻能射殺五十丈內的敵人,城外高臺上的射手,雖有地利之便,卻也不過能射出百餘丈,而漢軍頂在最前方的槍兵便恰恰在離北城牆百丈處。

百丈的距離能有幾排騎兵?

源源不斷從城頭衝下緩坡的匈奴騎兵用事實證明,百丈的距離至少能有四五十排。

隨後,他們又用血的事實證明,如此密集的衝鋒,一旦前排的騎兵衝勢受阻,便會發生極爲可怕的事。

最先衝下斜坡的騎兵瞧見前方那密密麻麻的槍尖,自然不願活生生往上撞,試圖想要偏過馬頭往側面避讓,豈料後方的袍澤反應不及,硬是挨個往上撞。

最前排的匈奴騎兵皆是連人帶馬栽入槍林之中,生生被紮成了蜂窩,人血和馬血四處飛濺,揚起了漫天血霧。

漢軍的長槍兵也不好受,匈奴騎兵馬速不慢,撞到長槍上,直震的槍兵們虎口爆裂,甚至有不少兵士手腕脫臼乃至骨折,再也握不住長槍。

所幸隨着前排的匈奴騎兵倒地,後排的匈奴騎兵馬速驟減,紛紛撞在一起。

“弓弩手,射!”

漢軍將官們忙是下令道。

早已絞好弓弦的弩手們盡皆按下機括,數以千計的箭矢紛紛向混亂不堪的匈奴騎兵激射而去。

慘嚎聲紛紛響起,愈發愈多的匈奴人栽下馬來,瞬間便被避之不及的馬蹄踩得腸穿肚爛,進而踏成肉泥。

“槍陣,進!刀盾手,頂盾!”

漢軍將官們復又下令道。

未曾受傷的長槍兵忙是持槍往前進逼,刀盾手則是頂起盾牌,將自己和身旁的長槍兵護在盾下,與之緩緩前行。

城外高臺上的匈奴射手們見狀,忙是彎弓射箭,因怕誤傷自家騎兵,只能儘量瞄準後方稍遠些的漢軍步卒。

如此一來,漢軍前邊數排的長槍兵和刀盾手幾乎沒有遭到箭矢的攻擊,輕易便迫近了前方的匈奴騎兵,不少刀盾手還有閒暇抽出腰刀,將地上那些落馬卻僥倖未死的匈奴騎兵盡數宰了。

愈來愈多的匈奴騎兵被長槍戳下馬來,又成了刀盾手的刀下亡魂。

“撤,快撤!”

領軍入城的匈奴將領見勢不妙,忙是下令道。

殘存的匈奴騎兵聞言,登時如聞大赦,調轉馬頭便往緩坡衝,爭先恐後的倉皇回撤。

漢軍弓弩手不待將領下令,早已再度搭箭上弦,按下機括,箭矢激射而出,又是掃倒一大片奔逃中的匈奴騎兵。

“鳴金回撤!”

位於中軍的公孫歂見狀,便即下令道。

金鼓鳴響,漢軍步卒緩緩後撤,城外高臺上的匈奴射手也只能幹瞪着眼,拿重新撤回百丈開外的漢軍將士毫無辦法。

史惕看着前方滿地匈奴騎兵及其戰馬的屍身,突是心生感慨,喟然長嘆道:“將帥無能,累死三軍啊。”

公孫歂謔笑:“非是將帥無能,而是他們的王……瘋了!”

第二百五十一章 監察體制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內附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得糊塗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馬青梅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二百二十六章 羣臣譁然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賣戰俘 第一百一十七章 劉徹領軍第四百八十六章 揚帆遠航第三百二十二章 鑄鋼爲犁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四百五十章 公孫裂變第二百二十六章 羣臣譁然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線通訊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現世第四百八十六章 揚帆遠航第三百零八章 速難平原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安四月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兒第五十八章 皇家馬場 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禍相倚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尋仇第二百二十章 秭歸項氏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調控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觀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四百九十二章 衛生防疫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七百四十九章 沒心沒肺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龍城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勝還朝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一百零七章 平虜沙盤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隨軍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九十章 火燒密林 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盤算第三百三十章 商討出兵第六百三十八章 國之重器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門戶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三十八章 長沙王妃 第七百三十八章 漢已八旬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線通訊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邊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鹽稅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車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二百四十七章 貴婦入夥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一百零七章 平虜沙盤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行邸報第七百三十二章 張篤遇襲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一百三十章 舉國歡騰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三章 冊立太子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八百零九章 揮軍北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四百二十七章 劉乘心醉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電機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臨洮 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車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來婆家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軍改制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五百七十四章 勞工權益第七百二十七章 電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