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政治革命

是勳跟是復對酌閒聊,說着說着,就講到了關靖的遺言。關靖說那話是要是勳警惕,既執政且變法,必然會得罪他人,倘若一心謀國而不謀身,恐怕將來會有不忍言之事。是復對此卻不屑一顧,說得罪人怕什麼的,關鍵是要斬草除根,不使仇讎異日爲患也。

是復說了:“楚悼薨而吳子死,秦孝崩而商君刑,此非變法所致也。”舉起一枚手指:“其一,倖進之臣,國中側目。”吳起是魏國亡人,商鞅是……也是魏國亡人……說到這兒,他自己都不禁一愣,有趣啊,這倆貨都是衛國人,還都在魏國做過官兒……

總之,兩人都是別國來投,根基不厚,雖然得到國君的信重,用爲宰相,倚如股肱,但是羣臣未必心服,所以只要支持他們的國君薨逝,他們所構建的權力大廈必然傾塌。這跟老爹你不同啊,你既是天子起家兗州時期就投效的舊臣,又負天下之望,百僚歸心。

再舉起第二枚手指:“其二,疏不間親,得罪宗室。”那年月是貴族社會,二人既圖變法,肯定會損害到舊貴族的利益,而那些舊貴族大多是秦君、楚君的親戚,所以論起親疏關係來,吳起、商鞅亦天然處於劣勢,靠山一倒,必死無疑。

還有一個例子是晁錯,他即便再受漢景帝的信任,但他的敵手是吳、楚等藩王,同姓跟異姓相碰,異姓或可得逞於一時,終究無法得意於一世。就算沒有吳、楚的要挾、袁盎的讒言,估計晁錯也不會落着什麼好下場。

但是老爹你又不同,你本就是皇親國戚,如今兒子我尚了公主,又把關係更拉近一層,咱們只要別把諸曹夏侯全都給得罪了,就不怕有人膽敢翻天。

最後舉起第三枚手指:“其三,但知謀國。而不謀身。譬如晁錯,其父早誡之雲:‘劉氏安矣,而晁氏危。’彼堅不改節,復不能殺竇嬰、袁盎等。乃至於死。”必須多考慮自身的安危,同時殺光所有不滿的人、剷除潛在威脅,才能避免將來的禍患。

在這點上兒子我就要說了,老爹你是考慮過家族的安康,爲此平素與人爲善。與商鞅、晁錯他們不同,但你下手還是不夠狠辣呀。象陳羣那樣見天兒跟你頂牛的,兒子我就不能忍,虧你還會時不時說他的好話……

是復是侃侃而談,是勳卻只是端着酒杯,沉吟不語。又喝了一會兒,是復已經開始跟那兒打晃,基本上坐不直啦,是勳就說你今天別出城了,我會派人去向汝母和公主通報一聲。你就睡這裡好了——要甘氏去給大公子準備寢室。

是復這一覺直睡到日上三杆,方纔醒來。睜開眼睛先迷糊:這是哪兒啊?隨即記憶逐漸恢復,卻不禁嚇出了一身冷汗——我靠昨天真的喝多了,都跟老爹說了些什麼啊?!公主老婆所言確實有理,酒多必失……可是誰想到在自己家裡都能喝醉,還敢跟老爹大放厥詞呢?警惕性一放鬆,敢情我也只不過是個普通的醉漢而已啊……

越想越是害怕,兼且後悔。好在仔細回想,昨天老爹跟自己喝的差不多量,基本上他一杯。我一杯,我一杯,他一杯……他的酒量還沒我好呢,希望也早就喝醉啦。完全把我的話給忘記了。要不然我勸他殺陳羣的時候,按照他素常的脾氣,就該出聲喝止啊,結果屁都沒放一個,不會是已經迷糊了,對於兒子的話全都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吧?

天公庇祐,老爹已經把昨天的事兒全都忘光了吧……

趕緊起身洗漱,並問婢女,大人何在?婢女回覆道主人還在書齋,吩咐說大公子倘若醒了,便可前往相見。是復心裡一“咯噔”,忙問:“大人何時起身耶?”婢女回答說:“辰時即起。”

是復擡頭看看天色,太陽都快當頂了……老爹起得倒早啊,不會他並沒有我所料想的醉得那麼厲害吧?心中忐忑,趕緊前往書齋,報門拜見。

是勳正在寫字,便即召喚是復進來。是復先大禮拜見,說:“兒醉矣,或有妄言,阿爹勿罪。”先說好啊,我昨天那是醉話,當不得真的,不管你是聽見沒有,還記得不曾,都請別往心裡去。

是勳淡淡一笑,放下筆,伸手攙扶是復起來,拉他坐下,然後低聲說道:“是謂‘酒後吐真言’也。”是復大驚,趕緊分辯:“酒後但有誕語,安得真言?”是勳一撇嘴,說倘若酒後沒有真話,你老婆就不會告誡你少飲爲佳啦,而爲父……也不會特意拉你喝酒。

是勳有很多種發明,其中之一就是“轉壺”,那還是小時候聽的評書演義《楊家將》學來的。據說遼國天慶王在金沙灘擺宴雙龍會,楊家大郎、二郎分別僞裝宋太宗和八賢王前往,被天慶王使用轉壺,以鴆酒雙雙毒死。這種轉壺的原理很簡單,壺內隔開兩個空間,只要扳動機括,便可從不同的空間內傾倒不同的液體出來。

是勳造轉壺,當然不是爲了毒害什麼人,僅僅因爲自己酒量不大,生怕宴會上喝多了出醜,所以小小玩兒一把作弊而已。轉壺內兩個空間,一存美酒,一存清水——給別人呢,就倒美酒,給自己則倒清水。從來在家中設宴,款待賓朋,每每會用到轉壺,而且常以甘氏侑酒,甘夫人對此是門清啊,手法還挺純熟——這一套就連兒子是復都不清楚。

所以昨天是復是喝了一晚上的酒,酒精含量還挺不低,擱後世起碼十一二度,是勳卻十杯裡面只有一杯是真的,其餘九杯都喝的清水,並且還藉着如廁去摳嗓子吐了一把,隨即飲下半杯釅茶。然後他跟窗外觀察了少頃,發現兒子是真有七八分酒意了,這才裝模作樣進來,把話題引至關靖遺言……

是復頃刻間也想明白了其中原委——當然並不清楚轉壺之事,但老爹你特意不讓我給你斟酒,而要讓甘氏侑酒,如今想來必有奸謀……啊,如此腹誹太不孝啦——必有深意!我說你怎麼突然想起來跟兒子一起喝酒呢,敢情,是想套我的酒後真言哪!我倒是知道爹你挺黑的了,沒想到還這麼沒溜兒……

當下一梗脖子:“阿爹欲以酒後語罪兒耶?”

是勳說我要真打算責罰你,當時就抄家法啦……哦,我家沒有家法……起碼搧你一個大耳光,你娘又不在,也沒人敢攔我。只是你昨天的話確實無理:“若執此心,必族吾家矣!”

是復也不辯解,繼續梗着脖子,說那就請老爹你教導吧。是勳說了:“吳子、商君之所以法定而身歿,七國敗而晁錯亡,其由非兒所言三事也。”是復就問啦,那爹您說根源何在呢?

是勳說因爲商鞅、吳起變法,強國但不便民,晁錯議削諸侯,對朝臣、百姓也沒什麼實際好處,結果得罪了不少人,卻沒有什麼人支持,身單力孤,如黑夜行路,又哪有不栽跟頭的道理?

就此對兒子明確闡述自己的政治理念:“漢元以後,獨尊儒術,經學世家因此興焉,在上則攀引結黨,控扼朝政,在下則兼併土地、凌迫寒門,漢竟由此而衰也。今若不變漢政,並抑壓之,大必傷國,小則輕我。”

咱們是氏可也不算什麼豪門大戶啊,雖然你爹我奮鬥終身,成爲朝廷重臣、經學大家,但僅止一代而已,你幾個堂叔伯眼瞧着支撐不起大局,你又是個不喜歡讀書的,估計兩三代以後,照樣淪落成寒門,被世家所瞧不起。

所以我纔要變革政治制度,爲的不僅僅抑壓世家——我要是真那麼幹了,估計陳長文就不僅僅跟我是君子之爭啦,非得你死我活不可,也不用你建議,我先就會設法除去此人——主要在於扶持寒門。先通過造紙術、印刷術增廣寒門的知識儲備;再通過科舉制和民爵制度,提高寒門的政治影響力;乃至大興工商,既削弱世家兼併土地的力度,又力爭在財力上、地方影響力上,把寒門和世家拉到同一條起跑線上來。

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變革,甚至是革命,等到寒門勢力逐漸接近世家,那就沒有勢、單之分啦,往大里說,國家的統治階層範圍擴大,基礎可以更加穩固,往小裡說,我是氏纔可能富貴百年。

我的敵人不是陳長文一個,而是龐大的世家體系,靠刀劍是殺不光的,你別妄起殺人之念。那麼既然敵人殺不光,要怎樣才能保證自身的安泰呢?那就只有多造友朋,以強厚自身的勢力才成。所以我所主持的變革,跟吳起、商鞅他們不同,在得罪了某些人的同時,也能給更多人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這纔是真正的謀家、保身之策。

兒啊你必須記住,大義是必須凜尊的,雷霆手段也不可少,但真真正正能讓衆人擁戴你、服從你,進而保護你的,只有利益——你讓他們看到了利益,雖槍林刀山可往也,因爲他們會爲了維護自身的利益,主動幫你擋箭。

當然啦,我適才所言,都只不過是理論罷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應該怎樣在謀國的同時亦得謀家,你也長大成人啦,老婆都娶了,過不多久還會有兒有女,也該肩負起責任來了——“吾父子合當共謀也。”

說着話從袖中掏出一串鑰匙來,塞到是復手裡:“關士起居處,自其歿後即封閉也,兒今獨往,乃可細細勘察之、思索之。”(未完待續。)

第23章 元龍之謀第29章 白兔遇犬第13章 初爲人父第3章 吳中之禍第20章 通權達變第32章 天下第一第29章 舌燦蓮花第22章 拓拔歸附第26章 同滅吳寇第5章 壽春城下第29章 降漢降曹第12章 人心不足第7章 比干直諫第3章 遼東來書第8章 一死人耳第5章 白波谷前第5章 天賦上限第21章 吾等何往第36章 鐵券丹書第26章 南鄭病龍第30章 奉駕幸許第11章 料事如神第6章 雙親罹難第21章 吾等何往第27章 澄清吏治第20章 郭氏假子第34章 階級鬥爭第13章 人之大欲第24章 脣槍舌劍第15章 難兄難弟第19章 黃巾渠帥第22章 軍泛馬訾第8章 名馬金槊第14章 非當世人第28章 便有如何第23章 屠盡匈奴第13章 孟門之山第1章 禍起蕭牆第16章 良宵聞變第13章 河北棱堡第9章 舜舞干鏚第12章 覆巢之下第28章 單騎闖陣第9章 察考諸子第26章 良辰可待第3章 夷寇臨城第33章 城下遇難第30章 凌雲雕龍第9章 溳水之戰第9章 溳水之戰第1章 帝后對泣第16章 孰輕孰重第27章 孟堅識淺第29章 不智不信第17章 吾何有私第6章 樂浪故人第22章 收服荊南第20章 入漢摘桃第18章 陶牧拜表第7章 卿何人也第25章 所忠者天第27章 助守鄄城第1章 輔政安民第20章 圖窮匕見第11章 捕風捉影第26章 往徵不難第23章 刺客奇才第4章 漁陽豪強第22章 請跪恭送第6章 華夷之辨第25章 恩威並施第18章 巨型火炬第14章 蘭臺藏書第11章 須臾頃刻第5章 朝鮮新冢第2章 窮山逐鹿第5章 賣官鬻爵第15章 窈窕淑女第27章 遂鄉認親第8章 徐方名士第8章 謀爭爲上第20章 忙中得閒第5章 神鵰大俠第24章 日薄西山第20章 秦因何亡第3章 夷寇臨城第12章 鄉野土產第3章 蒼天不仁第14章 帳下壯士第16章 混世魔王第8章 頭風復發第11章 作育英才第32章 羌胡雜虜第34章 震主之威第22章 天下太平第26章 隆中閒話第12章 鄉野土產第38章 須三萬金第28章 古代科技第27章 遂鄉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