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謀身謀國

是復的婚禮,是在延康五年夏四月盛大舉行的。婚禮剛過,便有兩位重要人物天壽已盡,溘然長逝。

第一位是國家級的重要人物,前太宰荀攸荀公達,享年五十八歲。荀攸是去歲初冬是勳正徵遼東之際覺得病情略有起色了,才終於被曹操放歸老家潁陰的,可是纔回去便又倒下了,然後纏綿病榻將近半年,終於還是嚥了氣。曹操聞報,大感悲慟,公開說:“朕與公達周遊二十餘年,無毫毛可非者。”又說:“公達真賢人也,所謂‘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孔子稱‘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公達即其人也。”

於是追封荀攸爲吏爵的第一等,號“鄴鄉公”,單諡一個“成”字,允其次子荀適襲爵(長子荀緝早歿)。

即便如此,曹操仍然覺得給荀攸的死後哀榮不夠,要求羣臣商議,還能怎麼增加一點兒哪?是勳心說這還只是荀公達,倘若荀文若也死在魏朝,老曹你還不得給他封王啊?荀攸本來就是太宰,爲人臣之極;鄉公在新的爵位系統中,亦爲異姓封爵之首,所謂“鄴鄉”,是指鄴縣城內之鄉,算比較富庶的地方了;而“成”字根據諡法,爲“安民立政曰成”,評價同樣很高……你還打算怎麼哄擡荀攸的身價哪?

最終還是是勳和陳羣聯名上奏終究這二位是新爵位系統的創建人,同時也都參與了新官制的建設以“荀文若當世良、平,輔弼陛下肇建魏基,成就宏業,後人莫能匹也”的理由,請求在他的爵號上增加“開國”二字,變成“開國鄴鄉公”。這是一個臨時性的舉措,顧名思義,只有在曹操建立魏國前便成股肱之臣的,纔有資格。

換言之。只要是宏輔和陳長文不垮臺,將來退休或者死後也是有機會安上這一尊號的……

隨即曹操便命是勳親自前往潁陰宣詔並且代天子致祭。是勳跑這一趟大半個月的時間,等返回洛陽才驟然聽聞,自家重要人物關靖關士起也身染重病。已到彌留之時了。

他趕緊喚來家醫許柯,問關靖得的是什麼病,怎麼你就治不好呢?許柯苦着臉說:“本風寒小疾也,然關先生年事已高,臟腑虛弱。天壽將盡,故不可瘳也。即吾師親至,亦不能救……”就算你把張仲景叫來也是沒用的,這人壽命將盡,就算神仙也救他不活真不是我本事低微,或者不肯用心啊。

是勳想想也是,關靖本年六十歲整,比荀攸還年長兩歲呢,擱這年月到“耳順”之年才死,也不算夭亡了啊呀。合着我跟這世界上也可能還有不到二十年壽命了,想起來真是悲哀。

本來是勳已經頗爲習慣這一世的生活了,最近十年來他還是頭一回迫切地期望:老天爺啊,讓我回去吧,回到二十一世紀,只要不得大病,起碼活到七八十歲還是有希望的呀!

匆匆前去探望關靖,握着老頭兒的手不住唏噓。話說他這一世接觸的名人也不少,直接收爲賓客、弟子的,同樣車載斗量。但十數年如一日,始終呆在身邊輔佐自己的,卻只有這位史書上僅留下寥寥數筆的關士起而已。

是勳跟這兒慨嘆,關靖躺在病榻上。卻故意別過臉去不瞧他。是勳就問啦:“士起何故如此?乃吾有輕慢處否?”關靖微微搖頭:“非也,靖略有所思耳。”是勳問你在想什麼?關士起這才轉過臉來回答:“乃思吳起、商鞅也。”隨即一字一頓地說:“楚殺吳子而用吳子謀,秦裂商君而用商君政,國恆在,而人亡矣,豈不嘆歟?”

是勳說感謝啊。您都這樣兒了,還在爲我考慮……只是未免想得太悲觀一些了吧?關靖苦笑道:“主公亦嘗雲:‘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安可不思?”是勳說好吧,我會仔細考慮這個問題,儘快想出防微杜漸的辦法來的你還有別的話要對我說嗎?

關靖就問了:“靖去後,其誰代之?主公乃有腹案否?”關士起並不僅僅是是勳的謀士,他同時還總體負責着是家的情報網,前者可以找多人來組個參謀班子以接替之,後者可必須得交給某一個人啊,不可謀於衆也。那麼找誰來接管情報網纔好呢?是勳搖搖頭,說我想來想去,想不到合適的人,你有什麼推薦嗎?

關靖長嘆一聲,說:“孔明可代,惜彼無此意也……”諸葛亮根本也不可能長久窩在是府,做個陪臣“今府中或有智過靖者,然親厚皆不足也……”再上哪兒去找個可以跟我似的,願意一輩子躲你陰影裡的情報頭子啊,就算再聰明的人,親厚不足,也不可能交付這一重任“請自操其柄。”

是勳輕輕搖頭,說一則我是真沒有這個精力,二則我本人也並無此秉賦,不可能親自掌握情報系統“實無其人乎?”我得搜腸刮肚地好好想想,歷史上還有什麼著名的陰謀家可以爲我所用了……要麼,把孫彥龍給調回來?可是人家好歹都已經做到千乘郡守啦,真肯放棄大好前程,跑回來我府裡窩着嗎?

關靖瞧是勳愁眉不展,倒不禁微笑起來:“或有其人也,恐主公不敢用耳。”是勳趕緊說沒啥不敢的,你說吧,想起誰來了?關靖長長地吐了一口氣,道出三個字來:“長公子。”

關靖去世後,是勳和公孫瓚聯名上奏,請求追封他一個散職,最終得到了“守宮令”前漢諸職,這時候大多變成了散職是勳還嫌不足,代其捐輸百金,乃得“上勳”之爵。

等到安葬完了關靖,是勳就把兒子是復喚進書齋,先問他最近的工作、生活情況你多久一上值啊,有沒有竭誠奉公哪?跟公主的感情如何啊?是復回答說,兒子這騎都尉也只是個散職而已,偶爾禁軍開會,或者皇帝出行,叫我去打個照面兒,十天都難得輪上一回,主要還是呆在家裡讀書、習武……

是勳心說別扯了。你要肯認真讀書,管巳早就跑過來跟我炫耀啦,估計還是習武和交遊的時間比較多。也不去揭穿他。

是復又說,我跟公主老婆的感情那當然沒說的。山陽公主阿爹你也見到了。長得又漂亮,人也很賢惠,雖然並不熟悉持家之道,但可以慢慢學嘛;她終究是公主,兒子我也不好在她面前擺架子。平素相敬如賓,就跟阿爹你跟我娘似的阿爹你說過的呀,這女人麼,就是得哄,哄得開心了,自然千依百順,家庭也就此和睦。

是勳心說我倒不怕你欺負公主,我怕你反過來被公主欺負甚至是掌控住啊……

“聞公主不欲汝多飲,然否?”

是復臉上一紅,說是。公主說喝醉了酒容易失言,也容易誤事……那她是不知道自家夫君的酒量。不過兒子還是從善如流的,也正可以將此爲理由,免得酒席宴上別人灌我。

是勳原本想好了一套說詞和題目,想要好好考較考較兒子,可是言至於此,突然間腦海中靈光一現,因此笑道:“吾父子從未對酌……”是覆成年前當然是不準喝酒的,即便成年以後,父親在場的時候也都不敢多飲。每次禮節性地進一杯酒,自己也只喝這一杯罷了。是勳說了,既然你因爲公主的告誡,在外面不能多喝酒。那不如今天爲父來陪你喝個痛快吧。

於是便命甘氏整治酒席是復爲了陪老孃,仍然常居城外,這回是協辦關靖的喪事,所以暫時進城一回。這年月還不跟後世似的,公主獨有府邸,駙馬去見老婆就跟上班一樣。還得挑日子,還得先打報告,因此山陽公主下嫁是氏,也便合居城外,曹操倒是並不介意。

酒席就擺在書齋之內,是復先給老爹斟上一杯酒,是勳說你不用忙了,父子之間,又無外人,不必那麼多規矩,就讓你庶母甘氏斟酒吧。隨即舉杯一飲而盡,把杯底亮給是復。

甘氏給是復也斟上一杯酒,是復趕緊雙手接過,一口飲盡,然後就問了,父親您是不是有什麼心事啊,平素也非好酒之人,怎麼想起來跟兒子我對酌呢?是勳輕輕喟嘆一聲:“爲悼關士起也。士起既歿,吾如失臂膀。”

是復說我跟關先生接觸不多,但偶然請教,必有裨益,確實是我家的重賓啊,只可惜年歲大了……先安慰了是勳幾句,又說:“兒覺鄧士載亦有謀者也,惜乎放之於外。”

是勳說鄧艾是大將之才,但不適合參人幕府,關靖既逝,我想要找個人來接他的位子,你可有什麼建議嗎?是復歪着腦袋想了好半天,提出幾個人名來,但都被是勳給逐一否決了。

是勳之愛才,在於放諸合適的位置,既能有利國家,又能發揮所長,成就個人事業,所以史書上有名的那些門客,陸續都給放出去了,如今留在府內,跟在身邊的,都只是些史無所載的中才而已。關靖雖然史書上也記了一筆,但實在簡略,連是勳都沒想到,這傢伙竟然能夠幫得上自己那麼大的忙。原本逄紀倒是合適接關靖的位子,並且關士起初薦逄紀,亦有此意,只可惜那廝心既叵測,又不安於位,是勳也只好放他走了。

如今身邊還有點兒名氣的,恐怕就只剩下周不疑啦,可是小傢伙聰明雖然聰明,卻爲人偏激,而且鋒芒畢露,非佐弼之才也。所以就連是復都沒提周元直之名。

最終只得慨嘆一聲:“俊才難得也。”真鬱悶,還是喝酒吧。

是勳是一杯接一杯地喝,是復也只好陪着,時候不大,父子兩人全都面色泛紅。是勳藉口如廁,出去了一會兒,回來以後又催着兒子連喝了兩杯酒,然後突然說,我想起來關士起臨終前的一句話“楚殺吳子而用吳子謀,秦裂商君而用商君政,國恆在,而人亡矣。”兒子你怎麼看哪?

是復一撇嘴,說這跟“政”和“謀”沒有關係啊“彼二子但謀國而不謀身,罪人多矣,焉得不亡?”

是勳問了,那麼可以既謀國又謀身嗎?無論執政還是變法,都必然會損害到某些人的利益,想不得罪人,那可能嗎?

是復冷笑道:“爲其殺之不足也。向使商鞅殺公子虔等,何至於死?!”(未完待續。)

第14章 黑心煤窯第6章 建安石經第25章 天地之力第2章 言不及義第9章 煮豆燃萁第6章 奢而不侈第20章 鞭長莫及第8章 公達三策第20章 天象示警第19章 天子之威第6章 督郵行縣第15章 今古之爭第3章 禍不旋踵第15章 就食玄菟第16章 舉賢任能第17章 願爲孫程第22章 雷震行刺第3章 禍不旋踵第2章 雷霆手段第5章 遠之則怨第37章 心大志廣第24章 三辭三留第5章 鮮花牛糞第12章 劈章宮門第24章 河內司馬第32章 天下第一第25章 汝國何在第27章 燙手山芋第7章 謀身謀國第31章 大戰餘波第12章 黃鬚大奇第36章 鐵券丹書第14章 再作馮婦第9章 涼州用間第15章 烽煙四起第26章 取而代之第8章 選士之策第4章 夢中殺人第17章 含飴弄孫第4章 漁陽豪強第20章 是郎才盡第27章 得韓徵倭第28章 不徵而徵第29章 國亂先兆第11章 幽州水師第30章 乃見君臀第22章 故人重逢第4章 彼采葛兮第3章 破此五賊第24章 婦人衣冠第10章 不忠不義第12章 觀其決斷第8章 曹氏之強第三章 食蕢之思第26章 同滅吳寇第19章 二虎媾合第5章 再見梟雄第18章 光祿新丞第12章 乃可擄去第1章 禍起蕭牆第23章 吾舅同然第12章 天命在魏第27章 孟堅識淺第20章 叔孫制禮第14章 明算之弊第16章 城下轒轀第5章 不識大體第12章 覆巢之下第2章 言不及義第8章 單家俗吏第32章 海船入江第13章 口舌之間第19章 請徵句麗第12章 趙達彈狀第20章 亥豬巳蛇第23章 堂上驚變第19章 魏之必敗第14章 黑心煤窯第26章 文姬歸漢第26章 君權相權第8章 志不可奪第9章 文和詭謀第26章 是郎才盡第5章 霹靂高車第4章 益德爭功第20章 忙中得閒第20章 天象示警第29章 何者爲君第21章 舅傳婿也第24章 要當磔也第10章 海隅神威第14章 婚宴驚魂第34章 震主之威第26章 心喪三年第2章 安貧守賤第16章 天下爲弈第1章 兩面三刀第7章 名士該殺第16章 屯敵必取第4章 西走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