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南風驟起

樂進和曹休最終還是未能擒下亦未能殺死周泰,被他順利逃回了羊馬牆內。卻並非魯莽匹夫,一瞧曹軍早有準備,竟然兩路來攻,趕緊收攏步卒,身自斷後,緩緩而撤了。樂進、曹休一直追近城壕,卻被羊馬牆後亂箭射出,只得喟然而嘆,無功而返。

終究當日周泰於陣前搏命,那是爲了掩護孫權逃走,如今無此需要,他要還酣戰不退,被創十二,那絕非忠勇,反倒是無謀甚至有病了。

且說曹軍收隊回營,謀士們商議着,既然周瑜派了周泰出來打反擊,那說明主力仍在城中,並未調去江夏啦,難道馬良獻來的降書確實爲真?曹操手捻鬍鬚,搖頭而笑:“非也,吾礟威脅甚大,而敵不能奮勇破之,遇戰即走,足證周瑜已將主力東向,此止惑我耳。”

衆人大眼瞪小眼,心說您原本不是這麼說的啊,口徑怎麼轉得那麼快?楊修、王粲等人不禁都將目光投向那幾位一流的謀士——荀攸、賈詡和程昱——心說你們倒出來說句話啊,要麼反駁丞相所言,要麼站在丞相的立場上多解釋幾句,也好讓我們明白其中的道理。

其實哪有什麼道理,正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在缺乏足夠細緻和準確的情報的前提下,對敵軍動向的判斷,往往就靠着, 主將的經驗,甚至是直覺和靈感。荀攸等人心中仍然存有疑慮,但並沒有十足的信心,可以推翻或者附和曹操所言。那就只好暫且閉口不言了。楊修那些小年輕可以隨便發表意見。中則有功。即便說岔了,那也是閱歷不足之故,曹操必不會因言而罪人;荀攸之輩就不同了,獻言若錯,往小裡說是大挫自家威望,反爲小輩所笑,往大里說,可能直接影響到曹操的決策。破壞了有利的局面,所以——正如是宏輔昔日所言:“百言百當,不如一默。”

現在正是該默的時候。

曹操左右瞧瞧,聽不見任何反對的聲音,不禁一攤雙手,說咱們暫且就先如此認定好了,周瑜遣馬良詐降,欲圖誘我往攻江夏,並在彼處設下了圈套。若真如此,吾等又該如何應對呢?他設了圈套。我就不敢去,難道繼續頓兵江陵堅城之下。一籌莫展不成?

就算周瑜真的抽調了兩萬多兵去增援江夏,只要他守禦得法,咱們也是無法在短時間內攻破江陵城防的,周瑜見咱們不上鉤,再把兵調回來也完全來得及。說不定他所謂的圈套,正是要逼我強攻江陵,妄圖搶在他趕回來之前破城呢——倘若如此,則折損必大,吾不爲也。

黃射說我願意再寫信去江夏,勸說父親歸降——他昔日不肯降,是因爲感念劉表的舊恩,如今劉表都被周瑜給軟禁起來了,若要相救,只有降曹抗孫一條道路可走。倘若父親肯降,這局自然便破。

夏侯惇建議繼續推出礟車來攻打江陵城,迫使周瑜回援,待其返回後,咱們再前去攻打西陵不遲啊。

曹操一時也無良策,只好一方面派黃射寫信給黃祖,另方面安排夏侯惇翌日主攻,李典輔之——既要給城內造成強大壓力,又力求少損兵馬,這城該怎麼攻,你們下去好好謀劃吧。

天色也晚了,於是散會,各歸營帳。曹操卸了盔甲,抱着被子盤腿坐在睡席上,左思右想,就是琢磨不透周瑜將會在江夏設下何等圈套,難道僅僅是靠馬良的詐降信嗎?我要不要遵從前議,親自跑一趟江夏,當面摧破其謀?還是穩妥起見,暫且不去攻打西陵?

想着想着,就有點兒迷糊,正打算躺下來睡了,忽聽帳外傳來嘈雜的人聲。曹操裹着被子喝問,就聽許褚稟報道:“高將軍遣軍士來,有軍情稟報。”曹操說我已經躺下了,就不起身了,且隔着帳門說吧。隨即就聽到軍士的聲音:“漳水上有火光閃爍,似有南軍欲襲我後路也——請求增援。”

這所說的“漳水”,並非鄴城附近的漳水,而是一條長江的支流,又名南漳,發源於荊山山脈,在江陵以西注入長江。南漳水很狹窄,又頗淺緩,與長江不同,行不得大舟,卻易涉渡。曹軍十餘萬衆,列營三十里,最西面臨近南漳水的,乃是曹仁部將、裨將軍高遷之營。所以高遷發現水面上有火光閃動,懷疑是南軍趁夜潛出城外,或者妄圖偷營劫寨,或者妄圖插到曹軍背後,斷其糧道。

可是曹操聽了稟報卻不禁笑出聲來:“何其拙劣乃耳!”下令高遷緊守營寨,以防偷襲,不得隨意出戰,自己也不會派遣援軍過去。軍士領命去了,許褚忍不住挑開帳簾,進入大帳向曹操請教——他是曹操心腹愛將,不怕見到主公衣衫不整——“丞相何以不懼其潛出我後耶?”

曹操耐心地給許仲康解釋:“若圖擾吾後也,何必涉渡南漳?”你悄沒聲地從南漳水西岸過去不完了嗎?道路雖然難走一點兒,總比跑東岸來被我軍發現行蹤要強啊——“若圖襲吾營也,何必舉火?”哪有高舉火把,大搖大擺前來劫營的道理?

“彼欲圖東,乃故出其西,使吾以爲江夏無防備,易取也……”這分明是聲東擊西之計,周瑜想在東線打我的埋伏,所以假裝要從西線發起反擊——“若遣軍往援,是自亂陣腳,反爲所疲,吾不取也。”大半夜的要是派兵過去增援,結果撲一個空,白白地使士卒疲憊,反倒正中周瑜下懷啊。我纔不會上當呢!

許禇聞言拜伏:“丞相妙算,周瑜焉能惑也。”隨即躬身退出。

許褚出去了,曹操不禁自顧自地冷笑,可是突然間一陣寒風從帳門縫隙中撲面襲來,吹得他一個冷戰。趕緊雙手掖住被角。裹得嚴嚴實實的。於是吩咐許褚。趕緊給我把帳門閉嚴實點兒,別讓風颳進來。許褚領命而行,曹操隨口問道:“是何風也?”現在刮的什麼風啊。許褚答道:“適才南風驟起。”

曹操微微一皺眉頭:“不想嚴冬之時,本地尚有南風……”話說到這兒,突然間頓住了,再往深裡一琢磨,不禁面色大變,急忙下令道:“速速派將增援高遷。勿使敵軍靠近!”

唉?許褚心說丞相最近不大對啊,怎麼一會兒一個主意,總在變呢?纔剛說守軍倘若發起反擊,則馬良所獻之書爲真,江夏無備,一轉眼卻又說這反擊不給力,所以江夏那兒仍然會有圈套。纔剛說不必增援高遷,讓他嚴守營壘便可,一轉眼卻又下令增援?難道說丞相老了,糊塗了嗎?

正打算再度請令。問清楚是不是自己聽錯了,就見帳簾一挑。曹操裹着被子、光着腳就跑出來了。許褚大驚,趕緊上前幫忙丞相擋風,就見曹操緊鎖雙眉,仰頭望天,面上陰晴不定,自言自語地道:“南風驟起,若敵施以火攻……”

許褚說丞相您想多啦:“風雨雷電,天之象也,凡人豈可預測?便南軍欲以火攻,亦不在此際耳。”這南風纔剛起來啊,他們就算想玩兒火攻,那也得有準備的時間啊。曹操冷然道:“天下奇人異士正多,豈可料也!”再次下令,趕緊派兵去增援高遷。

話音才落,許褚還沒來得及去傳令呢,突然就見正西方向一道紅光,直衝天際,隨即江陵方向也驟然騰起一片亮點,彷彿正有無數南軍舉着火把直撲過來!

曹操的直覺是對的,馬良確實爲周瑜所遣,獻上的是詐降書,然而周公瑾卻並不認爲就此可以騙過曹操。且說當日退守江陵之後,他就跟劉琦、劉磐、關羽,以及其他主戰的荊州將吏們商議,一方面請文聘率領一支遊軍南下長沙,穩定局勢,爭取拔出黃忠等部,北援江陵,另方面提出自己的一層顧慮。

周瑜說如今江陵城固防若金湯,曹操恐難攻陷,持之以久,敵軍糧秣不繼,必然退卻,趁隙而攻,可保全勝。問題咱們如今所要守備的並非江陵一城,西陵那兒是個薄弱點,曹操必要往攻,恐怕黃祖防守不住。一旦被曹操攻克西陵,將東線也推到長江邊上,然後沿江築壘,則即便大軍退卻,咱們也無力收復失地啊。被曹操得了北部荊州,收攏人心、積草屯糧、建造舟船,則數年後再來相攻,恐怕吾等亡無日矣!

還有一層擔心周瑜沒說出來,那就是荊州將吏的老家大多都在江北,一旦被曹操長時間佔據江北地區,以其家族爲要挾,估計這些人全都得步了蒯越的後塵,起意降曹,到那時候,只怕不必動兵,這整個荊州就全完了!

關羽提議,說荊州內部不是有很多投降派嗎?不如借他們的名頭去跟曹操聯絡,獻詐降之計,爭取把曹操的主力牽制在江陵城下。周瑜點頭:“關將軍所言有理……”可是隨即又搖頭:“曹賊多疑,恐此計未必能相瞞也。”

一邊誇關羽,一邊低頭思忖,想着想着,周瑜不禁笑了起來:“老賊多疑,吾乃故疑之可也。”於是他就假造了蒯越的書信,派馬良前去曹營詐降,但信中所言不但不求牽制曹操,反而鼓動曹操去打西陵。隨即周瑜即在城中散佈消息,說自己打算親率兵馬去增援江夏。

因爲周公瑾知道,城內荊州人士多有降意,雖然自己把蔡瑁、蒯越等人軟禁了起來,但不可能堵住所有的漏洞,消息遲早會外泄。那麼曹操兩相對比,自然便會懷疑馬良所言——蔡瑁派去的那名信使倒確實是真的,周瑜故意放其成行也。

倘若換了一名敵手,或許不管不顧,繼續去打江夏——反正我本來就是如此計劃的嘛。可是曹操多疑,周瑜越是慫恿他去打,他就越是不敢動,而要反覆試探,力求真相。所以曹操先派曹仁假裝東進,繼而又列礟攻打江陵城,周瑜就猜到了——老賊中計也!

那麼自己下一步計劃,自然便是反擊,施以火攻!(未完待續……)

第5章 刺奸密奏第25章 毀於一旦第13章 兵出子午第17章 巫山雲雨第19章 卿之無學第7章 吾青州人第31章 爾虞我詐第24章 日薄西山第2章 兄弟鬩牆第7章 吾青州人第8章 徐方名士第17章 兔死狗烹第9章 驚雷投箸第19章 訓詁之師第27章 思慮操勞第13章 大勢已去第17章 披髮叫天第20章 亥豬巳蛇第19章 婦誦夫錄第7章 寄身豪門第23章 百口莫辯第25章 大地爲球第22章 故人重逢第12章 白地將軍第4章 無米之炊第13章 兵出子午第4章 夢中殺人第27章 敗絮其中第14章 明算之弊第3章 嫌疑之地第15章 烽煙四起第14章 無奈竊國第15章 請爲紀信第21章 朔州互市第19章 血戰赤阪第4章 真正小人第7章 事後諸葛第24章 天險閣道第8章 謀爭爲上第2章 初晤諸葛第23章 百口莫辯第9章 見性成佛第18章 工人運動第33章 城下遇難第11章 料事如神第12章 呂布來矣第23章 霸王鎩羽第5章 賣官鬻爵第7章 雷澤詩會第2章 朋友無隱第23章 沽名釣譽第35章 命盡園桑第33章 先登者誰第25章 汝國何在第20章 入漢摘桃第19章 嶺南烽煙第26章 釣橋無益第6章 自編自導第29章 駐馬浿陽第15章 知交零落第21章 先見神亭第17章 亡羊補牢第20章 勾心鬥角第21章 衣錦榮歸第21章 死生之間第14章 金商門外第28章 陣前殺將第18章 我能興鄭第12章 何必當初第4章 漁陽豪強第三章 食蕢之思第7章 爲曹造勢第26章 城頭箭書第24章 壯士斷腕第32章 殿上失儀第21章 衣錦榮歸第10章 天下英雄第12章 懸危之勢第16章 豈忍招贅第26章 心喪三年第17章 外禦其侮第3章 世家短視第3章 夷寇臨城第31章 以竹爲炮第28章 超願棄父第10章 爲小兒欺第29章 前倨後恭第8章 謀爭爲上第21章 史上有名第1章 啖肉豪客第15章 窈窕淑女第21章 火中取栗第32章 殿上失儀第11章 熟悉劇情第29章 駐馬浿陽第9章 先實關中第28章 內外兼修第4章 豆中有膏第9章 煮豆燃萁第16章 討袁紹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