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長矛如林

江東之主、吳侯孫權,這些日子是極其的煩惱啊。

煩惱的來源有二:其一,張昭、張紘終於遭到釋放,匆匆從曹營趕回來了,極言曹軍之盛,難以抵禦也,要求孫權儘快召回周瑜,然後遣使向朝廷謝罪——如此,或可保江東基業,最不濟也能保全孫氏一族的性命;其二,吳、會二郡的沿海各縣,急報是雪片一般傳來,都說幽州水軍勢大,恐怕不日便要登上海岸,殺往內陸而來,請求立派援兵。

當日鍾離緒的浙江水師爲是勳所破,敗兵逃歸山陰,淳于式大驚失色,不敢再隱瞞消息,趕緊遣人前往長江沿岸去稟報孫權。對於是勳究竟有多少船隻和兵馬,這時候陸陸續續的各方情報匯聚,加上敗兵所言,綜合起來,最終得出了一個驚人的數字——也就是孫權派嚴畯去通知周瑜的,總共海船八九十、水兵一萬五,足比事實真相翻了兩翻還多。

這倒不是淳于式爲了減輕自己的責任,故意謊報,而是這年月並沒有完善的偵察系統,所謂情報,大多得自於各鄉各鎮的口耳相傳。鍾離緒戰敗之後,附近的句章、餘姚、上虞等縣一日三驚,百姓們紛紛逃離海岸,躥向內陸,即便親眼所見,傳來傳去的也便失了真——而且不會往少了失,只會往多了失。更重要的是,是勳通過扣押商船和物資,與很多會稽大戶打起了交道,而陸議也通過另外一種渠道,一起利用這些大戶。要他們幫忙散佈幽州水師強大難敵的謠言。

或許也有那誠實百姓親眼得見幽州水師。會說真話吧。但在官吏們眼中,究竟是縉紳大戶可信呢,還是泥腿子草民可信呢?

所以這離譜的數字往上一報,孫權當場就驚了,匆忙收兵,退返吳郡的郡治吳縣。他詢問屬吏,這數字可靠不可靠?幽州水師真那麼強大嗎?別部司馬凌操表示懷疑,說:“江東主力。皆從周公瑾往赴荊州,餘者不過三萬,分守各郡,若敵果有萬餘,自可登岸,覷主公在北,而掩襲吳縣矣,何得更南擾會稽?則數之不足,乃可明矣。”

“將軍所言差矣。”一人緩步而出,開言反駁。孫權定睛一瞧,原來是顧雍顧元嘆。就聽顧雍逐條分說自己的理由:“千里航海。古未之聞,南北氣候、水文皆不相同,倉促間安可遽戰?是以逡巡海上,騷擾會稽,爲整兵練卒也,候其熟稔,必來犯吳。況我軍不過三萬,卿所知也,而是勳不知,未敢遽犯,候其探知,豈有不來之理?”

是勳所以沒有先來打吳郡,一是因爲對南方的氣候和水文還不熟悉,二是因爲對我軍的虛實還不明瞭,未見得是兵力不足的緣由。就我看來,一萬多兵,近百條船,那是一定有的,不光光是幽州的本部啊,他肯定還接收了平、登、海、徐各州的軍隊哪!

其實顧元嘆比孫權更早就得到了幽州艦隊騷擾會稽的消息了。一是因爲他沒有跟隨孫權北征,而留在了吳縣;二是因爲他曾經久守會稽,消息來源面比較廣泛;當然最重要的,如今陸議還不敢公然露臉,就正躲藏在他家中……

所以這套說詞,顧雍是熟思已久,當下“嘡嘡嘡”往外一擺,當即駁得凌操是啞口無言。完了他還勸孫權趕緊召回周瑜所部——“荊州,脣齒也,吳會,腹心也,安有病入膏肓而慮及脣齒者乎?即守荊退曹,荊州亦難爲我所有,而破吳會,得不償失。即荊州我有,豈主公欲棄先兄之基業而西遷耶?”

孫權聞言,不禁動容,這纔派了嚴畯西上,去召周瑜回來。可是這邊嚴畯才走不久,會稽又有急報傳來,說諸暨、剡縣羣賊並起,有呂合、秦狼等聯兵數千,北犯山陰,請求趕緊派兵救援。顧雍早料到會有類似事件發生了,假模假式地慨嘆道:“此必爲是勳所惑者也。”

朝廷“大軍”逼向會稽,一方面搶掠了不少的海商後臺,另方面又封官許願,大開白條,會稽顯姓們本來就還沒有徹底被孫家所收服,趁着這個機會,正好出兵出糧,煽動暴亂,以動搖孫氏在江東的統治。顧雍心說這第一波只是試水而已,更大的亂子恐怕還在後頭哪……

孫權急派蔣欽、徐盛率軍南下平叛,然而這邊二將才走,一眨眼的功夫,吳郡內部也盜賊四起——這當然是“吳四姓”的功勞哪。孫權倒是也明白,若無地方豪強在背後撐腰,老百姓很難鬧得起來,而就算真鬧起來,豪強武裝就先把他們給捏了,用不着等自家動手。所以他主動拉低身段,去拜訪四姓的族長,族長們的託詞是:我們可沒資助誰造您的反,我們哪有這膽子啊?估計一是昔日劉繇、嚴白虎等人的餘黨趁機鬧事,二是我們的海船、貨物在會稽遭受重大損失,被迫壓縮財政,多在佃戶身上榨了點兒油水……

孫權真是焦頭爛額啊,只好一方面點兵平亂,一方面又派主記步騭再赴江夏,去勒令周瑜退兵——這回信中的語氣就重得多啦,不是要周瑜尋機撤歸了,而是命其即刻率部返回江東。

步騭字子山,是臨淮人士,因世亂避居江東,爲孫權所徵辟。孫權雖然表面上要跟江東世家和解,骨子裡還是信任淮泗人士,所以這位步子山雖然職位不高,只是主記而已,但在東吳政權中的地位可不低,算是孫權心腹之臣。孫權派他前去召還周瑜,也是向周公瑾暗示自己的心意——我是真的命令你回來,不是跟你打商量啊。

步騭乘船西上,途中經過彭蠡,還差點兒遭了魯肅水軍的毒手,好不容易來至江夏,正趕上週瑜要跟曹操決戰。周公瑾詳細地詢問了吳、會二郡的情況,不禁長嘆道:“若其上下一心,何懼是勳!”真正給孫權造成威脅的,不是是勳的幽州水軍,而是二郡的地方勢力啊。

好,既然主公要我退兵,那我不得不退,但正不必急於一時——“子山且觀瑜破曹,即可同返。”

決戰就定在了步騭到來後的第三天。當日早晨,卯時才過,雙方便各開營壘,將帥士卒列陣而出。曹操派曹仁率領部分兵馬留守本營,並且朝向西方防禦黃祖,以免西陵城內的江夏兵突然殺出呼應周瑜,犄角夾擊,蹈亂己方陣列。他則親自率軍來戰周瑜。

南郡四萬、北軍六萬,龐大的陣列緩緩靠近。曹軍既衆,即排布錐行之陣,以大將夏侯惇爲正中突陣之鋒銳,樂進在左、李典在右,偕行而前。江東兵馬數量較少,則排布密集陣形——《孫臏兵法》中稱爲“數陣”——周瑜在中,周泰在前,韓當、黃蓋遮其兩翼,程普合後。密集陣形易守難攻,但比較容易被敵軍包抄後路,四面圍困起來,好在江東軍背靠長江,水師在後,可以彌補這一缺陷。

兩軍對面行至一箭之遙,各自弓弩手射住陣腳,重新整列。這年月平原對戰,最講究陣列完整,但士卒的訓練水平和後世的近代國家軍隊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即便號稱“百戰精銳”,又有能將統馭,走着走着也容易散架,必須不時地調整步伐。

曹軍中還推出一量臨時裝備起來的礟車,不過並非用來遠程傷敵,而是當做曹操的瞭望車、指揮塔使用——當年攻打鄴城的時候,是勳就曾經爬到礟車頂上去遠望敵勢,曹操覺得這法子不錯啊,便即學了過來。不過主將既要上礟,自然必須預做防護——要是曹老大一個腿軟掉下來,那可就不戰而敗啦——不但掛上了繩梯,還預先設置了扶手。曹操與荀攸同上礟車——再多人也站不下——手搭涼篷,遠遠而望,不禁點頭:“敵列甚整,士氣亦高,周公瑾果當世之傑也。”轉過頭去跟荀攸說:“若得周瑜,何慮江東不平?”

荀公達心說老大的人才蒐集癖是越來越嚴重啦,可是你真以爲誰都肯爲你效命嗎?周瑜受孫策厚恩,據說情同兄弟,江東不平,估計他是不肯投入曹家陣營的,而真等江東平了,再收他又有啥意義?雖然腹誹,表面上卻仍恭敬點頭:“丞相所言是也。”

眼瞧着本軍整列完畢,各部到位,於是曹操手持一面小旗,連揮三下,曹陣中當即鼓聲震天般響起。夏侯惇列在陣頭,長槊高舉,雙腿一夾馬腹,便即率軍向前方殺去。不過戰馬只是便步而已,現在還不到突陣的時候,並且他部下只有親衛部曲百餘騎,其餘都是步兵,也不可能甩下大隊獨自衝鋒。

江東軍排列密集陣形,第一線長矛如林,同樣緩步向前。兩軍各前二十步,略緩一緩,再整隊列,同時弓弩手朝天而射。箭支呼嘯聲中,陸續有小卒中矢跌倒,號呼不已。夏侯惇一見時機到了,便即開始加速,他身後的部曲也急忙催馬跟上,當先破入敵陣。江東的長矛兵挺矛攢刺,夏侯元讓將馬頭略側一側,長槊揮出,便有十多矛杆折斷,隨即曹軍的矛手也到了,兩軍頃刻間便廝殺到了一處……(未完待續……)

第20章 圖窮匕見第9章 先實關中第8章 徐方名士第12章 坊中石墨第26章 是郎才盡第26章 我天子使第18章 公臺不懌第12章 阿承醜女第4章 豆中有膏第29章 關中之戰第2章 兄弟鬩牆第20章 作死節奏第22章 未盡善也第23章 擒賊擒王第23章 此新聲也第24章 禪讓風波第29章 國亂先兆第15章 君不宜擇第20章 欲效定遠第12章 何必當初第3章 假途滅虢第29章 人亡政息第8章 欲加之罪第36章 遣使赴倭第9章 隔壁老王第21章 舅傳婿也第15章 春秋斷獄第16章 爲人難哉第22章 收服荊南第7章 吾無此癖第24章 要當磔也第32章 殺俘不祥第15章 不王而王第4章 無米之炊第7章 善戰無功第15章 窈窕淑女第21章 意外重逢第36章 鐵券丹書第11章 叔勉之心第31章 逃出生天第23章 幽州諂臣第6章 欲徵北虜第20章 大科學院第7章 比干直諫第19章 嶺南烽煙第11章 空手奪刃第6章 反攻序曲第1章 洛陽僧人第31章 大戰餘波第23章 百口莫辯第4章 人言可畏第32章 出入此門第26章 熹平石經第8章 奇峰突起第32章 羌胡雜虜第18章 二將爭功第22章 甥其無恙第6章 雙親罹難第10章 窮途之謀第9章 漢家法寶第7章 何必日正第17章 忠良被難第5章 遠之則怨第34章 震主之威第2章 或爲智囊第8章 願爲雲敞第13章 河北棱堡第21章 齊大非偶第4章 彼采葛兮第24章 脣槍舌劍第29章 鎮撫關中第31章 大戰餘波第26章 何必三策第9章 爲國殺賊第16章 飛來乾醋第22章 天下太平第37章 項莊舞劍第16章 奮死報國第2章 夏侯仲父第25章 天地之力第24章 兗州叛將第12章 僞書離間第30章 標名青史第27章 盡屠公孫第1章 啖肉豪客第34章 猛虎出柙第25章 又聞噩耗第7章 逆天出師第22章 故人重逢第15章 野有遺賢第14章 金商門外第14章 將相不和第29章 難爲田橫第8章 願爲雲敞第18章 文章魁首第9章 積毀銷骨第20章 圖窮匕見第7章 雷澤詩會第13章 郊祀天地第12章 兔死狗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