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城門射的

太史慈打算殺出城去,增援守備羊馬牆的兵卒,可是下到城門附近,卻被人攔住,說是國相關照的,正在惡戰關頭,爲防意外,城門絕不可開。太史慈急得直跺腳:“那便如同拋棄城外守卒一般,若無城內的援護,區區羊馬牆如何能守?!”

孔融是壓根兒不會打仗,但他很會拉攏人心,軍法又嚴,守兵對他的命令那是堅決服從,絲毫也不敢違背。太史慈被迫又跑到縣衙去向孔融求懇,並再次提出把兵權暫借給他,孔融東張西望,說說天氣,談談經學,靠着無雙口才,很輕易就糊弄過去了。太史慈被迫又跑回來,扯上是勳,去懇求實際指揮守城的是儀等官員,可是這些官員雖然沒有孔融般舌燦蓮花,可想要敷衍一個外郡的白身,那還是完全能夠辦得到的。

終究國相都不肯鬆口,他們又有什麼權力借兵給太史慈了?

果然打打停停,一直廝殺到傍晚時分,城外官兵死傷慘重,孔融這纔在縣衙裡遙控指揮,下令悄悄打開城門,放棄羊馬牆,把還活着的士卒全都接進來。整整一天,太史慈就沒撈着仗打,至於是勳,你給他機會他都不會去打。

天黑以後,孔融召集諸吏商議,苦着一張臉,說:“賊勢甚大,若救援不來,城池遲早要破,如之奈何?”太史慈也混入了會議,但他左瞧右瞧,就見與會之人,包括是儀是子羽、劉祥劉孔慈、劉愢劉義遜、左敬左丞祖,等等,全是些文官書吏,就沒一個正經在第一線指揮過打仗的人。

是勳跟他並排,都站在是儀身後,悄悄地捅了他一下,壓低聲音問:“以今日的狀況,子義你猜城池能守幾天?”太史慈皺着眉頭,恨恨地說道:“若由某來指揮,羊馬牆二十日都不必棄守……軍士作戰頗爲勇悍,可惜無良將統御,照此下去,不出一個月,城必陷矣!”

是勳聽了,差點兒沒一屁股坐在地上。昨兒聽太史慈說能守到黃巾賊退兵,他還挺得意,自己這趟險沒白冒,今天再聽太史慈改了口風,不禁暗叫:“苦也,苦也,難道竟然要爲孔融這既沒本事還不肯放權的白癡殉葬不成嗎?!”趕緊問太史慈:“如之奈何?”

正聽到是儀他們跟孔融商量,必須派人突圍出去,再到別處去求援軍。有人提起了冀州牧袁紹,有人提起了徐州刺史陶謙,還有人提到奮武將軍公孫瓚,可是都距離太遠,緩不濟急。這時候太史慈站出來了,出主意說:“黃巾賊是爲平原、東郡所逐,才躥回北海的,必懼兩地兵馬,可遣人往彼處去求救。”

是儀連連點頭,說:“東郡太遠,可往平原求劉玄德發兵應援。”孔融皺皺眉頭,問他:“餘與劉備素非舊識,他又不過一介武夫爾,肯來相救嗎?”

是勳記得孔融這回解圍就是劉備的功勞,於是一力攛掇,說:“劉玄德在平原,與黃巾仇深似海,倘若黃巾賊破了北海,勢力將更雄大,返身報仇,他亦將淪入險境。此之謂‘脣亡齒寒’是也。我料劉玄德非焦使君般膽怯之輩,加之府君賢名遍於關東,他豈有不來救援之理?”

相信“府君賢名遍於關東”這句話讓孔融聽得非常順耳,因此連連點頭,說:“宏輔大才,所言甚是。”於是遍觀衆人:“誰可去往平原求救?”

是儀等人大眼兒瞪小眼兒,沒人再敢搭腔。開玩笑,第一撥求救的王修、王效那是在圍城前就跑出去的,還算安全,如今都昌城既已被團團圍困,這票文官誰還有膽兒出城啊?況且,就算其中某人吃了熊心豹子膽,或者一時被什麼“忠義”的臭屁倒衝上來,衝昏了頭腦,那也得有本事出得去啊,估計才過城壕,就得被敵人亂箭給射成了豪豬。

當下只有,也只可能有太史慈主動站出來請纓。孔融還在猶豫,說:“城外百萬黃巾,餘雖知子義壯勇,但破此重圍,不亦難乎?”太史慈一拍胸脯:“當年太史慈流亡在外,家中老母無依無靠,全蒙府君關照,故此數百里而來相援。只可惜雖得入城,卻未能有所圖報……”我是打算來報答你的恩惠啦,可是你兵也不肯給我,城門也不肯開,我一個人跟這兒還有屁用啊?

接着他又說:“都昌危在旦夕,解圍之計,唯有往平原求救。倘若慈再不能成行,世人將以慈爲不義之徒,亦傷府君識人之明。願府君勿疑,可速寫書信,允慈出城求救。”

孔融還是不大放心:“子義真能出得去嗎?”太史慈微微一笑:“黃巾雖衆,能戰者不多,又無紀律,無部勒,慈有惑敵妙計,頂多三日,必能殺出城去。”

終究生死關頭,孔融再怎麼矯情,也當不住是儀、是勳等人也幫忙着勸說,最終他只好答應了,寫下求救書信,還問太史慈:“須多少兵馬跟隨?”太史慈說:“人多反難出城,只求善騎者兩騎相隨。”是勳趕緊站出來舉手:“算我一個!”他心說要是萬一歷史被改變了,太史慈還沒把救兵帶回來,都昌城就被攻破,自己這回過來就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啦,反正打定了主意,直到城池解圍,再也不離開太史猛將兄一步!

最終孔融只好讓是勳和一位名叫翟煜的健卒跟隨太史慈行動。

太史慈先讓是勳把自己那對馬鐙解下來,找城內的鐵匠連夜仿製了兩套,給自己和翟煜的坐騎都裝備上,然後安歇一晚。翌日清晨,他讓是勳和翟煜二人各舉着一支標靶,自己則手執弓箭,喝令打開城門,疾馳而出。

這時候城外守軍已經全都撤入城內,黃巾軍則還沒有反應過來,仍然在距離護城壕溝兩箭之地以外紮營,等於說從城壕到黃巾軍營,中間空出一百多步的緩衝區來。可是敵方隨時都有人在守備和觀察着城門,一見城門打開,立刻鼓響旗搖,就見好多頭裹黃巾、手執利刃的漢子都一軲轆從地上爬起身來(原本就只是裹着毯子席地而臥的)。

是勳有點肝兒顫,好在想到太史慈就在自己身邊,這才勉強剋制住了掉頭就跑的衝動。根據太史慈的吩咐,他和翟煜兩人出城以後,便一左一右地策馬奔開,各距城門七八十步的距離,把手中標靶插在壕邊,然後掉頭就走。沒等那些黃巾軍列好隊,太史慈就突然策馬奔出城門,他腰上左右各掛一壺羽箭,先左開弓一箭,正中左靶,隨即將腰一扭,右開弓一箭,再中右靶,射完收工,施施然返回城內。

本來黃巾賊估計因爲糧食有限,就算戰兵也只能吃個半飽,所以爲了節省體力,再加上組織力差,要到臨近中午的時候纔開始攻城。這回因爲太史慈的表演,大家夥兒還沒徹底睡醒就起身了,那麼既然起身就提前攻城吧,而攻城既然提前,也就理當提早收工——從辰時廝殺到未時,填平了幾處壕溝,逼近過兩回城牆,射死了幾十名守兵,己方則拋下數百具屍體。

太史慈回城以後,就跟城下找地兒歇着,雖然不時找人探聽戰情戰況,卻再也不肯邁上城頭一步。是勳問他原因,他說:“我若上城,見戰況激烈,忍不住便會出手相助,可也頂多多殺死幾名賊兵而已,終究無補於大局。倘若我不出力,反爲人所看輕,倘若我出了力,必爲賊人警覺,再想混出城去便難了。以賊軍的戰力,至少十日難以破城,宏輔且放寬心。”

是勳心說都這份兒上了,我哪兒能寬得了什麼心啊。不過算了,就相信太史慈的判斷吧,終究人家是大將,自己只是碎催,還是不要干擾專業人士的計劃爲好。

等第二天一早,太史慈帶着是勳和翟煜又出去表演了,這回讓他們把靶子都各插遠了十步,已經將近百步,太史慈箭不空發,又再次一一中的。等返回城中,他笑着對是勳說:“宏輔可注意到了,今日起身的賊軍,尚不及昨日的一半。”是勳心說我就光肝兒顫了,哪兒還有閒心觀察敵人的動向啊……等等,原來太史慈的計策是……

第三天天光纔剛放亮,太史慈扎束停當,似乎又打算出城去表演,是勳和翟煜護在他兩側,等着城門打開。太史慈對是勳說:“我料今日,賊衆必然失了警覺,我可仗馬快突圍而出。但恐尚有警醒之人攔阻,不可能毫無危險。宏輔還是留在城內爲好。”

是勳連連搖頭:“子義到哪裡,某便到哪裡,還須勞煩子義看顧。”太史慈欣慰地點點頭:“宏輔真膽大者也,可惜武藝不佳,且待此間圍解,慈好好教你便是。”

果然不出太史慈的預料,城門“嘎啦啦”左右拉開,遠遠望去,只見黃巾賊們依舊倒臥在地,稀稀拉拉的只有一些守衛還在執戈巡邏。太史慈轉過頭來望望身邊的是勳和翟煜,輕叱一聲:“正其時也!”於是那兩人也不端靶了,各自取弓在手,跟着太史慈,將馬一鞭,風一般便向城外馳去。

三人踏過才被填平的一處壕溝,尋一處賊營稀少,守備也比較疏忽的地方,直衝而過。果然黃巾賊先是認定他們要繼續出來秀弓術,大多繼續高臥,繼而見三騎馳到近前,而自己武器還沒來得及拿哪,全都打滾兒奔逃,幾乎無人敢來攔阻。

直到厚達一里多的圍城圈跑過將近一半兒,纔有幾名騎馬的賊兵終於反應過來,仗着本方人多,從側面猛衝而來,想要遲滯三人的行動。太史慈毫不客氣,雙腳一踩馬蹬,立起身來,左右開弓,連續射翻了數人。是勳跟在他身邊,心底連聲讚歎:“果然不愧是大將啊,在奔馳的戰馬上踩蹬直身,我也就能維持個二十多秒半分鐘的,他這一站就是將近五分鐘啊,還不怕顛簸,不失準頭,這腿力和腰力都要逆天哪!”

正在胡思亂想,不遠處又有馬蹄聲響起,轉頭去望,就見一個熟悉的身影從亂軍當中直馳出來,開弓放箭,直射太史慈的面門。好一個太史慈,只將頭略略一偏,便躲過了來箭,隨即轉身一箭報應回去。

是勳見狀大驚,本能地揮起馬鞭來,狠狠地抽了一下太史慈胯下坐騎的臀部!

——————————我是妖嬈的分割線————————

跟太史慈、是勳一起衝出都昌城的過路NPC翟煜,本是**上一個粉絲,我說要找個大衆臉,他就湊上來了。好吧,原本這傢伙打算用過一回就扔,既然如此,隔幾十萬字以後找機會再讓他出一回場吧。頭一個亂入的,多少得給點兒福利不是?

第14章 明算之弊第21章 儒者之心第34章 疏不間親第28章 長阪坡前第23章 天雷殛我第3章 軍中校事第27章 孟堅識淺第9章 亂軍之計第34章 階級鬥爭第8章 欲加之罪第3章 破此五賊第14章 龍旗九旒第1章 禍起蕭牆第12章 黃鬚大奇第9章 漢家法寶第8章 跨境追捕第21章 火中取栗第17章 初試金手第29章 太公封齊第3章 禍不旋踵第7章 請殺孔融第13章 十命可受第1章 南征袁術第13章 木秀於林第24章 軍功酬爵第13章 必擒是勳第7章 雷澤詩會第17章 忠良被難第33章 先登者誰第17章 願爲孫程第37章 千年展布第4章 使徐三事第16章 矢在弦上第2章 被翻紅浪第20章 通權達變第6章 字典價貴第17章 大戰序幕第27章 平原搬兵第3章 自恃其智第15章 同林之鳥第33章 先登者誰第17章 禍福所依第8章 欲加之罪第1章 如有勳在第16章 豈忍招贅第14章 帳下壯士第3章 破此五賊第4章 詩歌免談第9章 建藩封國第24章 首山之戰第7章 吾青州人第5章 驅散病患第2章 隆中之對第21章 異獸逞兇第27章 白晝荒夢第24章 首山之戰第5章 府中密議第9章 隔壁老王第19章 二虎媾合第20章 叔孫制禮第20章 通權達變第12章 觀其決斷第12章 乃可擄去第5章 二得二失第1章 分州荊襄第30章 養疾自重第22章 國中無將第8章 願爲雲敞第3章 益州可入第13章 誤交損友第19章 白玉美人第11章 軍中之樂第12章 劈章宮門第19章 二虎媾合第2章 重振幽州第14章 將相不和第38章 須三萬金第15章 春秋斷獄第7章 欲取先與第11章 捕風捉影第26章 熹平石經第13章 東海都尉第2章 重振幽州第28章 便有如何第8章 願爲雲敞第24章 禪讓風波第32章 殺俘不祥第29章 前倨後恭第17章 願爲孫程第12章 趙達彈狀第21章 意外重逢第22章 爭戰渭北第20章 叔孫制禮第19章 戰爭迷霧第18章 先發制人第11章 料事如神第30章 少年怪誕第26章 我天子使第1章 如有勳在第5章 壽春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