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千金市枯骨

劉承祐這話問得有些尖銳了,甚至在直指其有背主之心。

迎着劉承祐稍顯陰冷的審視目光,高防毫不躲閃,不過臉上不禁浮現出肅重之態,深吸了一口氣,沉聲道:“張從恩於我,原有知遇之恩,每任事,多以親腹相待,爲報此恩德,下官自當傾心侍奉。然個人恩德,終究小節,張從恩捨棄家國大義,寧肯以州鎮臣服契丹胡寇,這卻是下官萬萬不敢苟同的!”

“向使張從恩,能盡臣節,縱只穩守關隘,衛護百姓,下官也定一如既往,追隨左右,竭誠效力。然而,張從恩棄州而去之日,便是我二人義斷之時!”

說到最後,高防聲音激昂,臉上竟有些動情的失態。

“十載恩德,不及家國大義!”聽完其解釋,劉承祐目光平和下來,嘴裡唸叨一句,旋即朝其拱手:“高判官高義!”

“下官只求無愧於心!”高防表情漸漸平靜下來,沉聲說。

高防的話,確是大義之言,盡顯高節,這也許就是其內心的真實想法,抑或還有其他什麼原因。但劉承祐心中已然斷定,此人確實是值得拉攏的。

拋開那個稍顯“沉重”的話題,劉承祐轉而問道:“適才,對王守恩所請,高判官有何看法?”

高防似乎還未徹底擺脫開自己的情緒中,突聞此問,愣了一下,但也聽出了劉承祐語氣中對王守恩的不滿,垂首稍思,有點含糊地說:“王巡檢,應當是顧念軍中將士,故舍下面皮,爲其請命吧......”

“今晨節度府中之事,我已聽說了,對其爲官務政做人,亦有所耳聞。依常理,高判官與王守恩,本無過厚交情,經過爭執,關係應當十分不和纔是!”看着高防,劉承祐兩眼中透着疑思:“然而,自城下至宴上,再到此刻,聽你說話,卻隱隱有迴護王守恩的意思,這,卻是何故?”

聽劉承祐此問,高防沉默了一會兒,方纔嘆道:“王巡檢爲人雖然貪財好利,驕橫鄙陋,然官職資望,皆是潞州文武之首,此番誅趙,亦是他倡導。下官固知其性格乖張,實不忍看其跋扈行舉,惹怒殿下,以致罹禍......”

聽高防這般說,劉承祐眉毛微微揚起,他想到了向訓還說過,高防爲官,曾代人受過,而毫不辯解,只爲救人性命。聯想到今時,爲王守恩辯,此人溫厚,確使人敬佩,不過在劉承祐看來,卻似乎有點迂腐。

腦筋一轉,劉承祐幽幽問高防:“高判官此言,隱隱有勸誡我的意思,莫不是怕我,無容王守恩之量?”

“下官不敢!”聞言,高防連連搖頭否認。

劉承祐卻坐正了身體,表情變得冷冽,凝視着高防:“不瞞高判官,我對王守恩確是不滿,似此類人,無論爲官何處,必以聚斂爲事,非百姓之福。我欲殺之,爲天下除一害。至於潞州,則上報晉陽,請以高判官爲節度,你看如何?”

劉承祐平淡語氣間,殺意凜然,高防卻是悚然一驚。愕然地望着劉承祐,臉上沒有一點喜意,反而急聲說:“殿下萬萬不可!”

見其激動的反應,劉承祐神色反倒恢復了正常:“爲何?”

高防不假思索答道:“此次舉義,王守恩的功勞終究是無法抹殺的。若非其鼎力相助,潞州恐怕不會這般輕易便全州而下。倘若他率潞州兵馬,與趙行遷垢合,以待契丹軍馬,潞州的局勢早至糜爛!”

說到急處,高防口中已經直呼王守恩之名:“一個王守恩算不得什麼,殿下殺之如殺雞,但若無故而殺之,讓天下人如何看待殿下,看待晉陽?方今天下,契丹仍舊勢大,劉公雖建號於晉陽,但真正控制的也不過河東十州之地,正當聯合中原、河北方鎮,共擊契丹之時。”

“方取州縣,便殺功臣,不只潞州將校寒心,傳將出去,必使天下節度心存疑慮,這對抗擊契丹的大業,實有害無益,還請殿下三思!”

高防的話,聽着有那麼些道理,但是,實際不會有那麼誇張。區區一個王守恩的性命,還沒有資格左右天下局勢,影響“逐遼”大業。

但是,劉承祐此時卻是相信,高防是真心想要保全王守恩的性命,該是爲了顧全大局,再加上一點心善。

嘴角輕微地勾了下,劉承祐淡淡地感慨道:“我與高判官雖初識,卻不想,能聞君這一番肺腑之言。”

注意着劉承祐的神態,一副快要被說服的樣子,高防念頭一轉,又說道:“殿下可曾聽過千金買骨故事?”

“自然。”劉承祐瞥了他一眼,心中都大概猜到他接下來會什麼了,直接說:“細細想來,這王守恩還真似一塊骨頭,冢中枯骨!”

“罷了,孤,此番就納高判官之言,學一學郭隗口中那名國君,來一次‘千金市枯骨’......”

聽劉承祐這麼說,高防微訥,這轉變似乎有點快,冷靜下來,但瞧着劉承祐那平靜的面龐,下意識地出聲問道:“殿下您,並無殺王守恩之意?”

“如你所言,一個王守恩的生死算不得什麼。其貪財好利,驕橫跋扈,卻終不致死,此次他也確是有功,貿然殺之,於我除了發泄心中不滿之外,並無益處,還易落個過河拆橋、卸磨殺驢的罵名!”劉承祐淡淡說來:“至於日後......”

至於日後什麼,劉承祐沒有說下去,但高防已然恭恭敬敬地向劉承祐行了個禮:“殿下英明!”

吐了口氣,劉承祐繼續說:“我不只不殺他,我還要上報晉陽,任命王守恩爲昭義(潞州)節度使,以籌其功!”

“至於高判官,我意以你爲潞州巡檢使,領潞州兵事,一併推薦!這一次,你當不會拒絕吧......”

望着劉承祐,高防是一點也不敢對這個年紀比自己小了兩輪的少年有小覷之心,深吸了一口氣,長身拜道:“謝殿下。”

“免禮。你的才幹,我早有耳聞,今夜暢談,沒有讓我失望!”劉承祐面色完全恢復了自然,又開始說起拉攏人心的話:“賬目上書,府庫有錢千萬。然於我而言,得府庫千萬,不如得高防一人!”

聞此言,縱使以高防的閱歷不至於心生感動至倒頭便拜,但他心中總歸有些感慨的,又鄭重地向劉承祐行了個禮:“多謝殿下看重,卑職愧不敢當!”

再與高防聊了幾句,劉承祐由他告辭,在其退下之時,輕飄飄地提醒了一句:“今夜你我的談話,嗯......勿與人言!”

“是!”

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56章 彌月之喜第248章 西撤!第201章 正面交鋒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4章 中原易主第1799章 宿醉風波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8章 巡視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379章 蕭思溫第351章 南粵,危!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6章 相形見絀第194章 楊邠案(2)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1695章 袁家莊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337章 特權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474章 立場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88章 秋後算賬(續)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14章 大論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12章 令人陶醉第115章 瀛州第63章 武德奏事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470章 分封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33章 東京城內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141章 納降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1708章 格局第60章 皇后進言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177章 耶律妃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115章 冬月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68章 婚宴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195章 遼帝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133章 延禧驛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248章 西撤!第268章 機遇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364章 過韓府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33章 真正目的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