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篇47 封禪

建隆十五年秋,兗州府,泰山。

作爲帝國最具知名度的山嶽之一,常年受到官宦子弟、文人墨客的青睞,過去的幾十年間,無數才士,慕名而來,齊魯之地的學子們,也往往將之作爲遊學採風的聖地。不只是受齊魯文化的影響,更因爲世祖皇帝當年那一番壯舉:封禪。

從建隆十五年初開始,兗州官府就對泰山地界進行封山了,禁止採伐、出入通行,同時官府調用了大量人物力,對泰山的道路、建築進行翻新工程。

動靜鬧得挺大,而一切的舉措,都只源於一點,當今天子,也要封禪了!這件事,從建隆十二年,傳首乃蠻賊寇劉金之後,就已經開始醞釀,一直到十四年,南北再無大戰,關河一片寧定,方纔正式進入朝廷的討論議程,到十五年,進入落實階段。

關於封禪,在朝廷內部實則是有莫大爭議的,也由此引發了一場政治地震,以尚書令韓承均爲首先的一批大臣,明確表示反對,上書諫阻。

雖然臣僚們在遣詞造句上有諸多爲尊者諱的考量,但其中表露的意思很明顯,以其功德不夠。畢竟,世祖皇帝當年何等功德,在封禪之事上都那般謹慎重視,拖到開寶十一年方纔踏足泰山。

太宗皇帝十四載宵衣旰食,勵精圖治,文成武德,世所敬仰,最終也謙虛地婉拒羣臣所請,沒有踏出這一步。你劉文濟,才取得多大的功績,竟然要超越皇考,媲美世祖了?

說到底,劉文濟雖然已經壓服羣僚,實際掌握着帝國的最高權力,但在大漢許多權貴的心目中,他是遠無法與世祖、太宗相提並論的。

大漢帝國能夠今日之盛世,那是羣賢衆正鞠躬盡瘁的結果,南方彌亂,北方蕩寇,也是曹瑋、董從儼這等柱石將帥與數十萬將士之功績。

劉文濟封禪的意圖,既突破了持此等想法權貴的心理“底線”,也從現實的政治利益上,擠壓着他們的空間。反對者們,與其說是在衛道,衛世祖,不若說是爲了話語權而擼起袖子與皇帝幹,永遠擺脫不了“權力”二字。

結果嘛,毫無疑問以皇帝的完勝而告終,韓承均這個帝國有史以來最“平庸”的首相,也因此丟了位置,被降格以侍中銜致仕。

同時與韓承均被一起黜落,還有一大批勳貴及官僚,在對抗君權的關鍵性問題上,貴族集團與庶族集團之間,似乎也不是沒有合作的空間......

事實上,到了建隆十四年,劉文濟已經在位17年了,進入這個階段的他,要真想在帝國領域內做成什麼事,只要拋開顧慮,那就沒有真正能阻止他的人與勢力了。

何況,封禪之事,也不是皇帝單打獨鬥,那也不是劉文濟的風格,他要做什麼事,從來是謀定而後動,並且總少不了一羣“小弟”在前衝鋒陷陣。

而在朝中,爲劉文濟操持推動此事的,乃是丁謂、王增、曹利用三臣,這三人,一個奸僞能幹,一個當了十多年宣慰使慣吹會舔,一個是從龍舊臣加宰相,每個人都有一干黨羽,具備特殊政治影響力,造出足夠的聲勢來。

有這麼一羣“忠臣幹吏”爲之操持,劉文濟可是省卻了諸多麻煩,最終也是在一種百官請命、萬衆擁戴的氛圍下,三辭其請,而後降詔封禪。

在兗州知府趙訣及一衆僚屬的陪同下,帝國宰相丁謂親臨,巡視泰山工程與封禪大典準備事宜。丁謂此行,自是先一步抵達,替皇帝打前站,將典禮儀備再確認一遍。已經年近七旬的丁謂,如此親力親爲,畢恭畢敬,目的自然不單純。

皇帝封禪,對於已經多年居廟堂之高的丁謂來說,也是一場極其重要的政治投機。能夠讓丁謂拉下老臉,不顧非議,強行掀起輿論,推動皇帝封禪,根本原因,還在於尚書令這個帝國“首相”位置的誘惑,這是他致仕之前最後一次向人臣之極發起衝擊。

或許是追隨“老闆”的不同,丁謂在大漢政壇士林之間的名聲並不如“趙宋朝”時那般狼藉,甚至始終保持着一個能臣幹吏的形象。

丁謂歷仕三朝,也就在康宗朝時因逢迎之行舉,爲人鄙薄之外,在其他時期表現,都是標準的青年才俊,忠臣能吏,柱國名相......

當然,丁謂也絕不是那種傳統的儒家士大夫,見風使舵、劍走偏鋒的事情同樣幹了不少。擅長揣摩人心的同時,心胸氣度卻十分狹小,報復心理極強,在湖北任職期間,下屬一名鄭姓官員因酒醉一時口嗨拿丁謂的相貌開玩笑,爲丁謂所知後,被逼得丟官罷職、家財散盡、背井離鄉,最後遠走海外......

當年,寇準爲尚書令時,丁謂因“溜鬚”爲其所笑,便生隱恨,在寇準罷相的過程中,也推波助瀾,甚至想着將寇準直接黜爲庶人,只不過被劉文濟拒絕了。

結黨營私,也是丁謂一個爲人詬病的地方,他的兄弟、侄子,全部都有官職在身,更別提其黨徒門生了,比如兗州府趙訣,就出自丁謂門下,特地被他安排到這裡操持封禪準備事宜,甚至大膽地以張齊賢故事勉勵之。

而所有的短處與缺點,都不妨礙丁謂成爲建隆朝名噪一時的能臣名相,過去的十多年,他在朝中歷任都察使、財政使、吏部尚書,每一任上,都有實在的作爲與突出的貢獻,是劉文濟手中一把十分好使的刀,尤其用在政事執行與政治鬥爭上。

尤其在寇準罷相後的五六年中,更是突飛猛進,而在這個過程中,他鬥倒了王欽若,取張知白而代之,又藉着封禪之議整垮了韓承均,雖然最終決定權在皇帝那裡,但丁謂於其中縱橫捭闔、推波助瀾,也的確起到了關鍵作用。

如今,丁謂只差最後一步,在他看來,只要讓封禪大典順利進行,封禪成功,他就可以藉此登上尚書令的寶座。在韓承均罷相的半年多中,尚書令的職位可空缺着,這是幾十年來的頭一次,政事堂大權真正由衆相公分掌,輪值領班。

雖然,丁謂已然年近古稀,但玩政治的,年齡從來都不是真正關鍵的問題,權力也素來是靈丹妙藥,能夠延年益壽。自雍熙年進士入仕,丁謂已經快在政壇打拼四十年了,既到最後的關口,怎能不再拼一把。

需要提一嘴,在建隆時代逐漸發展到它完全形態的過程中,帝國高層權貴之間的鬥爭一直很激烈,尤其在寇準之後,中樞更是山頭林立,“羣雄爭霸”。

各種權力鬥爭、政治角力,層出不窮,並且,矛盾並不侷限於君臣、貴庶、南北這些“固有”的對立之間。就拿王欽若與丁謂之間的爭鬥來說吧,二人都覬覦首相之位,也都想做庶族官僚第一人,成爲皇帝最倚重的大臣。

同出自南方,但出身履歷是兩種典型代表,上升到狹窄的政事堂,在權力名利之上,矛盾更加尖銳,幾乎互視爲異端。這其中,也未必沒有皇帝放縱的原因。

而王欽若最終倒臺,明面上雖有黨同伐異、徇私瀆職等罪名,但根本原因在於,他私結宦官,窺探內廷,犯了皇帝的忌諱。

在建隆朝一種極度複雜的政治鬥爭環境之中,隨着人來人去,新舊交替,原本那種界線分明的政治鬥爭形勢,卻逐漸變得混沌起來,貴族集團與庶族集團之間,參差交匯、盤根錯節,依舊矛盾重重,但合流的情況也不少見。

而朝廷能夠保持一種相對理性的鬥爭,政局能夠保持一個長期的穩定,最大的功勞,卻得落在皇帝劉文濟的頭上,因爲他成熟的靈活的政治手腕。

劉文濟雖無法同世祖、太宗相比,但在建隆時代,他也的的確確是帝國的定海神針。很多人潛意識裡對這個皇帝不滿意,但很少去思考,如果沒有這個皇帝,帝國將會走向何方,他們又將如何自處......

山下的五色祭壇再度恢復到六十年前的瑰麗,山間的梯級再度經過擴張與整葺,有如天街,直通天庭,山上的功德碑......

拾級而上,至登封壇下,丁謂一行人不由住步了。六十載的風霜雨露,讓功德碑身上滿是歲月的痕跡與積澱,那浸透着世祖輝煌功績的歷史厚重感,讓每個人心頭都仿若壓上了一塊石頭。

沒有多少猶豫,丁謂帶頭向世祖的功德碑行叩拜大禮,只是,稽首之際,丁謂心情格外沉重,望着大碑邊爲劉文濟準備的小碑時,甚至生出了些恍惚

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但卻是丁謂鼓吹推動封禪以來,第一次從內心感到彷徨與不安。丁老相公情緒的變化,沒能瞞過人,但旁人難明其意,巡視既畢,對趙訣這個門生的表現也只是簡單誇獎了兩句,並點出爲封禪搞得兗州物匱民疲之事,讓他好生在意,鑾駕將至,不要鬧出什麼不好看的場面,壞了封禪,誰也擔待不起。

而回館驛下榻後不久,丁謂就病倒了,這病來突然,導致他連封禪大典都沒能參與,同時也丟掉了唾手可得的尚書令之位。

劉文濟起先還真打算讓丁謂幹幾年首相,但身體有虧,那就沒辦法了,最後讓時任尚書僕射的陳堯佐撿了個便宜,曹利用進位兵部尚書,王增任工部尚書,張儉接替丁謂擔任吏部尚書。

當然,劉文濟也沒有虧待丁謂,以其爲尚書僕射,繼續擔任“副相”的同時,還加他司空銜,依舊位極人臣,但從結果來看,丁謂頗受打擊。

......

建隆十五年,九月二十三,大漢帝國劉文濟封禪泰山,時年五十七。

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1761章 新問題第66章 商業互吹第66章 請辭?不許!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41章 高麗國王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28章 皇子戍邊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1689章 高規格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341章 向錢看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60章 “暴斃”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416章 尾聲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138章 破寨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247章 視察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297章 怪圈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104章 在真定第151章 聽政2第295章 難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94章 汝公出山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201章 捐資第1693章 安西王第30章 “寬刑簡政”第111章 動心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21章 黃袍加身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73章 西北隱患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41章 西域戰況第45章 靖江軍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364章 過韓府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6章 告一段落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45章 治安第172章 太子妃第136章 趙都帥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144章 堂審第13章 考校第3章 田畔問對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43章 東京聲色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