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

建隆十五年冬,皇太后蕭氏病逝於洛陽嶽樺宮,享年八十。皇帝劉文濟正處泰山封禪歸途,噩耗東傳,聞之痛哭,乃至驚厥,行營震動。

對蕭太后之崩,劉文濟除了悲慟難抑,另有難言之愧疚,問題還是出在封禪之事上,蕭太后此前是明確反對他行此大典的。

基於此,劉文濟很難不往“太后是否被他氣死”的方面去聯想,哪怕只是百分之一的可能,也足以讓劉文濟追悔莫及。

同時,四十年後再臨泰山,以皇帝之尊,藉文德武功,祭告天地神只、祖宗英靈,本該是志得意滿,豪情榮耀,然在事實體驗上,並不是太好。

屹立泰山之巔的世祖功德碑,於劉文濟而言,比泰山本身更加威嚴肅穆,更讓人感到卑微。劉文濟的內心還是其驕傲一面的,站在碑下時,也難免有自慚形穢之感......

因此,封禪大典雖然最終如期順利進行並落幕,但在登臨泰山之巔的那一刻,劉文濟心裡多多少少是有些悔意的。蕭太后之死,則加劇了這種愧疚,甚至生出“萬方之罪,加諸朕躬”的心理。

回到洛陽劉文濟,爲蕭太后舉行了一場堪稱轟動的國喪,規模之盛,遠勝當年慕容太后崩逝之時,讓內閣大學士朱祺爲其立傳,述其睿智、堅貞、端重、賢明,同時加尊號孝章明皇后。

蕭太后一生,對劉文濟的成長成就有諸多助力,尤其在一些關鍵事務上的關鍵建言。其崩逝,也是對劉文濟的最後一次提醒,並且作用很大。

至少從建隆十五年封禪之後,劉文濟收起了他那些難以抑制的志得意滿,以及矜功伐能的行爲,一直到其駕崩。

建隆十六年四月,樞密使曹瑋以疾薨。老國公、樞密使楊延朗,於建隆十三年薨於府,曹瑋則以克定西南之功,還朝之後,順理成章地晉位樞密使。

曹瑋死後,皇帝以殿前司都虞侯折惟昌繼任,又升擢董從儼、蕭惠兩個滅金統帥爲樞密副使,重新建立大漢帝國的軍令管理系統。

但是,這樣的安排,也導致軍令系統內的矛盾加深,曹瑋也就罷了,有西南之功的彌補,論什麼方面,他當樞密使都沒人能挑戰。但折惟昌的話,雖然同出名門,但董從儼可不甚服氣。就一點,西南之功與漠北之功,孰重?

從曹瑋開始,帝國又一輪高層變動的閥門彷彿打開了。十六年秋,宰臣、兵部尚書曹利用罷相,他這個宰相,只當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曹利用罷相的原因,歸根結底就四個字:恃寵生嬌。而作爲劉文濟潛邸心腹,從龍重臣,他也有生驕的資本。這是貫穿他中樞生涯的表現,只不過,在各種時期表現程度不一罷了。

而一旦失了分寸,沒了邊際,就容易變“寵”爲“怒”,惹來禍事。早在拜相之前,曹利用便經常吹噓彰顯自己與皇帝的親厚關係,吃點酒就喜歡拿當年潛邸之時的“小故事”來分享。

等到泰山封禪成功,自詡又爲皇帝實現了一樁功德,更加志驕意怠,忘乎所以。興致起來之時,君前失儀也就罷了,但他喜歡自矜其功,尤其是“封禪之功”,就越發讓劉文濟厭煩了......

曹利用是幸運的,如果是封禪之前那段時間的劉文濟,以其心理狀態,面對這種情況,能不能活命都要打個問號。所幸,劉文濟最終還是顧念幾十年的君臣之情,給他留了一份體面。

以青唐地區人情不穩,遣曹利用爲青唐巡撫使,前往坐鎮,剿撫治安。青唐地區,乃是世祖朝時,大將楊廷璋追剿甘州回鶻餘部,一併拓地收復的。

在行政區劃與軍事戍防上,河西、隴右分別負責。而青海湖東邊的青唐地區,則屬於隴右道治下,不過六十多年下來,隴西道司經營重點僅止於河湟,至於更西邊,實則處在一種相對薄弱的狀態。

不過,由於朝廷對西北的重視,精兵鎮守,一直沒有大亂。不過,在最近的二十來年,在青唐地區卻慢慢崛起了幾個股吐蕃勢力,或以信仰惑人,或以族裔聚兵,比如妖僧李立遵、邈川族首領溫逋奇。

當然,二者在壯大勢力,擴張影響的同時,也不忘向隴右官府表示恭順,年年上貢,又以茶馬貿易爲名,積極溝通,方纔保持着穩定。

但是,在過去的幾年,兩股勢力都開始不安分了,河湟地區吐蕃諸部的鬥爭愈發頻繁激烈,相互吞併,舊有的秩序開始紊亂了。隴右道官府不無作爲,也曾派兵鎮壓,但只收一時之效,漸漸的,河湟、青唐之情狀,也上達天聽了。

曹利用西行前,劉文濟還專門召見他,請他吃了一頓酒,並難得動情與他追憶當年往事。最後,方纔表露,朕有意君臣之誼長久,然你過去的表現,令人失望。

你雖然年逾六旬,但老驥伏櫪,青唐不是善地,戎狄不可輕定,倘若能夠幡然醒悟,追舊志,立新功,克定河湟,東京昭烈廟,西京功臣閣,仍不失一席之地。

辭駕離宮之際,曹利用的眼眶依舊是紅潤的,皇帝交心之言,對他來說,是大有觸動的。曹利用少立大志,要報效國家君王,雖然驕矜猖狂,但他對劉文濟的忠誠卻是矢志不渝的,以情性烈,在遭貶之際,已存死志。

而劉文濟一番話,不只打消了他原本的“計劃”,還讓他認真反思己過,牢記初衷,誓要撫定青唐,還河湟關山安寧,以報皇帝知遇之恩。

從曹利用身上,能夠充分體現出“過而能改”、“有志不在年高”的道理。自西赴青唐,曹利用便將全身心投入到對當地部族的招撫平定中,政治上分化拉攏,軍事上嚴厲打擊,將餘生的時光,盡數付出在高原之上。

在他巡撫青唐的幾年間,先後將李立遵、溫逋奇兩部制服,夷其族,散其部衆,進一步加快了青唐地區的漢化程度,也爲後續更加繁榮活躍的青唐茶馬經濟打下了雄厚基礎。

曹利用最終也是在巡視海西地區時,中風而亡,就和離京時劉文濟與之的約定那般,低頭而走,昂首還朝,昭烈功臣,位居其間,長享香火。

......

曹利用之後,劉文濟又以殿中監蕭恭任兵部尚書,拜相,對於這個出身契丹、才幹卓着的股肱之臣,劉文濟謹慎地用了二十年時間,方纔大大方方地將其扶上政事堂的高位,任其發揮才能。

從張儉、曹利用,再到蕭恭,也徹底形成了文臣主掌兵部的習慣,當然,這三者都不算單純的文人,都是熟知武略的文臣。

建隆十七年夏,丁謂罷相。名義上是因疾以本職致仕,實則是有人匿名舉報,將丁謂早年黨同伐異,迫害忠良,奸僞禍國的一些罪行舉報,再加上皇城司那裡保存的一些丁謂黑料,兩相結合,劉文濟對這個老臣也不再容忍了。

當然,最深層次的原因在於,丁謂也犯了和王欽若當年一樣的忌諱,交結內宦。不過,丁謂這個人實在是聰明,也很會揣摩聖心,自被皇帝召進宮一番“特殊”的問對後,隔日他便又病倒了,並上表乞骸骨。

這個時候,丁謂已經不惦記尚書令的職位了,即便內心是那般地不甘與慨嘆。但是,他也十分清楚,再不急流勇退,連家族兄弟子侄的富貴榮華都保不住了。

另一方面,他既無法,也不願像曹利用那般,到大西北去吃苦。相比之下,帶着點遺憾離開朝堂,退出歷史弄潮第一線,將希望寄託在後人身上,未必就是壞事。

十七年秋,隨着工部尚書王增被委派兩浙道布政使,曾經鼓吹封禪的三名大臣,都從帝國中樞去職,這也算是皇帝劉文濟的一種表示吧。

十八年,隨着鹽鐵使呂夷簡升任財政使,河東道布政使李昭賢升任都察使,劉文濟統治晚年時期的政治格局,正式形成。

建隆十八年的皇帝劉文濟,已經六十歲了,不管是作爲皇帝,還是單純作爲一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迎來最後的時光。

附:建隆十八年大漢帝國諸相——中書令許昌王劉曜、尚書令陳堯佐、尚書僕射張儉、吏部尚書張士遜、樞密使折惟昌、財政使呂夷簡、都察使李昭賢、兵部尚書蕭恭、禮部尚書朱祺。

第170章 御宴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85章 浮雕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455章 見聞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374章 推倒重來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50章 打他一仗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183章 李相爲帥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42章 嶺南在望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28章 皇子戍邊第29章 獨眠孤館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125章 邢州事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121章 大朝第62章 禍福之間第340章 定論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83章 太子的作用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54章 聘納郭女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1694章 鹽州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396章 天花板第65章 制舉進展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252章 面聖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184章 教訓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218章 走私第59章 明貶實升第108章 井陘第4章 中原易主第362章 分封?第59章 元臣多鄙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43章 事畢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297章 新山陽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308章 新貴第15章 名單第127章 不允第129章 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