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

臘月二十,洛陽也正處於一年最嚴寒的時候,冷到空氣都幾乎凝固。民間尚有煙火氣,而皇城大內,瓊樓玉宇雖被飛雪裝扮漂亮潔淨,給人的寒意卻能直透人心。

垂拱殿內,老邁的皇帝正與年輕的孫兒待在一塊,隨意地坐在火爐邊,擺弄着一張拼圖。陪伴劉皇帝的,乃是太子次子劉文濟,劉文渙自打安西出差回京之後,得到了比過去更多的重視,也忙着進學深造,進宮的機會自然也少了,於是這部分時間暫時被劉文濟給填補了。

地上擺着的,這是一套由少府新制作的圖板,內容是安西、吐蕃、南洋等地區國家與勢力,隨着大漢勢力影響的深入擴張,做出的地圖也更加清晰細化。

就拿吐蕃地區來說,過去在輿圖上的標註,除了那一大片籠統的地域之外,就只有邏些、匹播、漢蕃交界及茶馬通道上的少量城市、堡壘、據點,如今,就比較全面了。

吐蕃大會在今年七月初,便順利召開,並完美落幕,晉王劉晞代表劉皇帝親往邏些主持大會,與吐蕃諸王、諸教、諸部貴族、頭領達成共識,獲得認可,“駐吐蕃大臣”正式成立,劉晞代表朝廷入駐邏些城。

當然,這些只是官方的通報,事實上,在朝廷軍政機構入駐邏些城之事上,劉皇帝還是有些想當然了。從目前結果來看,達成了目的,但過程並沒有那麼和諧順利,並且緊隨其後,激烈的反抗發生了。

吐蕃的反漢勢力,在此次大會之後便死灰復燃了,或者說,只是一些吐蕃部族勢力,進行了對漢態度及立場的轉變。過去不反抗,甚至嚴厲鎮壓屠殺那些反抗大漢的部族,是爲了鞏固統治、擴充實力,爲了能從大漢那裡獲取好處。

盛極一時的吐蕃王朝崩潰後,雖然是四分五裂,部族勢力林立,但總得來說是分爲四大王系,而此番登高一呼,亮明反漢大旗的,便是阿里王系的佈讓王與亞澤王系的亞澤王。

一直以來,大漢對吐蕃的政策,都是恩威並施,剿撫並用,但從近十年來看,已轉變爲以撫爲主,經濟開路。茶馬貿易,也是朝廷對吐蕃施加影響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了,既然加強川黔雲蕃之間的聯繫,產生的利益也惠及相關羣體。

然而,對吐蕃諸勢力來說,茶馬貿易的利益卻不是均分的,其中大部分是邏些王與雅隆王爲代表的吐蕃中東南部部族所獲取。這兩大王系,一個是吐蕃統一之後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一個是傳統的農牧生產寶地,先天條件要優越許多,而大漢的商隊在貿易對象選擇上自然也據此產生傾向。

如阿里、亞澤地區,位置偏遠不說,產出還貧瘠,自然得不到漢商的鐘愛,即便茶馬貿易還是在多年之後輻射到當地,在交易的過程中還要受到東部王系、部族的壓榨,“保護費”總是得交的。

這樣的背景下,隨着時間的推移,隨着利益懸殊的進一步拉大,東西部吐蕃對大漢的態度也越發針鋒相對,其內部的分化也越來越厲害。

而朝廷的招撫政策,又不肯下大力氣,給阿里、亞澤二地的吐蕃勢力恩惠。劉皇帝統治下的大漢,堪稱歷代中央王朝最小氣的,一點都沒有天朝上國的大方與豪爽,給點好處,就得從其他方面找補回來。

或許在劉皇帝看來,沒讓吐蕃諸族年年上供,歲歲不停,就已經是莫大的恩典了。享受不到多少好處,對於西南部的吐蕃勢力而言,對大漢朝廷自然不會有什麼親近之意了。

所謂朝廷背盟毀約,駐軍邏些,只是個引子罷了,真正的原因,還是利益問題。而舉旗反漢,或許也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

因此,劉晞在入駐邏些城,建立駐吐蕃大臣機構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忙着撲滅來自吐蕃各方勢力的反彈,倒也不用擔心在吐蕃日子枯燥了......

不只是佈讓、亞澤二王,還得安撫好邏些、雅隆二王,畢竟,他們也未必樂意劉晞的進駐,尤其是邏些王,這可是他的地盤,他受的影響也最大。甚至於,吐蕃大亂的消息,是與劉晞蒐集上報的吐蕃國情資料一塊上報朝廷的。

吐蕃發生了自附漢以來最大規模的一場叛亂,朝廷這邊的反響卻有些奇怪,建言獻策的不少,但在劉皇帝看來,那一條條“忠言”中,卻暗含對他的譏諷,甚至於很多人就是在看笑話。

那些人,彷彿在說,陛下您一意孤行,要設駐吐蕃大臣,結果鬧出這麼大的亂子,連帶西南都部穩了,叛亂一起,西南數十州府百姓也沒安寧日子可過了,還陷晉王殿下於危險之中。

吐蕃亂了,可威脅到西南腹地安危,南洋是不是可以不打了,安西那邊支援應當酌情減免,分封推進可以暫緩了,勳貴子弟們不必急於出海了吧......

當劉皇帝抱有如此心態時,反應自然也是過激的,直接傳詔,對於那些舉旗反漢之吐蕃亂賊,不論何人,一律嚴厲鎮壓,斬盡殺絕。

整個西南,包括山南、劍南、雲南在內,邊州悉數戒嚴,邊軍嚴格備戰,隨時準備西進支援平叛。當然,鑑於吐蕃特殊的地理人情狀況,大動兵是不可能的,後勤根本支撐不住。

想要解決吐蕃叛亂問題,最好還是從高原內部着手解決,這也是劉晞給的建議,他意圖通過召集向漢之部族,打擊叛亂,同時對叛軍進行分化打擊。畢竟,高原上可不都是反漢者,同樣有一大堆附漢的“帶路黨”。

考慮到劉晞手中只有那“三千”衛隊,力量薄弱,還是從劍南邊州,調集了一萬軍隊西進。並且,劉皇帝還專門給時任劍南道都指揮使的上官正去了一道密令,倘吐蕃事不濟,務必保證晉王安全歸來。

顯然,十一皇子劉曉的死,還是帶給劉皇帝了不少思考,至少開始實際考慮那些身處艱苦乃至艱險地區的子孫的處境,關心他們的安危。

不過,對劉晞的情況,劉皇帝還勉強穩得住,也相信以劉晞的聰明,縱然搞不定叛亂,脫身還是沒問題的。退一萬步,即便事沮,再惡劣一些,身陷其中,那些吐蕃勢力應當也不敢害了劉晞。

拼着吐蕃的圖,劉皇帝的心思自然也的放在那邊,在他的三兒子身上。然而,當收到太子劉暘與宰相趙普聯袂拜見的彙報時,人還未入殿,劉皇帝的心便揪了一下,而眼瞧着二人面沉如水的模樣,他的心情就更往下墜了。

“不會又有什麼壞消息吧!”看二人那嚴肅的樣子,劉皇帝強作笑意,澹澹道。

這可真是噩耗!劉暘忍不住與趙普對視了一眼,二人的目光在空氣中快速交流着。事實上,在來垂拱殿之前,二人便已就劉煦薨逝的情況商量了一番,關鍵是怎麼向劉皇帝彙報的問題。

只是不敢,這可是大漢秦王、劉皇帝的長子啊,劉曉與之比起來,完全不是一個級別,影響更是天差地別。但是,更不敢不報......

商量了一陣,還是決定一起來覲見,誰也不落下,有劉曉之事的教訓,劉暘是不敢再但對彙報劉煦的事了。而此時,面對老皇帝的問話,還是老趙普,句着老腰,幾乎一字一頓地說道:“稟陛下,安東上哀表,秦王殿下,薨了......”

說完,就站在那邊,與劉暘一道裝死。

垂拱殿內的氣氛徹底凝固了,劉皇帝聽得真真的,噩耗之來,迅疾而突然,不像雷霆霹靂,平澹卻直擊人心,在劉皇帝那顆佈滿傷痕的鋼鐵之心上,再撕開一道口子,血淋淋的。

沒問真假,也沒問原因,劉皇帝只是在短暫的恍忽後,淚泛晶瑩,顫着手,指着劉暘,道:“如此,你可安心了吧......”

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82章 四件大事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133章 面聖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3章 臺懷之事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1693章 安西王第23章 皇帝的底氣半島史話·奇葩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110章 坦白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118章 棉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92章 大調整第127章 皇城司第40章 郭黨俊傑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199章 遼帝之死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54章 病虎獠牙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416章 尾聲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36章 虒亭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62章 二代勳貴第21章 黃袍加身第81章 兩日而克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81章 內外變動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261章 大捷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329章 遊市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176章 去鄴都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76章 太子還京第79章 滏陽之捷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370章 劉鋹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152章 聽政3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86章 鬚髮花白第35章 瑤華春這纔是感言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81章 下蔡大捷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62章 二代勳貴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半島史話·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