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安東王薨

不論此前有多少的暗示與徵兆,但劉煦如此直接談及自己壽數問題,劉文淵還是大吃一驚,心神巨震,面色悽然跪拜道:“兒請爹不要作此不吉之言,您有上天庇佑,定能康復如初?”

“這等話,也就騙騙庸材愚人,竟能從你口中說出!”劉煦看着跪在榻前的劉文淵,似乎有些意外,起輕聲道:“生死有常,命數至矣,又何需強求?天下有福之人千千萬萬,上天又豈獨鍾我一人?”

“兒不信命數!”聽劉煦這麼說,劉文淵雙目通紅,哽咽道:“即便生死有命,也當窮心竭力,博得一線生機。何況,爹今時之命數,難道不是人因所致?”

顯然,對劉煦的情況,劉文淵有另一種看法,不侷限於劉煦的身體與性命,一種帶有憤慨與怒火的認識。

劉煦顯然感受到了,甚至在這一刻了然他的想法,但在短暫的沉默之後,劉煦兩眼睜大,死死地盯着劉文淵,聲音都有些顫:“你想說什麼!”

或許是壓抑地久了,劉文淵臉上都涌動着一股憤忿,給人一種不吐不快的感覺,重重地抱拳說來:“恕兒直言,爹若是京畿之內,而非東北關外,在廟堂之高,而非都督衙內,豈有今日之苦?

爹這一身疾症,半數源於安東苦寒,半數源於王府桉牘,甚至皇族至親,戍邊、治政,自是義理,然既分封建國,又置十數年辛苦於不顧,東割率賓府,西割納河,防備制衡,爹能容忍,兒覺心寒......”

“咳咳......”當劉文淵說出這樣一番話來,劉煦忍不住劇烈地咳嗽起來,一咳便停不下來,直到一口血痰吐出。

殷紅的血浸染着棉製的被面,觸目盡心,劉煦顯得狼狽極了,嘴角、胸前沾染着血污。見此狀,劉文淵方纔反應過來,膝步上前扶住父親,扭頭朝外怒喝道:“醫官,叫醫官!”

劉煦身邊自然是隨侍着醫官的,聽到劉文淵的呼喊,立刻從屋外傳來一陣忙亂的動靜。劉煦則在努力的平復過後,用力地抓住其手,喘息道:“不用了!”

“爹!”看着父親這衰弱的模樣,劉文淵淚水終於忍不住淌下,縱有千言萬語,也只堵在心頭,最終化爲一聲愴然的呼喚。

劉文淵對劉煦的感情是很深的,自小便以其爲人生導師、指路明燈,論敬重,可要遠超對劉皇帝,尤其是在安東待得越久,看劉煦言行越多,那份情緒就越強烈。

注視着氣息微弱的劉煦,劉文淵自認爲是自己把父親氣成這幅模樣,後悔極了,用力地朝地上磕去,鼕鼕冬幾下,很快額頭上便露出血印子,但猶不停止,彷彿只有如此,才能解他心中難釋了愧疚。

見其狀,劉煦又不免氣急,勐地一翻身,又咳出點血絲,呵斥道:“你連自身都不愛惜,如何讓人相信,你能愛護父母兄弟姐妹,愛護臣民百姓!”

聞言,劉文淵這才停止了動作,叩首道:“還請爹息怒,是兒昏妄不孝,口出狂言。兒別無所求,只盼爹善養身體,待康復之,但憑處置,絕無怨言!”

側趴在榻邊,默默地看着劉文淵,劉煦兩眼中閃過一抹複雜的神色,欲言又止,過了好一會兒,回身躺下,悠悠道:“你去吧,去吧,我乏了......”

劉文淵擡起了頭,看劉煦那疲敝不堪的模樣,同樣張了張嘴,最終再拜道:“兒先行告退,還請爹務必珍重!”

“嗯......”劉煦只輕輕地應了聲。

劉文淵起身,幫劉煦理了理被,再度躬身一禮,緩緩退出房間。等聽到門掩上的動靜,劉煦方睜開眼,默然地望着長子離開的方向,雙目之中,充滿了滄桑與疲憊,另有幾分憂慮。

劉煦知道劉文淵心中有怨氣,但沒想到,竟然深重到如此程度,甚至讓劉煦都感到一抹心季。驀然回首,劉煦發現,自己對劉文淵已經無話可說了。

不論劉文淵未來如何做,安東在他的帶領下又將走向何方,於劉煦而言,他都沒有其他選擇了。在他重病纏身、行將就木的情況下,總不能換個太子吧。

在繼承人的事務上,劉煦比劉皇帝更沒選擇,劉皇帝不管怎麼說,都有幾名備胎,而劉煦雖有五個兒子,但在劉文淵身上投入最大,可謂一身心血盡付......

夜深了,外邊寒風飄雪,室內溫暖如春,劉煦人雖然躺在榻上,但心卻彷彿擱在室外受着凍,拔涼拔涼。

王后白瑛帶着侍女,默默地幫劉煦換被褥,打理身子,一直到忙活完,屏退侍女,白瑛終於忍不住了,坐在榻邊,低聲哭泣。

聽着那幽咽的哭聲,劉煦偏頭,正見婦人垂淚之象,心中雖然也不乏淒涼,但臉上還是強作笑顏,溫聲道:“莫哭!”

“大王!”白瑛偏頭,淚眼婆娑地看向他,顫着聲喚道。

“太史公說得好,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我若亡於病榻,雖顯落寞,但念及是爲安東操勞,卻也勉強得一份‘重’。”

“大王,你怎麼捨得呀!”白王后再也繃不住,哭聲大作。

劉煦費力地伸手握住白王妃的手,嘆息道:“自然是捨不得的!只可惜,天不假年,爲之奈何?我不遺憾功名未就,大業不成,唯對你,心存歉疚,這二十多年,對你不住了......”

白瑛乃是劉煦的髮妻,少女時代便嫁給他,十八歲就給他生了劉文淵。劉煦當然不只這一個女人,但論感情深厚,論尊重,還得屬白王后。

而這二十多年,劉煦卻從來沒對她說過如此溫情脈脈的話,緊緊地抓着劉煦的手,白瑛泣淚道:“有大王這句話,妾就是死也值了!”

“你可不能死!”聽她這麼說,劉煦當即道:“非但不能死,還要好生保重,替我看住文淵那小子......”

“文淵?”白瑛微訥,不明其意。

“此事我慢慢給你講,不過,我現在氣力不濟,有口難開!”劉煦嘴角還是掛着點蒼白的笑意,目光溫和地衝白瑛道:“這些年,我聽取的都是政事公務的彙報,少有聽你們婆婦之嘮叨,如今我有時間了,想多聽聽你講話。”

......

臘月八日,安東王劉煦卻連這一生最後一次喝臘八粥的機會都沒有了。

王府內堂,小屋內,病榻前,王府內卷及安東的高級文武們都默默地跪着,大多面露哀傷,哀傷沒外露的,表情也都嚴肅而沉重。

榻間,劉煦正在做着他這一生最後的發言:“......孤今生至此,自詡三十五年清醒人間,三十一年拼搏奮進,至不惑而小有成就,青史留名,今生足矣!”

“大王!”

“......”

當劉煦說到這兒,榻前已是哭聲一片,泣淚不已。劉煦聞之,輕擡手,揮了揮,緩聲道:“內外後事,我已都有交待,遵遺命行事即可。”

沒人回答,周遭只剩下哭聲了。

“其他人都出去,太子留下......”撐着一口氣,劉煦道。

衆人依依不捨退去,留下來的劉文淵滿眼通紅地叩請道:“兒恭聽教誨!”

“我已經沒什麼好教你的了!”見狀,劉煦微微搖頭,但緊跟着,探出枯瘦的手,摸向劉文淵的腦袋,態度嚴肅地道:“我只希望你永遠銘記,自己是劉家子孫,大漢臣民!”

聞言,劉文淵目光真摯地與劉煦對視着,鄭重應道:“兒,今生今世,永不敢忘懷!”

除此之外,劉煦沒有再多交待什麼了,讓劉文淵把自己扶起來,費力坐在榻邊,兩眼逐漸恍忽了,緩慢地左右張望,顫指指向側邊的牆面,道:“給我拿來!”

劉文淵沒有絲毫遲疑,快步過去,將牆上掛着的一面大漢輿圖摘下,攤開在劉煦面前。地圖的比例尺很大,但做工很精緻,擡手撫摸着安東,然後一路滑動,當手指點到京畿之時,再也無力支撐,轟然墜下......

開寶二十七年(989年),臘月初八,大漢秦王、安東王劉煦,薨於綏化(哈爾濱)。

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92章 金陵冬寒第44章 箇中弊端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178章 祭拜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85章 浮雕第33章 兩廣運動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133章 延禧驛第2章 登聞鼓響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75章 敖萊小城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64章 楊業卻敵第47章 誘其北上第391章 暗箭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1689章 高規格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29章 請纓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353章 信使第61章 晉陽來人第75章 西北邊報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376章 拷問第31章 進軍令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1771章 襄陽王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75章 高貴妃第12章 如此安慰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137章 整編事第121章 大朝第94章 汝公出山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79章 勢孤危第131章 鳴沙匪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36章 盡伏東北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157章 劉老四第270章 立場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47章 誘其北上第12章 大朝會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21章 黃袍加身第81章 廝殺漢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361章 “龍宮”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313章 晉王第87章 秋後算賬第55章 山上山下第465章 遼奸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16章 軍中俊才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380章 投漢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54章 聘納郭女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