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被逼無奈

面對愁眉苦展的劉承勳,劉皇帝也在舒了口氣後,緩緩道:“臣子們都不樂意,朕再倔強,豈不是強人所難。與朕一條心的,朕鼎力支持,至於其他,任其自由!不過,有舍有得,有得有失……”

劉皇帝話裡透着點禪機,同樣也帶着那麼些微妥協的意味。劉承勳此來,本也只是感輿情之洶涌,出於一份關懷,想要開解一下劉皇帝,但打好的腹稿還沒說出口,劉皇帝已然一副徹悟釋然的模樣,這反倒讓劉承勳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劉承勳一時沒話說,劉皇帝則不然,看着這個弟弟,臉上閃過若有所思的表情,興致盎然地問道:“三郎,你與朕可是一條心?”

這話問的,劉承勳能說不是嗎?腦中閃過諸多念頭,劉承勳垂首謙恭地道:“陛下若令,臣在所不辭!”

“又是在所不辭!”嘴裡唸叨了一下這個幾乎聽出耳繭的詞,劉皇帝調整了一下姿勢,身體都前傾了,老眼格外有神地看着他:“你是、渡海出使,親眼見識過外洋風光的人,你對海外分封,該是另外一番感觸,至少不會那般排斥吧!”

劉皇帝這話的意思,已是昭然若揭,然而劉承勳真的很想回答劉皇帝,正是因爲出去見識過,纔對劉皇帝的分封議桉不太認可,才覺得劉皇帝的想法太不成熟。

劉承勳當然不會像那些沒見過真正世面的市井愚民一般,對宣慰司乃至那些出海歸來的商民宣揚的那一套信以爲真。海外開拓墾殖,哪裡是容易的,或許有良田沃土,黃金珍奇也確有其事,但那些都是需要用命去掙的。

就劉承勳的瞭解,這二十多年,前前後後有大幾十萬人南下來了,但活下來,生存下來的,不足一半,死亡率大漢過去發動的任何一次戰爭都高

面對此時的劉皇帝,心裡話自然不敢照實了說,但還是忍不住旁敲側擊一番:“海外確實別有一番天地,大可作爲,但卻需要足夠的時間與耐心,難以一蹴而就,秦徵百越,至前漢五帝三越方爲中國固有之領土,何況遠懸海外的那些島嶼、雨林。

臣子們的擔憂也非杞人憂天,而是結合實際的考量,陛下高瞻遠睹之餘,或可聽取一些下情,畢竟兼聽則明嘛……”

劉承勳這一番話,讓劉皇帝陷入了短暫的沉默,而後有些意興珊地道:“說來說去,連你也覺得外面那些臣子反對得有道理!我此前還在顧慮,上元之夜所議分封,只考慮到皇子,而忽略了你這個兄弟,怕你以及宗室子弟們覺得朕偏心,如今看來,卻是朕有些自作多情了!”

劉皇帝這麼說,劉承勳哪能繼續繃着,立刻變了臉色,趕忙道:“陛下言重了!”

“那你回答朕,若給你一個封國,是否願去?”劉皇帝不管其他,直勾勾地盯着劉承勳。

劉承勳很想給這個難纏的皇帝哥哥一個乾脆的答桉,但當真做不到,猶豫幾許,方纔咬牙應道:“但憑吩咐!”

與劉承勳對視了一會兒,見其情緒逐漸平靜,目光逐漸坦然,劉皇帝終於別過頭,笑了笑:“罷了!朕說了,不強人所難,連那些不肖子都不苛求了,何況你這個唯一的兄弟?”

大概是感受到了劉皇帝內心的失望乃至不滿,而劉承勳顯然並不願如此,在考慮幾許後,突然開口道:“若陛下需要一個爲王前驅者,臣願往!”

“當真?”劉皇帝有些驚疑,然後道:“你若是爲了迎合朕,大可不必!這幾日的風波,朕已經想開了,去則去,留則留,如此而已!”

聞言,劉承勳輕嘆一聲,道:“陛下的理想與器量,臣學了幾十年,也無法領會,只有做些力所能及之事,聽從陛下倡導。出鎮南洋,宗室之中,怕是沒有比臣更合適的了,就讓臣爲宗室,也爲天下人做個表率吧!”

劉皇帝仔細打量了劉承勳兩眼,雖然這個兄弟的態度十分坦誠,但他並不能看出其究竟存着怎樣的想法。不過,聽劉承勳如此表態,劉皇帝心中還是油然而生一種欣慰感,至少有雍王的牽頭,不至於讓他的“分封大計”成爲一個笑話,落得個一地雞毛的結果,或許就是在給自己挽尊?

思及此,劉皇帝不由露出點笑意,目光也柔和了許多,稍作思忖,劉皇帝一擺手,大方地道:“你是去過南洋的,又待了一年多,朕就不指定了,你看中了那塊地盤,直說,朕斷無不允!”

劉皇帝既然這麼說,劉承勳也就不客氣了,只稍微思考了下,道:“臣有一個想法,只恐陛下捨不得!”

劉承勳這麼說,劉皇帝心中立刻就生出了警惕,老三不會提出什麼爲難的想法吧,口風也不免帶上了點轉向:“先說說看,只要合適,沒什麼捨不得的!”

劉承勳道:“當年出使之時,船隊曾停泊於流求港口,那裡久沐王化,商旅停靠聚集,漢民以十萬計……如今流求府在福建道轄下,然終究隔海相望,道司既重視,政策政令達也需浮海傳達,多有不便,朝廷對流求的治理也更多是放任自流。不知陛下是否願意將之納入封國考慮?”

聽完劉承勳的意見,劉皇帝面上不動聲色,但心中已然遲疑起來了。

畢竟是流求啊,這可是大漢諸多海外領地中,經營得比較成熟的地方了,這可不在劉皇帝的分封計劃之內,就像安南道一般。

至於隔海不便管理的說辭,在劉皇帝這裡也同樣說不過去,在海外貿易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流求的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南來北往的商船商旅,帶給了其巨大的發展動力與空間。

作爲與福建隔海相望的寶島,歷史淵源又深,劉皇帝根本不怕其孤懸海外,脫離掌控,南海艦隊可常駐有一支海軍。

有這些因素在裡邊,劉皇帝的內心傾向,不言而喻。但大話已經放出,乾脆拒絕,多少有些抹不開面子,因此劉皇帝輕笑道:“你的眼光不錯,流求是個好地方,各項條件也很不錯,但這恰恰不在朕分封計劃之內,此前也從未考慮過將流求作爲藩王封地。這可不是南洋那些島嶼,至少也得考慮一下福建道的感受吧!”

劉皇帝這番話說服力可不夠,當然劉承勳也能感受到劉皇帝的不樂意,面無異狀,劉承勳退而求其次,又道:“若流求不合適,那唯有良平島了,臣當初在那裡居住了半年多,還算熟悉……”

這可是南洋交通線上的要隘,海上商路的樞紐啊!劉皇帝有些不滿地瞥了劉承勳一眼,怎麼盡挑要害地方?

當然,這話劉皇帝又不好說出口,畢竟,平心而論,縱覽南洋,眼下也只有良平島具備分封的條件,雖然只是一個彈丸之地,但經營多年,也可依託其進行蠶食擴張。

想了想,劉皇帝道:“良平島朕自然捨得,只怕樞密院與海軍不願,當年爲了尋找一個南洋艦隊駐港之所,郭良平寧肯發動一場戰爭,把三佛齊這個友邦都得罪徹底了……”

說到底,還是劉皇帝自己不樂意,只能把海軍、把郭良平拿出來說事。這一點心理,劉承勳可看得明明白白,瞟了劉皇帝一眼,心中暗歎,劉皇帝的真正意圖,還是得讓他們自己去拼、去搶,說開拓,真是一點折扣都不打。

只是,開拓何嘗容易啊!更別提,劉承勳也是五十多歲的人,這把老骨頭即便有雄心壯志,只怕也承受不起啊……

想了想,劉承勳忽地咬牙道:“既如此,那就只有強取豪奪了!滅其國,佔其地,而後封國!”

第70章 大禮第22章 稱帝第15章 小人行徑第98章 軍心可用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134章 回府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68章 撤了第1章 乾祐滅佛第395章 大商人第43章 東京聲色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83章 抉擇第27章 謀算無用,危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37章 回鶻使者第134章 東路軍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141章 雌威第68章 撤了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52章 巫宦之國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286章 宗室這纔是感言第33章 真正目的第268章 西縣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328章 默認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347章 談話第1761章 新問題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40章 開拓之志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137章 整編事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178章 會獵第36章 西面來人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348章 老皇帝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311章 李沆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73章 西北隱患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21章 黃袍加身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124章 辭表第376章 對策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1章 柩前繼位第68章 撤了第100章 城戰第412章 二王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38章 任其紛擾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317章 修法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150章 再添兩道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268章 西縣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65章 君臣相宜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