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推倒重來

難得聽劉承勳說出如此具備攻擊性的話,劉皇帝當即來了興趣,嘴含淺笑,好奇問道:“你所提的‘國’,具體所指是哪裡?”

見劉皇帝興致盎然的模樣,劉承勳還是那副決決然的模樣,沉聲道:“既然已經得罪過三佛齊國一次,那不若再得罪一次,再打一次!”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聞言,劉皇帝不由笑出了聲,道:“朕記得你說過,你在出使時,那三佛齊國王王對你可是盛情款待,你如今卻想滅其國,是否有些不厚道了!”

面對劉皇帝的調侃,劉承勳澹定地回道:“不過是迫於大漢國威罷了,但臣能感覺得到,三佛齊國君臣是棉服心不服,畢竟大漢斷了他們一條大財路,如今只是礙於形勢,不得不蟄伏,倘有變故發生,他們會毫不猶豫地重新搶佔良平島,控制南洋東西商旅交通的黃金水道!”

“這些話,當初你曾提過,但不像今日說得如此清楚!”劉皇帝收起了談笑的態度,變嚴謹了些,指着劉承勳道:“你們這些人,平日裡都喜歡藏着掖着,還是得逼逼你們才行!

你的想法朕知道了,朕現在就允諾你,會在三佛齊的領土上給留塊封國,那三佛齊若敢抗拒,如你所言,滅了便是!”

劉皇帝在這豪言壯語的剎那間,彷彿恢復了當初的意氣風發,堪稱霸氣側漏。

當然,他說的也有點廢話的意思,劉承勳可不是那幾個對南洋瞭解寡陋的皇子,按劉皇帝此前在南洋對幾個兒子的分封對策,本身就沒把那幾個南洋土着政權當回事,就是衝着夷滅其國去的,突出一個霸權主義。

就說“蘇門答臘”島,那可是人三佛齊國起家之地,從巨港開始,花了幾百年才統一蘇門答臘並逐步擴張到馬來半島,影響力曾一度深入到中爪哇,在過去的百年,正處於三佛齊國強盛之時。當年朝廷爲了分享黃金水道的利益,悍然發動戰爭,隨着這些年對南洋各地諸國瞭解的深入,從事後來看,是擔着極大風險的。

即便是現在,大漢對南洋的影響力在增加,也不斷又漢人南下,朝廷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上升,但並不穩固,說嚴重點,甚至有傾覆之危。

至少,就近些年的情況來看,在馬來、蘇門、爪哇三島上,攻擊漢商漢民的惡性事件越來越多,雖然都是一些不開化的土着勢力,但難說背後沒有三佛齊抑或快統一爪哇的東爪哇政權在使絆子。

由於親身抵達過的緣故,劉承勳對當地情況還是有些瞭解的,因此並沒有白得一個封國的欣喜,更多的是一種無賴。

“多謝陛下!”不過,看皇兄那般興致勃勃的模樣,劉承勳還得應承着謝恩,緊跟着,語氣頗爲悲涼地道:“只是,臣已然年過半百,此一去,也不知是否還有回朝再見的一日,二哥,你可一定要保重啊……”

見劉承勳都快哭出來了,劉皇帝也愣了下,然後笑罵道:“朕有說讓你即可南下嗎?你是朕的親兄弟,朕豈能不念手足之情,不考慮到你的年紀?

這種開拓拼搏之事,還是讓年輕人去吧!朕會同樞密院抵定出個攻伐計劃,然後派兵南下,到時候,就讓劉淳跟着去。

你暫時待在京中陪着朕,享享福,帶帶孫兒,等形勢明朗了,再出海就國。兒子打天下,老子坐天下,又不是沒有前例!”

聽劉皇帝這麼說,劉承勳下意識地抹把眼淚,遲疑道:“只是劉淳毫無領兵經驗……”

在這一剎那,劉承勳心想還不如自己親自去一趟,畢竟他過去多次出鎮地方,雖然也未親自領兵,但也坐鎮着平定過好幾次亂事,經驗總歸要豐富些。若是讓劉淳去開拓,劉承勳是不放心的,不是不相信自家兒子,而是愛子之憂,畢竟劉淳可是他最看重的兒子。

劉皇帝則擺擺手,道:“三十多歲的人了,不是你羽翼下的雛鷹,該單飛了!治兵不行,治政馭人總可以吧,朕觀劉淳侄兒在長沙就幹得不錯,爲政也是四平八穩,當初也在禁軍中歷練過,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建立一個封國,可不只是大兵征伐,攻城略地那麼簡單,劉淳能做的事情,多着呢!”

聽劉皇帝這麼說,劉承勳不好再拒絕了,看劉皇帝那表情就知道,他正興奮着呢。同樣的,這樣的安排,劉承勳心中的矛盾與糾結,比劉皇帝讓他直接去南洋還要強烈……

“好了,此事暫且這麼定下,朕還要再琢磨琢磨!”劉皇帝揮手趕人了。

劉承勳擡眼望了望劉皇帝,卻沒告退,再度拱手道:“臣還有一請,望陛下應允!”

“講!”劉皇帝臉色微沉,脾氣說變就變,隱隱有些不耐煩了。

劉承勳輕聲道:“還請陛下用膳!”

還以爲是什麼事了,居然是勸自己吃飯。劉皇帝反應過來,打量着恢復平靜的弟弟,哈哈一笑:“就衝你雍王的面子,朕就得吃點東西!”

“與你交談一番,朕還真有些餓了!”說着,劉皇帝摸了下自己鬆弛凸出的肚子,扭頭衝外頭喚道:“傳膳!”

喦脫在殿門前候着,關切得很,聽到劉皇帝的吩咐,立刻來了精神,急急忙忙地道:“快!快傳膳!官家用膳了!”

那興高采烈的模樣,有些滑稽,也多少有些令人感慨。

雍王退下後,心情轉好的劉皇帝好好地安慰了下自己的胃,一連喝了兩碗粥,兩張餅,兩盤菜。

飯飽之後,又迅速投入到他的“分封大計”之中。與劉承勳一番交談後,他心中的想法再度堅定了,只是比起此前的自娛自樂,終於多了點靈活,說到底,劉皇帝是想要做成事的,也不願搞得上下不服,鬧出個難看的結果。

當日,劉皇帝再度把他的龍子龍孫們召集到一起,同時還有包括雍王、徐王在內的宗室子弟,以及政事堂諸宰相和碩果僅存的一些功臣老貴。

一番推心置腹的談話後,劉皇帝反覆明確表示,分封之事,一切聽憑自願,不想去的閉嘴,有意願的可主動請示,給他們三日的時間考慮。

同時,劉皇帝也要再做一些細緻深入的考慮,也要聽聽大臣們的想法與意見,這種事情,借用朝廷之力太多,也需要與朝廷的袞袞諸公籌謀,方可成行。

劉皇帝此前的計議,藏着掖着,自專其是,強勢是強勢了,但可行性實在不高,那就是地圖開疆,大抵也是這些年地圖看多了緣故……

當劉皇帝態度軟化了,表現出對臣子們的尊重後,氣氛也發生着一些微妙的變化,雖然還是有人顧慮重重,持反對意見,但已經有了考慮空間,並且不少人都開始用心思考着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議。

在這個過程中,劉皇帝又不免發出一些帶着怨艾的感慨:當初自己要推動一項政策,哪裡像如今這般束手束腳,這人老了,威懾力就是不足了,下面人的心思也多了。

這雖是劉皇帝私下裡的感慨,但還是迅速地傳揚了出去,在大漢上層權貴中流傳。

很多人聽聞的第一反應就是,陛下又多疑了,然後就開始自我評估,有沒有什麼不妥的地方,別被老皇帝拿起來發泄處置,那就太冤了……

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351章 南粵,危!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128章 治安問題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413章 分食第138章 破寨第25章 李史合謀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15章 小人行徑第492章 事發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153章 楊業戍代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353章 信使第83章 遼帝之亡第56章 彌月之喜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484章 不對勁!第1698章 做賊心虛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53章 遁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78章 滄州府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357章 國滅第12章 大朝會第372章 封王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61章 趙二爲官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67章 宿州一線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94章 汝公出山第36章 虒亭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17章 附議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96章 言官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94章 汝公出山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62章 奸宦昏主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14章 大論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133章 延禧驛第83章 抉擇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152章 聽政3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370章 劉鋹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112章 兄弟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41章 探監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345章 剝削者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15章 馬楚內亂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