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

在劉承祐親迎之下,抵達真定城的時候,已經是傍晚時分,天邊只餘下點殘陽剩霞,暖風習習而吹,倒分外舒適。

兄弟倆並轡而行,仍舊有一搭沒一搭地交談着,多是劉承訓主動提起話題,至於劉承祐,始終表現着一副矜持的神態。

他這個大哥,似乎突然對戰事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或者說對劉承祐這幾月的戎馬生涯,很感興趣。

暮色下的真定城,被星星點點的燈火照亮,層次分明,人很多,顯得挺熱鬧。以城池爲中心,在外圍搭設了不少暫住的難民所。燈火閃爍,有些恍眼,在朦朧的暮色中顯得有些夢幻。

免不了的,是嘈雜與混亂,但在混亂之中,又分明體現着秩序,似乎很矛盾,卻能讓人感受到那亂世中難得的安定。

雖然有不少難民、流民被劉承祐疏散到鎮州治下縣邑安置,但真定這邊仍舊最大的聚集地,加上原本百姓、軍隊,人數有十好幾萬。一路穿過營地,劉承訓發現,有許多人明顯飢腸轆轆的,卻不吵不鬧不呻吟,哪怕暮色籠罩,仍舊能夠發現許多人神采之間蘊含着的希望。

軍隊路過,或是出於畏,抑或是出於敬,不消警示,沿途的百姓都主動退避看。見着這麼些人,被劉承祐治理得井井有條,秩序井然的,劉承訓很是驚訝且感慨。

不過,一切平和的氣氛中,總有不和諧的東西。在城門下,搭建着一座四四方方的臺子,上邊豎着好幾道粗木樁子,木樁上綁着一些人,看起來都是些強壯的百姓,繩索縛身,動彈不得。一個個顯得很絕望,有幾人,大概是經過白日的暴曬,仍舊出於昏死的狀態。

“二郎,這些是?”指着那些人,劉承訓疑惑地問劉承祐。

劉承祐平靜地說道:“都是些即將行刑的死囚!”

這就是一座刑臺,用以處決犯人,從臺子周邊瀰漫着的濃重的血腥味可知,已經殺了不少人了。

見劉承訓好奇,劉承祐簡單得對其解釋了一下。對流民劉承祐基本是進行半軍事化的控制,爲了穩定秩序,下了幾道臨時法令。偷盜者死,搶掠者死,鬥毆者死,不聽號令者死,至於傷人、殺人就更不用提了......基本上,將刑罰的紅線降到了最低。

而刑臺上的那些人,顯然是觸犯劉承祐的禁令,被巡檢士卒抓起來,暴曬示衆,隔日便行刑。

聽完劉承祐平淡的描述,劉承訓呆住了,吸了口帶着血腥味的空氣,方纔有點遲疑地說:“如此用刑,是否太過嚴苛了?”

劉承祐瞥着劉承訓,他這大哥,眼神中似乎帶着些不忍。見狀,劉承祐輕輕地回答道:“刑亂國、用重典。”

劉承訓明顯想要說些什麼,但劉承祐直接指着城關內,岔開話題說道:“我已命人召集真定文武,迎接大哥。”

看着自家弟弟那張既陌生有熟悉的平靜面孔,劉承訓張了張嘴,卻是嘆了口氣,沒說什麼。心裡暗自猜測着,莫非是上戰場,殺戮之氣影響,二郎的殺心變得如此之重。

劉承祐自然不會去管他這大哥此時的複雜心思,扭頭望了望那些在各營地巡邏的士卒,又掃了眼刑臺上的那些人。收回目光,又恢復了平靜。

刑罰嚴苛?那是一定的。但是,不得不爲,城裡城外,十幾萬人聚在一起,哪裡那麼容易做到和諧共處。農民、商賈、百工、婦孺,甚至盜賊、罪犯混雜其中。此前,劉承祐已然見識過那種無序、混亂。

在這樣的情況下,建立一個嚴苛的秩序,絕對比無序要好,雖則簡單粗暴,但效果直接有用,此時的結果,便是明證。即便有些矯枉過正,那點代價也是值得的。

劉承祐既然收納這些難民,他們就得守規矩,事實上,只要守規矩,又豈有性命之憂。而被觸法被殺的,從來都是那些被不安分的人。

真定城,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城垣顯然是被修繕過的,毀壞的房屋,也在重建之中。這麼多廉價民力,劉承祐是趁機好好利用了一番。

在州衙,在劉承祐的安排人,文武臣僚齊聚,拜迎劉承訓,參加劉承祐準備的接風宴。宴席弄得很簡單,劉承祐並不想搞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劉承訓顯然也表示理解。

以水代酒間,望着堂間文武,劉承訓心中又有感慨了。他家二郎,如今麾下當真是人才濟濟了......

翌日,劉承祐繼續放下手中的事務,親自做着接待工作,陪大哥在城內外視察。政、民、軍,依次檢視過,甚至帶着劉承訓到幾座燕營中走了一遭。

不過,劉承訓畢竟關心的,還是欒城一戰的戰果。他此來,可是奉了劉知遠的命令,要押送南下東京。命令,劉承祐也早就收到了,若說不爽,心裡自然是有的,還不小,但他一點也沒表現出來,反而積極配合。

劉承祐的頭腦很清醒,不管是出於討寵,還是爲了國家,都得拋卻私念。反倒是有些將士,發表了些怨言,早早地便被劉承祐狠狠地訓誡懲罰了一頓。

以此事,劉承祐就當鍛鍊自己的器量,站在江山社稷的高度來看這個問題,是看得極開,甚至樂於以繳獲財器緩解國家財政。

當見着城中如砂礫堆積的金銀、甲械、財貨,又看了看那些戰馬,劉承訓也是迷花了眼。事實上,契丹人自中原擄掠之財,數目是何等之巨,真正被劉承祐所儲積的也不過三四成罷了。餘者,不是分發以作犒賞,便是在戰亂中流失,另外,還有不少被契丹人輸送回國,那是當初耶律德光很早便下令進行的事。

“可想而知,我國民受胡人擄掠盤剝到了何等程度!”劉承訓沒有表現出貪慾之色,只是長嘆一聲,哀民傷時。

逛了一圈,劉承訓果斷向劉承祐表示,他要去拜訪馮道那些石晉舊臣,顯得迫不及待,很重視的樣子。

劉承祐則繼續當着嚮導,引他前去,一一拜訪,結果,大皇子的溫和謙遜,很是贏得了一干舊臣們的讚譽欣賞。

從頭到尾,劉承祐都顯得雲淡風輕的,只是在最後,帶着劉承訓一道兒,再度去拜訪趙延壽。關於幽燕的計劃,劉承祐是打算把他這個大哥拉下水。

第1750章 《桃蘭賦》第361章 “龍宮”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78章 南北併發第308章 新貴第86章 戍卒之心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73章 解決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135章 許州兵匪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192章 劉銖案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99章 北巡結束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1689章 高規格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28章 下獄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84章 夏州降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164章蜀臣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87章 亦有其憂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395章 大商人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61章 趙二爲官第28章 澧陽之戰第73章 解決第39章 濮州案(2)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455章 見聞第167章彈冠相慶第69章 夫妻密談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151章 凋零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世宗篇51 皇太孫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397章 指點第21章 禍從口出第270章 立場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198章 轉折點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199章 出宮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8章 巡視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184章 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