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井陘

井陘,這座太行要塞,冀晉通衢,自從劉承祐進駐真定,佔據鎮州之後,便不復爲胡人所據。關內的一些地方豪傑與俘虜、降卒,聯合起來,將駐守的胡將與契丹軍隊驅殺了。其後送款臣服,被劉承祐任命爲守將。

驕陽下,大隊馬軍自東向西,輕馳而來,全副武裝,旗幟鮮明,散發着讓人一看便意識到的精銳氣質。“劉”字旗肆意地張揚,連映在地上晃動的影子都顯得意氣風發的。

一營馬軍,加上侍衛營,一千餘騎,護送着劉承祐西來。不過六十里的距離,哪怕體恤馬力,也耗費了不過一個時辰的時間。

早早地便收到二皇子要來的消息,劉承祐至時,關內守軍已然提前做好迎接準備。途中沒有發生任何波瀾,劉承祐順利地抵達關下。

讓他稍感意外的是,在迎接隊伍中,多了一小股軍隊,距離井陘西南二十餘里處,駐紮於彼的承天軍下屬部隊。

提到承天軍,當初劉知遠極力做足了表演,領軍東進要救晉帝石重貴,但實際上,到壽陽便停下了,其後便派軍東向進攻那些侵擾的契丹軍。

與契丹軍隊在平定、井陘之間,還是扳了幾次手腕,將之擊潰了,設立承天軍,留下兵馬戍守承天軍寨,擴充了太原東面的防禦縱深,給河東東線防禦增加的一層保險。

顯然,這纔是他領軍東進的真正目的,至於救石重貴,不過喊的政治口號罷了,當時都已經稱帝,就算真救到石重貴了,估計也得給他整個暴斃。

對承天軍士至此,劉承祐發出疑問,據領軍的小校回答,是奉他哥劉承訓的命令,先鋒清路。並沒有出乎他的猜測,劉承祐此次西來井陘,便是爲了迎接他這個大哥。

“我大哥到哪兒了?”劉承祐問。

“回殿下,末將出發時,大皇子尚在平定城。山路行軍不易,此時尚在山中,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到達井陘!”

劉承祐點了點頭,算起來,他這大哥東來的速度並不算慢。

隨便吩咐了幾句,劉承祐下令麾下進城休息。擡眼望着關城上,隨着夏風拂動的承天軍旗與晉旗,劉承祐忽然覺得,那一排“晉”旗,看得有些刺眼。估計,隨着越靠近東京,劉知遠那邊,也該有差不多的心理吧。

井陘城關內,除了爲數不多的守軍之外,竟然還有一些商旅,要知道,周邊的州縣的局勢雖然有所緩和,但距離穩定還十分遙遠。不提兵災,就隱匿於山中的匪盜,對於貨值經商來說,便是極大的風險。不過,不管在什麼條件下,絕不缺冒險求利之人。

劉承祐遣人問了問,基本都是些“晉商”,說着做些糧貨生意。不過,很可能並沒有那麼簡單,但是劉承祐可沒什麼心思去關注這些人商旅的營生。

經過這麼長時間以來的鍛鍊,劉承祐沒到一地,第一反應便是視察周邊,查看地勢,瞭解民情。在井陘這麼個軍事要地,自然免不了視察一般。

陶谷跟在劉承祐身邊,掉書袋一般地向他介紹着井陘,這個人讀的書當真不少,表述間甚至有點賣弄的嫌疑。引用《禹貢》、《水經注》之類的古書敘注,再穿插以他自己紙上談兵般的理解,說來說去,就一句熟悉的話形容:兵家必爭之地。

這句話,劉承祐聽得還真是不少,感覺隨便一個關口,都能用這句話形容。哪來那麼多必爭之地,還不是得看戰情與具體形勢。

......

並沒有讓劉承祐等太久,避過了正午前後最炎熱的時期,順着山道,在嚮導士卒的引路下,劉承訓率着兵馬出現在井陘西面。劉承祐親自帶人出關迎候,表現着作爲弟弟的“敬重”。

幾個月不見,大哥劉承訓還是那副溫潤君子的模樣,哪怕裹在軍甲下,在殺伐軍陣中,仍舊不減儒氣。只是看起來,一路行軍走來,很是辛苦,臉被悶得通紅,汗水不止。

在關城下,見劉承祐親自來迎,劉承訓似乎有些意外,有點激動地上前拉着他的手:“二郎你怎麼親自來了?”

“大哥領軍東來,我這做弟弟的,自當親迎!”劉承祐輕聲道。比起在晉陽的時候,劉承祐似乎沒有那麼冰冷了,面容好像柔和了些。

劉承訓同樣在劉承祐身上打量着,有點關心地說道:“你瘦了,也黑了。不過,人沒事就好,你是不知道,母親在太原,可是時時擔心,爲你祈禱啊!”

不知爲何,劉承訓那一臉關切,讓劉承祐心中頗有些不適。不過,想到李氏,劉承祐流露出了點矜持的動容,也帶着點感慨地問道:“母親身體如何?”

“甚好,就是記掛在心。如今,我們父子三人皆在軍中,哎......”劉承訓說:“所幸還有三郎替我們侍候在側。”

聽着劉承訓所說,劉承祐心中倒沒有額外的感觸,李氏在他的印象中,可不是什麼柔弱弱弱,見識短淺的女婦,不至於彼。

劉承訓有些狀態有些不對,一副缺水氣喘的樣子,劉承祐趕緊招呼着他進城歇息。看他表現出身體羸弱的樣子,劉承祐也不由表示出關心,可是心裡總歸不自覺地生出些放鬆的感覺。

“聽說你率軍在欒城,擊敗了契丹幾十萬大軍,還取了遼主性命?如今,你可是名傳天下了!”往城關中走,至陰涼處好受了不少,劉承訓的話匣子打開了。

劉承祐則表示謙虛:“傳言有誤,契丹軍隊加上雜胡也不過十來萬人,又有燕兵、晉兵相助,再加遼主死,方有此勝。還有,遼主的性命可不是我軍取的。不過,要不是他死了,我也不敢領軍夜襲......”

聽劉承祐這麼說,劉承訓嘴裡仍舊誇獎着,滿滿的讚譽之辭,不過那雙目中隱晦的豔羨卻是一點都沒掩飾得住。

“晉陽如今怎麼樣了?”

一路上,不止是劉承訓在試探,劉承祐也在關心河東的情況。

隨劉承訓東來的,只有不到三千軍,又將晉陽的兵力抽調了一撥,算上這些人,可以想象,太原的兵力已然薄弱倒極點了。

叔父劉崇徹底接管太原,權北京留守,以後的河東節度使,基本是跑不掉了。

不過經過劉知遠這傾巢而出的進軍,日後再將將士親屬徙至中原,人口流失,河東又要被抽一波血了......

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154章 滅門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1708章 格局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446章 流光園第97章 再臨井陘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21章 西巡第9章 王峻歸來第56章 腹心之談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410章 剋制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3章 臺懷之事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27章 出兵爭論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150章 聽政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100章 梁山濼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162章 薨逝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194章 減稅難第121章 道士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119章 幸西京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103章 郭王會第461章 癲狂?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85章 善後爭議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53章 兵制改革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45章 移鎮之議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13章 舉城同歡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58章 回師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53章 交代後事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368章 榮寵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41章 探監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27章 父子座談第159章 亂情第66章 朕要親征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106章 敲打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465章 “教匪”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70章 衛公辭世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