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河北局勢

“中原兩京,可有什麼新進展?”稍稍聊了會兒作古之人,劉承祐回神問道。

“根據最新傳來的消息,陛下已自洛陽派軍東進,東京唾手可得,河南各藩鎮將吏官員爭相歸附,待御駕入東京,中原乃定。”魏仁浦彙報着。

對劉知遠在南邊的進展,劉承祐沒有絲毫意外,若是在這樣的情勢下,劉知遠還是如此前那麼溫吞從容,這聚光燈可就真要全部集中在劉承祐身上了。這,可不是好事。

劉承祐感興趣的,反而是那個蕭翰,手指在下巴邊緣磨蹭着:“那個蕭翰,到哪裡了!”

魏仁浦很是幹練地回答道:“那契丹國舅蕭翰率中原的胡兵北撤,算時間,估其腳程,已北渡大河。殿下,這段時間以來,河北各州的胡人大部撤離,蕭翰這部人馬,應該是國內剩餘胡衆,規模最大的一支了!”

“那,可不能讓他們輕鬆撤去了,怎麼都是契丹國舅,得送他們一程!”劉承祐淡然道。

自耶律德光暴斃,欒城一戰的消息傳揚開後,哪怕各地仍有不少胡人,他們對河北本就搖搖欲墜的統治也迅速地宣告崩潰。

各州將校陸續襲殺契丹將吏以城來歸,劉承祐案上,都收到了不少降服的進表,劉承祐已然將“河北制置使”的旗號豎起來了。就憑着欒城之戰的威名,便足可震懾一切,至少短時間內,無人敢攖其鋒芒。

至於那些胡人,或死或逃。劉承祐倒有心將之全部留下,但諸事纏身,且力有不逮,又要顧忌北邊的耶律阮與宣撫國內諸州,心有餘而力不足。而各州的晉人將吏,驅得胡人,便嬰城而守,真正與胡人死戰不休的終究是少數。把手裡的兵打光了,用什麼從新朝這兒討得官職,謀取榮華富貴。

“殿下,洺州刺史薛懷讓出兵北上,攻下了邢州,發文上報,驅殺胡人,請功!”一名文吏入內,向劉承祐稟道。

劉承祐頓時一訥,接過收到的公文,快速地瀏覽了一遍,雖然心情變陰了,但臉上並無明顯的波動,將公文遞給魏仁浦:“這位薛使君,不愧是抗遼功臣,這*主動北上,臂助邢州軍民了!”

薛懷讓原本是洺州團練使,耶律德光滅晉,滹沱河之戰後,降了。在劉知遠稱帝起兵,號召天下晉臣抗遼,按兵不動。一直到耶律德光駕崩,遼軍大敗,劉知遠兵入河洛的消息先後傳來,不能忍,果斷在洺州起兵,殺契丹將吏,派人向劉承祐獻誠。

而薛懷讓這個人,通過馮道、魏仁浦這兩個“百曉生”的描述,劉承祐對這個人有了些瞭解。印象並不好,那是個徹頭徹尾的武夫,還是那喜行橫徵暴斂、魚肉百姓的武夫。

但是,即便心中不喜,當時劉承祐還是欣然納之,遣使任命他爲洺州刺史、步軍指揮使。

邢州距離洺州很近,本來是一名燕將劉鐸,領着不多的兵馬駐守,原本擔負着替遼軍督糧運輸的職責。契丹在中國大勢已去,已經向劉承祐表示臣服,然而,薛懷讓突然出兵,佔了城,殺了人。

留意到劉承祐語氣中隱約的怒意,魏仁浦卻沒有什麼異樣,這等事情,他見得多了。輕輕地放下公文,平靜地說道:“殿下,邢州既已入其手,暫可順水推舟。眼下,穩定纔是最重要的。”

穩定壓倒一切,這個道理,劉承祐自然是清楚的。只是,心裡有點淡淡的不爽罷了。

不過,很快便擺正了心態,這只是一個小軍閥罷了,連割據勢力都算不上,並不值得大動干戈。

“那便,以之爲邢、洺觀察使吧!”劉承祐說道,很平淡地,補充了一句:“孤,記住此人了。”

“鄴都那裡有什麼情況?”略過邢、洺之事,劉承祐神情鄭重了些,問道。

河北雖大,地域廣闊,州縣衆多,但重鎮唯有三處。幽州盧龍還淪落在契丹人手中,成德鎮在劉承祐入駐真定後陸續歸附,剩下的,唯有魏博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魏博臣服,那麼河北即定。

此前,以中原義軍蜂起,襲擊契丹軍隊,四境不穩,耶律德光後知後覺地派遣各地節度還鎮地方。最初的杜重威、李守貞這投降二人組,分別爲天雄軍節度使與天平軍節度使。

還鎮鄴都,杜重威便擁兵兩萬有餘,配合着耶律撥裡德守禦地方,迅速平息當時還不算大的騷亂。等到契丹人北退,由其徹底掌控,擁兵近三萬,另有兩千餘燕軍,在燕將張璉率領下,共屯於鄴都。

燕兵,當真是被遼主當工具人用了,哪裡都有其身影。

時下,除了散落的胡人之外,唯有杜重威這股勢力,最爲強大,也最值得重視,是新朝河北戰略的阻礙。在各州相繼獻表臣服之時,只有鄴都這邊,保持緘默。而劉承祐,也同時關注着。

不假思索,魏仁浦答道:“據聞,杜重威已集兵於鄴都,聚斂糧草,徵召民壯以修繕城池。凡此種種,恐有異動!”

“杜重威尚有晉軍軍心?”劉承祐表示疑問,有些不屑。

魏仁浦說:“將士或鄙之,但他手中有糧,且多年積威,而暫無外力壓迫,還能支撐!”

“觀其動作,又是聚兵馬,又是繕城池,杜重威這是欲逆天而行了?”劉承祐說。

“那倒不盡然。”魏仁浦微微搖了下頭:“頑抗之心或許有,但更多的,也許是自保之舉。”

“魏博重鎮,隔斷南北,距離東京太近,必須得掌控在手中!天子,也斷不容許鄴都長久落於杜重威之手!”劉承祐嚴肅地說道,語氣堅定。

魏仁浦也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魏先生可有策,可定魏博?”

“能勸降,兵不血刃,再尋機調立,委以腹心之將,是最好不過的。”想了想,魏仁浦答道。

“杜重威能降?”劉承祐有些疑問。

稍微斟酌了下,魏仁浦說:“其率衆投降契丹,有負於國,恐心懷疑忌,輕易獻降不得。”

“看來,還是得打一仗!”

“河北尚未平定,僅憑殿下如今手中的力量,恐怕難以成行。況且,此時不適合掀起攻伐,北邊的契丹人,仍舊不得不防!”魏仁浦仍舊冷靜應答。

劉承祐想了想,自己還真是輕易動彈不得。還是那句話,穩定壓倒一切。

左右,劉家的大勢已然不可逆,等中原平定,慢慢炮製了。

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1章 乾祐滅佛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73章 解決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121章 登乾元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344章 打個賭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184章 教訓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37章 覆滅在即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74章 根由在朝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119章 幸西京第11章 請教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138章 破寨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141章 雌威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101章 大整軍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33章 東京城內第81章 內外變動第1803章 運動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無題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1803章 運動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88章 童謠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218章 走私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199章 出宮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90章 安全脫身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45章 靖江軍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195章 楊邠案(3)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189章 燕王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