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善待

在大漢削平天下的過程中,亡國虜主,出降之臣,東京的百姓們已然經歷得不少了。從高保融到周行逢,從孟昶到劉鋹,因此,江南國主李煜被“護送”到開封時,並沒有引起太大的轟動。

也在於,劉鋹在前不久,東京的士民們難免有些審美疲勞,大夥都習以爲常了。當然,市井之間,仍舊少不了議論,東京士民真切地看到了朝廷平南的功績,都覺得天下一統,理所應當。

年輕一輩的人,沉浸在對朝廷功業的讚美與嚮往之中,老一輩的人,尤其是那些親歷了前代亂世,親眼見證着從大漢建立到統一天下過程的中老年人,感慨尤多,他們既爲國家的統一高興,也期待着天下真正獲得長久的和平,嚮往着新一輪的太平盛世。

比起劉鋹,李煜明顯要幸運些,受到待遇也要優厚些,沒有像罪徒一般被關在囚車裡,遊街示衆,供人觀賞,也算是保留了最後一份體面。

由一輛溫暖舒適的華車,接至漢宮,禮部郎中董淳奉詔接待,態度謙和。同時,關於劉鋹的一些情況,李煜也被動地得知了。

對劉鋹的處置,只花了一日便出了結果,參與討論,發表意見的人雖多,但效率出奇地高。官員之中,大多對劉鋹表示鄙視,覺得不能厚待,同樣的,也沒有直言說他該殺。

大部分人覺得,亂政害民的巫宦奸佞都被明正典刑了,足可釋民怨憤,劉鋹本庸人,就不必過於苛待他,將之養在東京即可。

甚至有少部分人替劉鋹辯解,說嶺南國政之亂,從其父劉晟開始就亂了根制,壞了風氣,劉鋹年幼而不知世事人情,爲羣小所左右,從而延伸出,勸諫劉皇帝引以爲誡,爲天下表率,強化宗法,訂立萬世不移之成制,傳之後世,以免後患。

這雖然是少部分人的迂腐之論,但落入劉皇帝耳中之時,還是引起了他的思考,當然不是準備立什麼萬世不移之成制,而是想這些人進此言論的原因。

說到底,劉鋹最爲人所詬病、批判的,就是殘殺骨肉兄弟的行爲,和其父一樣,是殺盡戮絕。劉晟還會找些理由,分十多年逐步剪除,劉鋹更是直接,一上臺便明確提出效仿先父,殺盡兄弟。雖然把鍋甩給龔澄樞等宦官,也確實是那些人建議的,但能夠狠得下心,就絕不是一個“少不更事”就能解釋的。

劉承祐在與劉昉交談的過程中,也問起他處置劉鋹的意見,劉昉的態度很明確,該殺。理由就是那三條,一屠弟,二亂國,三殺賢。

有意思的是,從嶺南士民中選出的一些人,他們的看法也大體一致,覺得禍國殃民的奸佞都殺了,嶺南歸於朝廷治下,劉鋹已爲俘虜,又知錯誤,就不必再過分追究了。

後來,劉承祐才知道,是有人教這些人如此說,或者是約束他們這麼說,幕後的人卻是負責安排此事的開封尹高防,並不是有什麼陰謀,而是高防向劉承祐坦言,說尊卑有別,等級有差,豈能由一干黔首議論國主生死,並直接諫言,說劉皇帝讓羣臣、百姓商討此事的做法,不妥當。

對於高防,劉皇帝一直是信任的,對其能夠直言陳事,也未加觸怒,反而表示欣賞,並向他承認,是有欠考慮。嗯,這也是看人,這麼多年,也有不少言官被觸落,劉皇帝的廣開言路,虛心納諫,同樣是有限度的,開明不代表縱容。

而綜合各方面的意見,得出的結論便是,繞過劉鋹一命,養之於京城。因爲有言在先,劉承祐也就接受了。

事實上,在劉承祐心裡,劉鋹的生死當真無足輕重,但究其本心,還是沒有殺他的意思。其中最簡單的一個考慮,是劉皇帝的虛榮心在作祟。

數十年來紛亂終結,帝王侯之家,盡爲其所虜,臣服腳下。在開封,有一條名氣很大街道,大就大在居住人的身份。列幾個名字:石重貴、李從益、高繼衝、孟昶。

可以說,當這些人被集中一起時,不正是在誇耀劉皇帝的功績嗎?

當李煜得知劉鋹的情況後,他沉默了許久,蒼白的面容之間,除了少許同病相憐悲涼之外,更有後怕。他不敢想象,如果自己也這樣經歷一場,是否能夠忍受?李煜歸根結底,只是個文人,少不得矯情。像劉鋹那樣沒臉沒皮,獲得倒輕鬆自在,事實上也正是如此,在得到寬恕後,劉鋹是千恩萬謝,然後興沖沖地住進了朝廷準備的宅邸中,看他的意思,只要有吃有喝,有玩有樂,當個籠中鳥又如何,比起當一國之君可自在多了。

對於李煜夫妻,皇帝會如何對待,是有跡可循的,就一路的招待來看,也是禮遇有加的。進入漢宮之後,李煜應邀至萬歲殿覲見皇帝,刁氏則被請去坤明殿,接受符後的慰問,帝后一起接待,足以顯示出對其重視了。而從劉皇帝在萬歲殿接見李煜的舉動來說,也足顯對他的另眼相待。

“罪臣李煜,參見陛下!”孤立於萬歲殿中,李煜聲音略顯低沉,悶着腦袋,跪倒在地。

“免禮!平身!”打量着李煜,劉承祐語調很是溫和。

“謝陛下!”李煜平靜地起身。

眼見着這個千古詞帝臣服在自己腳下,劉皇帝的心境,難得地有少許波瀾。他不是個文化人,卻也“讀”過李煜的詞,太多名句記憶猶深,對其在詞道造詣,是很推崇的。雖然,這一世,將李煜推向“詞帝”的,大有可能正是他劉承祐。

換個身份,換個角度,看待此事此人,感觸自然也是不同的。

有基礎感情在,拋卻政治因素,看待李煜,劉皇帝心情是複雜的。前世站在一個凡人的角度,讀其詩,而惜人,如今,劉皇帝是真有能力與資格,去憐憫其人,同情其人。在造成其悲情人生的同時,也不免期待,他是否還能寫出那些流傳千古的名篇佳作,想來應該是可以了,畢竟其才學實實在在的。

在劉皇帝打量其人,思維發散之時,李煜也小心地望了眼劉皇帝,只是瞟過一眼,並不能明白劉皇帝臉上流露出溫和表情背後的複雜意味。

“朕對卿,可是聞名已久,幾度邀君而不見君,今日會面,也算一償夙願了!”良久,劉承祐說道,嘴角竟然帶上了少許笑意。

這話落在李煜耳中,只覺得劉皇帝是在拿他幾度婉拒進京邀請說事,心情微沉,還是選擇了低頭,應道:“讓陛下久候,是罪臣的大過,伏請懲處!”

見他誤會了,劉皇帝微笑着擺擺手,道:“賴卿之力,使金陵免於一場不兵災,此爲大功德,朕已恕卿之罪,就不必自臣了!”

“旅途辛苦,朕特地略備薄酒,以待卿來,還請入座吧!”劉承祐指着一方食案,對李煜道。

擡眼迎着劉皇帝平和的目光,感受着他謙和的語氣,李煜愣了愣神,一股疑惑涌上心頭,就他所知,大漢天子是個的強勢霸道,唯我獨尊的強權人物,似乎對他特別禮待?

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3章 田畔問對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3章 新皇詔制第227章 延州事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311章 舊識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18章 請願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321章 瑤女第375章 少林寺第95章 掘地求生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173章 日常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31章 鳴沙匪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136章 趙都帥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28章 封疆大吏第140章 封王第81章 下蔡大捷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26章 潘美守城第145章 中秋第165章 舊邸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257章 上京叛亂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153章 削藩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321章 瑤女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452章 皇孫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331章 泰來樓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1809章 餞行第74章 根由在朝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92章 大調整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65章 君臣相宜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122章 睡仙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12章 令人陶醉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34章 崇元殿中第104章 平息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344章 打個賭第104章 平息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66章 請辭?不許!第122章 睡仙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61章 南北之爭第125章 邢州事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