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

嚴冬時分,正是枯水期,煙波浩瀚之景不再,同時也嚴重影響了四面漕運、商賈通航,而每到冬季,大漢官府也都會有意識地控制漕渠的航運規模,官船公輸減少出航,民船商船控制數量。

水位明顯下降的運河上,一支龐大的船隊正緩慢地溯流而上,船大而沉,在人力的驅動下,衝破少許因嚴寒產生的冰渣。沿岸足有幾百縴夫,忍者寒風,身負粗密的纖,埋頭拉縴,合力的號子聲,是這冬季汴河岸邊的一道獨特風景。

從劉承祐登基以來,對於運河、漕渠就表示了極高的重視,哪怕國初財計艱難,仍舊從各方面擠出了一部分的錢糧,用於治河疏道,前前後後花了兩年多的時間,由王樸牽頭對開封至宿州的運河,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立都開封,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交通便利,經濟富庶,得天獨厚之地,使其足以供養中樞朝廷。而這條溝通黃淮的運河,則是開封最重要的命脈。而在立國早期,因爲歷史原因,漕運實則處於廢弛狀態,根本沒能充分利用上。

而劉皇帝最初派王樸治漕渠,除了經濟民生上的考量,更主要的原因,還在於爲征討淮南做準備。等到成功收取淮南後,運河的作用則更加凸顯出來了,來自淮南的財稅、糧鹽物資,大批量地輸送至東京,讓大漢朝廷好生地回了口血。

在之後的十年中,朝廷也沒有放鬆對漕渠的修治與管理,要保障其暢通,是需要定期疏浚維護了,每歲冬春,都要徵發徭役疏浚淤淺的河段,耗費了大量的錢糧。

通過十年的發展,早期因王朝更迭、兵連禍結而導致的漕運積弊端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並且越發繁榮通暢起來。不提其他,僅運河兩岸的百姓,賴此渠而生存的百姓,就以十萬計,縴夫就是其中一個地位低下卻十分重要的羣體。

此時,通行於汴河上的這支船隊,就是來自金陵的江南國主李煜君臣。從金陵到開封,距離並不能算遙遠,然而因爲人員衆多,財產衆多,傢俬衆多,再加河運不易,以致行程拖沓,耗時日久。比起朝廷估計的,足足晚了半個月,一直到這臘月中旬,方纔抵臨東京。

由於投降得比較主動,再加上李煜雖然庸於治國,但終究沒有幹出什麼天怒人怨,違背時下價值觀,引起公憤的事情,對於李氏一族,還算優待,未加折辱。至於此前平南詔書中將李煜描述成一個無道昏君,平定江南之後,也就自然而然地放到一邊了。自金陵出發前,皇太子劉暘還專門叮囑護送的職吏,令其好生照看,不得欺壓。

因爲此事,以及入金陵之後的一些良好舉措,大漢太子的名聲很好,維護了朝廷的形象,初步取得了認可,至少讓極大一部分的士民感到安心。

同時,在李煜被護送離開金陵時,主動爲之送行的士民達數萬人。這樣的情況,對於一個亡國之君而言,可惜可嘆,而又可怕。當時隨同一併北上的韓熙載,在登船之時,就表示了一定的憂慮。

而通過那場送行,也使得負責善後的一些將臣認識到一點,雖然因爲近十年以來,國整反覆,江南黎庶在李氏的統治下,生計多有貧苦。但是,有其三代數十年養士安民的底蘊,對於李煜這個年輕的“後主”,大部分人是抱有一種同情的心理,可以想見,在今後一段時間內,懷念故國的情緒會存在於江南士民的心理,這一點,需要引起重視。

大漢不缺有識之士,在李煜北上期間,已經有官員上書,就此事向劉承祐建議,要對江南亡主加以控制。這其中,有朝廷得知消息的御史諫官,也有來自江南的一些將吏。

對此,劉皇帝顯示了其大度,直接做出批覆,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李煜擁其國時,尚爲王師一舉擊破,舉城獻降,北徙東京,何足憚之?江南士民,之所以懷念李氏,無過於早年受其恩惠,向使朝廷大施善政,廣佈恩澤,何愁不能歸心?

李煜自然是不知道發生在東京的一場可能影響自己下半生待遇的風波,他的政治覺悟並不高,也難以從中感受到危險。別離金陵的場面,對於他而言,至今記憶猶新,他繼位的這兩年中,從未真正關心過他的子民,然而在離開之時,面對萬民相送,他頭一次哭了,除了悲情之外,愧疚的心理充斥於其心中。

這一路北來,漫漫長途,李煜是倍感煎熬,這也是他心路歷程的一個轉變。人慘遭大變之後,總是容易成長起來的。

初投降之時,爲了保住性命,爲了一族的安危,自心理上並沒有太多障礙,在得到一定承諾與保障後,反而鬆了口氣。然而,事後再去看自己的決定,各種各樣的情緒也就涌上心頭。

大漢的旗幟遍插金陵城池宮廷,財賦被封存,自由被限制,匆匆別離宗廟,舉家北遷東京,李煜是真的有些明白陳喬所言亡國受辱是怎麼回事了。

內心的悲傷、愧悔,隨着遠離金陵,越發強烈起來。甚至於,李煜曾有些後悔沒有堅持到最後,與國同亡,當然,這是一時情緒所致,只敢埋藏於心底,不敢表露出來。

離金陵越遠,距開封越近,悲憤情緒就更加濃烈,一切的哀傷,一切的懷念,一切的悲情,最終都化作酒水、詩詞。這一路,對李煜而言,是煎熬的一路。沉溺酒釀,懷念過去,往日盛景,家國情懷,盡在其詩詞中體現出來,熾烈的情感甚至讓身邊家人舊臣感到緊張。

到如今,這漫長的旅程終告一段落了,到東京,也該接受命運的“審判”了。將來究竟如何,漢帝是否能兌現朝廷此前的許諾,都還是未知數。

不過,有了深沉的思考之後,李煜倒沒有最初的恐懼了,無法坦然地面對既亡故國,卻能平靜地對待將來的結局。

船艙內,李煜一手執筆,一手持杯,酒意浮面,目光迷離,胡茬已然爬滿了他的下巴,一副落魄悲情的形象。一名侍從入內稟道:“國主,軍吏通報,將入開封,船將靠岸,讓我們準備下船!”

“我都說過幾遍了,已非國主,也不配當這國主!”李煜的注意卻在稱呼上,而後不急不緩地說道:“終於到了!這杯中物,也不知還能享用多久?”

然後繼續埋頭,不作理會。其妻刁氏陪着,有些心疼看着他,見他又往嘴裡灌了一杯酒,忍不住按着他的手勸道:“夫君,不要再吃了,切莫傷身啊!”

感受着刁氏溫暖柔軟的手,李煜擡頭看着已換了身普通婦裝的妻子,注意到她關切的目光,稍微清醒了些,眼神中流露出少許愧疚:“夫人,我此前那般冷落你,你就不怨恨我嗎?”

刁氏美麗的面龐間,卻是一片平靜,柔聲道:“不得夫君歡喜,是我的不足,但是,既爲人妻,豈有怨恨的道理?”

聞言,李煜心頭有所觸動,愧疚感更重了,說道:“能陪我飲酒作樂者,至今不在,能與我相濡以沫者,唯有愛妻......”

聽他這番感慨,刁氏脣角露出了一抹笑容,而後勸道:“已是亡國夫妻,既至開封,夫君還是聽候安排,不要怠慢了,畢竟還要爲母叔弟子的安危考慮啊!”

第96章 壽春城內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338章 爭執第257章 龍舟第71章 兵臨壽春第261章 大捷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23章 夜宴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61章 北使南歸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1章 何謂開寶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62章 二代勳貴第342章 殺肥第76章 視察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1751章 結束了第321章 矛盾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28章 封疆大吏第83章 惠妃母子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220章 啖耳將軍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69章 禍事了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74章 根由在朝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149章 降表第63章 武德奏事第41章 劉信遭貶第25章 李史合謀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408章 蠢兒子第81章 廝殺漢第15章 漸不自知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149章 降表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138章 破寨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40章 濮州案(3)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99章 又窮了第284章 虛了第100章 城戰第67章 又去一老第2052章 回京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384章 反響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71章 六合堤上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297章 怪圈第477章 孝敬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