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降臣紛來

“官家,呂承旨求見!”在劉承祐思緒飄回之時,喦脫前來通報。

“宣!”手一擺,劉承祐吩咐道。

很快,呂胤入殿拜見,一身寒露,滿臉風霜,顯然是外出歸來。看着呂胤,劉承祐立刻命人,給上一碗熱湯,而後雙腳動了動,笑問道:“天寒,還剩下不少熱水,呂卿要不要一起泡一泡?”

在外奔走公幹了一番,雙腳也凍得又僵又寒,注意到劉皇帝愜意的表情,再聽其言,身體自然是嚮往的,不過嘴裡還是婉謝道:“陛下美意,臣心領了,臣特來複命!”

“那些江南文臣,都安頓好了?”劉承祐多少也只是意思一下,隨即問起正事。

“回陛下,暫時安排住下,定居落戶之事,還需看後續任用!”呂胤答道。

李煜那一家,有特殊待遇,而隨其北上的文臣及其家屬,安置工作則沒有那麼細緻了。兩百多名江南舊臣,以開封之大,哪怕數量翻個十倍,也能輕易容納,但要迅速妥善到位地落實,卻也需要些時間。

呂胤呢,則是作爲崇政殿學士承旨,代表劉皇帝前去慰問、招待他們。想了想,劉承祐問道:“他們狀況如何?情緒如何?對朝廷是否有怨言?”

呂胤稍微回憶了下,稟道:“受降之臣,被遷入京,難免惶恐,感懷當初,以臣觀之,多無所適從,心憂來日!”

“可以理解!”劉承祐淡淡一笑,說:“知會一下開封府,對於這些南臣,盡力照拂一些,畢竟,我們把人家邀請來東京,也不好不管不顧。他們彷徨茫然所在,大抵也在入漢之後的歸屬,該給他們吃顆定心丸!”

聞言,呂胤主動請示道:“不知陛下何時召見他們?”

此前,蜀臣來京,劉皇帝尚且專門設宴款待,如今唐臣北來,不會厚此薄彼。不過,劉承祐卻沒有直接答話,而是問道:“李氏三代,大興文教,育養士人,以致江南文事昌盛,冠於華夏。據金陵朝廷,滿堂詞臣,長於文章辭賦,清談闊論,而寡於實事,以你之見,是否如此?”

面對劉皇帝的疑問,呂胤答道:“江南臣僚,確實不乏詞臣,然若一概而論之,卻也有失偏頗。臣以爲,兩百餘金陵朝官,必不乏人才。想國初之時,全國上下,能識文斷字者,都能被委以吏職,而況於這些飽學之士?若以此鄙之,那陛下又何必興學校,重科舉?

中國廣大,風俗文化,豈能同一,江南之地已爲漢土,江南士民,已爲漢臣,陛下只需兼容並用,擇其賢士,用其才幹,以收天下之心!”

劉承祐沒想到,呂胤直接給他說起道理來了,不過聽其諫,覺得還是很中肯的,不像朝中有些臣子,以中原自誇,鄙視江南。

衝呂胤點了下頭,劉承祐說道:“朕並無鄙薄江南之意,對其禮制文化傳承、民生髮展繁榮,也是素有好感的。將他們延請至東京,本就有意任用他們的智慧,發揮他的才幹!”

“陛下英明!”呂胤小小地恭維一句。

略作考慮,劉承祐說:“朕將於瓊林苑宴請他們,給所有人都發一份請柬,他們對東京道路必然不熟,車馬接送也包了,此事還由你安排!”

“是!”

“另外!”劉承祐繼續吩咐着:“讓竇儀牽頭,會合薛居正,對這些南臣,分別進行考察,量才任用,分派諸位部司衙以及道州!”

“遵命!”

對江南臣子,算是有了個基本的安排,劉承祐能如此過問,已經算是對其重視了。想起一人,劉承祐問:“韓熙載呢?你當見到了吧,覺得此公如何?”

呂胤微感訝異地看了看劉承祐,回想了下,應道:“人雖年邁,卻精神煥發,頭腦清醒,臣觀之,尚有志趣!”

“這是自然!”劉承祐笑了笑。關於韓熙載的情況,金陵那邊早有所彙報,對其識時務,劉皇帝也感到滿意。

“陛下是否召見?”呂胤問道。

“暫時不用!”劉承祐搖了搖頭,道:“日後再說!”

“有無其他事?”看着呂胤,劉承祐又問。

“宿州上報,平海節度使陳洪進一家已然過境,用不了多久,將至東京!”呂胤答道。

因爲陳洪進是發動兵變上位,攫取漳、泉軍政權力,雖然此前劉承祐承認了,但心裡還是不喜的。不過,在大軍全取兩江之地後,陳洪進主動邀請劉光義派兵進駐漳泉,交出兵民籍策及軍政大權,並主動上表,請入開封。

對此,劉承祐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詔允之。實際上,陳洪進之所以如此主動,也在於,當初被劉承祐直接授予節度之職以及索要留紹鎡的舉動給震懾住了。

原本漳泉的政變,陳洪進雖然是推手,但他卻躲在幕後,扶張漢思上位。張漢思昏而老,陳洪進原本打算讓張漢思在上面先頂一頂,等局勢穩定了,再站到臺前。

結果,皇帝一封詔書,直接告訴他,你不用藏了,朕知道你,也知道漳泉政變的情況。當時,陳洪進就意識到了,雖然天高皇帝遠,但漢天子與朝廷着實不好欺瞞。

再加上,留從效主政後期,漳泉與朝廷的聯繫已經緊密了許多。經過一番綜合考慮,陳洪進也是徹底息了所有多餘的心思,直接上表歸服。

事實上,當時劉光義進駐劍州,收降服陳誨,隨時都可以進軍漳泉,形勢所迫於此,陳洪進也沒有更多其他的選擇。舉兵頑抗,北面是劉光義,西面是慕容承泰,他可不昏。

至於拖延什麼的,與其等到朝廷動作,還不如佔據一個主動,討一個印象分,左右漳、泉的結局是註定的,不可能獨立於朝廷之外。

陳洪進的這等考量,倒是與當年的留從效相似。因此,此番陳洪進進京,是乾脆而徹底,窮盡傢俬財產,舉家浮海北上,沒有再回漳泉的意思。

就衝着陳洪進這番誠意主動,劉承祐心中的芥蒂也就基本消散了,他固然曾有梟雄野心之舉,但還是看得清大勢,能識時務。

因此,對於陳洪進之來,還是表示歡迎,吩咐道:“對其接待,讓禮部也早作安排,也不要怠慢陳洪進!”

“是!”

“吳越王呢?”提及錢弘俶,劉承祐的心情好了幾分。錢弘俶應詔北上的消息,也早已傳來,並且,從陶谷給的密奏來看,錢弘俶此番獻土之心已然堅決了。

相比於漳泉那一畝三分地,顯然,還是吳越所控制的兩浙、江南一部、閩地一部,更加值得重視些。並且,劉皇帝之所以能以包容的心態對待陳洪進,也因爲他用實際行動給錢弘俶做了個榜樣,從側面促動了錢弘俶的北上。

“吳越王一行所走路線,由江入淮,再走運河,因爲所攜頗多,因而路程還要慢上不少。不過,根據前報,如今也當過江了!”

“好!”劉承祐眉頭舒展,神情之間,皆是喜色,對呂胤道:“王全斌上報,播州楊氏,遣人聯絡,也有意復歸朝廷,天下將定啊!”

“恭喜陛下!”呂胤拱手道賀。

不過平靜下來,劉皇帝又忍不住嘀咕了句:“只可惜,金甌仍舊有缺......”

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40章 濮州案(3)第457章 鄭州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106章 敲打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48章 接納迴歸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91章 作別西行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147章 德勝渡第365章 看衰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7章 貴戚解權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7章 貴戚解權第47章 應對第484章 不對勁!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297章 怪圈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14章 外戚第28章 下獄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296章 反響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35章 瑤華春第33章 真正目的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134章 東路軍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164章蜀臣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72章 磁州賊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97章 再臨井陘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17章 武德司第146章 驕將第71章 六合堤上第33章 真正目的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1764章 禁轎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417章 輕狂第93章 完了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