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南北一統

未己,一騎順着直道飛馳而來,及前,馬上軍官輕盈落地,高聲報道:“啓稟大王,吳越王船隊已至。聞大王親相迎,吳越王已然登岸,驅馬而來!”

“貴客既至,我們也該做好準備了!”聞報,劉承勳徑直起身,滿臉輕鬆地吩咐道:“起儀仗,奏禮樂,都打起精神來!”

“是””

很快,儀仗隊伍夾道肅立,彩旗飄揚,禮樂齊鳴,在這在瑟瑟蕭風之中,倒是一道靚麗的風景。而錢弘俶那邊,在聽到禮樂之音之後,便主動下馬,徒步而來。

此番錢弘俶進京的隊伍,規模也不小了,整整三十餘名吳越主要文武,並且,還把在杭州素有賢名的孫妃起帶來了。孫妃名太真,才色出衆,但最爲人所稱道的是其仁德,素來簡譜樸節約,不飾盛裝,在用度奢靡的吳越宮中,實屬罕見。

錢弘俶對於孫妃,也素來敬重,頗爲讚許,封爲賢德夫人。當然,敬重不代表喜愛,畢竟還是那些能夠陪他縱情玩樂的美人,更容易得歡心。不過,錢弘俶腦子還是很清楚的,玩樂可以找其他妃子,進京這種正事還得帶賢名遠揚的孫妃,再加上,其節儉的德行,也符合皇帝一直倡導的作風,帶她更能長臉。

可以說,此次北上,錢弘俶做好了充分準備的,能夠想到的,該考慮的,都沒有遺漏,以十分的重視對待此事。

望見帶頭迎接的劉承勳,錢弘俶富態的臉上頓時涌現出喜悅的笑容,帶頭趨步上前,拱手道:“我何德何能,怎勞雍王殿親迎!”

劉承勳回禮,應道:“吳越王一路遠來,自當奉爲國賓,孤特奉陛下之命,前來迎候,吳越王不必自謙!”

聞言,錢弘俶表情當即嚴肅起來,朝向宮城,鄭重一拜倒。

掃了眼錢弘俶這一行人,劉承勳面上維持着春風一般的笑容,伸手道:“這麼多吳越賢達,一齊北來,吳越王不給孤介紹介紹?”

錢弘俶會意,也趕忙陪着笑,首先把嫂夫人孫太真介紹了一下,而後是元德昭等幾名主要文武,至於其他人都沒有資格了。在劉承勳的引見下,又介紹了一下劉晞,一干人自然是禮節到位,劉晞呢,悠然一笑,也是禮節性地迴應。

“得知吳越王與諸文武北上,陛下甚爲高興,着孤先行設宴接風洗塵,以作休養慰勞!。禮賓院那邊,已然準備好了,還還請諸位移步入城!”劉承勳說道,一言一行,始終維持着風度。

錢弘俶自然再度拜謝。從頭到尾,主客之間的氣氛,都十分融洽和諧。

“陶相公,陛下有諭,待你回京,先行進宮覲見!”入城前,一名吏部官員,小聲衝隨錢弘俶一道北歸的陶穀道。聞此,陶谷不敢怠慢,也息了與宴的心思,脫身而去。

另外一邊,劉承勳則與錢弘俶共乘一駕,私下裡交流,自然少了些官面上的虛情假意,也親切幾分。劉承勳對錢弘俶笑道:“當初我送九哥離京,便期待着重逢之日,再來迎接,如今,卻是不負當年之約啊!”

聽劉承勳之感慨,錢弘俶也露出一抹笑容,白淨的面上滿是和善,跟着發表感慨:“逝者如斯,這不知覺間,就是近四年過去。世易時移,人事難分,妹夫風采依舊,我卻已經髀肉橫生,日漸衰老啊......”

錢弘俶如今,也就三十多歲,但聽其裝模作樣地嘆人之老去,劉承勳覺得頗爲有趣,能夠理解其韜晦的想法,嘴裡卻笑道:“九哥正當華年,人生尚早,何以言老,未來的日子,可還長着,就莫作老生之嘆!”

錢弘俶也笑了笑,道:“我只是有感而發罷了!”

劉承勳則寬慰道:“此次來京,多住一段時間,夫人可想念你許久了,連劉淳他們聽說舅舅要來,都十分期待!”

聞言,錢弘俶神情舒展開來,意有所指地道:“我此番來開封,已經不打算再回杭州了!”

錢弘俶這是直接亮明態度了,哪怕心中篤定,見他這般坦然,劉承勳也不僅露出少許的訝色。然後,俊朗的面容間,笑意愈加濃郁了,道:“東京宜居,朝廷必然熱烈歡迎!”

“你與嫂夫人,就不住賓館了,宴過之後,到我的雍王府去敘一敘!”劉承勳說道。

“我正有此意!”

“......”

在錢弘俶入開封不久後,隨其北上的龐大船隊,在纖拉之下,也緩緩自東水門開進東京。足足幾十艘大船,吃水極深,肉眼可見的載重幾乎把堤前的水位擡高几分。哪怕未能窺其全貌,也能感受到間的珠光寶氣,可謂賺足了眼球。

這樣的景象,只有以往朝廷往東京輸送戰利品的時候才見得到。錢弘俶北上旅途,之所以如此緩慢,也在於帶的東西實在太多太重了。

其中,有二十五艘船,艙內裝滿了金銀、珠玉、錢絹、名器,再加一些奇珍異寶,像那些“不值錢”的土特產卻是少帶,這些錢財寶物,錢弘俶是打算全部獻給劉皇帝。

另外還有五艘同樣載滿的錢財的船,則是錢弘俶打算在東京安置打點之用。另外還有幾艘船,則裝滿了吳越所轄州縣的所有籍冊、檔案、公文,臨來前,他找了不少人整個謄抄了一遍,這纔是最貴重的東西。

“蘇杭地區,果然是物華天寶之地,果然養人啊!”崇政殿內,劉皇帝打量着陶谷,輕笑道。

陶谷這老兒,在杭州的這段時間,確實過得滋潤,臉白了不少,身體也圓潤不少,哪怕旅途辛勞,也難掩其充足的精氣神。

面對皇帝的調笑,陶谷當然是畢恭畢敬,低眉順眼地答道:“臣慚愧!”

“此次使杭州,居中聯絡,協調軍事,促錢弘俶北上,陶卿辛苦了!”陶谷在杭州表現如何,劉皇帝心裡很清楚,至少在大事上,從沒有掉鏈子,因此在口頭上還是加以勉勵。

“陛下不以臣德行淺薄,以使命付臣,臣不敢懈怠!”注意到皇帝的態度,陶谷也鬆了口氣,謙卑地應道“臣在杭州,不過仰仗陛下天威,而吳越臣民不敢違逆,因而事無不順,不敢居功!”

嘴角掛上一點淺笑,劉承祐嚴肅了些,問道:“錢弘俶北上獻地,吳越臣民反響如何,終究是立國數十載之勢力,不是所有人都心甘情願的吧!”

“陛下英明!”陶谷也將他所知道來:“此事確實引起了一些爭論,不過,朝廷攜平滅兩江、嶺南的威勢,外有強兵在側,內則人心不齊,再兼吳越王獻地之意堅決,縱有少許人心懷牴觸,也難擋大勢所趨!”

經過陶谷這麼一番話,劉承祐這才釋然了些,站起身,揮了揮手,語氣間有些振奮地道:“自唐末天下崩摧,四分五裂,今終將爲朕,一舉抹平了!”

注意到劉皇帝眉宇間飛揚的神采,陶谷趕忙恭維道:“陛下有蓋世之英明韜略,天下自有此一統!”

“呂胤,吩咐下去,明日朕於崇元殿宴請吳越王,在京公卿及五品以上文武,悉數與宴!”劉承祐扭頭即朝呂胤吩咐着。

“是!”

乾祐十五年,冬十二月二十日,吳越王錢弘俶入京,漢帝於崇元殿宴請之,錢弘俶當廷以吳越所轄十三州、一軍,凡八十六縣之土田丁口,進獻朝廷。

至此,唐亡之後,分裂了半個多世紀天下,終於趨於一統。一個新的大一統的漢帝國,再度崛起,屹立於東方,虎視四方。

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216章 馬政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54章 聘納郭女第75章 恩威齊下第141章 雌威第406章 調任第121章 大朝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30章 “寬刑簡政”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81章 兩日而克第172章 太子妃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121章 大朝第49章 南國風起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9章 王峻歸來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133章 納了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82章 四件大事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97章 隰州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108章 井陘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157章 劉老四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73章 西北隱患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121章 大朝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76章 大才蒙塵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36章 虒亭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94章 善後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61章 淑妃病危第304章 楚州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434章 重任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