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涼州俊傑何其多也

彈汗山東北數百里外,一支黑影在大雨之下,緩緩冒雨挺進,他們胯下所乘的戰馬,不斷與地上的泥水踩踏,漸出髒兮兮的泥水到他們的身上。

看他們身上的裝束,應是鮮卑人無疑,足有五、六萬人,此刻他們身上裹着各種皮革、蓑衣之類能擋雨的雨具,也不顧雨天不適合騎兵行進的規矩行軍,除了短暫休息以外,就是趕路。

這麼拼命的原因,也只有一個,王庭告急,鮮卑聯盟已有生死存亡之危,由不得各部鮮卑聯盟的首領貴族們拼命,而這支鮮卑騎兵,卻是鮮卑大人和連以及魁頭、步度根的聯軍。

至於和連爲什麼能和魁頭、步度根聯合,自然是和連派慕容拔談判的結果,魁頭和步度根說到底也是檀石槐的子嗣,也是鮮卑有資格繼承聯盟的大人之一,雖然是被其他鮮卑聯盟的大人扶持上位的,但並不代表他們會容忍鮮卑王庭被漢人侵犯。

而那些扶持魁頭、步度根上位的鮮卑首領貴族,也不是傻子,其中多數都明白一旦鮮卑王庭和漢人攻破佔領,三部鮮卑部落人口被征服同化的話,鮮卑也只有滅亡一途,到時候他們也就別想着如何在鮮卑部落裡爭權奪利了,因此,紛紛同意魁頭和步度根的請求,與和連暫時放下兵戈,合作同盟,先保住鮮卑再說。

當然,此舉自然也激起了一些不理智的鮮卑貴族的反對,雖然鮮卑上層貴族認識到漢國的強大,知道唯有聯合,才能抵抗漢朝侵略。可是一些中下層的鮮卑貴族,卻對漢朝依舊停留在以前的認知,即使鮮卑雄主檀石槐死於漢境,也同樣不能打消他們對漢朝的蔑視,在他們看來,既然已經偷襲成功了和連,就不能放過他,應該往死裡消滅和連,吞了他的部下。

等將和連部下吞併,殺死和連後,在帶領人馬名正言順的收服其他鮮卑部落,草原上以強者爲尊,和連一死,鮮卑其他各部落投靠魁頭和步度根,順利應當,到時候他們在帶兵去彈汗山,將來犯之漢軍掃除。

最終,趕走漢軍之後,他們再商量在魁頭、步度根以誰爲主,決定誰纔是鮮卑聯盟部落的新的主人。只是很顯然,依舊像他們這樣的人張狂的人只有少數,在大部分鮮卑首領都願意暫時放下往日冤仇,救援彈汗山之時,和連、魁頭、步度根三人的勢力,該何去何從,顯而易見。

若是旁人見此,對於三人的勢力,竟然能夠聯合肯定會感到驚訝不已,畢竟他們不說以前,就是那夜宴荔遊的騎兵部隊,夜裡偷襲和連的大軍,就讓和連死傷損失萬餘,這份仇恨可不是隨隨便便可以化解的。

首先不說那些親人在對方兵卒刀下死亡的普通兵卒會有抵抗情緒外,就是兩方爲了潛力搭建高層,恐怕自己就有,不少人在其中和對方各自不對付,你能指望他們以德報怨?就是現在,雖然大勢已經明確的聯合漢軍的重要性,只是依舊不少分屬於兩方的鮮卑人,在和對方過不去。

對此,鮮卑的中上層首領,也只能對這些情況勉強容忍,只要兩方兵卒沒有過激行爲,那麼就任他們去鬧騰。

此刻聯軍的中部,和連和兩個半大少年策馬行進,身後則是一羣穿着各一的鮮卑貴族,像萬艾可、慕容拔、宴荔遊等鮮卑大貴族皆在於此。那兩個少年自然便是和連的親侄子魁頭和步度根,他們此時聚集一起,自然是邊冒雨行軍,邊思量對策。

“漢軍攻伐彈汗山,至今不知其情,恐王庭已爲漢軍所破,以吾之見,當轉道於東部,聯合諸部落所剩之兵,合兵北進,尋漢軍主力決戰……”此刻說話的卻是慕容拔,其乃是檀石槐時期,鮮卑的老貴族,在場無論是誰,都沒有他的資歷高,也沒有他的軍事經驗豐富,自然軍情,應該先問詢於他。

不過,慕容拔有自己老成持重的言論,然而和連卻是不能同意,只見他回道:“若吾等不援彈汗山,將王庭拱手送於漢軍,必使諸部落部民軍士膽怯,恐合兵亦難破漢。王庭乃鮮卑勝地,不容有失,吾欲依原計行動,大軍合兵一處,往援彈汗山,何如?”說完,和連便望着魁頭和步度根,眼帶詢問示意,就等他們作答。

這時,見此情景,有部分鮮卑魁頭、步度根二人手下鮮卑首領,看出什麼,欲上前進言,阻止魁頭和步度根回答,只是隨着魁頭和步度根二人點頭應允,這一切已經遲了。

“善!傳令,大軍加速前進,彈汗山王庭不容有失。”

和連大笑說道,隨後看了一眼那幾名想要說話的鮮卑首領貴族,眼中意味莫名,似有殺意,他本來就對這些不支持自己上位的鮮卑首領貴族不滿,現在眼看對方剛纔要壞自己好事,當然更不喜歡了,不過礙於現在正需要他們之時,只能忍住了。

其實和連知道,那幾人都是看出他,想要證明自己是一個合格正確的鮮卑主人,才一心一意,要大軍前進。而和連剛纔文軒魁頭和步度根,其實還有一個深層意思,就是爲了掌握這支聯軍的名義上的控制權,畢竟魁頭和步度根軍事經驗很少,和他相比完全不是問題,一旦鮮卑人和漢人決戰,那麼只能有一個主帥,自然只能是他和連。

而只要這支鮮卑聯軍在和連的指揮下,擊退殲滅漢軍,那麼縱然是魁頭和步度根手下的兵馬,肯定也會對和連刮目相看,到時候和連就可以利用其它手段,慢慢減少魁頭和步度根對兵士的影響力,最終完全可以避免再靠武力解決鮮卑爭端的問題。

這也是那幾個魁頭和步度根的手下首領貴族,看出有問題的地方,只是很顯然,就算他們想要阻止,除非是徹底的與和連分開,各自管自己的軍隊而已。否則只能是和連領導,畢竟魁頭和步度根沒有展現出一定的軍事才能,在這種國戰裡,明顯沒有和連的名望高,鮮卑的普通兵卒會選擇誰一目瞭然,畢竟誰也不敢將自己的性命交給一個根本不知兵的人手裡。

當然,此刻的和連還不知道他的長子騫曼,早已經被伏泉率領的漢軍斬首,只以爲和連依舊在彈汗山鮮卑王庭苦守,或者帶領部衆拋棄一切逃竄而已。否則,若是他知道長子已死,恐怕他火速帶兵支援彈汗山的理由,會再加上一個。

大雨依舊淅瀝,草原以及整個大漢北疆,三邊之地,也都籠罩在一片雨水之中,整個邊境因爲陷入短暫而隱藏着戰意的平靜。

此時,在涼州刺史部治所,漢陽郡郡治冀縣縣城外,早已立下了一座寬大的軍營,原本冀縣城中的軍營已然不夠涼州聞訊前來參軍的健兒的駐紮。爲此,剛剛接任爲涼州刺史的張奐,只能下令,諸部新募之兵,全部於城外建營駐紮,再由各部新進軍官挑選合適兵卒,組練成軍。

整座大營中兵員早已過兩萬餘人,漢胡各佔其半,甚至有塞外胡人聞訊前來從軍之人,當然胡人之中其中已經和漢人無異的歸化胡人居多。不得不說張奐在涼州的的影響力之大,畢竟和段熲靠着“殺”而使羌胡信服,帶兵從徵而言,能得的兵自然和張奐採取懷柔的政策所號召募集的兵相比,自然不多。

終究,沒人願意跟隨和自己有血海深仇的人作戰,他們更願意和那些對自己有恩,即使自己犯下了無數錯事,依舊可以靠着投降活命的人,上陣殺敵。

坦白來說,張奐這樣行事,也是整個大漢邊郡多數將領的準則,在他們看來胡人就是不服王化而已,一旦服了王化,就是漢人,即使對方曾經在漢境犯下無數而行也是如此。

所以,剛剛成爲涼州刺史,打開了涼州府庫,以及皇帝劉宏開了西邸送來的不菲軍費的張奐,招募兵卒是根本毫不手軟,但凡只要身體素質合格,就發錢入軍。對於張奐來說,既然沒有足夠的時間整訓兵卒,那麼索性數量和兵卒的個人武藝來決定勝負,反正這些人和伏泉手下那支偏師比,只能成爲漢軍的“炮灰”而已。

不過,已有十年左右不掌兵的張奐,此番募兵,望着無數踊躍的涼州健兒也是心生感慨,英雄果真是出少年,比之其先輩好的太多。

其中有兩人最引張奐注意,一人叫胡封,年歲不大,僅十七、八歲上下,卻是異常彪悍,稍加打磨,必是一員猛將。當其人獨自前來應募,並且身有良家寶馬時,便引起張奐注意,稍加詢問,卻得知他是自己昔日舊部董卓的愛將李傕的外甥時,卻是非常驚訝,問其爲何不去投奔舅舅,胡封卻是答曰:“吾舅何如張公?涼州男兒不隨張公立功異域,可稱涼州健兒乎?”

張奐聞後當時便是大爲感嘆,自己這些老弱之人,卻是真的不如這些年輕人了。雖然胡封言語有諸多不敬之處,但卻並未令他不滿,畢竟誰沒有在年輕時侯張狂過,故而,一方面因爲想起自己過往,另一方面卻是因爲其也算自己舊部親屬,所以對胡封這張狂的年輕人十分留意。

至於另外一人,也是與其舊部董卓有關,其人也是董卓的愛將張濟親屬,是其侄子名爲張繡。不過與胡封不同,其人卻已及冠,雖然看着一身文弱,儒雅之風濃郁,武力也是不俗,一杆長矛揮得,卻是令張奐看得如癡如醉,當即和胡封一樣,留於身邊。

當然,和胡封不同的是,這張繡卻是異常成熟穩重,完全沒有這時候青年的傲氣,讓得張奐連連點頭,暗歎涼州後繼有人,俊傑何其多也,關西又將屹立朝堂百年。

而當張奐聽聞張繡放下自己縣吏之位,喊出那句“方今國有胡賊,大丈夫無它志略,自當猶效傅介子、張騫,投身從軍,遠赴萬里,立功異域,宣威沙場,馳譽丹青,以博封侯,安能久爲刀筆吏乎”時,更是動容,直嘆其必爲涼州後起之秀,關西俊傑也。

“故人?馬壽成、馬壽成……”張奐唸叨好幾遍才反應過來,馬壽成不就是馬騰嗎,他怎麼來了?他若受我驅使,異日還怎麼成爲涼州叛匪頭子?唉,來得越久,影響歷史就越深刻,如今頗有面目全非之感!想到這裡,張奐一躍而起,快步行向營寨轅門,遠遠望見馬騰、馬舉高坐馬上,背後二百餘騎士,神情肅然,寂靜無聲。

“好一隊精銳騎士,稍加整訓,不讓邊軍。”張奐心下暗暗讚歎,目光轉回馬騰身上。

馬騰滾鞍下馬,待他一動,身後諸人盡皆相從。

“蓋長史,還記得昔年一同喝酒的馬某否?”

張奐朗聲笑道:“馬兄,悠悠十載,別來無恙?你我有舊,勿提官名,可以兄弟相稱。”

“蓋兄弟!”馬騰心生感慨,十年前,他剛剛及冠,一文不名,張奐那時也只是個不被人知的少年。

“蓋兄弟!”馬舉亦抱拳道。

馬騰說道:“聽聞蓋兄弟徵召涼州義勇之輩奔赴戰場,餘不才,有些患難與共的兄弟,今特來助一臂之力,效犬馬之勞。”

“馬兄一至,可是爲我解決了好大難題。”張奐此話不假,馬騰到來,困擾他良久的北地先零羌難題將迎刃而解。先零羌八百人,誰爲統領,頗是讓他頭疼,用羌人不放心,用漢人則羌人不服,馬騰這個漢羌混血兒無疑是最佳選擇。

不過……羌人和馬騰自帶的兵馬,相加足有一營千人,權力是不是太大了?馬騰能夠縱橫西涼數十年,和韓遂分庭抗衡,可知能力手腕都不弱,別讓他反客爲主了。

馬騰手一指營寨轅門旁大車上放置的甲冑,言道:“守門衛士稱欲入軍者,必當一試。”

張奐笑道:“馬兄名達州郡,手下兒郎也盡爲好漢,何須多此一舉。來,進營說話。”

第四百六十四章 漢人殺向彈汗山了第六百六十三章 兵權必須要爭第六百八十三章 西域第一戰第六百七十九章 一合酒第三百九十五章 喚賈文和來第四百二十五章 淳于瓊第二百六十一章 扮裝遠遁第一百零九章 諸君有何話說第四百六十七章 何進竇武兩相比第一百一十五章 直奔中帳第六百二十六章 此非善人所爲也第四百六十一章 努力共功名第三百一十二章 蘄春有詐第五百九十八章 終至漢陽第二百七十七章 盧仙姑第三百零二章 有何喜事第六百六十八章 變相移民第五百三十五章 陽翟俊傑已不少第二百一十七章 意外斷案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弩在手何懼之第三百三十七章 陛下可知零陵太守楊璇誰人也第一百二十九章 崩其右翼第五百六十五章 鼓聲壯烈送行爾第八十三章 斬袁赦 天下乃安第五百四十二章 隔牆有耳遇二才第五百六十一章 蛾賊軍勢雲泥別第三百七十九章 周瑜小兒 休得胡言第二百四十七章 曹操 你老婆我收了第四百六十二章 破王庭放兵一日第一百七十章 拼搏的屠戶第三百四十六章 更好的活着第二百七十五章 信都不信第六百七十五章 開考取吏第六百二十四章 割肉般的考驗第四百八十一章 殺機隱現漢寨後第一百零八章 素利頭落第三章 鄭颯第五百八十六章 聯姻是宋伏的需求第五百五十八章 吾等去伏中郎處投奔第二百一十八章 馬可識途 牛亦識羣第三百零一章 把賈詡揪出來第一百五十五章 勿使何家立足於朝第三百一十六章 豈曰無衣第二十四章 翻案機會第三百八十九章 儒家兩面第五十五章 何氏美如鸞凰第十一章 神醫醫聖第六百零四章 天上怪異的黑東西第三百三十章 南陽兵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戰將至血腥起第五百六十八章 猗猗惠君第二百七十六章 內院暗潮第三百零七章 寧拜見明公第四百九十三章 持久遊擊的影子第十四章 考校第四十三章 培養外戚第四百七十一章 困於彈汗雨急急第一百三十八章 漢末第一名將第一百九十章 吏治動亂第五十九章 曹孟德五色棒揚名第二十二章 太學第六百二十八章 姑臧夜市第九章 出城第五百二十四章 今日便受此之辱第二十四章 翻案機會第四百七十七章 王庭京觀胡兒懼第六百二十九章 局勢又失控第四百八十八章 婿留丈人之命第二十九章 幫助第二百零四章 困獸猶鬥 況人乎第八十九章 楊縣良將第一百四十七章 定計宋伏第五百六十二章 勾心鬥角諸騎軍第二百三十七章 皆爲利第五百六十七章 廣宗蛾賊已先平第四百一十五章 太學諸友今何如第八十三章 斬袁赦 天下乃安第三百八十五章 滅賊前奏第五百二十四章 今日便受此之辱第二百五十三章 不及渠帥射藝第三百六十二章 以土爲糧第五百四十章 滿屋髒亂不得坐第三百零五章 江夏蠻亂第一百一十八章 放兵三日第一百七十七章 大漢四百年之期第十二章 隱憂第二十一章 旨意不妥第四百一十二章 望門投止思張儉第一百六十五章 查袁赦以正不法第三百七十章 激戰事急唯行險第五百八十七章 一元難有再復始第六百八十八章 西域征服史第四十四章 宋酆與蔡邕第五百四十二章 隔牆有耳遇二才第二十九章 幫助第二百七十六章 內院暗潮第一百零一章 關羽來投第三百八十七章 人心惶惶漢軍至第六百八十一章 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