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龐德

渭水北岸,秋風夾雜着細雨,給西涼大地帶來了許多寒冷,只見岸邊,一騎緩緩沿着岸邊漫無目的的行進。

馬上的騎士十分年輕,渾身裹着蓑衣,帶着斗笠,看其樣子卻是離家出走的張猛無疑,至於他爲何出現在渭水北岸,當然是往其父所在的涼州刺史部治所,漢陽郡冀縣而去。

當然,按理來說,張猛若是從弘農到涼州,完全可以直接過司隸三輔地區,進入涼州漢陽郡,畢竟這是最近的道路。不過,少年人雖然有些熊,但卻是不傻,他知道自己長兄張芝一旦發現自己溜出府邸,必然會帶人前來尋他,而張芝最有可能的路就是沿着司隸三輔地區,直接進入漢陽郡內,因爲這條路雖然是最近的支線道路,但卻是被張猛捨棄了。

而張猛所選的道路,卻是在從司隸三輔地區先進入涼州武都郡,到了武都郡後,沿着流經漢陽、武都二郡的渭水北上,再到其父張奐所在漢陽郡冀縣。他相信,一旦他揹着兄長偷偷跑到張奐身邊後,無論是張奐還是張芝,只要他苦苦哀求,兩人都肯定要留下他,這樣一來,他就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了。

只是,這計策雖然是好的,然而少年人也有考慮不周的地方,那就是因爲他自從小時候隨其父張奐移居弘農以後,就再也沒有踏入涼州半步。因此,即使他事先打探過去往涼州的道路,可是真正踏入之涼州地界時,卻是千難萬難。

一路走來,張猛倒也沒遇到太多險阻,畢竟有着華陰縣開具的“傳”,但凡進城入關,兵卒將官一問詢知曉其乃“涼州三明”之一的張奐之子後,一方面因爲涼州人對張奐的敬仰,另一方面卻是張奐如今被委任爲涼州刺史,是他們的最高上司。

因這兩方面,那些戍守兵卒將官對他十分友好,甚至其問路,還會派專人爲其指明,並且派兵隨護,在因此他這一番遠行倒也沒遇到太多波折。一方面是他手中還有不少偷來家裡的黃巾可用,另一方面卻是因爲張奐四處徵調涼州兵卒,各郡之間隨是可見的郡兵行軍,不少宵小分子,見之唯恐不及,自然安全問題極好,就是往日裡一些不服王化的胡人部落也是安穩異常。

否則,換成另外一些沒有什麼自己單獨出行經驗的少男郎,說不得就會被外地人欺騙謀財,甚至因此喪了性命。

不過還好,在趕了半天的路後,張猛終於在渭水北岸,見到一座小城,其名爲狟道縣城,隸屬涼州漢陽郡。

傍晚時分前,稍顯破敗的狟道縣縣城南門前,幾名裹着斗笠的兵卒正冒雨檢查來往出現在城門的行人。很快,一人一馬的張猛便引起其中一名兵卒的注意,畢竟除了人在雨中獨行十分可疑外,更重要的是對方就是個少年,即使張猛走前自己束了發,卻依然因爲一臉掩飾不住的稚嫩和嘴角一圈淡淡的茸毛出賣了他真實年齡。

“站住!來者何人?有‘傳’否?”

隨着那兵卒持矛問詢,張猛並不慌張,連忙一一回答,然後還將自己的“傳”交個那兵卒查驗,至於張猛對兵卒所說他單人遠離家鄉的意圖,自然就是看望父親而已,並未多說其他事情。

守城兵卒聽其訴說,又查閱了“傳”,看其模樣,又想到對方家世,自然要認真對待,如果不是張猛拒絕對方派人相隨的話,張猛肯定又要被各成仙兵卒當吉祥物保護着,這對於想要匿藏蹤跡,躲開兄長搜捕的張猛來說,簡直是災難,自然要拒絕了。

狟道縣城自然是小城無疑,入了城後,並沒有太多繁華鬧的景色,而且隨着秋雨繁多,路上的行人也是更少,更加添了一份蕭瑟。張猛在入城前,便問詢過兵卒城內那家客舍最好,因此,並未太多留戀城內景色,便直接往客舍趕去。

行至大半,陡然聽到幾聲奇異的響聲,張猛感覺有趣,便下意識的循聲走去。

“嘣!”

“嘣!”

“嘣!”

……

街邊一棟民舍裡的院子內,傳來無數聲音,張猛牽馬往那民舍走去,大概是主人在家,又或者當地治安很好,這民舍卻並未鎖門,院外之門半掩着,足以讓人看到院中的事情。

向院內窺望,只見一個七尺少年正在院內,不顧這綿綿秋雨,引弓扣箭,練習弓術。那少年人將手中的羽箭,射向五十步外插滿箭羽的靶子,他長得濃眉大眼,挺鼻闊嘴,相貌堂堂,望之如十六七,只是他嘴邊的那一抹細軟的茸毛,卻是出賣了他的真實年齡,旁人見此,可知他的年齡絕沒到束髮之年。

此時張猛見此卻是大吃一驚,他自幼就羨慕其父,嚮往和其父一樣,長大之後征戰沙場,自然也是酷愛舞刀弄棒,而這弓箭當然也在他涉獵之中。

讓張猛所震驚的是這個少年,手中所拉之弓的拉力竟然達到一石半,共爲一百八十斤,須知此時普通人拉一石半強弓,便可謂普通人之中的佼佼者,而這少年望着就比張猛大兩歲,竟然可以收發自如的拉一石弓,這如何不令他震驚?

如此看來,這少年卻是天生神力無疑,觀其射術精準也在水平線上,換句話說,若是單與同齡人比較,這少年已然超越他人太多。

“貴客臨門,便請進門,莫於門外窺視,免叫外人笑話吾家……”只見那少年似有所覺,不過並未收回手中弓箭,而是一邊練習箭術,一邊喊道。

張猛聽後神色一變,知道自己被人發覺,索性不再掩飾,直接推開房門,牽馬入內,臉色掛着尷尬的笑容和對方行禮道:“小弟張猛,見過兄長,適才見兄長射箭,窺門而觀,望兄長見諒。”

“嗖”的一聲,當對面那少年的箭矢,再一次深深的射進靶心之間,帶起箭羽發出“嗡嗡”的震動聲後,那少年這才落下手中之弓,回禮道:“余姓龐名德,見過貴客。”

“兄長不必見外,喚弟姓名便可。”

渭水北岸,秋風夾雜着細雨,給西涼大地帶來了許多寒冷,只見岸邊,一騎緩緩沿着岸邊漫無目的的行進。

馬上的騎士十分年輕,渾身裹着蓑衣,帶着斗笠,看其樣子卻是離家出走的張猛無疑,至於他爲何出現在渭水北岸,當然是往其父所在的涼州刺史部治所,漢陽郡冀縣而去。

當然,按理來說,張猛若是從弘農到涼州,完全可以直接過司隸三輔地區,進入涼州漢陽郡,畢竟這是最近的道路。不過,少年人雖然有些熊,但卻是不傻,他知道自己長兄張芝一旦發現自己溜出府邸,必然會帶人前來尋他,而張芝最有可能的路就是沿着司隸三輔地區,直接進入漢陽郡內,因爲這條路雖然是最近的支線道路,但卻是被張猛捨棄了。

而張猛所選的道路,卻是在從司隸三輔地區先進入涼州武都郡,到了武都郡後,沿着流經漢陽、武都二郡的渭水北上,再到其父張奐所在漢陽郡冀縣。他相信,一旦他揹着兄長偷偷跑到張奐身邊後,無論是張奐還是張芝,只要他苦苦哀求,兩人都肯定要留下他,這樣一來,他就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了。

只是,這計策雖然是好的,然而少年人也有考慮不周的地方,那就是因爲他自從小時候隨其父張奐移居弘農以後,就再也沒有踏入涼州半步。因此,即使他事先打探過去往涼州的道路,可是真正踏入之涼州地界時,卻是千難萬難。

一路走來,張猛倒也沒遇到太多險阻,畢竟有着華陰縣開具的“傳”,但凡進城入關,兵卒將官一問詢知曉其乃“涼州三明”之一的張奐之子後,一方面因爲涼州人對張奐的敬仰,另一方面卻是張奐如今被委任爲涼州刺史,是他們的最高上司。

因這兩方面,那些戍守兵卒將官對他十分友好,甚至其問路,還會派專人爲其指明,並且派兵隨護,在因此他這一番遠行倒也沒遇到太多波折。一方面是他手中還有不少偷來家裡的黃巾可用,另一方面卻是因爲張奐四處徵調涼州兵卒,各郡之間隨是可見的郡兵行軍,不少宵小分子,見之唯恐不及,自然安全問題極好,就是往日裡一些不服王化的胡人部落也是安穩異常。

否則,換成另外一些沒有什麼自己單獨出行經驗的少男郎,說不得就會被外地人欺騙謀財,甚至因此喪了性命。

不過還好,在趕了半天的路後,張猛終於在渭水北岸,見到一座小城,其名爲狟道縣城,隸屬涼州漢陽郡。

傍晚時分前,稍顯破敗的狟道縣縣城南門前,幾名裹着斗笠的兵卒正冒雨檢查來往出現在城門的行人。很快,一人一馬的張猛便引起其中一名兵卒的注意,畢竟除了人在雨中獨行十分可疑外,更重要的是對方就是個少年,即使張猛走前自己束了發,卻依然因爲一臉掩飾不住的稚嫩和嘴角一圈淡淡的茸毛出賣了他真實年齡。

“站住!來者何人?有‘傳’否?”

隨着那兵卒持矛問詢,張猛並不慌張,連忙一一回答,然後還將自己的“傳”交個那兵卒查驗,至於張猛對兵卒所說他單人遠離家鄉的意圖,自然就是看望父親而已,並未多說其他事情。

守城兵卒聽其訴說,又查閱了“傳”,看其模樣,又想到對方家世,自然要認真對待,如果不是張猛拒絕對方派人相隨的話,張猛肯定又要被各成仙兵卒當吉祥物保護着,這對於想要匿藏蹤跡,躲開兄長搜捕的張猛來說,簡直是災難,自然要拒絕了。

狟道縣城自然是小城無疑,入了城後,並沒有太多繁華鬧的景色,而且隨着秋雨繁多,路上的行人也是更少,更加添了一份蕭瑟。張猛在入城前,便問詢過兵卒城內那家客舍最好,因此,並未太多留戀城內景色,便直接往客舍趕去。

行至大半,陡然聽到幾聲奇異的響聲,張猛感覺有趣,便下意識的循聲走去。

“嘣!”

“嘣!”

“嘣!”

……

街邊一棟民舍裡的院子內,傳來無數聲音,張猛牽馬往那民舍走去,大概是主人在家,又或者當地治安很好,這民舍卻並未鎖門,院外之門半掩着,足以讓人看到院中的事情。

向院內窺望,只見一個七尺少年正在院內,不顧這綿綿秋雨,引弓扣箭,練習弓術。那少年人將手中的羽箭,射向五十步外插滿箭羽的靶子,他長得濃眉大眼,挺鼻闊嘴,相貌堂堂,望之如十六七,只是他嘴邊的那一抹細軟的茸毛,卻是出賣了他的真實年齡,旁人見此,可知他的年齡絕沒到束髮之年。

此時張猛見此卻是大吃一驚,他自幼就羨慕其父,嚮往和其父一樣,長大之後征戰沙場,自然也是酷愛舞刀弄棒,而這弓箭當然也在他涉獵之中。

讓張猛所震驚的是這個少年,手中所拉之弓的拉力竟然達到一石半,共爲一百八十斤,須知此時普通人拉一石半強弓,便可謂普通人之中的佼佼者,而這少年望着就比張猛大兩歲,竟然可以收發自如的拉一石弓,這如何不令他震驚?

如此看來,這少年卻是天生神力無疑,觀其射術精準也在水平線上,換句話說,若是單與同齡人比較,這少年已然超越他人太多。

“貴客臨門,便請進門,莫於門外窺視,免叫外人笑話吾家……”只見那少年似有所覺,不過並未收回手中弓箭,而是一邊練習箭術,一邊喊道。

張猛聽後神色一變,知道自己被人發覺,索性不再掩飾,直接推開房門,牽馬入內,臉色掛着尷尬的笑容和對方行禮道:“小弟張猛,見過兄長,適才見兄長射箭,窺門而觀,望兄長見諒。”

“嗖”的一聲,當對面那少年的箭矢,再一次深深的射進靶心之間,帶起箭羽發出“嗡嗡”的震動聲後,那少年這才落下手中之弓,回禮道:“余姓龐名德,見過貴客。”

“兄長不必見外,喚弟姓名便可。”

龐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也。狟音桓。少爲郡吏州從事。初平中,從馬騰擊反羌叛氐。數有功,稍遷至校尉。

摘選自《三國志》

史載龐德爲南安郡狟道人,不過南安郡此時並無,其是在建安年間從漢陽郡分出去的。

第三百一十九章 苦也第一百四十二章 豎子戾龍也第三百八十九章 儒家兩面第四百二十七章 做人不能這麼無恥第三百三十章 南陽兵第二百四十五章 朝中紛亂又多事第五百四十八章 關雲長可排第幾第五百五十四章 古之惡來誓效死第一百零二章 武聖歸心第三百零七章 寧拜見明公第六百三十九章 呂布百騎衝胡陣第五百六十一章 蛾賊軍勢雲泥別第一百七十九章 錦上添花易 雪中送碳難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戰將至血腥起第四百八十四章 龐柔第十九章 何家參與第八章 獻策防治第一百零四章 正當南下掠漢之時第五百二十八章 自此屯田人衆矣第五十章 宋酆兵敗第六十四章 黃漢升抱子求醫第三十八章 王甫歹毒第三百零五章 江夏蠻亂第一百八十三章 朕何如桓帝第一百二十七章 鑿破漢陣第四百六十章 男子最大之樂事第四百零一章 何人可令段紀明爲輔六百二十三章 張玄被劫 黃忠再戰第四百零九章 袁本初來賀第四十九章 蘇不韋第十章 佳兒早慧第六百零五章 洪流喪膽皆慼慼第六百四十二章 入京前歲第五百一十七章 歸去蜀中還諸事第四百三十六章 弘農張氏第一百二十四章 天怒第一百三十七章 封侯難成第六百四十七章 何進身死第四百四十八章 受降城第六十八章 黨錮寒心第四百四十章 張奐終應第三百七十七章 勢不在吾當撤也第五百一十五章 化胡爲漢三策第二百八十九章 孤這就隨仙姑成仙得道第八十四章 對峙第一百九十八章 平蠻何去何從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州叛軍尚有後手第七章 埋葬第五百零三章 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第五百零一章 張然明兵敗如山倒第三百八十四章 嘭嘭噹噹第五百一十一章 搭上好線第三百四十章 孤弱其黨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裡北地羌亂第二十八章 袁紹之約第四百六十八章 張然明起復涼州四百一十一章 一門爭死爲黨人第三百零九章 太守已至第四百八十五章 蒿里路上同往第六百四十八章 先王耀德不觀兵第二百八十二章 他日必生亂事第八十四章 對峙第四百二十八章 皇帝得白鹿第六章 瘟疫第六百二十九章 局勢又失控第四百三十五章 華陰桃林第二百零八章 當封侯也第二百六十三章 丟卒保車第十八章 渤海王涉謀反第五百三十五章 陽翟俊傑已不少第二百五十七章 雪夜行刺第三百八十二章 囊中之物周正太第六百七十四章 監者瀆職第二百五十八章 有賊首甘寧行蹤者 賞萬錢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管家小第三百一十章 頓兵蘄春將何如第三十九章 詔獄第四百八十五章 蒿里路上同往第三百二十一章 道聽而途說第二百九十五章 露出馬腳第六百七十八章 出名的年輕俊傑第二百六十四章 將此獠拉出去斬了第六百四十五章 劉備求職第四百五十一章 鮮卑俘虜做炮灰第五百零二章 大戰之下真情義第二百八十九章 孤這就隨仙姑成仙得道第二百五十七章 雪夜行刺第五百六十六章 四面八方皆死路第六百四十七章 何進身死第四百五十一章 鮮卑俘虜做炮灰第五十四章 段熲何意第三百一十九章 苦也第一百五十三章 南疆兵戈第三百三十二章 趙凱退兵第四百七十八章 塞外決戰已先發第一百四十九章 願得一心人第二百六十四章 將此獠拉出去斬了第二百九十四章 祈福儀式第五十三章 無妄之災第六十三章 大漢名將自此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