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老好人也有氣性啊?

方國安帶來的士兵,將吳爭、張煌言押到了王府東面一個池塘邊。

池塘邊有石凳,士兵將二人按壓上去。

只要刀快,手眼敏捷,一刀下去,頭顱就會滾落池塘。

當士兵充當的劊子手舉起鋼刀,用力揮下。

西邊傳來一聲大喝,“刀下留人!”

這臨時劊子手,他X的太不專業了,他已經蓄力揮下,哪剎得住勢頭?

“咻”地一聲,一枝弓箭如同長了眼睛一般,“叮”地一聲,射在刀面上,勁力十足。

直將劊子手手中的長刀,生生蕩了開去。

吳爭閉上的眼睛一下子睜開,雖然無法回頭,但心中一鬆,狗日的終於來了,好險!

王之仁在看到小安送進府的信時。

原本確實不想摻合方國安的事。

畢竟二者在錢塘江南岸,要聯手抗敵。

但王之仁有一點逆鱗,那就是容不得朝臣投清。

不是因爲他有多忠誠於大明朝。

恰恰相反,弘文帝、潞王接連投清時,他也上過表,投過清。

可王之仁與方國安還是不同的。

王之仁之所以上表投清,是因爲感到絕望。

試想君王都投降了,他一個定海總兵,哪還有選擇的餘地?

可王之仁畢竟不是窮兇極惡之徒。

之後聽聞,鄭遵謙發動紹興府官紳起來造反,殺死清朝委任的知府等官吏,寧波府錢肅樂和生員董志寧等人也豎起了反清義旗等等。

王之仁心動了,正好一心降清的明朝原太僕寺卿謝三賓,派人到定海希望藉助他的兵力剿滅董志寧等抗清民衆,並許諾以重金相酬。

巧的是錢肅樂也派人來爭取王之仁的支持,希望他叛清反正,重新回到大明陣營。

王之仁便將計就計,帶兵順利到了寧波府。

一舉拿下謝三賓等一心降清的官員,由此公開叛清反正,重新回到了大明陣營。

而此時,原潞王(就是在杭州降清的那位)麾下的總兵方國安,率部一萬多人趕到錢塘江東岸。

就這樣雙方聯合起來,沿錢塘江組織起抗清防線。

王之仁與方國安一直沒有什麼齷齪,二者都相對剋制,不僅是守望相助,還因爲浙東真經不起內耗了。

所謂脣亡齒寒,二人都很清楚,總共就那麼六七萬兵力,要是再內耗,那死的不僅僅是對方,還有自己。

所以,如果是別的事,王之仁肯定不想管。

可問題不是別的事,此事正觸碰了王之仁的逆鱗。

撥亂反正之人,最恨的是投敵,除非他是假撥亂反正。

因爲他最需要的就是向世人證明自己是真的反正。

王之仁決定管,還在於如果方國安投敵,那麼錢塘江防線如同虛設。

這不僅關乎浙東安危,更關乎他自身的安危。

至於吳爭送來的信中,表示願意聽從自己的指揮,這反而不重要了。

方國安在紹興府有親兵,王之仁也有親兵。

當王之仁率兵到達王府外,射出的這箭,就表明了他的態度。

方國安麾下士兵豈能不知道興國公王之仁?

他們更知道監國麾下,越國公和興國公二人實力相當。

來的如果是別人,士兵們早被拔刀相向了,可對王之仁,他們是真不敢。

帶着吳爭和張煌言,王之仁進入了王府。

方國安已經得到稟報,正向府門而來。

迎面撞上,方國安一眼就看見吳爭、張煌言未死。

方國安心中大恨,“興國公,難道此事你也要插上一腳?你我向來井水不犯河水,莫要爲了這麼二人,壞了你我之間的關係。”

王之仁道:“越國公息怒,不是我想管你的事,而是我不明白,這二人究竟犯了什麼罪,要被砍頭處死?不知監國殿下可有地令諭?”

方國安爲之一愕,他已經下定決心要處死吳爭二人。

所謂打蛇不死,後患無窮。

現在方國公自然是不怕吳爭、張煌言的,但已經撕破臉了,就不能再讓二人活着。

“興國公,在王府面前殺人,如果沒有監國殿下的默許,本公豈會僭越?”

王之仁點頭道:“越國公且稍安勿躁,如果這真是監國殿下的意思或者殿下默許,那我轉身就走,絕不阻攔越國公。我這就去向殿下請示,越國公意下如何?”

方國安臉色極度陰沉。

其實他不敢立即舉兵攻入王府,真正忌憚的就是王之仁。

雙方兵力相當,真拼起來,就算最後自己勝了,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局面。

到時沒人沒錢沒地盤,新朝怎會拿自己當回事?

所以,方國安依舊在忍耐,不到萬不得已,他無法果決。

“興國公既然不顧你我之間的交情,非要替二人出頭,那本公不攔你,就等你一柱香的時間。”

“多謝。”

王之仁向身後副將叮囑道:“看好這二人,本公沒有回來,任何人不得傷了他們。”

說完衝方國安歉然一笑道:“越國公見諒。”

方國安沒好氣地冷哼一聲,別轉頭去。

……。

王府正堂,朱以海象只決鬥的公雞般,與張國維、錢肅樂二人對峙着。

那二人用辭官相挾。

朱以海豈能放二人離開?

張煌言一死,再離開這二人,朱以海身邊就再沒心腹之人,真成了孤家寡人了。

所以,就算朱以海再混,也知道不能放這二人走。

王之仁進來,看着這三人的架式,不僅抽抽嘴角冷笑。

都這個時候了,堂堂監國,竟連個臣子都不敢護。

這樣的主子,能護得上牆嗎?

“臣參見監國殿下。”

“興國公,你來得正好,幫孤勸勸張尚書、錢御史。國事艱難,孤身邊萬萬不能少了他們二人啊。”

王之仁慢慢轉身,衝着張國維道:“喲,沒看出來,這老好人也有氣性啊?”

張國維怒瞪一眼道:“休要隔岸觀火,這事後果,你難道想不出來嗎?”

王之仁再轉向錢肅樂,嗤笑道:“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錢御史也是倡導過義軍之人,怎麼就不明白,這世道已經不是靠嘴皮子解決的時候了。錢御史如果真是血性之人,來,本公腰間有刀,可以借予你,你殺將出去,把人救下。本公振臂爲你叫好!”

第九百六十一章 有自豪感的匹夫第七百四十八章 十艘主力艦即將交付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勸捐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謎之自信第八百六十八章 孝莊與多爾袞第三百三十七章 一石三鳥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鄭森來援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這笑話不好笑第八十九章 惡有惡報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柳如是是個奇女子第一千一百十八章 誰更小人?第一千五百十章 誰合適?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血洗王府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朕知曉了第八百五十九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走過去,便是一片藍天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君子論跡不論心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再編新軍第九十八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四十五章 我爹是急公好義,我是才德兼備。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活久見第九百四十二章 因爲吳家……累了!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錢謙益居然沒死第九百四十八章 清廷震動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結個善緣第一百七十六章 擁立第四百七十章 你就是個劊子手!第九百四十八章 清廷震動第五十六章 道理是講給人聽的,畜生不配!第九百九十四章 廖仲平奇蹟般地生還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再戰海州(二)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趁它病要它命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諸事不宜第五百零四章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郡主吳小妹第十七章 有人的地方怎會沒有內鬥?第八百零二章 長林暗衛第五章 就知道急喉喉的,沒點兒眼力見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點到即止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口舌如簧第七百零六章 這下好,黃泥巴掉在褲襠裡了第三百六十五章 應天府之變(八)第六百四十一章 你這輩子欠我的,沒有機會還了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老了嗎?第五百七十八章 這不是前朝寶鈔嗎?第八百七十五章 敗,就是殺人最好的理由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收復海州(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荒唐!混帳!第九百二十九章 一場本不該發生的民亂第一百二十四章 挨爹的揍也是一種幸福第九百三十四章 覆滅之路第三百一十章 傷亡幾千人的誤會?!第七百三十一章 陳子龍等人來訪第六百八十七章 北城失守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再戰海州(一)第九十章 大人就象家父一般。第九百五十章 錢翹恭的失策第一百零三章 趙史主動投效第九百二十八章 假戲真做第九百二十九章 一場本不該發生的民亂第一百九十四章 真他X的有些道理第九百十五章 風滿樓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第三百零八章 命不該絕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橋之戰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反伏擊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不講對錯,只有利弊第九百八十五章 藏身處被發現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沒有辦法的辦法第四百六十五章 血戰鎮江城(一)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錢肅樂要請辭第一千五百十四章 適逢其會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皆有因第一千三百十一章 點點滴滴第二百零二章 軍議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亂拳差點嚇死老師傅第五百十章 反擊!第七百四十五章 度量衡第四十一章 同行十二日,不知思民是女郎第六百四十章 本公眼中,漢人命貴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莫等待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父子之情第九十七章 求仁得仁,何怨?第四百七十章 你就是個劊子手!第三百四十一章 要槍,還要人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刮目相看第三百九十八章 權臣OR忠臣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飛雲橋之戰(一)第五百六十八章 吳老爺人老心不老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落子無形第六百九十一章 各懷鬼胎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出海掃尾第六百八十四章 江防被突破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存在即有理第八百六十四章 是金子,到哪都會發光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義結金蘭?第五百三十一章 **賀老三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活久見第五百三十五章 種子終於發芽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