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十四章 局勢詭異

這個時候,周思敏匆匆入宮,向朱媺娖稟報吳小妹已經隨同宋安出了正陽門。

張國維等人目瞪口呆,宋安率部出城營救吳爭,這可以理解,而且也不是他們能阻攔得了的,畢竟吳爭麾下大軍,從杭州府起就已經對朝廷號令“陽奉陰違”。

何況按律,朝廷也確實不能去調動這支只聽將軍軍令的親衛營。

可吳小妹一個女子居然也摻和其中,確實讓二人意外。

但張國維、張煌言也僅僅是吃驚、意外罷了,可朱媺娖不一樣,她是知道吳小妹身世的,得知吳小妹涉險,那是芳容慘淡。

她尖聲責罵周思敏道:“你爲何不阻攔?”

張國維、張煌言不明白朱媺娖爲何如此在意吳小妹的安危,非常驚訝,二人出言相勸。

可朱媺娖不理會二人,遂下令,再次抽調北城廖仲平之有力一部,增援宋安,務必將吳小妹安全帶回京城。

張國維二人驚愕,清軍來犯,雖然未及應天府,可如今鎮江、丹徒已然失守,若清軍從陸路來攻,距應天府不過數百里地。

二人有心相勸,奈何朱媺娖執意派兵。

張國維二人有心不從,但最後終究顧及監國顏面,還是出了個折中之法,那就是由張國維晢時接替廖仲平北城主將之職,令廖仲平率三千人去增援宋安。

可這麼一來,事有輕重緩急,緝捕錢謙益之事,就暫時擱置了下來。

……。

王一林看似莽夫,可心中城府還是不缺的。

長時間待在王之仁身邊耳聞目染,只要不是塊木疙瘩,總也能沾點“仙氣”不是?

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看見登陸出乎意料的順利之後,王一林並沒有下令全軍直擊儀真。

而是將水師一分爲二,一路進攻北面六合,另一路攻儀真解救受困明軍。

王一林的想法很簡單,趁它病要它命,有好處就得佔,既然清軍被吳爭吸引去了丹徒,那麼勢必防務空虛,佔領六合,一是爲了水師能有一處周旋的“根據地”,等攻下儀真之後,可與儀真依爲犄角,二來,也可以爲自己的軍功,再增添上濃重的一筆,解救友軍和收復失地,那是截然不同的功勞。

王一林不在乎之後守不守得住,只要攻下六合,劫掠一番軍功、財物到手,之後會怎樣,關他屁事?

當然,前提也是有的,戰損不能太高,否則回去,屁股肯定得挨叔叔踹。

其實,這樣的分兵不能算對,也不能算錯。

如果從完成任務而言,那自然是錯的,本就是孤軍深入,再分兵是爲大忌。

可就象王一林所思,此時江北清軍主力已經調往丹徒方向,臨時打個劫,肥下自己的腰包,也未嘗不可。

關鍵之處還是在於,兵貴神速,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

王一林的這一記亂拳,着實打亂了洪承疇的用兵節奏,也由此加重了洪承疇與吳三桂之間的猜忌。

吳三桂的行轅設在揚州江都。

他心裡是贊同洪承疇的議和戰略的,對他而言,南明能不亡,反而與他有利。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嘛,連這個道理都不懂,那吳三桂這數十年的沉浮就白瞎了。

可吳三桂是不贊成洪承疇這次動用主力進攻鎮江、丹徒的。

江北清軍是之前一戰中已有不小的損失,十萬大軍,僅剩六萬多,這樣的兵力聽起來高於慶泰朝,可實際上,損失掉的可是精銳,留下的大多是輔兵、明軍降兵。

這樣的兵力自保有餘,進攻就顯不足了。

當然,徐州有八萬清軍,可吳三桂是知道的,那八萬清軍真正的目標是西安,那是調往陝甘戰場剿滅大西軍殘部和鎮壓米喇印、丁國棟起義的。

丁國棟原爲明朝駐防甘州軍隊主官,弘光元年(1645)六月清軍攻陷甘州,遂投降。

他性格耿直,清朝命令軍中剃髮,激起了軍中降清各族將士的不滿。

時任甘肅巡撫張文衡標下副將米喇印,跑來與丁國棟商議,與其拖着豬尾巴,不如鴻飛遠走。丁國棟同意,他回答米喇印道,南京、福州相繼而立,大明不亡,這是天數,既然你也有志反覆,那盡殺清朝官員以佔據河西,這是很簡單的事情。魯陽公舉起長戈向日揮舞,助周武王全殲了敵軍。狄仁傑幫助廬陵王李顯恢復爲太子,使得唐朝得以延續。

於是兩人遂密謀起事。

年初二人率各自麾下軍隊舉旗易幟,誘殺甘肅巡撫張文衡等,佔據甘州,正式起義。

之後率軍東進攻克涼州,進據蘭州,起義聲勢進一步擴大,響應人數增至十萬,以外號稱百萬。

義軍迅速佔領狄道,令滿清朝廷劇烈動盪。

這就是清廷根本不具備對慶泰朝全力進攻的根本原因,他們此時自顧不懈,哪有餘力將軍隊拖在長江沿岸?

所以,坐冷板凳一年多的吳三桂,被多爾袞啓用,派向陝甘。

只是江南戰事突發,局勢變得不可控,在朝中多爾袞又遭受來自洪承疇釜底抽薪和小皇帝對他的壓制。

不得不臨時調吳三桂、李國翰來江北收拾爛攤子。

原本多爾袞確實是想集中力量給予慶泰朝全力一擊的,就算不能畢其功於一役,也要打出數年平穩的,這樣不但解決了朝廷的後顧之憂,同時也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甚至可藉此功將洪承疇一干貳臣清出權力中樞,可謂一舉三得之策。

可多爾袞沒有想到,區區慶泰朝,地不過十府,兵不過六、七萬,竟會如此難啃。

不但傷亡慘重,還葬送了一個固山額真李國翰。

這個結果讓多爾袞改變了想法,也想和議了,他派人傳令吳三桂,以適合的條件、足夠的體面,談妥與慶泰朝的停戰協議。

事情就變得古怪了。

原本是多爾袞言戰,洪承疇言和。

一戰之後,多爾袞言和,洪承疇卻是發動了這場迅猛地反擊戰,不仞如此,洪承疇還收買應天府明臣,要將吳爭置於死地而後快。

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李顒舌戰雙儒(二)第八百十六章 黃駝子出獄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戰爭威脅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能搶嗎?第七十六章 軟的不是脊樑第四百十五章 整編舟山水師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最擅長陽謀第六百五十七章 追贓助餉纔是大順朝的敗亡原因?第二百三十八章 何苦喋喋不休,作婦人樣!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益交換第一千五百十六章 法不容情,人容情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科技纔是戰鬥力第九百七十四章 絕不放過一個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勝利來得讓人意外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時無英雄,徒令豎子成名第八百三十六章 罕見的酷刑第七百五十三章 黃道周的責問第三百四十九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八百二十七章 大勝第四百零四章 你們愛咋咋滴第八百二十一章 里長、族長的威嚴第一千一百十八章 誰更小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厲如海救駕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間自有真情在第四十八章 密信得手第一百三十三章 完勝第八百五十六章 買櫝求珠!第四百九十一章 忠奸難辯第二十九章 老子打兒子,天經地義第五百三十三章 這理得說明白嘍第一千四百十九章 談判(二)第一千四百十一章 背水一戰第二百七十六章 論功封候第八百七十六章 出乎意料的完勝第八百十七章 案情原委(一)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誰勝誰負?第三百八十五章 針鋒相對(三)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舌槍脣箭第二百二十五章 恩怨兩清,互不相欠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爲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嗎第一千四百十三章 臨陣換將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那就不等了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我是漢人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存在即有理第八百二十四章 毫無人性的畜生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遊戲規則第二百三十章 大明江陰兩任典史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君子論跡不論心第一千六百十五章 張良計和過牆梯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殺陳錦第二百五十二章 應天府光復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微服私訪(二)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茶山海戰(四)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千鈞一髮第一千零六十章 好膽!第三百三十一章 人心易變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落子無形第一千一百十七章 想多了吧?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父子情深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沛縣之戰(二)第七百六十九章 吳爭練兵(八)第九百十八章 感覺有些不對第九百十九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九百五十六章 快刀斬亂麻第八百八十二章 能爲友赴死的人,怎麼可能投降敵人?第二百四十九章 吳家祖宗牌位有秘密?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抉擇(一)第六百零四章 需要打破僵局第九百七十六章 馬某豈敢開這種玩笑?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連橫合縱(二)第八百零三章 微服私訪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也能幹大事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猴子派來的嗎第六百六十四章 也太能折騰了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若無恥,則無敵第六百十四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堡壘總是從內部攻破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賭一把第三百十二章 不知來路的援軍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陳近南還年少第一百二十九章 六萬敵軍逼近嘉興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咄咄怪事第三百八十三章 針鋒相對(一)第九百五十八章 壞消息多了,能治病!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落子不慍不火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有些不要臉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勸捐第六百三十章 多鐸開始想到撤退第九百八十六章 兩面受敵第四百五十章 全殲清軍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陳近南還年少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爲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嗎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下馬威第一百零七章 魏某是揚州人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七星島海戰(八)第六十章 話絕、意絕,便是不可挽回。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其實都不想打了第七百九十三章 王爺救命!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收復海州(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只要人敢送,他就敢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