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十七章 以攻代守,打清軍一個反擊

雖然新兵依舊散亂,士氣不振,可吳爭看到的只有一點,那就是他們的行軍速度,超過了自己的預期。

松江府到鎮江府,兩天兩夜,這個速度對於一支雜牌軍而言,那就是個奇蹟。

當然,吳爭知道,方國安是下了死命令的。

此時吳爭手中的兵力,終於上升到了五千多人。

從杭州府趕來的援軍,還在路上。

吳爭卻不願意等了。

戰局瞬息萬變,他所擔憂的不是江北清軍,而是徐州那八萬清軍。

雖說判斷這八萬清軍的目標不在於江南,可誰能保證萬一韃子見戰局不穩,突發奇想,令八萬大軍南下了呢?

這八萬清軍對於這個新興的慶泰朝,那就是滅頂之災。

就算亡國談不上,可說兩敗俱傷,那還是吳爭託大了的。

這個結果,不是朝廷和自己能承載的。

很可能一撅不振,無疾而終。

財力和人心,不可能再給慶泰朝又一次崛起的機會。

清廷也不可能再容忍臥榻之旁,有他人酣睡。

所以,吳爭不再等了。

他要反擊!

只有以攻代守,打清軍一個反擊,才能阻止鎮江清軍繼續向周邊擴散。

從而爲從杭州府趕來的明軍援兵,爭取到部署總攻的時間和有利態勢。

吳爭的目標,定在了丹徒。

原因很簡單,丹徒城破敗不堪,清軍可以輕易攻入,爲何明軍不能輕易攻破?

柿子得挑軟得捏,吳爭認爲丹徒清軍就是待捏的“軟柿子”。

可臥牀不起的夏完淳知道,吳爭這是在替他擦屁股,丹徒的丟失,讓吳爭失去了十六門得來不易的大口徑火炮,落入清軍手中,假以時日,炮彈就會落在明軍自己的頭上。

只有打回去、奪回來,哪怕是就地摧毀,那也比落入清軍手裡強。

夏完淳只是擔心地問道:“吳爭,若是清軍將火炮重新部署到南城,我軍僅五千多人,怕是攻不下丹徒吧?”

吳爭拍拍夏完淳露在被子外的手背道:“安心養傷,這事我自有分寸。”

夏完淳一把反手抓住吳爭的手道:“這可不是小事,如今丹徒周邊的水域皆被清軍控制,清軍可以隨時增援丹徒,一旦戰鬥陷入僵持,我軍就會被清軍包抄合圍……要不,再等等,等杭州府援軍到來,再反攻也不遲。”

見夏完淳擔心,吳爭安撫道:“其實沒那麼嚴重,一來我軍火炮當初都部署在城北,炮口對準江上,清軍雖說得到了這些火炮,可距今才兩天時間,想來重新部署到南城,時間不夠。再則,我更擔心的是,清軍會將這些火炮運回江北,如果部署在北岸江防,那對我軍水師的壓制就會更大。所以,我必須搶時間趕在清軍還沒反應過來時,拿下丹徒。”

夏完淳覺得有道理,可他還是很內疚,哽咽道:“如果不是我驕狂大意,丹徒不會失守,七千多將士啊……!”

“不。你的失誤,只是將丹徒失守的時間提前了。清軍同時全力進攻鎮江、丹徒,不惜代價,說明他們志在必得。這說起來,還是我大意了,小看了洪承疇的謀略。”吳爭安撫道,“我們都是平常人,不是聖人神仙,犯錯在所難免,重要的是吸取教訓,而不是自怨自艾,好好養傷,這敗軍之辱,哪裡丟的顏面,就往哪找回來。”

夏完淳被吳爭的話安慰地眉頭舒展開來,他應道:“你說得對,哪裡丟的顏面,就往哪找回來!”

……。

這一天的時間,發生了太多的變故。

有道是來得快,去得也快。

吳爭以數萬人命換來的鎮江府,短短一天間就丟了鎮江城、丹徒城。

此時唯有丹陽小城在吳爭的掌控之中。

而這時,吳爭竟率全軍離開丹陽,直撲丹徒。

這是賭徒心性,與前世的吳琤一脈相承。

城中僅有臥訂養傷的夏完淳和數百傷兵,保護他們的就是那支外籍兵火槍兵。

不得不說,這支外籍兵算是幫了吳爭很大的忙了。

所以,吳爭不吝開出了許多空頭支票,答應重賞他們,來換取他們繼續待地戰鬥的前沿。

從這些部署可以看出,吳外已經亂了,心亂!

其實吳爭不需要這麼急,畢竟這是場大戰,雙方投入的兵力,加起來已經超過十萬之衆。

不是一場幾千人的遭遇戰,說打就打。

兵力的調動和後勤補給,那絕對不是說調就能調的。

清軍如此,明軍亦如此。

不過有一點,還是有些不一樣的,這場大戰,從本質上不是兩軍對壘。

而是數個戰場的疊加才形成了如此規模的大戰。

不管洪承疇,還是吳爭,他們雖是各打各的,但無形之中,決勝之地,還是在丹徒,這不得不說,丹徒位置的重要性了。

不是說鎮江城不重要,而是誰得丹徒,鎮江城就是誰的。

所以,吳爭確實是急了些,他可以再等一天,或許杭州府援兵就能趕到了。

……。

譚泰,聽名字極象漢人,可人家是真正的旗人。

他全名舒穆祿?譚泰,滿洲正黃旗人。

時任滿清徵南大將軍,今日進攻丹徒的真正指揮者就是他。

譚泰黨附攝政王王多爾袞,按理說,他不該如此聽從洪承疇的指揮纔對。

可這就是譚泰與吳三桂的區別所在了。

吳三桂是降臣,他想要的是自己的利益,不管是清還是明,對他而言沒有直接的利益關聯,簡單地說,有奶便是娘,僅此而已!

可譚泰不同,雖說與洪承疇極不對付。呃……這不對付,並非虛言,皇太極崇德六年,韃子兵圍錦州,譚泰將四百人自小淩河直抵海濱,絕明兵歸路。與時任大明總督洪承疇兵戰,大敗之,由此功授世職二等參將。

也就是說,洪承疇是被譚泰俘虜之後,才降得清。

可現在,降臣洪承疇的官位已超過譚泰,譚泰還得聽從洪承疇的命令,可謂世事無常。

所以,如果此時易地而處,將譚泰換作是吳三桂,那吳三桂鐵定得陽奉陰違,私下刁難,給洪承疇穿雙小鞋。

第七十一章 不能死社稷,何苦監國?第六百十二章 相煎何太急?第一千零三章 能和我說說心裡話嗎第八百五十章 吳爭,你不講理!第四百五十二章 紹興府最後一支清軍覆沒第九百四十六章 活捉喀爾楚渾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不可阻擋的演變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逆行第一千二百十二章 或許,有一人第一百零三章 趙史主動投效第八百二十七章 大勝第六百八十章 不能讓將士流了血再流淚!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妥協第六百五十七章 追贓助餉纔是大順朝的敗亡原因?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逼宮?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法無禁止皆可爲?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一切爲了勝利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誰是那隻儆猴的小雞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圍城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硝煙散去第一百七十二章 方國安突然發現他成了棄子第三百二十六章 他就是英雄!第九百十一章 君可欺第四百八十二章 你太魯莽了!第一百七十六章 擁立第二十九章 老子打兒子,天經地義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不癡不聾,不作家翁第一千四百十三章 臨陣換將第六百五十八章 錢肅樂終於改變第一百零四章 不醉無歸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母子反目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一丘之貉第五百九十六章 他們在北上!第七百九十九章 是法治還是人治第六百五十章 金聲桓的小算盤第七百七十七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 都是銀子惹的禍第一千零二章 爛攤子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能搶嗎?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宋應星來投第三百三十章 主憂臣死第四百八十九章 罷免吳爭第一百二十六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立場第二百三十一章 小人物幹了大事情第三百十九章 吳爭欲救奸倿第二百七十五章 朱媺娖要北遷第二百四十一章 殺光建虜,復我大明!第二百五十二章 應天府光復第九百零八章 假戲真做?第六百四十六章 帝王心術第一百六十章 大敗多鐸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重提舊案第三百三十六章 本候不是伯樂第一百四十章 方國安不聲不響撤退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晉爵令第六百六十一章 延攬廖仲平第三百十五章 人在其位,身不由己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誰是那隻儆猴的小雞第六百五十九章 你的媳婦,自己看着辦!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又是儀真第六百三十四章 你究竟想做什麼?第九百六十五章 天道輪迴,躲不過的!第七百三十三章 新首輔人選第三十章 你妹!第六百六十章 我要當先生第二百四十章 水田阻敵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親不親故鄉人第七百五十六章 目標是重塑第二百八十八章 吳老爹是個明白人第六百四十四章 我就要殺了他第二百零三章 北伐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抉擇(一)第六百六十七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成長的煩惱第四百零七章 黃道周來了第九百六十章 微服私訪第六百三十三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八百十四章 小偷居然偷到衙門裡來了?第二百四十七章 吳莊爭奪戰第三百二十二章 私怨高於國仇纔是主因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殺李成棟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朝廷亂象再起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心急如焚第九百六十四章 官商勾結第六百十章 因爲怕他,所以要滅了他第五百二十五章 鋼鐵化爲繞指柔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漢明銀行第八百八十章 他真敢自立、真敢反嗎?第四百七十章 你就是個劊子手!第一百八十章 逼宮第九百三十八章 夏完淳力挽狂瀾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錢肅樂被追殺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因爲勝利第五百八十一章 你馬屁拍得卻不夠高明第七十八章 有魂的軍隊,不死!不滅!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錯覺、美夢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人爲財死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陳永華的糾結第七章 首戰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