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夏完淳指揮有誤

吳爭心中還認爲,如今沿江數府,整片土地都在明軍掌控之中,就算有些許清軍潰兵未曾清除,在面對自己數十精騎,那也是一擊即潰的結局。

所以,吳爭根本就沒有去考慮會遭受阻擊。

哪會想到,洪承疇早已掌握了這一切,爲他佈下了一個陷阱、一個難以破解的死局!

清軍悍然猛攻,丹徒守軍拼死抵抗。

這絕對不是洪承疇與錢謙益商定的佯攻,而是江心島一萬清軍瘋狂地強攻。

夏完淳確實有失誤,吳爭之前已經派人傳達了命令,令夏完淳須做好備戰準備,要以戰促和。

可夏完淳沒有提高戒備。

一則丹徒兩部人員傷亡慘重,確實需要修整。二是夏完淳打心底裡,認爲清軍不可能攻擊丹徒,江心島清軍僅萬人,加上之前那場夜襲,清軍有了不少的損失,同時也已經知道丹徒已經部署了十多門火炮。

這種火炮對於野戰或許起不到太大作用,可對於攻防來說,卻是利器,特別是對於清軍渡江的木製艦船而言,那捱上兩三炮,就得沉下江底下。

所以,夏完淳僅僅組織軍民修繕了丹徒城牆,並沒有對江防部署重兵。

他唯一做的,就是增派了幾路巡視江防的小隊。

也幸好是派了巡視小隊,否則半夜之中,清軍大肆從江心島突襲,城中明軍怕是連組織防禦都來不及。

進攻丹徒的清軍絕不是一萬人,而是三萬人。

吳三桂在得到洪承疇傳來的消息後,立即將已經集結的六萬多江北清軍,分成兩路,一路鎮江、一路丹徒。

不得不說,吳三桂確實有些本事的。

清軍渡江所需要的船隻,那絕對是個天量,當然,調集江北沿岸船隻,不太容易引起對岸明軍注意,本來就是兩軍處於交戰之中嘛,可六萬多清軍集結,卻瞞過了南岸明軍斥候的眼睛,確實不易。

這歸根結底,還是明軍太大意了,警惕心不足。

可這也難怪,慶泰朝中,有多少能征善戰的名將?

無非是一羣半路出家的文人在操控。

哪怕是吳爭,前世不過是個小職員,毫無軍務經驗,而今世雖說這兩年中身經大小十數戰,可之前也不過是個帶百兵的哨官,隨其叔叔從軍也不過三、四年。

從將帥的能力而言,清廷是絕對可以碾壓慶泰朝的。

之所以被吳爭一個多月,從杭州打到了應天府,確確實實是運氣好。

彷彿吳爭前世倒黴,今世算是上天補償他了。

清廷三面做戰,大部分能征善戰的將領和精銳被派向了西北和江西、福建一線。

譬如杭州,如果沒有清廷將多羅貝勒勒克德渾和大部分清軍調往江西,恐怕吳爭是沒有勇氣與方國安收復杭州的。

而且在收復杭州之戰開始時,吳爭也沒有想過要守住杭州,就象方國安當時就讓麾下大軍劫掠了半個杭州城,運走了數十船財物一般。

此戰開始,就只是場遊擊、騷擾戰。

而今日卻不同,夏完淳有指揮經驗,但他是士子出身,從來沒有鑽研過戰術、陣法,所組織起的義軍,其向心力無非出於兩點,一是百姓不堪清軍屠戮,萌發了主動抗爭的思想,另外那就是夏家父子的個人人格魅力。

如果沒有當時錢肅典奉吳爭之命挺進嘉興,以夏完淳部那數千連武器都不全的“烏合之衆”,最有可能的結局,就是被洪承疇剿殺。

所以,夏完淳雖然已經爲一方主帥,率建陽衛鎮守太平府,可他的軍事才能尚不合格。

此仗就是他軍事才能的試金石。

如果吳爭在,聽聞清軍夜襲,肯定會收縮兵力、鞏固城防,然後以火炮不間斷射擊灘塗,以阻止清軍大肆登陸,來遲滯清軍對丹徒城的進攻,然後儘可能地拖到天亮。

這樣,以丹徒七千多守軍,完全可以支持一、兩天,甚至能守上三、五天,那時整個局勢就明朗了。

但夏完淳做了個非常錯誤的決定。

他從頭至尾,都認爲江心島清軍最多不過一萬人,這也從側面證明了吳三桂調兵遣將的本事。

所以,夏完淳的決定是,趁着清軍還沒有大批登陸,那就率軍打一個反突擊,趁清軍立足未穩,將敵人趕下江去。

嚴格來說,夏完淳的這個決定並不完全錯誤。

如果來犯清軍真只有萬人,那麼夏完淳的這個戰術雖說冒險,但也有成功的可能性。

以七千對一萬,明軍畢竟佔據着地利,打清軍一個反擊,就算不能勝,至少也可以遲滯清軍進攻城池。

可問題是,夏完淳心底還是顧忌到城中守軍有半數帶輕傷,同時還顧忌到丹徒城的安危,他只率了三千人對江岸發起反擊。

爲將者最忌諱患得患失,這種心理搖擺不定,等於葬送了丹徒、葬送了明軍。

而事實上,清軍已經有不少登岸,還組織起上千人的弓弩兵在岸邊,以掩護後軍繼續登陸。

這時夏完淳部又犯了一個錯誤,黑夜之中,行軍點着火把。

雖說也難怪,看不清路嘛。

可這就給了清軍弓弩手明顯的目標。

夏完淳部趕到時,正好與飛來的箭矢迎頭相撞。

瞬間,一百多士兵中箭倒下,黑夜之中,連箭矢從何而來都搞不清楚,就如同當頭一棒,把明軍擊暈了。

僅僅一柱香的時間,明軍甚至連敵人的影子都沒有看見,傷亡就超過了三成。

夏完淳不得不下令撤退。

撤退倒是能撤退,黑夜之中,只要滅去火把,雙方都是一眼摸黑。

可清軍就在這一柱香的時間中,又登陸了數以千計的兵力。

由此夏天完淳部的撤退,反而無形之中,指引了清軍突擊的方向。

雙方一前一後,清軍死死地咬着明軍的尾巴,在夏完淳部剛剛進入城門時,清軍也到了城門外。

險得不要再險,差點就關不門城門了。

可沒等夏完淳鬆口氣,尾隨而來的清軍就迅速組織起了攻城。

上千個火把被點燃,北城外被火光照得如同黃昏。

丹徒城攻防戰,就這麼開始了。

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再戰海州(三)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怪我嘍?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無良的趙史第九百六十四章 官商勾結第八百十五章 鄭有德被擒第五十七章 老好人也有氣性啊?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人之將死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軟肋第八百四十六章 錢翹恭的騎槍兵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男女有別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海州之戰(二)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真是坑嗎?第二百十七章 攻入蘇州城,但這就是個泥沼第七百三十四章 老夫知足了!第一千二百十一章 你我皆可死,唯他死不得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多爾博的遲疑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名君之相?第七十八章 有魂的軍隊,不死!不滅!第九百七十九章 兄弟之爭第三百三十二章 錢多也發愁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盡職而降的納布爾第九百八十六章 兩面受敵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逆行第四百五十章 全殲清軍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都是銀子惹的事第二百十四章 三反之政,烏乎不亡?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勸捐第四百二十七章 “拿”錢的法子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沛縣之戰(四)第二百八十五章 權臣的氣勢第七百九十六章 與張煌言起了爭執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將計就計(二)第七百零四章 賜婚,是攏絡最有效手段第八十九章 惡有惡報第三百零四章 賺取博洛第二百八十四章 真是誤會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灘滸山海戰第八百九十九章 血債血償第五百二十一章 廖仲平確實是個老實人第四百八十章 解不解氣?第一百八十七章 你誑我?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錯覺、美夢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將在外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箇中好手第四十二章 你變了,真變了第三百十三章 海邊小城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怪我嘍?第四百八十四章 只要人敢送,他就敢收第八百零四章 透着古怪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誰是善,誰是惡第六百八十三章 雄風清角勁,落日大旗明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崖鎮大捷(二)第三十一章 別忘記給吳家留個後第七百二十九章 此人心機甚深,不可不防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能奈我何第四百二十五章 只要是抗清,在哪都一樣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隻小狐狸第八百十六章 黃駝子出獄第二百零三章 北伐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李顒舌戰雙儒(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吳莊爭奪戰第一千六百章 置死地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撞,也得撞沉它第六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殿前之血腥第二百十七章 攻入蘇州城,但這就是個泥沼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爲衆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第九十章 大人就象家父一般。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虛則實之第六百四十六章 帝王心術第二百五十三章 撤往平崗山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馬士英的執着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有備對有備第五百七十七章 義興朝第一次民亂第四百九十七章 馬士英醒悟得晚了些第四百七十五章 理念之爭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韃子一樣不缺窩裡鬥第二百三十七章 多鐸派人說降第七十二章 說不通,便用強。第二百二十章 宜將剩勇追餘寇第九百十九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一百九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四百四十七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誤國誤君第五百九十五章 利高者疑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公私兩不誤第三百五十五章 就象做了場惡夢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存在即有理第七百五十一章 其實大明火器是強悍的第七百六十章 無意中被點醒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強攻第六十七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收復海州(五)第一千二百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見證第一千六百十五章 張良計和過牆梯第九百四十一章 善變第一百零一章 好苗子第六百五十章 金聲桓的小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