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應天府之變(六)

PS:感謝書友“鳳凰劫”投的月票。

可如今朱媺娖聽到朱以海、錢肅樂擺出如此大的陣仗,便能想到一場劇烈的鬥爭就要開始。

她只是缺少閱歷和經驗,但人不傻,如果僅僅是朱以海進城登基,何須如此大的陣仗?

調動上萬兵力不夠,還要延攬吳爭麾下駐軍,以王爵換取王之仁襄助,這麼大的手筆,自然不會是針對江北清軍的,那唯一的目標就是吳爭。

但朱媺娖不信。

自己已經明言退位,朱以海登基在即,就算吳爭想爲自己爭,恐怕也來不及阻止了。

爲何還要這般不惜代價的部署兵力?

朱媺娖更願意相信,錢瑾萱此來,就是錢肅樂授意,來迷惑自己三人的,但錢瑾萱一時想不清楚錢肅樂的用意何在。

想不清楚就不想。

朱媺娖非常直接地說道:“本宮已經退位,這等軍國大事,本宮已經不想管,你回去吧!”

錢瑾萱一樣是個聰明人,她知道無法取信於朱媺娖,於是優雅地拜伏道:“殿下可知道,如果魯王一旦進城登基,靖海候將會面對怎麼的困境?”

提及吳爭,朱媺娖三女都有些緊張起來。

不管是真是假,都得聽一聽不是?

“靖海候會怎樣?”

錢瑾萱沒擡頭,她面朝下道:“魯王一旦登基,朝堂所有人將視靖海候爲異類,也就是說,靖海候到時將與整個朝廷爲敵。”

朱媺娖驚駭道:“你危言聳聽,靖海候光復應天府等九府之地,有大功於我朝,爲何視他爲異類、與他爲敵?”

錢瑾萱擡起頭來,一雙錚亮的美目平視朱媺娖,答道:“一朝天子一朝臣,魯王的心性想必殿下也知道。但最主要的是,靖海候手中的權力、實力太大了。”

朱媺娖一聽,心中恍然。

權力太大,對於人臣而言,這本身就是取死之道。

不僅會招來君王猜忌,也同樣會引來同僚的嫉恨。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嘛。

朱媺娖緩緩吸了一口氣,問道:“如今本宮已經退位,無法調動一兵一卒,更無法號令羣臣,就算你說的是真,本宮怕也無能爲力。”

錢瑾萱搖搖頭道:“不,殿下能爲靖海候做些事情。”

“何事?”

“殿下可諭令,安撫東府城駐軍,不使他們投至魯王麾下。還可親書書信一封,由我代轉給興國公,勸說他按兵不動,直至事態明朗。”

吳小妹、周思敏聞言大爲意動,衝朱媺娖連連點頭,在她們二人看來,只要與吳爭有利,所有恩怨都可忽略不計。

“本宮明白了,你此來爲得就是拿到本宮的親筆書信,獻給魯王,爲令尊博取大功。”朱媺娖突然莫名其妙的這一句,讓吳小妹、周思敏面容一下僵住了,幾乎是同時狠狠地瞪向錢瑾萱。

錢瑾萱爲所動,平靜地說道:“殿下也說已經退位,誣陷、詆譭殿下於事何補?況且小女子自小受家父訓誡,錢家也從無一人是殿下口中所言之陰險小人。就算家父此次擁戴魯王,那也是爲了大明江山社稷,這一點,殿下想必心中很清楚。”

朱媺娖面色不變,但心裡已經選擇了相信。

確實,如錢瑾萱所言,哪怕受這次錢肅樂率百官逼宮,自己被迫退位,朱媺娖都選擇相信錢肅樂此舉並非爲私利。

朱媺娖沉聲問道:“你是錢大人嫡女,爲何要選擇出賣令尊,這讓本宮十分不解。”

不但朱媺娖不解,吳小妹、周思敏一樣不解。

“殿下誤會了,瑾萱此舉不是出賣家父,而是助家父一臂之力。殿下公正、勤於國事,這一年時間裡,朝野誰不心知肚明?反觀魯王,優柔寡斷且朝令夕改,心無大志不說,恐怕連守成都不足,朝野又有誰不知?只是家父脾氣執拗,只想到大明社稷傳承,而忽略了社稷如果不復,何以傳承?此次更是爲有心人所利用滑不知,可謂當局者迷。瑾萱不才,只想替家父贖罪。況且瑾萱已是吳家婦,也當爲夫君分憂。”

朱媺娖微微搖頭,她依舊不信,“你尚未過門,竟幫着吳爭與令尊對立,這……本宮無法取信。”

饒是錢瑾萱心性沉穩,此時也開始急了,“殿下,請回答瑾萱一句話。”

“你問。”

“如果靖海候贏了,瑾萱求殿下赦免家父過錯,殿下能應嗎?”

朱媺娖一時不明白錢瑾萱用意,不過她還是點點頭道:“本宮素來敬重錢大人爲人忠義,自然不會因此事治罪於他。”

“那瑾萱求靖海候寬恕家父過錯,殿下以爲,靖海候能應嗎?”

“這……吳爭的心性,應該會寬恕令尊。可你問這些問題何益?”

“這就是了。殿下想必知道,如果魯王贏了,我求魯王饒恕靖海候,魯王定不會應,我求父親,父親就算應,也無能爲力。”錢瑾萱籲出一口氣道,“若靖海候贏了,二者皆無事。若魯王勝,靖海候必定難以保全,試問殿下,換位而處,瑾萱該如何選?”

朱媺娖心中一跳,她突然明白了錢瑾萱的用意。

是啊,吳爭贏,雙方皆保全,魯王贏,吳爭無法保全。

換做自己,如何選?

不言自明!

朱媺娖道:“本宮信了,就依你所言,本宮親擬書信一封,由你代爲轉交興國公就是。”

……。

正陽門外東府城駐軍的統帥,是言不見經傳的魯之域,杭州防禦戰時,就是以他爲首,串連降軍臨陣倒戈,與城中他的叔叔魯南成取得聯繫,進而與吳爭暗中密謀,生生賺了多鐸一大把,愣是將這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見稱的清廷豫親王,逼得轉進浙西,纔有了方國安“被迫”叛亂,進攻紹興府之事。

魯之域就是在蘇州與清軍力戰殉國的劉河參將、福山副總兵魯之璵的親弟弟。

吳爭此次南返,帶走了他的一應嫡系,東府城駐軍的真正統率之職,吳爭授於了魯之域。

而輔佐魯之域,做爲參軍的,就是在杭州城防禦戰前,向吳爭獻出六十多門火炮的陳守節。

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人心之變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橋之戰第八百六十六章 十艘新式戰艦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下馬威第四百零八章 當救!第五百六十二章 射殺金聲桓第九百二十五章 蔣全義就是個瘋子第三百三十三章 信用放貸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人總得長大第七百二十五章 那你就去死吧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南北三個戰場(一)第四百四十一章 合圍紹興府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匹夫之怒第九百十五章 風滿樓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欲擒故縱第七十三章 咱幹不出這種不要臉的事第九百五十二章 打順手了,勝利拈手即來第一千零五十章 其實本王也有女兒第六百零六章 陛下聖明第三百九十五章 這是我的意思第五百六十六章 你敢抗命?第一千一百章 父教子第五百十三章 你也配?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文人的嘴第六百二十六章 你爲什麼不去死?第八百零六章 看來飯中無毒第六百八十五章 亂世當用重典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匹夫殺人第四百九十八章 相互試探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迷局漸現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好事成雙第四百八十五章 “名士”錢謙益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一切爲了勝利第六百五十六章 我們得有過苦日子的覺悟第三百一十章 傷亡幾千人的誤會?!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天府之變(二)第九百六十一章 有自豪感的匹夫第七百六十五章 吳爭練兵(四)第三百九十四章 傳國玉璽第七十章 首戰告捷第四百二十六章 是時候收復紹興了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其實都不想打了第五百八十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存在即有理第八百四十六章 錢翹恭的騎槍兵第五百四十七章 敲打第八十五章 老夫沒聽見第九百三十六章 尼堪的如意算盤第三百八十七章 殺嗎第三百七十一章 妖孽!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醴陵會盟第五百三十三章 這理得說明白嘍第二百十三章 朱以海心中的暗疼第三百八十二章 國之將亡,必生妖孽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戰術欺詐第九百六十九章 帳務凍結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再戰海州(四)第四百七十九章 打殘活秦檜第九百二十章 預判出現了偏差第一千二百章 急需戰略互信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有一種撤退,叫脫離?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決策發生改變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衡陽鎮狙擊戰(三)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名君之相?第二百六十五章 指桑罵槐第一百三十二章 滅掉韃子前鋒第五百九十七章 她是在考驗我第九百零六章 盡殺之,可惜了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風雷騎初試鋒芒第五百五十九章 明社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錢肅樂幸運逃脫第一百五十七章 鄉紳有訴求第四十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八百三十章 吳爭及時趕到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這樣的人只會陣亡,不會降敵第二百八十四章 真是誤會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邁密的痛苦第八百三十三章 民族英雄,永垂不朽!第三百六十五章 應天府之變(八)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是策反嗎?第五百五十三章 這黑鍋不能背第一百八十七章 你誑我?第八百二十七章 大勝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醴陵會盟第九章 兩個方案,怎麼選?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再戰海州(一)第四百二十一章 誘敵深入第九百九十五章 請陛下上朝!第一千四百十四章 瑕不掩瑜第二百九十三章 吳老爹身體有了起色第六百三十五章 吳爭就是他們的信仰第四百二十七章 “拿”錢的法子第七百八十五章 你放心,本王就是隨便問問第四百八十二章 你太魯莽了!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馬士英的執着第三百三十五章 你想多了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人心之變第一百七十五章 謀劃政變第三百七十四章 講自己的道理第六百零九章 夜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