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魏忠賢,他是個惡人!

聽到“衛匡國”這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名字,吳爭的心跳驟然加速。

衛匡國,歷史上他的墳墓就在杭州城郊。

對於吳爭這樣一個祖籍與杭州不遠的後世人來說,這名字可謂是如雷貫耳。

如果說望遠鏡是耶穌會傳教團叩開中國大門的一塊重要的敲門磚。

那麼衛匡國之後在羅馬參加了關於中國的禮儀之爭,同多明我派激烈辯論,最後以他的見解獲勝,羅馬教廷事後頒佈敕令稱,中國教徒的敬天祭祖尊孔等禮儀只要無礙於天主教的傳播均可照舊講行。

由此西方傳教士進入中國的障礙得以排除,天主教也逐漸中國化。他在這其中的貢獻,不可抹滅。

他在明亡之後不長的時間裡,參與了反清復明的活動,直到浙江陷落後才放棄。

不過此時,衛匡國還只是一個到中國才三、四年的番人傳教士,商人只是他傳教身份之外的兼職。

“你漢語說得不錯。”吳爭由衷的讚歎道。

“謝靖海候閣下誇獎,鄙人姓衛,名匡國,爲匡救國家之意,國指的就是大明國,字濟泰,取幫助、協助、救助之意,以顯鄙人匡扶、保衛大明國的心意。”

吳爭訝然,這真是個難得的國際友人啊。

“好,好啊。”吳爭撫掌道,“我大明國如今正是山河破碎、風雨飄搖之時,能有象你這樣深明大義之外邦友人,可謂朝廷之福啊。本候聽聞,你與教友之前還捐助和參與過金華防禦戰?”

衛匡國嘆息道:“可惜,我從祖國帶來的火槍,無法阻擋北邊的野蠻人,閣下或許不知,那些野蠻人騎兵的速度太快,火槍的有效射程僅百步之內,這個距離對於騎兵而言……哎,僅夠火槍手射擊兩次。”

吳爭附和道:“是。難道貴國沒有想到火槍應對騎兵之法嗎?”

衛匡國驚訝地搖搖頭道:“這恐怕只有上帝能做到。”

吳爭心安了,再次問道:“那貴國的軍隊可有大量裝備火槍?”

衛匡國答道:“拂郎察(法國)、法蘭得斯(荷蘭)等國,從十年前就已經裝備火槍,不過由於火槍的準確度與弩箭相比略顯不足,並未被軍隊認可,所以還未大規模列裝。”

吳爭笑得象只狐狸,“之前你說,在金華防禦戰中曾經使用過火槍迎敵,我想知道,你現在還有保留火槍嗎?”

衛匡國道:“看來靖海候閣下對火槍感興趣,我還有數十杆火槍,若閣下想要,我可以贈送。”

吳爭啞然失笑,連連搖手道:“不,你誤會了,數十杆火槍,對我來說毫無用處。我只是隨便問問……哦,對了,這隧火槍一杆需要多少銀子?”

衛匡國略一思索,答道:“在法蘭得斯,這一杆普通隧火槍,需要四、五英鎊……哦,如果折算成銀子,大概是三十兩。”

吳爭微笑道:“那這種隧火槍的產量如何,我指得是如果能購買一、二萬杆的話,需要多久可能交貨?”

衛匡國搖搖頭道:“隧火槍的效用並未被看好,在歐洲各國只是小規模製造,閣下若想要購買這麼大的數量,恐怕沒有一、二年是得不到的。”

吳爭心中一涼,太久了,這樣長的時間,恐怕就沒時間訓練火槍兵了,按吳爭心中的估計,福建隆武朝恐怕支撐不了幾個月了。

而一旦清軍滅亡隆武朝,隨之將會對紹興、杭州等府朝廷合圍,那時停戰協議不過就是一張廢紙。

也就是說,自己的準備時間最多不會超過一年。

吳爭想了想道:“衛先生能不能替我回去,招募一批鑄造火槍的工匠來杭州,還有購買一批鑄造火槍的機器,當然,我會付給你及招募到的工匠鉅額的報酬,你意下如何?”

衛匡國有些震驚,連連搖頭道:“不,不……靖海候閣下,我只是個羅馬教廷的傳教士,向民衆傳播主的福音纔是我的本職。如果按閣下所言,那或許會將歐洲推入東方的戰場,這……我做不到,抱歉!”

吳爭笑了,“好,本候只是隨便說說,你不必介意。”

聽吳爭這麼說,衛匡國才放鬆下來。

吳爭轉變話題道:“不知先生此次來見本候,想與我說何事?”

衛匡國道:“我受羅馬教廷委派,前來東方傳播主的聲音,只是大明國正遇上北面野蠻人入侵,百姓生命都得不到保全,自然沒有心思去聆聽主的聲音。好在閣下收復了杭州等地,所以我在想,是否懇請閣下能允准我在杭州等地傳教?”

吳爭明白了,他點點頭道:“文明的互相傳播,功在千秋。只是正如你所言,大明正遭受着北方野蠻人的入侵,大明百姓遭受荼毒,恐怕沒有精力去聽你傳揚上帝。”

衛匡國失望地嘆息一聲。

吳爭突然轉變語氣道:“年前,衛先生俠肝義膽,參與了金華防禦戰,雖然金華府最後終究淪陷了,可衛先生的義舉,本候還是敬佩的。”

衛匡國連忙搖頭道:“大明是文明的國度,而北邊的清人還沒有開化,文明遭受野蠻人入侵,我爲保護文明出一份力,是應該的。這不牽扯任何政治,也與教廷的敕令和決策沒有任何聯繫。”

吳爭不再深究,又轉了個話題道:“以衛先生之見,大明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衛匡國沒有遲疑,回答道:“據我的觀察,明國是當今世上爲數不多的文明之國,明國皇帝對治下百姓非常的寬容,而它的滅亡,不是因爲文明的發展,而是因爲如同一個人一般,自然地生老病死。不過如果追索滅亡的根源,那就是三個方面,從天啓至崇禎朝,遼東戰事、李自成等流民起義和閹黨宦官專政,是使明帝國毀滅的三個因素。”

吳爭並不意外,問道:“爲何在你看來,閹黨、宦官專政能與遼東戰事、李自成等流民起義相提並論?”

衛匡國堅定地道:“魏忠賢,他是個惡人!”

第二百六十七章 空手套白狼第一千六百十一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五百九十五章 利高者疑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錢肅樂被追殺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我來攪局第二百三十五章 紹興府難得地形成統一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諸王之亂第六十一章 瞞上不瞞下第七百二十五章 那你就去死吧第一千一百十一章 小叔寡嫂,瓜田李下第三百五十六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緊追不捨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一樁民事案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朱慈烺死了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朱慈烺死了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海州之戰(一)第一千六百十九章 再落一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常州光復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有一種撤退,叫脫離?第五十三章 給朱以海點了十個贊第七百九十三章 王爺救命!第七百八十章 蛇鼠一窩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最擅長陽謀第二百五十三章 撤往平崗山第三百二十八章 用人得疑第九百八十章 禁軍搜山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找補銀子?第六百三十九章 你得死!必須死!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不安份的陳子龍第一百零八章 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第五十六章 道理是講給人聽的,畜生不配!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瘮人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見證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戰略轉變第二百七十八章 誤會引起的騷亂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微服私訪(一)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晉爵令第四百七十七章 肯定是被打得鼻青臉腫的那個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恐嚇第六百零二章 偏執女人造成的破壞超乎想象第五百零六章 他就是想殺死吳爭第一千二百十一章 你我皆可死,唯他死不得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將計就計(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糧食大戰第八百五十五章 竟要入股江南商會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活得下去嗎?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立場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匹夫不可奪志第八百七十二章 一場鬧劇第一百四十六章 賭運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說到底還是缺錢第五百七十四章 被坑的衛匡國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老了嗎?第六百八十章 不能讓將士流了血再流淚!第一百七十二章 方國安突然發現他成了棄子第一千六百十六章 歷經磨難的東藩第八百七十五章 敗,就是殺人最好的理由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三蹶名王第九百零六章 盡殺之,可惜了第四百二十五章 只要是抗清,在哪都一樣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不知死活的東西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情報傳遞受阻第一百三十三章 完勝第三百六十四章 應天府之變(七)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爲何要戰?!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北伐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第五百四十三章 如沐春風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堵截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會是水師?第二百九十一章 脫困之策第一百六十章 大敗多鐸第七百六十章 無意中被點醒第一百七十三章 厲如海救駕第八百零六章 看來飯中無毒第七百十九章 本公年少氣盛,怕捺不住自己性子第八百十九章 你得聽我的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陰損嗎?第一百零五章 攻守同盟,互爲犄角第九百三十四章 覆滅之路第二百三十九章 紹興防禦戰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有一種撤退,叫脫離?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柳成蔭第七百九十三章 王爺救命!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存在即有理第七十二章 說不通,便用強。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謎之自信第八百十七章 案情原委(一)第六百零五章 江淮一片混亂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再戰海州(一)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不安份的陳子龍第八十一章 朝廷沒錢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封鎖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爭鬥無處不出第八百零六章 看來飯中無毒第十章 勝利,就是最好的尊嚴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湖陵城之戰(一)第二百四十五章 訣別第七百三十七章 將計就計第二十七章 你不會是看上人家婢女了吧?第二百八十章 欲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