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訣別

PS:感謝書友“遠古大修”的打賞。

吳爭迅速下令,緊閉城門,捉拿洪承疇。

可一番忙亂之後,毫無收穫。

從一個被俘的洪承疇親衛口中得知,城樓轟塌時,洪承疇已經被爆炸震昏。

可他身邊有清醒的親衛,生拉硬扯地將他搬離,讓他逃過了一劫。

之後,便被挾裹着,趁馬車逃出了城。

吳爭失望之下,憤怒下令:“將城中清軍全部斬殺,一個不留。”

於是二千騎兵再次迴轉,與宋安所部夾擊了那從城牆上撤下的數千韃子,盡數殲滅。

此戰,明軍以一千餘人的傷亡,擊潰了常州城一萬多守軍,佔領了常州城。

傷亡最慘烈的,就是江陰百姓的板車營,他們吸引了守軍最密集的火力,其次是孫兆奎和沈自炳、沈自駉的先登營,孫兆奎重傷、沈自駉陣亡,先登營折損近半。

常州的光復,意味着通往應天府的大門已經被打開。

可吳爭手中的兵力已經枯竭,總共不到五千人的兵力,已經不可能去進攻應天府這座堅城了。

正在吳爭苦惱的時候,好消息來了。

一隊斥候前來傳信,總兵魯之域率軍攻破寧國府,正按之前吳爭的命令北上,進攻太平府。

這個消息,令吳爭精神一振。

當初決定北伐時,吳爭給予魯之域的命令是,如果清軍不理會,那就佔領寧國府,同時北上沿江進逼應天府。如果清軍增援,那就將清軍主力死死地拖在寧國府,爲自己北伐減少阻力。

如今自己已經順利佔領常州府,這時如果魯之域若能攻下太平府,那麼就能與自己東西夾擊應天府,如果加上興國公王之仁水軍沿江西進,真有攻下應天府的可能了。

吳爭向斥候問清楚魯之域部傷亡情況之後,立即令其急傳自己命令,令魯之域抓緊進攻太平府,一旦得手,嚮應天府進軍。

同時,吳爭派出信使,向興國公王之仁傳信,請其率水軍西進,並以步兵有力之一部,攻取鎮江府,配合自己進攻應天府的計劃。

……。

驛亭要隘依舊在血戰。

驛亭城外,博洛卻不打算與明軍糾纏了。

博洛兩次進攻受挫,並沒有讓他失去清醒。

來之前,紹興府大概的兵力情報他還是知道的。

驛亭加上豐惠,這兩地的明軍已經到達了紹興府兵力的極限。

如今這支不太象樣的雜軍,可能是紹興府最後的一絲力量了吧,既然如此,爲何要與他們糾纏?

博洛敏銳地猜測到如今紹興府很可能已經是座不設防的城市,與拿下紹興府而言,這面前數千明軍份量就輕了,哪怕讓驛亭城防更強,也無所謂。

畢竟北面多鐸有一萬多大軍在進攻,就算沒攻下,紹興府離此地騎兵半天的路程,到時自己佔領紹興府之後,再返回與多鐸兩面夾擊,攻取也是易如翻掌之事。

想到此處,於是他迅速下令,令全軍西進,直撲紹興府。

張國維等人見博洛率軍西向,醒悟到博洛的用意,傻眼了,他們沒有想到會是這個結局。

不過幸好紹興府該撤的人和物都已經撤了,留下的只有一座空城,當然百姓還是在的。

可現在,他們都已經顧不上了。

博洛的轉向,使得城外明軍順利地進入了驛亭要隘。

驛亭守軍見朝廷真的派來了援軍,而且魯王和重臣都親自前來,無不歡欣鼓舞,士氣大振。

可張煌言得知博洛揮師直撲紹興府,苦笑不已。

堅守驛亭,爲得是守住紹興府,可如今朝廷棄紹興府不顧,傾力來驛亭增援,那守驛亭的意義何在?

捨本求末,這道理恐怕連稚童都知道。

張煌言與張國維、錢肅樂等人明說之後,張國維等人才發現自己或許是真錯了。

雖說此來,誰也沒有預料到博洛率騎兵已經繞過驛亭,但這也是不可控的事,因爲就算張國維所率的這支明軍還在紹興府,恐怕也無法阻擋得了博洛騎兵的強攻。

既然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說什麼也沒有用了。

眼下唯一之計,就是不能讓博洛與多鐸兩面夾擊。

可這不可能啊,博洛取紹興府輕而易舉,自然會揮師重來驛亭,襄助多鐸破城。

而且,憑着驛亭一個小要隘,也不可能支持起長久的抗戰。

張煌言建議轉進,這是他第一次提議轉進。

張煌言請張國維、錢肅樂帶着朱以海及一應官員前往豐惠,只有兩軍會師,或許還有與清軍一搏的可能,否則必定是被個個擊破。

張國維、錢肅樂認同張煌言的建議,但不同意張煌言留下殿後,誰都知道,這殿後二字,就是犧牲。

錢肅樂毅然道:“錢某從起事之初,就存有殉國之意,今日朝廷覆亡之際,豈能苟且偷生,張蒼水,你還年輕,收拾破碎山河還需要象你這樣有才華的人,誰也別和我爭,我留下。”

張煌言剛要辯解,張國維擡手阻攔道:“玄著啊,希聲老弟說得對,我等三人之中,便以我最爲年長,既然如此,此事非我莫屬。”

錢肅樂一愣,回味過來道:“玉笥,我不是此意……。”

張國維微笑道:“老夫自然是知道的,你希聲老弟不是這樣的人。但眼前形勢,唯有我最爲合適,論官職我是兵部尚書,敢問你希聲老弟能統帥這城中兵馬有敵交戰嗎?”

錢肅樂啞然。

張煌言急道:“張大人……。”

張國維再次阻斷張煌言的話語,道:“玄著啊,你我都是爲赴國難之人,何必婆婆媽媽的,上次方賊擊紹興,我便已經以此身殉國,到了這個時候,你也與我搶嗎?你活着,比我有用,江北吳爭,公然抗命,執意北伐,在老夫看來確有一代名將風采,收復破碎山河,就需要這等人才,只是他年少氣盛,行事太過莽撞,還須你看管。”

張煌言聞聽,眼淚唰地就下來了,他突然向張國維拜倒在地,泣聲道:“張公多命,煌言牢記在心,就算粉身碎骨,煌言也定要爲大明收復河山。”

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七星島海戰(一)第七十三章 咱幹不出這種不要臉的事第四百六十四章 幹掉了李國翰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因爲勝利第三百十五章 人在其位,身不由己第七百九十九章 是法治還是人治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奏對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飛雲橋之戰(一)第三百七十章 是你自己下來,還是讓我拽你下來?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就是陽謀第六百二十九章 正經事?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處處破綻,反而不是破綻第五百六十二章 射殺金聲桓第三百五十八章 應天府之變(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應天府之變(六)第二百九十八章 鴻門宴?第七百七十五章 虛與委蛇第十七章 有人的地方怎會沒有內鬥?第八百九十五章 勝負取決於誰犯的錯少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過於仁慈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邁密的痛苦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我不是你的兵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七星島海戰(一)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朱慈煃得逞第二百八十八章 吳老爹是個明白人第七百六十六章 吳爭練兵(五)第一千一百十七章 想多了吧?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郡主吳小妹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誰敢攔我第四百八十三章 陪你一起等天明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出海掃尾第四百十章 鎮國公好氣派!第九百六十四章 官商勾結第八百十二章 計劃永遠不如變化第一千零四章 夫復何求啊?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負理想,不負天下第四百八十五章 “名士”錢謙益第四百七十二章 朱媺娖提了個條件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連橫合縱(一)第九十七章 求仁得仁,何怨?第二十三章 真會來事。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家產之爭,也無骨肉之情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要動織造司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連橫合縱(二)第七百三十三章 新首輔人選第七百八十九章 軍旗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妥協,是爲走得更遠第五十一章 老夫聊發少年狂第一百八十八章 各方妥協第八百四十七章 率性而爲的沈致遠第八百二十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四十四章 我給你找了五千兩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誰纔是真正心中恐懼之人第三百零六章 三界被阻第三百六十九章 孤就算死也不登基!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第四百六十七章 擁立第七百八十二章 拼刺術第六百零六章 陛下聖明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收復海州(五)第九百四十一章 善變第三百六十四章 應天府之變(七)第四百九十九章 丹徒危急!第三百八十六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我要贏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點到即止第三百七十三章 你也不是好東西第一千零六章 絕命書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讓“子彈”飛一會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英雄遲暮?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七星島海戰(三)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連橫合縱(一)第五百二十二章 老實人的瘋狂第七十七章 不約而同的統一第七百四十章 僅僅是權、勢嗎?第八百三十章 吳爭及時趕到第一百六十四章 受封伯爵第六百六十五章 財政困局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六百四十章 本公眼中,漢人命貴第二百九十七章 命中該有自然有,命中無時莫強求!第一千四百十一章 背水一戰第三百章 騙鬼呢!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城破在即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沛縣之戰(三)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結個善緣第六百三十一章 收官大捷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小家子氣嗎第六十二章 不丟人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鞭子最講理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柳成蔭第五百四十五章 堅拒吳王爵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找補銀子?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恐嚇第九章 兩個方案,怎麼選?第七十二章 說不通,便用強。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陰損嗎?第一千零五十章 其實本王也有女兒第三百二十五章 黨爭泥沼中爬出來的小人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軟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