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紹興防禦戰

僅一柱香的時間,清軍就有不少人登上城牆,而且越來越多。

明軍士兵英勇的抵抗,千戶廖仲平身先士卒、親自上陣。

用了大概半個時辰,纔將這一波清軍趕下城去。

遠處觀戰的多鐸大怒,沒等這波清軍退下來,再次組織起第二波進攻。

這一波進攻與第一次不同,一個牛高馬大的韃子參領(五個牛錄的主將,麾下一千五人,相當於明軍都司),他戴着鐵面,穿上三層厚甲,腰掛兩刀,手持巨斧,一馬當先,率着六百重甲,衝上前去,從雲梯攀援而上。

城上明軍雖然不斷向這支重甲兵放箭,但用這些普通的箭去對付他們身上厚厚的盔甲,就如隔靴搔癢一般,完全不起作用,很快這六百人就緩緩爬上了城垛。

這個時候,情況就相當危急了。

六百清軍重甲,如果任由他們登上城牆,守城明軍就得將所有精力都專注於他們身上,那麼隨之而來的清軍步兵,就會迅速登城。

廖仲平急了,他嘶吼着“擋住他們”。

可怎麼擋得住?

明軍將士用手中長槍捅,捅不進。

用刀砍,砍不透。

甚至這些重甲兵的連臉部,都以鐵皮覆蓋。

小小的眼孔,怎麼瞄準?

這些可是會活動、會進攻、揮刀的活人。

近身的上百明軍士兵哀呼地倒在清軍重甲的面前,明軍被迫得一步步後退。

這城牆上能退幾步?

眼看着明軍就要被擠下城牆,這個時候,城下早已感覺不對勁的張煌言,帶着數百人拼死擠上城頭。

張煌言大喊道:“砍他們的脖子!”

張煌言不是個將才,組織義軍時,帶過幾天兵,可到現在,還真沒打過仗。

但他這句話,指點得正是時候。

再堅固的甲,那都有縫隙、接合部,否則,穿甲之人豈不就成了鐵塊,還怎麼走路、揮刀?

清軍重甲的致命處,也就在脖頸,與胳膊和腿關節不同,脖子需要上仰、下俯、左右轉動,所以它的縫隙無疑是最大的。

但脖頸的縫隙也不是那麼容易刺中、砍中的,因爲鐵皮面具很大,從正面看,是擋着脖頸的。

可就在張煌言大喊之後,幾個聰明、反應迅速的明軍士兵,就作出了反應。

這幾個人離重甲兵最近,已經處於極度危險之中,隨時會被重甲兵劈中。

所以,他們已經顧及不得危險,不退反進。

這進,不是向前衝,而是向着重甲兵的面前撲倒。

撲倒之後,再翻轉仰天,這個時候清軍重甲的脖子就暴露在他們面前了。

而重甲兵身負重甲,他們的反應無疑是遲緩的。

還沒等他們低頭,仰天的明軍士兵已經將手中的刀尖,捅進了他們的脖子,一抽刀,噴涌的鮮血如瀑布般衝下,將動手的明軍士兵淋了個正着,這場面就如同殺豬的那一刀,暢快淋漓。

這一幕,迅速被周邊的士兵效仿,於是不等片刻,六百重甲就莫名其妙地殺半。

那個領頭的清軍參將意識到不對,可此時上城容易下城難,哪還有讓他撤退的機會?

倖存的一百多重甲兵已經團團被明軍包圍,那是衝也衝不得,退也退不得。

一衝,明軍紛紛撲倒在地。

一退,明軍就起身追擊。

無論進和退,明軍士兵的速度都比他們快。

已經斬殺十數人的清軍參將鬱悶得要死,舉刀厲喝一聲,可被鐵面擋着,僅發出一聲悶響。

這個時候,一個瘦弱的明軍士兵快步上前,將手中的長槍往前一捅,無巧不巧就捅進了那參將的咽喉。

連吭都沒吭出一聲,參將轟然倒地,另一個眼快手疾的明軍飛步上前,提着參將的鐵盔,將手中刀就這麼一圈,一顆二十幾斤,帶着鐵盔的人頭,就到了他的手裡。

這可是大功啊,升官、賞賜少不了。

圍觀的明軍士兵“喲”地齊鳴一聲,而這時,韃子的步兵已經在衝鋒了。

說時遲、那時快,六百重甲的覆沒就在這麼一瞬間,觀戰的多鐸是相救都來不及啊,急怒攻心的多鐸,情急之下就下達了總攻的命令。

六百重甲,那可是老本啊,鐵器在大明,那也是管制物資。

一個重甲,身上少說七、八十斤鐵甲,先不說這鐵甲耗費甚巨,要尋出這麼六百能穿出這領鐵甲之人,就算韃子比明人強壯,那也是百中選一啊。

一直所向披靡的重甲軍,居然就這麼覆沒在一個小小要隘?

這讓多鐸心中的怒火無以復加。

於是,他心中所有計劃和打算,在這一刻都變成了烈火,他只想焚城!

明軍士兵迅速靠向城牆,準備迎接第三波進攻。

可這次,就已經沒有地前兩次那麼幸運了。

面對着韃子第三波進攻,明軍士兵經前兩次的惡戰,體力已經消耗大半,加上對六百重甲這麼一衝,傷亡還可不計,關鍵是城垛上的設施已經垮塌大半。

幾輪箭矢之後,被多鐸驅趕而來,兇猛的韃子就已經衝上城牆。

血戰由此暴發。

……。

被多鐸派往驛亭北六的那五千騎兵,由博洛統領。

博洛此時也才三十出頭,可他已經是沙場老兵,從十一年前,他就跟着皇太極南征北戰,立下無數戰功。

從某些方面來說,他的軍事才能還略勝多鐸一籌。

身份的差別,讓博洛屈居多鐸之下,但博洛並沒有抱以怨言,反而非常敬重多鐸。

多鐸讓他領一支偏師去北門,如果換了耿仲明,恐怕心裡就會嘀咕了。

五千騎兵,這可是八旗騎兵,在野戰中,那足以抗衡數倍於己的敵人。

可在攻城中,它還不如一支步兵更具攻擊性。

耿仲明就會想,是不是多鐸打算支開他,不讓自己汲取軍功。

可博洛就不會這麼想,他願意服從多鐸的命令。

這些年來,他一直追隨多鐸,從入關以來,更是隨多鐸敗李自成、平河南、破潼關、取西安,之後,連續攻克常州、蘇州、杭州,克嘉興,徇吳江,大破明將吳易軍隊,攻下江陰。

嚇得明潞王朱常淓以杭州降,而淮王朱常清也巴巴從紹興趕來投降。

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科技纔是戰鬥力第二百九十六章 真是她所爲?第一百零三章 趙史主動投效第一百零二章 你太沒良心了第五百九十二章 王一林的心眼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施琅臨陣歸降第一千零四十章 心中有屎的馬士英第三百二十四章 馬士英的選擇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劉放在練兵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口舌如簧第六百零八章 替死鬼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陳錢山水師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能搶嗎?第六百五十四章 北伐軍萬歲第二百六十九章 恐嚇多鐸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朕知曉了第二百九十章 你能奈我何?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殺人滅口嗎第四百八十九章 罷免吳爭第二百零三章 北伐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我的子女只姓吳第九百八十九章 天子劍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人心之變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不識時務的施琅第四十一章 同行十二日,不知思民是女郎第九百五十五章 準備痛打落水狗第六百三十四章 你究竟想做什麼?第十章 勝利,就是最好的尊嚴第四章 小來思報國的思第六百七十章 該不該建城第一千零三十章 清君側!第九百二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發爲順民,無發爲難民第四百八十八章 與士大夫共天下?第一百零五章 攻守同盟,互爲犄角第六百零九章 夜梟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整訓令第一百三十七章 同是明軍,何必內訌?第三百五十一章 酒醉纔有真言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城破在即第三百二十八章 用人得疑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賭一把第九百二十八章 假戲真做第九百二十章 預判出現了偏差第九百五十三章 一支雜牌軍第一千一百十三章 片葉不沾身?第九百六十五章 天道輪迴,躲不過的!第九百四十三章 瀝海衛趕到京城第八百八十一章 委屈你了!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女人,女人……女人!第三百八十二章 國之將亡,必生妖孽第一千六百十章 籌銀第一百六十二章 多鐸悍然反擊第七百九十七章 家父說他不在第八百八十五章 書生與和尚第二章 與韃子爭,其樂無窮第五百十一章 火槍陣難敵騎兵衝鋒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實話第四十四章 我給你找了五千兩第六百十章 因爲怕他,所以要滅了他第一千零五十章 其實本王也有女兒第五百十七章 以攻代守,打清軍一個反擊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興化戰役(一)第一百六十章 大敗多鐸第二百四十二章 吳老伯果然是忠義之人!第五百三十二章 你打算怎麼讓錢肅典背這鍋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事大了第三百十三章 海邊小城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突變第一千零一章 你不會徇私枉法吧?第三百七十八章 素未謀面的正室夫人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興化戰役(一)第一千六百十七章 鄭森“病了”第七百七十八章 那就不是詐降,是真降了!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猴子派來的嗎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以強擊強,最能摧毀敵人的意志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被雷劈的不一定是壞人第三百二十五章 黨爭泥沼中爬出來的小人第一千二百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三百八十二章 國之將亡,必生妖孽第一百八十七章 你誑我?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老馬,你立功了第九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誰入了誰的坑?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義結金蘭?第六百九十章 多爾袞開始渡河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計劃跟不上變化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叔王也有野心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第四百四十五章 改勸降爲逼降第八百七十三章 豬隊友古來有之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沛縣之戰(二)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七星島海戰(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真他X的有些道理第九百四十六章 活捉喀爾楚渾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是個疏忽第三百六十四章 應天府之變(七)第九百二十二章 蔣全義是個狠人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衡陽鎮狙擊戰(四)第四百零三章 待君子以誠,於小人以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