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各懷鬼胎

魯監國趁勢點頭道:“張尚書所言極是,此事且容後再議。”

張煌言大急,上前兩步道:“監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卻被張國維一把拽住,“張給事中,身爲言官,確可聞風而奏,但此時不同往日,諸臣之間還須同心協力,方可成就大事。監國已有定議,不可再妄言是非。”

張煌言憤然一甩袖,回到了班列之中。

此時,侍衛來報,“會稽千戶所副千戶廖仲平,說有緊急軍情來。”

羣臣皆色變,會稽千戶所報緊急軍情,難不成清軍從哪個無防之處攻來了?

魯監國也緊張起來,看向張國維。

張國維看着屋中諸臣的臉色,微微一嘆道:“監國,讓人進來再說吧。”

魯監國這才揚聲道:“傳。”

廖仲平碎步急跑,進了大堂。

“微臣參見監國。”

“有何軍情,據實報來。”

廖仲平於是將碼頭髮生之事,一一述說了一遍。

廖仲平倒不是什麼奸詐之輩,沒有因吳爭的頂撞,而在背後搬弄是非。

不過也沒有爲吳爭和千八百軍民美言。

如果此時吳爭在場,也只能評價四個字——實話實說。

可堂內許多人的臉色變了。

特別是方國安和王之仁兩個。

這二人互視一眼,方國安突然上前道:“稟監國,雖說是區區哨官,敗軍之將,但終究還算是知道不負朝廷不負大明,臣以爲治罪就不必了,賞賜也免了,就算功過相抵。退朝之後,臣會好好訓誡此人,使他日後好好報效朝廷,替朝廷盡忠。”

方國安話音未落,王之仁輕哼一聲,立即上前道:“臣方纔聽到吳爭從金山衛碼頭,奪了數十條船渡海而回。臣總督大明水師,臣以爲,監國可擢升其爲副千戶,將吳爭及其麾下置入臣的麾下,一來壯大朝廷水師實力,二來也算賞賜了吳爭及其麾下將士擊殺清軍百餘人之功,以彰顯朝廷賞罰分明。”

方國安大怒,回頭瞪着王之仁道:“王大人,你這是要與我搶人嗎?”

王之仁冷哼道:“方大人,吳爭是嘉定總兵麾下,嘉定總兵屬弘光朝,如今弘光朝已亡,不知方大人這搶人二字,從何而來?”

方國安怔了半天,突然道:“可嘉定總兵隸屬五軍都督府,方某是鎮南將軍,按律,吳爭歸制於方某麾下。”

王之仁卻道:“方大人所言在理,不過吳爭隸屬五軍都督府不假,但其麾下將士卻隸屬金山衛千戶所,按方大人所言,這衛所之兵,自然該歸王某麾下。”

所有人都愣了,包括魯監國。

兩個當朝國公,不誇張地說,紹興府這個小朝廷,再沒有比這二位更有勢力的人了,甚至魯監國都得讓這二人三分。

如今當着文武羣臣,爲一個區區哨官爭得面紅耳赤,有意思嗎?

可羣臣中,還真有幾個明白的。

譬如兵部尚書張國維,只是他不想說話,因爲他確實感覺到累了。

他是崇禎朝的兵部尚書,眼見着大明的滅亡,弘光朝的建立。又見到弘光朝的滅亡,魯王監國,他覺得真累了。

看着小朝廷中的勾心鬥角,他不是不想中興大明,而是力有不逮。

又譬如右僉都御史錢肅樂,他原是大明朝刑部員外郎,明亡之後,在寧波與貢生董志寧、王家勤、張夢錫等倡議起兵抗清,之後與張煌言等人請魯王朱以海至紹興監國。

雖是文臣,卻也懂兵事。

如今浙東,真正與韃子交過手而沒死之人太少了。

可現在,眼前就有這麼一百多活生生的士兵,個個都是面對面與清軍廝殺過的。

以這批人會基幹,組建一支軍隊,那會是什麼樣?

麾下有這樣一支軍隊,做爲上官,又能得到怎麼的榮耀和名聲?

不言而喻。

錢肅樂帶過兵,太明白這種老兵與臨時徵召義軍之間的差別了。

所以,他趁着方國安和王之仁爭執的時候,拼命地向魯監國使眼色。

朱以海對錢肅樂的意思,心中還是瞭然的。

錢肅樂、張煌言等人有擁立之功,如果這朝中要選一個朱以海信任之人,錢肅樂就算不是唯一一個,那也是第一個。

只是朱以海並不認爲,一個區區哨官和一百多潰兵用有多大的用處。

方國安麾下有三萬人,王之仁麾下有一萬人和八千水師。

這一百多人,實在不能提起朱以海的興趣來。

但有一點,朱以海很清楚。

身爲皇族,特別是現在就任監國之位後,朱以海就更清楚了。

那就是平衡。

爲上者,最要做的就是平衡。

與對錯、忠奸無關,只關乎力量的平衡。

方國安、王之仁的力量太大了,朝中文臣已經很難壓制這二人。

朱以海已經明顯感受到了方、王實力對自己權威的挑戰。

所以,朱以海需要找機會壓制方國安和王之仁,對他們示以警告。

這警告其實很簡單,那就是你贊同的我反對,你反對的我贊同。

既然你們都想要,那我就偏不給。

朱以海雖然不看好吳爭,但,此時吳爭就是警告方、王二人最好的工具。

於是,朱以海對錢肅樂,微微頜首。

收到朱以海訊號的錢肅樂,立即出列道:“稟監國殿下,臣以爲吳爭擊殺韃子,引軍民千人南來,爲得無非忠於大明,是投效我朝。故,臣竊以爲,朝廷須施以優渥,加以厚待,如此,天下百姓感念殿下寬仁,必會效仿,紛紛來投。懇請殿下三思。”

此言一出,方國安、王之仁隨即停止爭吵,互視一眼,在一瞬間,雙方達成合作。

方國安道:“錢御史此話差矣,區區哨官,那不足以影響到天下人心。再說了,吳爭及其部下在本公和興國公麾下受到重用,一樣彰顯朝廷善待歸附軍民之心啊。這樣,本公就不與興國公爭了,吳爭歸我,其麾下士兵和船隻歸於興國公水師。興國公,你以爲如何啊?”

王之仁上前一步道:“大善。殿下,臣以爲越國公建議,甚好。”

眼見這二人一唱一和,朱以海肚子裡,連罵三聲“小娘皮。”

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茶山海戰(一)第八百八十三章 大半年沒見了,怪想念的第五百二十五章 鋼鐵化爲繞指柔第九百四十二章 因爲吳家……累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多鐸竟帶了紅衣大炮第四百十六章 福建時局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安西王李定國第三百二十一章 人舌無骨,黑白顛倒第八百九十章 情理之中,不足爲怪第三百四十章 魏忠賢,他是個惡人!第七百九十一章 後世再無旗袍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再戰海州(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誤打誤撞,各有錯着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錢肅樂的剛直第七百零九章 王一林離去第五百七十三章 張名振投入麾下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三年後的再見第五百六十七章 救三次那就是非份第三百三十五章 你想多了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選將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一切爲了勝利第二十八章 初見爹和妹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定是瘋了第九百九十四章 廖仲平奇蹟般地生還第四百六十五章 血戰鎮江城(一)第四百六十六章 血戰鎮江城(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多鐸兵臨福州城下第八百十四章 小偷居然偷到衙門裡來了?第二百零八章 兵臨松江城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長江水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他也難啊!第二百四十七章 吳莊爭奪戰第三百九十章 這轉折來得太突然第一百五十一章 神來之筆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定是瘋了第四百七十七章 肯定是被打得鼻青臉腫的那個第六百五十二章 想吃牢飯了不成?第三百七十五章 莫稱王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血洗王府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犁庭掃穴第六十五章 韃子來襲第四百七十二章 朱媺娖提了個條件第七百七十六章 爾虞我詐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母子反目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新娘回門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舉世伐清第四百七十二章 朱媺娖提了個條件第九百七十二章 美夢,絢麗而短暫第四百十六章 福建時局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琴瑟和鳴?第四百三十章 戰爭暴發第九十一章 天意如此,非戰之罪!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負理想,不負天下第五百四十五章 堅拒吳王爵第八百五十一章 你是來砸場子的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柳如是是契機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是真傻,還是裝傻第四百四十九章 偷襲戰變成遭遇戰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有過必糾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兵權交接第二百七十章 借道入山寨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馬士英的執着第二百四十二章 吳老伯果然是忠義之人!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新娘回門第七百三十三章 新首輔人選第四百九十三章 與虎謀皮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倒吳運動第四百六十三章 殲滅清騎第一百八十五章 你做的事,我也想過第三百三十章 主憂臣死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糧食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我不是你的兵第八百五十章 吳爭,你不講理!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所謂的“追擊”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第六百四十七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七百六十九章 吳爭練兵(八)第三百七十四章 講自己的道理第六百三十九章 你得死!必須死!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勸捐第三百七十七章 後生可畏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一切充滿着變數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莫長林招供第二百六十三章 停戰談判開啓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飛雲橋之戰(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似曾相識之感第八百六十六章 十艘新式戰艦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韃子一樣不缺窩裡鬥第三百章 騙鬼呢!第四百零九章 決定出兵第三百九十九章 權力不僅改變男人,也改變女人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科技纔是戰鬥力第八百三十七章 說得上話,便是自家人!第五百七十八章 這不是前朝寶鈔嗎?第九百四十六章 活捉喀爾楚渾第一千三百十三章 戰機初現第五百十五章 兄長,保重!第二百四十三章 強攻常州城第七百九十四章 一樁滅門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