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雞蛋撞碎了石頭

PS:感謝書友“有水一川”的打賞,這章爲他加更。另外,明日還會爲他加更一章!

劉放等人,自知無力參與街道上的兩軍搏殺。

可他們依舊想復仇啊,更想納投名狀啊。

一向不善於心計的劉放,這個時候,福至心靈般地開竅了。

因爲他竟然懂得了預判敵人的動向,這可是將才啊。

其實那個時候,就算是羅科鐸,或者池二憨也無法預判這場戰鬥的最後結局。

可“劉一手”固執地認爲,此戰,北伐軍必勝。

這種預判沒有絲毫依據和道理,可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劉放手下所有人都信了。

在他們心裡,北伐軍此時就代表着希望,沒有人想希望破滅不是?

劉放再次“煽惑”着手下,其實這個時候,已經不需要煽惑了,倖存下來的人,哪一個不想復仇?

於是,他們儘可能地揹着超過他們負重承受力的火藥,出鎮繞行至那座死了數百人的小山頭前。

不需要任何言語,一到地,所有人默默地開始埋設“土雷”,第二次了,“手藝”也熟練了。

只是沒有了石臼,但他們有罈子,密封起來,也能湊合着使,就是不能象原先石臼那般滾了,因爲罈子一滾就碎了。

可他們也沒有想過再去山上,他們就靜靜地坐在山腳下的路上,用手抱着罈子,一手捏着火石。

沒有人說話,因爲誰也不想再說話了,該說的,都在罈子裡。

……。

天色,漸漸地開始亮起。

很奇怪,不管是惡人還是良人,相對而言,都喜歡天亮。

或許是人的本性,應該都向善吧?

這纔有了人之初,性本善的說法嘛。

殺人,應該算惡吧?

那殺惡人究竟該歸屬善,還是惡?

其實,誰也說不清楚,遊俠以直報怨,儒家勸人向善,法家以法爲繩,佛家,也有當頭棒喝。

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除惡務盡!

人,當有了正義之心,就會不由自主地昂首挺胸,因爲他覺得自己代表了正義,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強大,不需要任何人賜予。

內心強大的人,不可戰勝!

劉放坐在山腳下的道路正中,和他的那些手下。

他們懷抱着罈子,那樣子很可笑,就象一羣喝多了的醉鬼。

神情有氣無力的,他們在積蓄、節約每一份力氣。

可,他們內心強大,強大到,可以將這足以撕碎他們身體的罈子,象抱女人一樣抱在懷裡。

清騎來時,羅科鐸很意外,這羣衣衫襤褸的“土包子”們想幹嘛?

用他們的身體來阻擋衝鋒的騎兵嗎?

但時間不容羅科鐸多思忖,畢竟後方北伐軍在追擊嘛。

所以,羅科鐸當場悍然下令,“加速,碾碎他們!”

對,在強大的實力面前,任何陰謀詭計就是個屁!

清騎開始加速,整齊而沉重地馬蹄聲讓大地震顫。

在這種顫抖中,戰馬上的騎兵,能得到來自心靈的回顫,從而擁有必勝的信心。

在他們看來,不需要動手,單憑戰馬馬蹄,就可以碾碎這夥村夫,讓他們知道“死”字怎麼寫。

可惜啊,村夫也是人哪。

是人就有腦子,就算再不想活了的人,也會選擇一個體面些的方式來結束生命。

沒有人想被馬蹄踩成一灘肉泥而死,更何況這些人心裡有了希望——鎮上的北伐軍。

有了希望的人,不會作出這種無端的自殺行爲。

可他們爲何可以若無其事地站在道路中心?

羅科鐸沒有去想這些,也沒時間去想,他擅長的是,用實力去碾壓嘛。

二、三裡的距離,加速的騎兵轉眼即至。

劉放他們依舊沒有動。

這時羅科鐸的心裡,閃過一絲疑惑,一絲不詳的預感。

看着地上被翻過的泥土,他突然想到了,前天就是在這,嗣親王多尼死在第一聲爆炸中,而後,自己組織後軍向山上進攻,被裝死的一個村夫引爆的火器,又造成了數十人的傷亡。

一念之間,羅科鐸竟失控地在馬背上狂呼起來。

該死的,這些村夫不是想自尋死路,他們是在……誘敵?

對,誘敵。

村夫有村夫的想法和腦回路。

劉放認爲,在同一個地點設伏,恐怕只有傻子纔會再上一次當。

如果他們隱藏起來,前天的記憶和地上的痕跡,只能讓敵人小心翼翼地查探,那什麼都被探出來了。

那就不妨把自己暴露出來吧,這樣省得敵人仔細搜索了。

這和劉放年少時打架鬥毆時一樣道理,如果把手背在身後,誰都明白一定藏有後着,自然會小心防備,可如果雙手都在前面,那就撲上去往死裡幹唄。

許多時候,只要把自己當成了死人,那麼,往往死得是對方,這道理,放到哪都適用。

羅科鐸失控的狂呼,已經無法令這時已經加速的清騎減速或者改變軌跡,近三百騎,依照着慣性向前直衝。

羅科鐸只能選擇自己跳馬,這舉動差點令後面的騎兵直接踩壓主將。

但也正因爲羅科鐸的決絕,使得這些差點踩死他的騎兵們,不得不冒着人仰馬翻的危險,強硬扭轉馬頭,向另一側的爛水田衝去,這樣一來,反而是救了他們的命,爛水田,不會要人命啊。

可那些“一往無前”的清騎們,卻是“爭搶”着去死,當爆炸激起的塵幕籠罩於整條道路上時,後面的騎兵,還在一個勁地往前拱。

劉放和他的手下們,這時將手中的罈子點燃後,往塵幕裡砸,破碎的瓷片,這時成了一把把殺人的暗器。

巨大的爆炸聲伴隨着鬼哭狼嚎聲,已經預示了這場伏擊的結局。

當村夫成爲了戰術師的時候,就已經不是村夫了。

因爲他們已經會設計戰術了。

先是明修棧道,後是示弱於人,再來一着拖刀計,最後還有後手補刀,妥妥的大師啊。

清騎死傷慘重,以至於後續倖存者不得不向水田轉向,馬蹄陷入泥沼,人馬摔成一團,成了他們原本認爲可笑的“村夫”。

場面着實令人莞爾,可不乏猙獰。

劉放他們開始撲向陷於水田中爲數不多、拼命與泥沼“作戰”的清兵了。

這是一場水與泥的較量,原本不可一世的韃子們,顯然不習慣於泥沼中的“幹活”,但被他們瞧不起的村夫們,卻如魚入水、習以爲常。

這一戰,村夫完勝!

輕鬆的讓劉放不僅感慨,早知如此,前日不應該在山上阻擊,而該選在水田纔是。

當池二憨率軍追來時,戰局差不多已經抵定。

數十清兵被不到二十人的村民們圍在水田裡掙扎着。

第三百六十八章 如何割捨第四百六十八章 戰爭尾聲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權力更迭的痛苦第九百二十八章 假戲真做第七百章 沈致遠破釜沉舟?第八百八十四章 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莫長林招供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封鎖第一百七十四章 他欣慰、他自豪第四百四十五章 改勸降爲逼降第四百六十六章 血戰鎮江城(二)第三百九十九章 權力不僅改變男人,也改變女人第一百十三章 時局有變第七百三十九章 血染奉天殿外第八百三十二章 當受世人敬重第五百七十四章 被坑的衛匡國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劃永遠跟不上變化第三百八十章 你也要附賊嗎?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那就不等了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莫長林招供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算有遺策第五百二十二章 老實人的瘋狂第五十章 有難同當第四百八十六章 坊間暗流第九百十五章 風滿樓第四百十二章 杭州灣水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應天府之變(五)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衡陽鎮狙擊戰(五)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南北三個戰場(三)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宋徵輿招供第一百十章 爲錢費神第七百三十七章 將計就計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不癡不聾,不作家翁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戰將啓第一百二十九章 六萬敵軍逼近嘉興第五百九十九章 別招惹偏執的女人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瘋了吧第二百三十一章 小人物幹了大事情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七星島海戰(八)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第一個變數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意外之“財”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此時的鄭森還年輕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強攻第七十六章 軟的不是脊樑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舌槍脣箭第八百八十三章 大半年沒見了,怪想念的第八百三十七章 說得上話,便是自家人!第四百八十一章 畫餅第八百五十七章 爾虞我詐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北伐軍的聲威第五百五十九章 明社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時無英雄,徒令豎子成名第二百八十九章 他只能答應!第三百十一章 三界阻擊戰第一千零一章 你不會徇私枉法吧?第一千六百十二章 迷霧第一百八十章 逼宮第五十八章 讀書人之氣節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硝煙散去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李顒舌戰雙儒(一)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走過去,便是一片藍天第六百二十六章 你爲什麼不去死?第五百九十八章 山風欲來風滿樓第八百八十一章 委屈你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多鐸想幹什麼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箇中好手第一千五百章 中興之君?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宋應星來投第八百零七章 哪個馬大人?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陰損嗎?第一千一百十五章 漢室是哪室?第一千五百十四章 適逢其會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鴻門宴第九十四章 你敢死,我……不敢!第九百五十七章 滾!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老朽有罪第一千零二十章 一戰盡沒第三百五十二章 面具沒了,那隻剩下猙獰第一百九十七章 低買高賣,與夷通商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李顒舌戰雙儒(二)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落葉歸根,何處不能安息第五章 就知道急喉喉的,沒點兒眼力見第六百四十二章 戰爭收官第三百四十一章 要槍,還要人第九百九十四章 廖仲平奇蹟般地生還第九百二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戰爭的帷幕被撕開第三百九十八章 權臣OR忠臣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有沒有必要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二袁招了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七星島海戰(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老兵金貴,老兵不死!第六十二章 不丟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同是明軍,何必內訌?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殿前之血腥第四百八十二章 你太魯莽了!第一千二百十三章 做壞人,真的不容易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那就殺了吧第四百三十九章 戰局發生轉變第六百四十九章 沈致遠如願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