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福臨的小算盤

確實不合理。

要知道,應天府與鳳陽府就隔了條江,如今鳳陽府軍隊雲集,建新朝就算反應再遲鈍,也不該如此安靜啊。

還有,杭州的大將軍府在一開始時,調了一支軍隊入駐淮安,另一支入駐江都,理由雖說差強人意,可總也說得過去,畢竟,江都和淮安如今是建新朝的地盤嘛,在自己的地盤裡調動、部署軍隊,無人能干涉不是?

況且叛軍李過所部有三萬多人,再怎麼防患於未然,也屬應當。

可接下來一個多月時間,大將軍府再無反應,那就太反常了。

都說事有反常必爲妖,洪、範二人絕對不會認爲,南面那小子如今修心念佛了。

洪、範二人自己就是妖術高手啊,在這一刻,二人突然同時心驚起來,幾乎同時大喝一聲,“地圖!”

……。

這一手着實不太高明。

可以說漏洞百出。

但就是這種漏洞百出,晃點了洪、範二位術中高人。

定遠、淮安、江都三城連線,一上鐵三角躍現在二人眼前。

洪、滿了面面相覷,冷汗迸流。

吳爭的用意清晰地浮現在二人面前。

南有江西接替廣信衛的撫州衛(原金華衛),西有李定國的大西軍,鳳陽府不保,安慶、廬州便是絕地。

按清廷眼下的形勢,如果三府一丟,那麼,清軍想要渡黃河南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了。

不僅僅是土地、人口的丟失,而是會極大地影響士氣。

半壁江山拱手讓人,那麼,降清的各部明軍就會生出異心,由此帶來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一旦西北吳三桂部、洛陽王光泰部等聞訊異動,大清江山恐怕就得在一夜之間崩塌。

洪、範二人臉色驚悚之下,幾乎異口同聲地說道:“進宮。”

……。

武英殿。

滿族已經霸佔了順天府六個年頭。

可他們竟連都懶得改,不僅如此,大明朝各道、府、州,甚至連漢人的官名都不改。

這一點,還真讓人有種承嗣明朝大統的意思了。

福臨此時的心情不錯,至今爲止,鳳陽府戰事,除了阿濟格出工不出力之外,幾乎是按照他的設想部署着。

不打不要緊,關鍵是去了阿濟格這霸道王叔,福臨感覺如同去了頭頂又一塊烏雲一般,無比地舒暢。

福臨想做個明君,全天下明君,在他看來,大清能繼承大明疆土,實爲僥倖。

所以他並不急迫地想要統一天下,在他看來,只要有爲,天下人心慢慢就會歸順大清,如果真沒法統一,那劃江而治,其實在不是不可以。

所謂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小福臨遠沒有多爾袞那般急迫求功的意思,反而,他在親政之後,更加努力地貫徹“滿漢平等”的既定政策,當然,這與洪、範二人十來年的悉心“教誨”有關。

至於洪、範二人的心路歷程其實也很簡單,他們絕對不是想真的“滿漢平等”,爲天下漢人造福,而是通過“滿漢平等”,儘可能地收攬江北民心,然後將自己標榜成“曲線救國”的偉人。

畢竟,到了今日,降清明臣們,依舊在堅持他們說到爛的藉口,他們是“聯清平叛”。

還別說,這個說法在江北非常盛行,“有識之士”們贊同這個說法,他們認爲亡明者,大順李自成叛軍也!

而大興入關,佔據順天府六年之久的韃子們,是大明請來協助平叛的“友軍”。

這一點,從四年前天津暴發大規模民亂時,小福臨嚇得哭喊着,要從哪來回哪去之事中可以得到“印證”。

而這件事,更成了洪、範這批降臣忽悠天下的“鐵證”。

他們標榜自己是“大明忠臣”,雖然後來慢慢省去了“大明”二字,可“忠臣”二字,那是一直掛在嘴邊的,誰敢質疑,就跟誰急!

可此時,小福臨聽聞洪、範二人所奏後,臉色慘白,大有再來一次“從哪來回哪去”的戲碼。

也對,如果真失去了鳳陽、安慶、廬州三府,那黃河之南,就真沒清廷什麼事了。

關鍵是,失去了對江南的統治,物資大部分依賴漕運的北方,如何應對來自北伐軍的壓力?

而兗州、青州已經被多爾博割據,在這種情況下,清廷的根基已經在晃動了。

看着小福臨慘白的臉色,洪、範二人目光一碰,知道把皇帝嚇狠了,連忙改變語氣。

“皇上切勿太過憂心,事情還沒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洪承疇安慰人很有一套,“我軍在兗州、青州一線,尚有不下十萬大軍,同時,大沽口水師已經練成……而吳爭麾下財政司眼下的處境,與我朝相比,困難有過之而無不及,只要咱們妥善應對,此事尚可轉圓。”

這番安慰,並沒有讓福臨的臉色轉好。

兗州、青州一線,確實有十萬大軍,可那是多爾博的軍隊,聽調不聽宣,真能奉旨與北伐軍死叩嗎?

還有大沽口水師確實已經練成,可之前與王一林部水師的一番“試練”,已經明顯展露技不如人的缺陷,如果不是靠大沽口新建炮臺的掩護,怕是不容樂觀,想出港口對南作戰,那……還是算了吧。

唯一可以依仗的就是駐京八旗,和嶽樂新編練的八萬新軍,可問題是,八萬新軍至今還有六成士兵,手中沒有裝備火器,一旦開戰,難道讓士兵空手朝敵人吐口氣?

況且,駐京八旗不得調離京畿,否則,要是在京畿再上演一出“亂局”,那江山就徹底沒救了。

福臨顫聲道:“二位先生可有應對良策?”

范文程迅速上前道:“臣有上中下三策獻上。”

“先生快講。”

“下策是,皇上下旨,調駐京旗軍南下抗敵。有八旗在側,想來英親王不敢造次。”

“這……不妥吧?”福臨搖搖頭道,“駐京旗軍是衛戍京城,不得擅調……請先生講另外二策吧。”

“中策是派使前往兗州,安撫睿親王多爾博,並說服他出兵,協助英親王擊退來敵。”

福臨突然就沉默不語起來。

第八十三章 家國天下!第三百一十章 傷亡幾千人的誤會?!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歸屬第六百四十章 本公眼中,漢人命貴第九十七章 求仁得仁,何怨?第二百六十四章 洪承疇吃癟第八百八十四章 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第六百七十章 該不該建城第六百二十章 宋安的選擇第一千五百十七章 有個女子在演講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三蹶名王第六百十八章 他的血,流光了。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匹夫之怒第七百零九章 王一林離去第四百五十一章 伏擊柯永盛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風雲突變第三百七十七章 後生可畏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柳如是勸錢謙益反正第一千三百十五章 世事總不盡如人意第九百十一章 君可欺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崖鎮大捷(一)第一百十九章 山寨居然有紅衣大炮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一場姍姍來遲的大海戰第六百三十九章 你得死!必須死!第四章 小來思報國的思第四百十四章 收復紹興的日子不會太遠了第九百五十五章 準備痛打落水狗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發爲順民,無發爲難民第二百八十五章 權臣的氣勢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痛打落水狗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擴大戰果第一千一百十六章 最瞭解自己的真是敵人?第七百六十四章 吳爭練兵(三)第九百八十二章 引蛇出洞還是畫蛇添足?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被權力污染了的親情第七十九章 你做得……很好!第十五章 活着倒成了恥辱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收復海州(三)第一百七十九章 拔營向紹興府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真相大白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爲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嗎第六百零三章 嚴重的誤判第六百八十一章 吳爭的反常第二十九章 老子打兒子,天經地義第一百八十五章 你做的事,我也想過第三百九十一章 吳爭是惠宗後裔?第三百零六章 三界被阻第一千零二十章 一戰盡沒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變數第三百十七章 救厲如海的老僧竟是馬士英第九百零六章 盡殺之,可惜了第二百零九章 逼迫吳勝兆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做人難第八百四十九章 憤青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那就不等了第七百三十五章 哪來的銀子?第六百四十六章 帝王心術第一千零十章 想罵就罵吧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名君之相?第三百七十七章 後生可畏第一百九十一章 鴻門宴?第三百九十八章 權臣OR忠臣第三百三十章 主憂臣死第一百七十章 惶惶渡海時,哀哀遺民淚第一百五十七章 鄉紳有訴求第九百十七章 同牀異夢?第三百六十九章 孤就算死也不登基!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各有各的訴求第一百二十五章 勝利來得太意外第三百九十六章 君子,須欺之以方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衡陽遭襲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烽煙四起(二)第六百六十三章 斷其一指,以示薄懲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賭一把第六百三十九章 你得死!必須死!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邁密的痛苦第六百零三章 嚴重的誤判第七百三十三章 新首輔人選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崖鎮大捷(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爹的家法我已領受慣了第三百二十二章 私怨高於國仇纔是主因第六百六十六章 善於把握機會的方國安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有一種撤退,叫脫離?第三百四十章 魏忠賢,他是個惡人!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男女有別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堵截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一萬年太久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那就殺了吧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母子反目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晉爵令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有點意思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摟草打兔子第一千五百十一章 用人得疑,疑人得用第七百二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七百十二章 將他叉下去!第九百零二章 是你不配!第六百四十章 本公眼中,漢人命貴第三百七十九章 這樣的人,殺不得!第八百四十九章 憤青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邁密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