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事有反常

“你先不要高興得太早。”吳爭搖搖手道,“火槍尚在製造中,估計得二、三個月,在接手新武器之前,風雷騎先得去歷練歷練……精銳之師,從來都不是訓練出來的,而是從戰場上拼殺出來的。”

“那就請大將軍下令。”錢翹恭表情嚴肅地表態道。

吳爭轉身,回到自己的案前,指着攤在案上的地圖,道:“給你一個月時間,你率風雷騎,正好借用拉練的名義,分批次,以不同路線北上,然後在鹽城完成集結,最後的目標……在這。”

“雲梯關?”錢翹恭驚訝道,“它的北面海州,有蔣全義五、六千人駐守……大將軍是要突擊青州嗎?”

吳爭直起身,搖搖頭道:“不,以風雷騎的實力,尚不足以突襲青州。我的用意是,讓風雷騎助蔣全義協防海州。”

錢翹恭不解地問道,“要與清廷開戰嗎?不對啊,咱們已經和清廷暫時休戰,你也說建新朝需要休養生息。況且海州東面臨海,除了北面再無敵人……你的意思是,清軍會進攻海州?不,這不可能……被北伐軍掃蕩徐州之後,如今清廷勢弱,正在收縮兵力,他們怎麼可能主動進攻海州?就不怕北伐軍趁此機會渡過黃河嗎?”

吳爭想了想,沒有正面回答錢翹恭,只是說道:“做好你自己的事,別的……你就不用管了。”

錢翹恭一愣,隨即應道:“是。”

“所有彈藥、糧草補給,我會令水師運至鹽城,你可以在那完成換裝。”

“是。”

“去吧。”

錢翹恭敬了個軍禮,然後道:“我能去看看父親和王妃嗎?”

吳爭點點頭道:“當然可以……不過,今日所說之事,任何人都不得泄露。”

“是。”

在錢翹恭快要到門口時,吳爭突然道:“記住,這是對風雷騎的一次歷練,僅僅是歷練,不是決戰。”

“是。”

……。

接下來的日子裡,戰爭的陰雲開始在江北聚集。

三方,不,四方的兵馬開始調動。

除了清軍阿濟格部、多爾博部及已被劃定爲“叛軍”的李過所部,第四方,自然是北伐軍。

孫嘉績所率第一軍左營渡江之後,迅速向淮安府駐囤,而池二憨所率右營,悄無聲息地進駐江都。

對於北伐軍的異動,大將軍府是這麼迴應清廷的,“鑑於叛軍李過所部佔領定遠,爲防止其向東侵犯江都或向西北侵犯淮安,我軍嚴加提防,也是題中之意……云云。”

隨着阿濟格所部,絡繹不絕地從京畿南下,加上多爾博麾下濟席哈率鑲黃旗三千人及正藍旗一萬人進駐徐州,一時間,鳳陽府及其周邊竟有十餘萬大軍聚集。

坊間風聲鶴唳,民衆又開始六年前經歷過的逃難生涯,而諸府中豪強、富戶們開始尋思、判斷着,這一次,該如何站隊?

這段時間裡,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那就是,但凡屬於貧苦無產者,大多是拖家帶口地往南面滁州、和州方向逃難。

而家中富裕,或者此前已經投過一次清的那些豪強、富戶們,卻是望徐州、兗州方向轉移。

有上一次不同的是,如同轉移起來方便多了,有了漢明銀行,財富的轉移已經不需要大車拉了,當然,土地和宅子是帶不走的,富豪們也沒打算賣了它,因爲戰爭臨近,也賣不上價。

只要裝幾箱房契、地契帶走也就夠了。

在他們看來,這場戰爭的結果已經非常明朗,英親王聯手睿親王,三、四倍於廣信衛的兵力,這等於是兩個五大三粗的漢子完虐一個小孩。

有什麼懸念?

民間有這種思想的,佔了大半,可造成這種奇怪現象的根本在於,一是南邊是自己人,越是貧苦無依者,越尋求精神和心靈上的慰籍,而越富有的,就越覺得,沒有危險是銀子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雙倍的銀子。

都說破財消災,花錢買個平安嘛,六年前可以,那如今也可以。

每天四門中,南北城門人潮最爲擁擠。

人口高達二十多萬的鳳陽府,在短短半個月內,人口驟降了一半。

令人暈眩的是,時間一天天過去,兩軍的前鋒也已經在濠水兩岸對峙起來。

可就是不打,打不起來啊。

令人無語的是,雙方據河對峙,日常用水甚至可以看清對方的須尾,當上流飄下一隻木桶時,另一方撿到了,還特意送回去……嘖嘖,這哪叫對峙,分明是團建嘛。

無數人都想不通,甚至有人懷疑起李過和廣信衛,會不會改旗易幟,降了清廷。

這種說法在民間非常有市場,於是,義憤填膺的當地民衆集結起從北面逃難來的百姓,時不時地去李過臨時指揮部“指教”一番,想與李過談談什麼叫,忠義!

更有學子在城中貼“大字報”,一邊行勸諫之事,另一邊聯名寫折,派人送去應天府彈劾,更有遠道去杭州府彈劾的。

漢人哪,自古以來,無論什麼時候,都想與人講道理,尤以讀書人爲最。

他們也不想想,李過真要降清,向朝廷和大將軍府彈劾有什麼用?

如果彈劾有用,要軍隊做什麼?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近一個月,不用說百姓煩了,建新朝廷煩了,連遠在順天府的清廷朝堂諸大員們也煩了。

還有,多爾博麾下一萬多軍隊的異動,也讓福臨不安,多爾博想做什麼,趁火打劫嗎?

這麼一想,洪、範二人就開始動心思,打算召回錢謙益了。

可再一細想,不對啊,這麼長的時間,建新朝左、右二營在沿江都沒什麼動靜,這不合理啊。

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兄弟還是翁婿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發爲順民,無發爲難民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益交換第一千五百十八章 意外第六百十八章 他的血,流光了。第一千三百十章 一門忠烈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爲衆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緊追不捨第九百九十二章 吳爭到得正是時候第六百九十章 多爾袞開始渡河第六百九十三章 是和是戰,諸公就沒有一個定議嗎?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誰敢攔我第一千零三章 能和我說說心裡話嗎第九百七十七章 你從是不從?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老了嗎?第七百十九章 本公年少氣盛,怕捺不住自己性子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科技纔是戰鬥力第七百六十六章 吳爭練兵(五)第四百六十章 作戰方略第六百五十五章 可憐的廖仲平第六百五十九章 你的媳婦,自己看着辦!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風雲突變第九百八十章 禁軍搜山第一百六十八章 方國安投敵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有女不愁嫁第五百七十七章 義興朝第一次民亂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再戰海州(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停戰談判開啓第七百三十四章 老夫知足了!第六百三十二章 吳爭的抱負第九百二十九章 一場本不該發生的民亂第六百九十八章 南蠻子,好大的口氣第三百三十三章 信用放貸第二百五十九章 拉攏王之仁第六百十五章 不要也罷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讓“子彈”飛一會第三百六十七章 應天府之變(十)第六百五十四章 北伐軍萬歲第六百六十七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蔣全義要的典範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公私兩不誤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無良的趙史第六百七十八章 老夫不如你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變化第七百七十一章 清廷的日子也不好過第四百六十七章 擁立第九百七十一章 小心暗箭!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真小人!第九百三十八章 夏完淳力挽狂瀾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逼上梁山的匹夫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又是一狂生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南北三個戰場(四)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其實都不想打了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有點意思第八百二十九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須慈悲,更須雷霆第六百二十六章 你爲什麼不去死?第五百二十一章 廖仲平確實是個老實人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有些不要臉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坑第八百八十一章 委屈你了!第四十五章 我爹是急公好義,我是才德兼備。第二百四十六章 真英雄也!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一報還一報第四十七章 他無德,我有德。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衡陽鎮狙擊戰(一)第三百十五章 人在其位,身不由己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最難辨識的就是人心第九十章 大人就象家父一般。第一百二十章 我朝要舉兵反攻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無良的趙史第九百六十章 微服私訪第五百七十章 這輩子只做了一件事的吳老爹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反伏擊第六百八十八章 危在旦夕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收復海州(一)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十六字第二百九十一章 脫困之策第一千一百十一章 小叔寡嫂,瓜田李下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陳守節父子的爭吵第二百六十章 唐庶人朱聿鍵第七百零二章 沈致遠說,這是個陽謀第三十六章 密信遺失第二百四十一章 殺光建虜,復我大明!第五百零三章 老情敵,小問題第九百八十六章 兩面受敵第一百五十五章 有羣鄉紳,前來勞軍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遠交近攻第一百四十八章 多鐸竟帶了紅衣大炮第八百三十五章 忠誠不容褻瀆第三百九十六章 君子,須欺之以方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陰損嗎?第三百八十五章 針鋒相對(三)第六百零四章 需要打破僵局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將軍令第七百四十四章 商戰和商學院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迫降第一千一百十八章 誰更小人?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七星島海戰(五)第二百五十一章 應天府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