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抗清少年夏完淳

錢肅典並未按事先預定的方案在鹽官登陸。

而是至海寧上岸。

原因是錢肅典認爲,如果從鹽官轉北抄韃子後路,可能會遭遇韃子的主力。

六萬大軍前鋒被滅,怎麼着都會有所警惕。

如果騎兵營正好遭遇敵軍主力,那死得太不值得了。

所以,錢肅典臨時決定,爲了保險起見,寧可多繞百里,由海寧上岸,經桐鄉沿官道包抄。

事實證明,錢肅典的判斷是正確的。

韃子大軍在獲悉前鋒被滅之後,就分出了一支偏師留駐嘉興府。

也就是說,如果錢肅典部的蹤跡被韃子偵知,就會遭到前後夾擊。

但錢肅典依舊過於保守,他的上岸地點如果走往東百里,選在海鹽上岸,那就可以徹底脫出嘉興府韃子那支偏師的威脅。

桐鄉在嘉興到杭州之間,也就是說,錢肅典的謹慎並沒有讓所部脫離被兩頭夾擊的險境。

而這個時候,錢肅典和嘉興府韃子都互不知情。

局勢變得很迷茫,但天平在向韃子傾斜。

當錢肅樂率部從海寧往北,至桐鄉附近一個叫平橋頭的地方時,前出的斥候突然回報,前方有戰鬥,交戰雙方人數達到三四千人。

錢肅樂聽聞,立即趕往察看。

其實這個時候,不用猜就明白一方肯定是韃子,但另一方是誰就難猜了。

杭州至嘉興一路,之前全被清軍佔領,李自成餘部已經撤往江西、湖廣一帶,此時正與隆武朝合作,在江西境內與韃子大戰。

而明軍在這幾乎已經絕跡,不是南撤就是投清。

那麼這支部隊會是誰呢?

當錢肅典看到戰場時,驚愕了。

這哪叫一支軍隊?

其中沒有一人穿軍服的,手中的武器更是千奇百怪。

柴刀、菜刀、木棍、鋤頭、耙等等,只有想不到的,沒有不存在的。

三牛錄大概九百左右的韃子步兵,生生將這支三千人左右隊伍追着打。

這簡直就是咄咄怪事。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支隊伍是明人。

錢肅典遲疑了,救不救?

此地離嘉興府僅七八十里,離杭州府百餘里,萬一驚動了韃子,那就會令包抄偷擊戰演變成野戰。

這樣自己麾下六百號人,處境就會極度危險。

但錢肅典果真是錢家的種,他的品性與錢老頭有一拼。

沒有猶豫多久,錢肅典便果斷下令,營救這支明人隊伍。

在他看來,他的騎兵營出城,吳爭並未抱有太大的期望,所以,不管己部成敗,對杭州城攻防戰並無太大的影響。

既然如此,能救下三千人,就是勝利,至於會演變成啥樣,就走一步,看一步了。

於是,騎兵營驟然向戰場發起了衝鋒。

鏖戰中的韃子甚至以爲來的是自己人,因爲這樣規模的騎兵,杭州以北,已經不會有明軍了。

他們甚至根本連回頭都懶得回,一個勁地追趕着明人隊伍。

非常可笑,跑在最前面的三千明人,撒開腳丫逃,近千韃子拼命地追。

後面是急馳的騎兵營。

一直到韃子後軍跑得慢的士兵,慘叫着倒在騎兵刀下的時候,韃子才意識到後面居然不是自己人。

但這時,已經晚了。

他們甚至連回身反抗都做不到,生生被騎兵營將士當了一次免費的靶子,練習馬背上揮刀。

這裡,奔逃的那支明人隊伍察覺了異狀,開始轉身。

兩廂夾擊之下,勝利已經註定。

錢肅典下令,迅速打掃戰場,撤離此地。

那支明人隊伍的所有人都在歡呼,慶幸着勝利,彷彿這場勝利是他們打的一樣。

可當發覺騎兵營打算離開時,所有人不約而同地靜默下來。

一個最多不會超過十五六歲、身着重孝的少年向錢肅典急步而來。

“在下江左少年夏完淳,敢問這位大人,是哪位將軍麾下,欲往何處,可否帶上我等一起?”

錢肅典搖搖頭道:“本官紹興府魯王麾下百戶,有重要軍務在身,不能攜帶你們。”

不想那少年夏完淳道:“這位大人,我等皆是忠於大明之士,家父諱上允下彝,曾爲福建長樂縣令,家師陳諱子龍,爲隆武朝兵部左侍郎、左都御史。”

錢肅典聞聽大驚,“你說的可是臥子先生?”

“正是。”

錢肅典震驚,這陳子龍可不是一般人物,弘光朝滅亡,魯王初臨紹興府監國時,就慕名欲徵其爲兵部尚書,可陳子龍不應,接受了隆武朝的冊封,爲兵部左侍郎、左都御史。

但沒有前往福建就任,而是留在了松江,監臨、參謀太湖義師吳易所部,招攬當地義士反清。

“如今臥子先生何在?”

“家師……如今已經心灰意冷,賦閒在家。”

錢肅典愕然,“臥子先生爲何如此?”

夏完淳臉色一黯,答道:“家師見吳易魯莽輕敵,帳下幕客皆輕薄之士,諸將惟事剽掠而已,師衆不整、軍紀日弛,遂與之斷絕了關係。之後,家父投湖殉國,家師萬念俱灰之下,便閉門不問世事了。”

錢肅典愣了半晌道:“那你這些人……?”

夏完淳道:“這些都是松江府及周邊義士,許多人早先追隨先父和家師,如今先父不在,家師又心灰意冷,這些人……就奉我爲主,堅持反清復明大業。”

錢肅典爲難起來,“夏完淳,不是本官不願意相助,只是本官確實有緊急要務。想必你應該知道,如今韃子大軍在進攻杭州城,本官奉令率騎兵包抄韃子後路,截斷敵軍後路、糧餉,確實不能帶你部前往。”

夏完淳急道:“大人,我等皆是當地人,對道耳熟能詳,帶上我們,對大人軍務定有助益。”

“這……本官麾下皆是騎兵,速度極快,你們恐怕……?”

錢肅典邊說邊打量了那羣衣衫襤褸的義軍一眼,話雖沒有說透,但意思已經很明白。

夏完淳臉一紅道:“大人見笑了,家中早已變賣一空,父老鄉親也已經傾力相助了,可無奈我軍一直得不到糧餉補給……可大人不能小看了他們,他們是真的忠義之士。”

第四百零八章 當救!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以強擊強,最能摧毀敵人的意志第七百九十三章 王爺救命!第七百七十一章 清廷的日子也不好過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灘滸山海戰第七百六十五章 吳爭練兵(四)第六百二十六章 你爲什麼不去死?第六百十章 因爲怕他,所以要滅了他第四百四十章 周大虎到了第八百零六章 看來飯中無毒第七百十五章 一場不對稱的對決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讓“子彈”飛一會第八百五十七章 爾虞我詐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外力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再次整編第九百八十章 禁軍搜山第九百三十二章 援兵及時趕到第三百八十九章 圖窮匕現嗎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新編北伐第三軍第一百四十一章 籌餉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撿了個名士(二)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換錢唄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事大了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舐犢情深第五百四十七章 敲打第五百二十二章 老實人的瘋狂第二百三十四章 爲得何嘗不是江山社稷?第五百二十五章 鋼鐵化爲繞指柔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躲不起第八百三十二章 當受世人敬重第一百二十六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六百四十三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三百七十七章 後生可畏第三百七十三章 你也不是好東西第七百七十一章 清廷的日子也不好過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親審宋徵輿第八百零五章 治下有方?第九百五十四章 換你的人?第一百零八章 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老了嗎?第八百五十七章 爾虞我詐第三百三十五章 你想多了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硝煙散去第一百八十七章 你誑我?第三百三十七章 一石三鳥第三百五十八章 應天府之變(一)第一章 今日便是最後一戰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新娘回門第八百五十四章 在商言商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琴瑟和鳴?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見證第三百八十七章 殺嗎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是時候動動了第五百二十一章 廖仲平確實是個老實人第五百五十三章 這黑鍋不能背第六百七十章 該不該建城第九百八十五章 藏身處被發現第五百十二章 又現太子蹤跡第八百二十八章 還能再殺個來回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殺陳錦第二百三十一章 小人物幹了大事情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是策反嗎?第二百六十四章 洪承疇吃癟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奏對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誰是好人?第九百六十七章 與子同遊,動輒覆舟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意料之外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北伐軍的聲威第九百四十章 會晤朱媺娖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是雞肋嗎?第三百七十一章 妖孽!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利誘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計劃跟不上變化第五百七十七章 國策和國本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戰爭的帷幕被撕開第七百七十章 方國安未比試就認輸第三百三十章 主憂臣死第十四章 直把杭州作汴州第六十二章 不丟人第九百六十三章 騙局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邁密的痛苦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真相大白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運籌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情報傳遞受阻第九百章 博洛的應對策略是夜襲第六百五十一章 將錯就錯第九百九十二章 吳爭到得正是時候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四百萬第八百二十九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第一千二百十四章 壞人,也有良心發現的時候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周大虎的選擇第九百二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五百六十二章 射殺金聲桓第二百四十一章 殺光建虜,復我大明!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無良的趙史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廬州、安慶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堡壘總是從內部攻破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換錢唄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爲何要戰?!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性格決定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