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存在即有理

冒襄纔出門,就被等急了的馬士英、李顒拽到一邊。

“怎樣?王爺沒降罪於你吧?”

這話其實很多餘,人好好的站在這呢。

可話中的關切,同樣不言而喻。

冒襄不善於被感動,他淡淡地道:“多謝二位關心,雷霆雨露,全在殿下一念之間,襄……無可奉告。”

李顒自然不滿於冒襄的這般回答,急問道:“王爺納諫了嗎?”

冒襄沒有回答,而是轉過頭去,看着對自己不屑一顧的魯進財。

然後上前,長揖道:“今日得魯將軍周護之恩,襄銘記於心,來日定有一報。”

魯進財聞聽轉過臉來,毫不客氣地道:“首先,不敢當冒大人稱呼魯某爲將軍,魯某隻是王爺手下一隨扈。其次,魯某無意周護冒大人,也沒那本事。最後,魯某之所以沒有當場拿下冒大人,實爲魯某聽到冒大人勸進,言了魯某不敢言,僅此而已。”

聽聽,聽聽,這麼個莽漢,在吳爭身邊久了,說話竟也變得有條不紊起來,還一板一眼,實在讓人驚歎。

都說有怎樣的主帥,就有怎樣的將領,此言不虛啊。

冒襄再行一禮,“不管魯將軍有意無意,襄受將軍此番恩情,必有回報。”

“客氣了。”魯進財側着臉一拱手,算是還禮了。

冒襄這纔回過頭,回答李顒的問話,“王爺納不納諫,我不知道……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王爺明日改變行程,急返杭州府……那就說明,王爺聽進去了。”

李顒聞聽一喜,馬士英、魯進財也爲之側目。

這其實正象冒襄說的,沒有人可以不圖絲毫回報的付出,除非是神。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拋頭顱、灑熱血,也不是僅僅爲了吃飽飯得到賞銀。

不管文臣武將,他們在己方生存威脅解除之後,理所當然地希望更進一步,那麼,只有將主上推到更高的位置,他們的升遷和晉爵才更順理成章。

“黃袍加身”,說得就是這個理。

至於冒襄說到一朝天子一朝臣,絕非荒謬。

如果吳爭放棄角逐至尊之位,那麼新君一旦擁立,除非吳爭能帶走所有將士,否則必需要將一部分將士留在新君麾下。

事實上,藩王不可能在和平之後,還擁有北伐軍這麼龐大的軍隊的,不管是哪朝哪代,也無此先例。

可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幾乎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清洗、黜落,甚至尋個莫須有的罪名誅殺,歷來如此。

……。

吳爭一直注視着門外漆黑的天空,很久,很久。

無論是假慈假悲也好,確實心無綺念也罷。

至少吳爭到今日此時,依舊無意去爭奪朱家江山。

說爲了天下黎民福祉,就連吳爭自己心裡都嗤之以鼻。

沒有那麼偉大、高尚,吳爭從不認爲自己是個君子。

但吳爭確實無意爭奪,原因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吳爭想要儘可能早地驅逐韃虜,儘可能地保全國力、民力、軍力,然後打出去,至少,不再讓之後三百年的華夏再經歷一番被衆番蹂躪的悲慘過程。

真正的英雄,絕不在窩裡橫。這,或許纔是吳爭真正的想法。

但,今日,冒襄的“狂言”,觸動了吳爭心裡最深處的隱憂,他只是個普通人,有着一切普通人該有的七情六慾和負面情緒。

吳爭有個最大的軟肋,那就是——身邊人。

說他是重情重義也好,故作深情也罷,誰敢動身邊人,那就能讓吳爭變得“瘋狂”。

吳爭有些瘋狂起來了,他的心裡跳動着一叢火苗。

冒襄關於“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述說,讓吳爭陷入了一種絕對負面的情緒,對,如果看着身邊的將士受到迫害,那就不如……!

……。

這是一個轉折點。

吳爭被冒襄說服,或許冒襄只是說了此時吳爭身邊大部分人的心裡話。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吳爭身邊,已經沒有人敢這麼跟吳爭說話了。

權力、威信和“戰無不勝”的神話,讓吳爭身邊人,很少還有這麼大膽如冒襄者,能向吳爭坦言自己略顯“陰暗”的訴求。

雖然確實有些“陰暗”,但事實一樣存在。

存在即有理!

這確實是個轉折點。

可惜的是,吳爭沒有時間,將心中的那叢火苗燃燒成熊熊烈火的時間。

因爲,就在這一晚,從杭州府急傳的兩個消息,讓吳爭改變了行程,不是如冒襄預言的回杭州府,而是向南,經廣德府,橫穿夏完淳的寧國府,前往廣信府。

兩個消息是,鄭家水師與番人聯合艦隊一支分艦隊幹上了,還有,李過的廣信衛,在萍鄉以西,醴陵以東,袁州府與長沙府的邊界,與攻入湖廣的大西軍陷入了對峙。

陷入了對峙的意思很微妙,兩軍對峙,在這個命令傳達困難的時候,非常難以達成。

因爲對峙需要雙方的共同心願,簡單地說,除非雙方得到明確命令,否則,先打了再說。

要形成對峙,肯定是交過手了。

只有雙方都覺得打下去無益,纔會形成在沒有明確命令情況下的對峙。

吳爭可能不顧鄭森與番人的,卻不能不顧隨時會擦槍走火的廣信衛。

……。

按理,駐地在江西廣信、饒州的廣信衛,是怎麼也不可能與大西軍有交集的。

這得從吳爭被困於淮安府時說起,

大將軍府頒佈的徵召令,使得廣信衛二萬編制迅速擴大、膨脹。

但廣信衛駐地中庸太遠,且須守土保境,自然不可輕易調動,況且張國維、熊汝霖也沒有意思要調動廣信衛北上。

這就造成了李過、高一功等將領的煩躁。

能不煩躁嗎?

吳爭生死難料,不管是生是死,對於廣信衛而言,都非常不利。

化解這種不利,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擴大自己的地盤。

這樣,不管是吳爭遇難也好,化險爲夷也罷,廣信衛都可以有地盤自保。

在暗中得到“忠義夫人”高桂英的首肯之後,廣信衛有了異動。

他們的目標很簡單,那就是一直向西,攔腰截斷江西清軍,將敵人一分爲二,首發不能兼顧,然後進行慢慢吞食。

第六十八章 站直嘍第六十五章 韃子來襲第三百三十一章 人心易變第五百四十二章 莫負老夫!第七十一章 不能死社稷,何苦監國?第八百五十五章 竟要入股江南商會第二百零六章 這老頭還真有點童趣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犧牲第九百六十七章 與子同遊,動輒覆舟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一切爲了勝利第四百二十一章 誘敵深入第八百九十章 情理之中,不足爲怪第一百十九章 山寨居然有紅衣大炮第八百二十八章 還能再殺個來回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劉放的功業(一)第五百五十五章 磨難之人多陰詭第六百十二章 相煎何太急?第八百六十二章 話都被你說了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血洗王府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犧牲第五百七十八章 這不是前朝寶鈔嗎?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其實都不想打了第一千六百十九章 再落一子第七百五十章 兩部兵書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糧食第六百零七章 陰謀才露尖尖角第九百三十五章 又一場政變?第二百八十章 欲加害第九百六十九章 帳務凍結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興化戰役(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金聲桓獅子大開口第六百四十五章 多鐸死了!第一百章 這下老子要破產了。第八百五十一章 你是來砸場子的第二百九十三章 吳老爹身體有了起色第六百五十一章 將錯就錯第一百三十五章 主弱臣強第三百六十八章 如何割捨第八百九十九章 血債血償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鴻門宴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杞人憂天第三十三章 愛死不死第五百六十二章 射殺金聲桓第九百三十九章 故人已去第一百二十五章 勝利來得太意外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無良的趙史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覆盤第八百四十三章 烈士遺孤第九十六章 能不死,就別讓他死嘍!第七十三章 咱幹不出這種不要臉的事第三百五十八章 應天府之變(一)第八百十四章 小偷居然偷到衙門裡來了?第六百八十五章 亂世當用重典第九百零九章 兩老太爺過招第二十二章 升百戶第九百二十一章 撲朔迷離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需要理由嗎第九百九十三章 渡河反攻第四百四十三章 勸降金聲桓第六百九十章 多爾袞開始渡河第四百二十六章 是時候收復紹興了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薑是老的辣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殺雞儆猴的戲碼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讓“子彈”飛一會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能贏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戰略迷惑第四百七十章 你就是個劊子手!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活得下去嗎?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諸王之亂第八百三十三章 民族英雄,永垂不朽!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和談風波(三)第九百六十一章 有自豪感的匹夫第五百六十四章 你踹我就是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奏對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多爾博不是劉阿斗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朱慈煃得逞第一百三十六章 吳小妹有性格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陳錢山水師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與我何干第七百零二章 沈致遠說,這是個陽謀第二百八十三章 沈致遠受傷,吳爭暴怒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匹夫之怒第四百六十章 作戰方略第四百七十三章 荒誕而令人唏噓第二百五十六章 長江水戰第五百七十四章 被坑的衛匡國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該發生的,已經發生第二百零八章 兵臨松江城下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虛則實之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一拍即合第一章 今日便是最後一戰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蔣全義的戰術第九百三十七章 迷途知返,更爲決絕第一百五十五章 有羣鄉紳,前來勞軍第一千零十八章 找裡面官大的說去第一千一百十九章 對南面動手?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戰術欺詐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又是儀真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落子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