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沛縣之戰(一)

陳錦此時陷入了左右爲難之中。

當然,一千多人的損失,還不足以讓沛縣防守崩潰。

傷亡畢竟不大,主力是撤回來了,鐵騎在守城中無關輕重。陳錦是這樣安慰自己的。

京城怕是回不去了,陳錦很清楚,就算沒有之前懟蘇克薩哈、索尼那些話,以他這幾年緊抱多爾袞大腿的做法,清廷早已將他列入多爾袞的同黨。

多爾袞一死,那麼清算的日子就到了。

所以,陳錦只能咬牙,必須要撐到多爾博援軍到來,以此向少主示個好。

他隨即又向兗州連派三隊求援信使,並向多爾博宣稱,自己要與沛縣共存亡!

……。

這不是開玩笑了嘛。

陳錦哪知道,多爾博轉眼之間就忘記了阿瑪的交待,在剛林、祁充格的竄掇下,已經決定放棄這個不起眼的小縣,準備整肅兗州,籌備接下來的“三方會談”了。

所以,這個崇德年間就投了滿清的原明大淩河都司、如今的漢正藍旗牛錄額真,官至總督的陳錦,他的這番做作,註定就是個悲劇,可笑的悲劇。

吳爭率北伐軍兵臨城下時,陳錦這廝還竟然集結起一千輕騎、三千步兵於城外迎戰。

他的佈陣倒是中規中矩的,騎兵在前,弓弩兵在後射住陣腳,盾、槍兵掩護左右兩翼。

也是,畢竟是沙場老將嘛,一個漢人能在短短七、八年時間,混到牛錄額真,官至總督,自然是手中沾了太多漢人的鮮血。

陳錦很有經驗,在知曉北伐軍已經有了火器補給之後,他就下令背靠城牆,以逸待勞了。

也就是說,守軍出城迎戰,不主動進攻,這是針對火器兵的缺陷臨時想出來的辦法。

火槍射程不到二百步,想要產生殺傷力,北伐軍就必須主動上前。

就算有虎蹲炮,那也是一里之內的射程,而八門六磅炮,射程是夠了,可數十丈寬的列陣截面,殺傷力猶顯不足,關鍵是在飛雲橋一戰之後,炮彈又沒剩多少了,這情況敵我雙方心裡其實都已經非常清楚。

可陳錦的這應對之策雖然正確,但細思下來,也有些可笑不是?

如果是以逸待勞,守軍待在城內抗擊北伐軍豈不更好?

還能依仗被多爾袞之前下令加固的城牆,何必出城迎戰呢?

這就是陳錦肚子裡的小九九了,被動防守,氣勢弱了三分,主動出擊,能贏最好,不能贏也能向上稟報,陳某不懼矢石、身先士卒,率全軍禦敵於城外,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之類的云云不是?

這種做法很常見,舉個例子,明嘉靖年間,數十倭寇從福建沿海登陸,然後就一路暴走,遇到小縣城就攻打,遇到明軍就搏殺。

疾行千多裡,洗劫大半個南直隸,直逼大明王朝的留都應天府城下,竟悍然對城高牆堅的應天城發動了進攻。

沿途十餘萬明軍,竟無力阻攔。

史載“引弓射之,賊悉手接其矢,諸軍相顧愕貽,逐俱潰。”

可笑嗎?

還真不可笑!

雖說當時衛所兵制崩潰,衛所兵員嚴重足,且戰鬥力低下,可就算十取一,那也是上萬軍隊啊。

每人撒泡尿,也能淹死這數十倭寇不是?

這數十個流竄的倭寇,行程數千裡,歷時近兩個月,造成官兵、民衆傷亡數千人,殺死御史一人、縣丞一人、把總三個,雖然不知道史書記載真假,但最終這股囂張的倭寇的下場是被全殲了。

反過來說明一個問題,不是真打不過,而是不想打。

除了衛所兵戰力低下這個顯而易見的原因之外,最大的原因在於——不想打。

真被逼急了,也是出工不出力。

加上倭寇怕也是窮瘋了、餓急了,沒啥顧忌,纔敢如此搏命,都道兔子急了還咬人呢。

倭寇身處異國腹地,心中想得最多的,怕是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個。

而明軍避而遠之、出工不出力,這就造成了倭寇一舉刀,明軍就潰逃,那就算有百萬兵,也無濟於事啊。

而最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養寇自重!

沿途諸衛所千戶、百戶們都清楚,就這數十倭寇能成啥事?

幾千、幾萬的反民都被鎮壓了,就這數十個矮蘿蔔,分分鐘就能滅了他們。

而關鍵在於,只有將倭寇放進大明腹地,才能讓那些肉食者們、清流們震驚,纔會迫切地需要用到軍隊,想起這些被盤剝到已經無法生存的衛所兵們。

事實也是如此,在這場可笑的數千裡追逐戰後,朝廷撥款了。

也就有了後面俞大猷與戚繼光江南抗俄。

所以,到了陳錦這樣的位置,要不懂點政治,那就是“自甘墮落”了。

後世有句“明言”,如果當了團長,還不明白站隊的重要性,那基本上晉升就到頭了。

陳錦顯然是琢磨出其中的道道了,他一個漢人要在滿族將領雲集的多爾博麾下出頭,那就只能標新立異,而出城迎戰,就是他覺得投入最小報酬最大的方法。

北伐軍兵力並不佔優,優勢在於火器,清軍的優勢就在於背靠城牆,情況緊急可以隨時撤入城中,有一支輕騎,可以隨時突擊、殿後,可謂安如泰山。

在陳錦看來,就算北伐軍火器再犀利,自己轉身入城,是來得及的,畢竟北伐軍需要奔跑,哪趕得上自己腳底抹油溜得快?

爲何只有四千人出城迎戰?

那是因爲城牆上還有一千多弓弩手,這種上下交叉的箭矢,又豈是不着鎧甲的北伐軍能消受得了的?

當然,這是陳錦自認爲如此,他很有信心。

……。

“怎麼打?”

城外吳爭指着城門處立陣的清軍,斜了魯之域一眼,問道。

魯之域裝傻搖搖頭,心道你一王爺、大將軍親領,還問我幹嘛。

吳爭見魯之域不理這茬,哂然道:“那成,就你領三千人,攻城吧!”

魯之域一聽,急了。

能不急嗎?

這不開玩笑嗎?

輕飄飄一句“攻城吧”,得有多少士兵枉死在城下?要知道,北伐軍士兵是不着甲的啊。

“那……王爺,您不是派宋安去公幹了嗎?”魯之域訕笑着道。

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錢肅樂幸運逃脫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第一百五十六章 經略杭州府?第七百六十六章 吳爭練兵(五)第四百十八章 帝王無情義第一百八十九章 想食言自肥,羞辱我錢家不成?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路遇奇葩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能搶嗎?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興國公談判第二百零四章 松江提督吳勝兆有意反正第四百七十三章 荒誕而令人唏噓第三百八十二章 國之將亡,必生妖孽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法無禁止皆可爲?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千鈞一髮第五百四十九章 應天府,一片詳和!第四百十五章 整編舟山水師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有女不愁嫁第五百零一章 吳爭被伏擊第五百五十八章 大明是明人的大明第三百三十八章 錢莊、匯兌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十六字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殺雞儆猴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沒有辦法的辦法第九百二十四章 王之仁壯烈殉國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那就殺了吧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立場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我是漢人第三百八十二章 國之將亡,必生妖孽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匹夫之怒第一千零十章 想罵就罵吧第五百十七章 以攻代守,打清軍一個反擊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比吳三桂更可恨的大漢奸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不可阻擋的演變第一百十三章 時局有變第二百三十六章 爹的家法我已領受慣了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殺陳錦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平叛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兩難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沛縣之戰(二)第九百五十九章 難成氣候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驅虎吞狼?第五百零一章 吳爭被伏擊第五百六十九章 值嗎?第五百七十九章 對和錯,重要嗎?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訛詐!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犁庭掃穴第四百零五章 霸道第一千零六章 絕命書第二百五十二章 應天府光復第八百二十三章 敵人不上當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試用施琅第四百二十二章 生擒李成棟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子龍欲彈劾錢謙益第九百三十章 負心多是讀書人第一千六百十四章 誰挖的坑第九百九十一章 尼堪趁機反擊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恐嚇第九百六十七章 與子同遊,動輒覆舟第六章 只有陳勝,沒有吳廣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祖大弼逃了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南北三個戰場(四)第五百四十二章 莫負老夫!第四百二十四章 死馬當作活馬醫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虛則實之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不是不報第七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財第六百十二章 相煎何太急?第三百三十七章 一石三鳥第七百八十九章 軍旗第四百七十六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第五百五十二章 果然是人老成精第四百六十章 作戰方略第七百十四章 軍心士氣若失,空有疆土何用?第九百七十章 我叫吳爭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小人與君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常州光復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誤判第二百三十三章 清軍兵臨紹興第五百七十三章 張名振投入麾下第六百三十一章 收官大捷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兵權交接第六百三十八章 互不相欠第五百七十二章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第二百零九章 逼迫吳勝兆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爲了漢明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瞧這一頭的白髮第九百七十章 我叫吳爭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破局第七百零七章 泰興城,落。第四百十九章 自陷險境第一千零十七章 血拼第八百零五章 治下有方?第一百四十八章 多鐸竟帶了紅衣大炮第七十五章 生死之間,沒有謊言。第八百零七章 哪個馬大人?第一千零四章 夫復何求啊?第七百六十六章 吳爭練兵(五)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朱慈煃得逞第五百六十章 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