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戰爭重啓

“末將不敢。”魯之域一肚子委屈,可此時也不敢硬懟,去觸怒吳爭。

好在吳爭沒有繼續追究魯之域的意思,現在的關鍵是弄清楚,沈致遠的真實心意,雖然已經刺刀見紅,可吳爭心裡依舊有一絲執念,那就是期望着沈致遠並不是如多爾袞所說,要自立。吳爭問道:“黃駝子呢?他該不會也改變初心,要與本王爲敵了吧?”

宋安搖搖頭道:“鹽城方向回報的傳言頗多,可畢竟沒有與沈致遠、黃駝子正面確認……不足爲信。如果少爺同意,我派鹽城長林衛正面與二人接觸……。”

“不必!”吳爭突然道,“如果他們虛與委蛇,就沒有暴露鹽城長林衛的必要,如果他們真……,何必白送長林衛士兵性命?他們沒異動吧?”

“有。”宋安道,“沈致遠所部前鋒,正在沿范公堤,向北進軍,估計是想搶佔雲梯關,做爲北上退路。”

吳爭是真不願意相信,可事實擺在那,沈致遠確實在通州向北伐軍進攻了,還造成了不小的傷亡,甚至裹挾了周大虎及吳淞衛被俘士兵北撤。

雖然還無法確認黃駝子、周大虎是不是也變節,但既然宋安偵察到沈致遠部北返,那麼就能證明,沈致遠並無向自己靠攏的意思。

這種情報聽在耳朵裡,確實讓吳爭心如刀絞,信任,這東西對於爲上者太過奢侈了,吳爭不得不正面面對,如果沈致遠確實變節,自己該如何應對?

可這哪是說應對就應對的?

拋開二人友情不談,單就沈致遠所部三萬大軍,也不是吳爭此時一口就能吃得下的。

“興化方向戰局如何?”

宋安答道:“興化有驚無險,嶽樂從鹽城出兵所率兵力不多,倒象是被沈致遠趕出來的……好在興化池二憨、祖大弼因第一軍援軍北上,沒有向淮安繼續北進,所以,興化城守備兵力足夠,只要據城堅守,等第一軍後續擁軍趕到,嶽樂除了北撤,沒有別的路可走。”

這總算是個好消息,雖然還是被動,但吳爭已經滿意,他最怕的就是池二憨一衝動,對嶽樂所部騎兵發動主動進攻,那傷亡就太大了。

吳爭這才轉頭面向張國維,“張公想必也聽明白了,此時打一場,咱們不吃虧……相反,對於敵人而言,他們心中的和談意願會更強烈些。這叫……以戰促和!”

張國維心裡雖不贊同,可他總是帶過兵的人,明白戰場關鍵點在哪,也明白吳爭以戰促和能掌握談判的主動權,迫使清廷做出更大的讓步。

他想了想答道:“那就請王爺劃出一道明確的界線……時間、地點。”

這話有些“逼宮”的味道,但吳爭不在意,他知道張國維並無私心,於是笑了笑,道:“傳令蔣全義,撒丫子狂歡三天,再傳令池二憨、祖大弼,得空打嶽樂一個反擊,如果能讓嶽樂吃點苦頭,繳獲些戰馬,本王就記他們一功。”

說到這,吳爭看向還單膝跪着的魯之域,“魯將軍可願追擊窮寇?”

魯之域忙應道:“只要王爺一聲令下,末將絕無二話。”

“那就好,集結軍隊,向沛縣突擊,你只管前突,不必在乎左右兩翼,有本王爲你殿後……。”

“那敢情好!”魯之域笑顏遂開。

“但須切記,沛縣就是界線,任何情況下,都不得進入兗州地界……本王還不想把韃子逼急了反咬一口。”

“末將遵命!”魯之域大聲應道。

吳爭朝張國維道:“時間有了,三、五天。地點也在有了,兗州爲界……張公以爲如何?”

張國維反問道:“那清廷使團……?”

吳爭哂然道:“他們不是想北返嗎?那就如他們所願……張公立即知會他們,六個時辰之內離開徐州城,否則後果自負。”

“好吧,我這就去辦。”張國維隨即匆匆而去。

吳爭轉過頭來,對宋安道:“立即傳訊夏完淳、廖仲平,再堅持五天……不,六天。六天之後,他們便可以遵從朝廷旨意撤兵。”

宋安猶豫了一下道:“可朝廷在派出使團同時,就已經對和州、滁州下了撤兵命令……此時傳訊,恐怕……。”

吳爭自信地搖搖頭道:“我並不想讓他們與鳳陽阿濟格來場大戰,只要他們各自駐囤萬把人,牽制阿濟格無法北上就成……他們對朝廷也很好解釋,就說分批撤退就成。”

宋安猶豫道:“可萬一他們都撤了呢?”

吳爭聞言一愣,隨即笑道:“那也沒關係,你傳令給陳勝、方國安,讓他在鳳陽東南天長方向虛張聲勢打上一仗……對了,錢翹恭部現在情況如何?”

宋安笑了。帶着一絲得意道,“還真讓錢將軍佔了個大便宜,泗州城僅八百守軍,還是些老弱病殘,被錢將軍帶兵一圍,嚇唬了一通就開城獻降了。據消息稱,泗州城內三千多匹上好戰馬,全讓錢將軍給得了。”

吳爭哈哈大笑起來,點點宋安道:“你小子的餿主意,倒還歪打正着了……傳令錢翹恭,配合陳勝、方國安所部,盡力牽制阿濟格,給我留出幾天空隙。”

“是。”

……。

當天午後,蘇克薩哈、索尼等人被驅逐出城。

戰爭的號角再次響起。

這時,義興朝廷的使團總算到達徐州。

倒不是說,使團來得太慢,相反,他們已經是緊趕慢趕了。

從應天府到徐州府,上千裡的距離,這還是直線距離,如果不是雙方各派使團打算和談,阿濟格不大開方便之門,使團就得從揚州府繞行,那時間就得更久。

義興朝使團很龐大,二十一人。

正使是時任宗正令朱存釜,副使有二,說起來這二人在後世的名氣很大,當然,眼下也不小——左副都御史黃宗羲、兵部職方主事(明、清都設職方司,以郎中主事。清以滿五人、漢二人設七郎中)顧炎武。

這二人來歷很大,是東林黨骨幹,與傅山、王夫之等齊名,與頭皮太癢、水太涼的錢謙益早前也是至交,但二人與錢謙益的品性,不可同日而語

第九十六章 能不死,就別讓他死嘍!第六百三十四章 你究竟想做什麼?第六百六十章 我要當先生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那就不等了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我要贏第七百七十五章 虛與委蛇第二百八十八章 吳老爹是個明白人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誰做初一,誰又是十五第一千零十二章 雖死,無憾!第七百五十三章 黃道周的責問第三百七十七章 後生可畏第三十八章 這世間只有兩種人第五十七章 老好人也有氣性啊?第一千六百十六章 歷經磨難的東藩第五百二十八章 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嗎?第一千四百十章 錢翹恭要勸降?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戰爭威脅第四百三十二章 平崗山突圍戰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亂世造英雄第八百零九章 蛇鼠一窩第七百三十八章 君臣之間的交易第九百五十三章 一支雜牌軍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私恩公義第九百九十九章 我還有更好的主意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你說你不知,我信!第九十六章 能不死,就別讓他死嘍!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落子無形第八百十二章 計劃永遠不如變化第一百四十六章 賭運第八百九十五章 勝負取決於誰犯的錯少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失職的“漢奸”第二百七十九章 總有刁人第七百八十七章 軍改第一百六十七章 方國安的彷徨第五百二十二章 老實人的瘋狂第七十六章 軟的不是脊樑第二章 與韃子爭,其樂無窮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歪打正着第七百九十一章 後世再無旗袍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毫無新意的勸進第六百三十五章 吳爭就是他們的信仰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負理想,不負天下第五百零六章 他就是想殺死吳爭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其實都不想打了第九百八十二章 引蛇出洞還是畫蛇添足?第五百六十五章 我們還能上岸嗎?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其實都不想打了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晉爵令第二百零四章 松江提督吳勝兆有意反正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人之將死第三百零八章 命不該絕第五百七十三章 張名振投入麾下第四百八十一章 畫餅第五百八十五章 牢騷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一切爲了勝利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朱存釜死了第五百二十五章 鋼鐵化爲繞指柔第一百十九章 山寨居然有紅衣大炮第八百四十八章 就是兩僞君子!第四百八十五章 “名士”錢謙益第五百四十九章 應天府,一片詳和!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老朽有罪第七百九十八章 殺一人而救百人?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錢肅樂要請辭第六百十一章 一個如曹操般的英雄?第一千五百十九章 散了吧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十六字第四百九十二章 榮來酒樓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變化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私恩公義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你敢誹謗本王?第二百七十九章 總有刁人第八百三十二章 當受世人敬重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多爾博不是劉阿斗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最瞭解自己的往往是敵人第七百七十一章 清廷的日子也不好過第七百八十一章 信任自己的同袍第四百三十三章 方國安欲歸明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誰是好人?第四百四十四章 金聲桓獅子大開口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小人物辦大事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亂世造英雄第四百九十章 馬士英暗中“投清”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馬無夜草不肥第三百七十四章 講自己的道理第六百九十三章 是和是戰,諸公就沒有一個定議嗎?第二百四十六章 真英雄也!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完勝第二百五十九章 拉攏王之仁第六十一章 瞞上不瞞下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還敢躲?第二百十六章 洪承疇親自增援蘇州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海州之戰(二)第八百五十九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八百章 這是命令第六百二十二章 紹興城再度易手第四百四十五章 改勸降爲逼降第二百五十一章 應天府之戰第二百零九章 逼迫吳勝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