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十六章 陰差陽錯

PS:感謝書友“20190524134249928”投的月票。

“朝堂上,以王翊爲首的不少大臣,皆在進言出兵增援江北,坊間對朝廷坐視江北激戰也輿情洶洶,既然事情已經發生,那就讓廖仲平率部去吧。打贏了,乃陛下的武功,若打輸了,二罪並罰!如此既可應對內部異聲,也可彰顯陛下胸襟廣闊,何樂而不爲呢?”

朱媺娖蹩眉道:“可六萬大軍一旦過江……你之前所籌劃的……?”

“陛下儘管放心,吳爭被困在淮安城已經半月,與敵人打得精疲力竭、兩敗俱傷之時,左營渡江或許可以一舉改變戰局,卻無法拯救淮安城中吳爭的生死……。”

朱媺娖怒道:“放肆!你之前說,只是削弱北伐軍軍力,並保證不會危及他的性命!”

張同敞一愣,迅速改口道:“臣失言口誤……陛下放心,淮安城有泰州、吳淞二衛,三萬人之衆,加上淮安城本是要隘重鎮,城池堅固,守上一月兩月並不難……況且,吳爭畢竟是王爺,想在三萬北伐軍中,取其性命,怕敵軍還沒這個本事。”

朱媺娖怒意未消,斥責道:“朕再重申一次,無論如何,他必須活着!否則,別怪朕治你戧害朝廷重臣之罪。”

“臣謹記!”

“呼……。”朱媺娖輕吁了口氣,“你的意思是說,如果左營渡江進攻,很有可能會一舉收復揚州、滁州等地?”

張同敞點點頭道:“理應如此,打到現在,雙方已經陷入膠着、僵持,我軍只要渡江進攻,一、二府之地唾手可得。”

“那何不立時令全軍進攻,收復更多失地?”

張同敞一愣,露出一絲苦笑道:“請恕臣失禮……陛下有些想當然了,左營於此時渡江進攻,正如秤盤左右平衡之際,往一方加了個籌碼,佔些便宜是自然的。可如果真如陛下所言,我朝傾巢北伐,先不說我朝能不能承擔起二十多萬大軍出征的耗費,同時,被極度壓縮的敵軍,必會瘋狂反撲,並會將敵軍的主力引到我朝來,到時不僅佔不了便宜,反而真解了吳爭之危。”

朱媺娖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她這些年雖然熟稔了一些政事,但對於軍事,依舊一知半解,如今左右沒有合適的人,也只能取信張同敞了。

至少,在此時的朱媺娖心中,覺得張同敞這番說詞,是有道理的。

朱媺娖想了想道:“可如果廖仲平渡江之後,率左營各西北方向進攻,那我朝同樣無法收復滁州……又當如何應對?”

這話問得倒是有些水準,張同敞答道:“陛下多慮了……廖仲平是吳爭的人,這已經無須置疑,按常理,他既然已經選擇背叛陛下和朝廷,確實應該向西北方向進攻,以此搏得救援吳爭的大功。

可廖仲平畢竟是沙場老將,他應該清楚江北戰場態勢,敵軍以三面圍殲泰州、吳淞二衛,自然不是左營可以輕易突破的,加上淮安被圍已有半月,左營缺少騎兵,此時趕去,就算一路暢通,也須五、六日光景,何況途中會被敵軍阻截……少算,沒有十天八天,無法抵達淮安,這樣根本不可能及時救援吳爭,所以,臣以爲,廖仲平唯有采取圍魏救趙的策略,攻六合,劍指滁州,方可幫到吳爭。”

朱媺娖連連點頭,不得不說,張同敞確實是有能耐的,她是真被說服了。

“那……此時徐州來的敵軍正在鳳陽府,左營一旦攻滁州,豈不是遭來敵軍的反擊?朕以爲,須派右營,亦或者衛國公的建陽衛前往策應纔是。”

“不可!”張同敞一口反對道,“陛下,廖仲平已叛,陛下與臣心知肚明,也就是說,他的左營已是吳爭麾下了,臣設下此策,目的就是削弱吳爭軍力,如果陛下再派援軍增援,豈不與目標南轅北轍?”

朱媺娖一怔,沉默一會,喟嘆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呀。”

“陛下,臣只知道……漢賊不兩立!”

這時,一道緊急軍報呈來,“衛國公於昨日在當塗誓師,建陽衛即日渡江北伐,首攻和州。”

這個消息,震住了君臣二人。

二人面面相覷,衛國公也是吳爭的人?

這不荒唐嗎?

夏完淳圖什麼?

擁戴吳爭,他已經是國公,難道吳爭還能封夏完淳爲王不成?

朱媺娖張大着嘴,發出一聲幽嘆,“若天意如此,何須再強求?”

敢情,這偌大的義興朝,三大軍事力量,竟有兩路是吳爭的擁躉。

想到這,朱媺娖不禁意興闌珊起來,是啊,如果是這樣,那還爭什麼?

可朱媺娖也由此恨起了吳爭來,他在這四、五年間,竟暗中串連到了如此地步,正如張同敞所言,他,早有不臣之心啊?!

張同敞確實震撼了,義興朝二十餘萬大軍,一夜之間,六成竟歸了吳爭,那義興朝,豈不成了笑話?

右營兵力最強大,駐囤京城,有十萬人之衆,可問題是,攔不住啊。

一旦派右營出京阻截,那京城防務如何應對?

畢竟江北正在大戰,誰能保證,徐州來的八、九萬敵軍,會不會腦子一熱,渡江進犯應天府。

張同敞爲難起來,如果僅是廖仲平部,那還可以讓朝廷裝聾作啞,不贊成不反對,靜待戰爭結局再作處置,可建陽衛一旦出動,裝聾作啞肯定是不成了。

夏完淳是衛國公,這相當於一方諸侯,兩個方向一進攻,就算朝廷否認,也沒人肯信哪。

君臣二人四目相對,張同敞憋了許久,苦笑道:“如今之計,怕是隻能將錯就錯了……請陛下即刻下詔,發動國戰,令衛國公率建陽衛、廖仲平率左營……即刻渡江北攻……救援吳王。”

最後四個字,張同敞是真不願意說出,可沒辦法,這已經是眼下唯一能讓皇帝和朝廷就坡下驢的遮羞布了。

而且,這詔書得快,不然,等兩路大軍登陸江北已經開戰後,再頒詔,那就更難堪了。

朱媺娖有些心灰意冷地揮手道:“此事皆由你全權處置……退下吧。”

張同敞一臉黯然,“臣……領旨,告退。”

第七十八章 有魂的軍隊,不死!不滅!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舌槍脣箭第九百十六章 要不試試?第六百四十七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一百十九章 山寨居然有紅衣大炮第九百十六章 要不試試?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各懷鬼胎第四百四十九章 偷襲戰變成遭遇戰第五百九十一章 往哪突圍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給誰希望,又斷誰希望第一百零八章 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第三十三章 愛死不死第九百五十章 錢翹恭的失策第四百九十二章 榮來酒樓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爲誰而活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私恩公義第五十八章 讀書人之氣節第六百三十七章 這女人……嘖嘖。第一千六百十章 籌銀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四百十五章 整編舟山水師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艱難的選擇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朱慈烺死了第七百七十六章 爾虞我詐第四百四十三章 勸降金聲桓第七百六十八章 吳爭練兵(七)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心急如焚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將在外君命不受?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軍購第八百四十五章 借是要還的,取,那就不用還了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女人,女人……女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低買高賣,與夷通商第八百二十二章 老朽有自知之明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三年後的再見第八百十八章 案情原委(二)第八百八十章 他真敢自立、真敢反嗎?第六百九十九章 最簡單的道理,往往最難做到第一百五十六章 經略杭州府?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反目成仇?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家產之爭,也無骨肉之情第三百九十一章 吳爭是惠宗後裔?第一千一百章 父教子第五百九十六章 他們在北上!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家產之爭,也無骨肉之情第四百六十八章 戰爭尾聲第二百十二章 與錢肅典、夏完淳會師第七百五十二章 決定研發新火器第五百十五章 兄長,保重!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落葉歸根,何處不能安息第九百四十二章 因爲吳家……累了!第三百三十章 主憂臣死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落子不慍不火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此消彼長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邳州之敗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朱存釜死了第二百九十九章 忠奴第三百八十五章 針鋒相對(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壞人OR好人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存在即有理第三百九十一章 吳爭是惠宗後裔?第一千零五章 併購第七百零五章 這得多熱鬧?第一百九十章 這女人有些本事第三十六章 密信遺失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心裡長草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老馬,你立功了第八百三十二章 當受世人敬重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醴陵會盟第九百七十六章 馬某豈敢開這種玩笑?第一千零五章 併購第四百六十八章 戰爭尾聲第七百三十三章 新首輔人選第六百六十二章 你還不如一個匹夫第九百四十九章 登州之變第七百九十一章 後世再無旗袍第九百零二章 是你不配!第一百零八章 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第九百五十七章 滾!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老兵不死第一千零三十章 清君側!第三百九十四章 傳國玉璽第五百九十三章 是火坑也得跳第三百八十二章 國之將亡,必生妖孽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開始收官第九百八十二章 引蛇出洞還是畫蛇添足?第三百八十四章 針鋒相對(二)第八百六十八章 孝莊與多爾袞第五百八十八章 人生何處不冒險?第十五章 活着倒成了恥辱第八百六十二章 話都被你說了第三百二十二章 私怨高於國仇纔是主因第五百十二章 又現太子蹤跡第二百九十一章 脫困之策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變化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能贏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爲衆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第二百零七章 莫老,老莫第五百八十八章 人生何處不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