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兒孫自有兒孫福

可這些跟着李自成,輾轉數千裡,打了近十年仗的老兵,哪還能靜得下心來,早出晚歸地耕種田地?

這就象後世職業軍人一樣,一旦退役,那就象抽去了主心骨一樣。

許多人從浙回贛,去找李過、高一功、劉體仁“訴苦”,希望重回三人麾下。

可問題是,這不是養幾個人,動轍上萬,再富有的人,也養不起軍隊啊。

李過、高一功爲此多次找吳爭申訴,可大將軍府財政窘迫,哪能說擴軍就擴軍,吳爭也沒有辦法。

這兩年時間,李過、高一功爲此事,算是愁白了頭。

可如今,機會總算是來了,至少二萬的新增員額,足以化解他們的“困境”,加上原有廣信衛三萬人,也就是說,原忠貞營的老兵,整編爲廣信衛的可達五萬人,幾乎是二中取一了。

這樣一來,廣信衛從上至下,所有人都在笑,因爲舊日同袍,又能一起朝夕相對了。

……。

沿海各府,也在緊急徵召新兵。

大將軍府的徵召令一發,十幾府之地,數日之中,便掀起了入伍潮。

這是四年中,大將軍府第一次發佈徵召令。

北伐軍的構成有五大塊,一是吳爭從紹興府帶出的那支嫡系,也就六、七千人;二是杭州之戰魯之域起義所部,人數達一萬八千人;三是數次戰爭中,從俘虜、降兵中遴選出的人員,此部人數高達三萬多人;四是原忠貞營;最後就是江北泰興、泰州、通州三地民衆自發入伍和零散的義軍來投。

大將軍府一直沒有從轄下諸府中,大量招募過精壯,吳爭其實就是在“藏富於民”,給江南諸府休養生息的機會。

四年時間,大將軍府的治下人口,增加了六成,從不到九百萬,一直到一千五百多萬,這是個比較“恐怖”的數字。

當然,這不完全是繁衍出來的,而是大批來投的義軍、戰爭中抓獲的俘虜,周邊各地來尋生計的貧苦百姓等等匯聚而成的。

但事實上,民間還真不領吳爭讓百姓休養生息的這份情,坊間對吳爭不徵召新兵,時有“詬病”,甚至還數府聯名上書,請求大將軍府每年從各府中招募適量兵員,以盡保境安民之責任。

吳爭當時是懵的,自己一片苦心,想讓百姓休養生息,結果反而被人“指責”了,冤得慌啊!

當時莫執念笑着給吳爭算了筆帳,以杭州府爲例,一個普通男丁,在工坊做工,月酬平均在三兩多銀子,可如果進了北伐軍,每月四兩銀子雷打不動,吃喝穿着全是軍隊支應。

這還是眼面上的,一個士兵入伍之後,全家可在服役其間免去賦稅,有一適齡孩子可以免費入學,若立戰功,另有賞賜升遷,若有傷亡,官府對其父母、妻兒進行贍養、撫卹。

“一人蔘軍,全家光榮。這話可是王爺親口對外宣揚的。如今江南各府,皆以家中有北伐軍士兵爲榮。但凡家中有未曾訂親的女娃的,擇婿首選便是北伐軍人……試問,這世間還有比入伍更好的事嗎?”莫執念呵呵笑着向吳爭問道,“若不是北伐軍不在各府招募新兵,不然,莫家子侄定是踊躍入伍……王爺若不信,可問清兒,她的姨表妹不也被招入長林衛了嗎?”

吳爭聽後,苦笑不已。自己優待軍人的政策,竟被莫執念曲解至此,這言下之意是,自己對軍人太優厚了?以至於不招兵,竟引來數府聯名請願?

但吳爭並不後悔,更不想去修改政策,因爲沒有什麼比生命更富貴,拿命換的事,最優待都不爲過。

……。

紹興府。

縱貫府城南北的府河,南起植利門,北到昌安門。

此河分出了兩個縣,河西爲山陰縣,河東爲會稽縣,河上橋樑多達十餘座。

舍子橋橋畔,依水而建的一戶小院中,此時突然衝出一個少年,揹着一個包裹,向舍子橋東邊跑。

後面追着一箇中年婦女,口中急呼道:“二娃,你可不能去啊……咱老黃家可就你這一根獨苗……!”

然而,那娃兒頭也不回,連跑邊喊道,“當今吳王不也是老吳家獨苗嗎……他能捨身報國,我爲何不能……娘,等我建功立業、衣錦還鄉之時,定爲您討個誥封……!”

中年婦女哪追得上,急得哭出聲來。

這時,她突然見橋上走着她兄弟,連忙喊道:“大哥,替我攔住這不知死活的畜生……!”

橋上男子聞聲張臂攔住迎面而來的外甥,喝斥道:“二娃,你娘追你呢……還不快回去?!”

娃兒見被攔,急得跺腳道:“大舅,娘是婦人沒見識也尋常,您中舉人都二十多年了,難道也不知道國破家亡的道理?”

男子沉聲道:“有道是父母在不遠游,遠遊尚且不可,何況是上陣殺敵?要知刀槍無眼,老黃家就你一個獨子,豈能參軍?況且官府榜上明文,家中獨子者不徵……快回去吧,莫讓你娘着急。”

那少年哪肯罷休,他一邊嚷着,一邊恃機想衝過阻攔,“大舅,吳王可也是獨子,況且,昨日隔壁家的大牛也被北伐軍收了,他也獨子……!”

就在這甥舅二人在橋上玩老鷹抓小雞時,那小院中慢悠悠地走出一長衫男子,手中還捏着一本書,輕輕拍打着,道:“二娃他娘,別攔了,孩子大了,任由他去吧!”

婦人頓足泣道:“刀劍無眼,這要是有個閃失該如何是好?他爹……你讀書讀傻了?!”

那長衫男子卻不理會,衝橋上大呼道:“妻兄,放他走吧……你若無事,來我家論時事、吃老酒……。”

橋上男子一聽,大聲問道:“妹夫,你可想好了……這一放,日後可不能怪我?”

“不怪,不怪……生死由命,富貴在天……兒孫自有兒孫福!”

這話一出,讓橋上當舅舅的,就無法再攔了,於是收攏雙臂,少年迅速彎身一禮,拔腿衝了過去。

自此,怕是難追了。

第一千五百十章 誰合適?第二百二十五章 恩怨兩清,互不相欠第五百六十九章 值嗎?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邁密的痛苦第五百四十四章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三大矛盾第四百五十六章 福州變局第五百十八章 再殺一個固山額真第一百四十八章 多鐸竟帶了紅衣大炮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奏對第七百零四章 賜婚,是攏絡最有效手段第六百十七章 機會來了第二百九十九章 忠奴第六百五十二章 想吃牢飯了不成?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這笑話不好笑第三百九十一章 吳爭是惠宗後裔?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匹夫不可奪志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請自重!第九百六十五章 天道輪迴,躲不過的!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反轉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小家子氣嗎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鄭森的抉擇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被權力污染了的親情第二百六十章 唐庶人朱聿鍵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陳永華的糾結第一百七十二章 方國安突然發現他成了棄子第九百十七章 同牀異夢?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鍘刀、糖果第七百十一章 令人討厭的錢謙益第八百十八章 案情原委(二)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第七百十七章 漢人的血性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將計就計(一)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雞蛋撞碎了石頭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運籌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再戰海州(三)第九百七十九章 兄弟之爭第八百五十二章 法不允許,那就改法!第一百八十八章 各方妥協第六百九十九章 最簡單的道理,往往最難做到第四百零二章 首輔之位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將在外君命不受?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人想快樂,就得學會裝傻第一百九十五章 顛覆了自己的認知第九百四十章 會晤朱媺娖第一百九十三章 低賦稅纔是導致明亡的主因?第一百四十六章 賭運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舌槍脣箭第一千三百十一章 點點滴滴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以諍搏名第五百三十六章 錢相可是你親哥第五百十八章 再殺一個固山額真第二百四十九章 吳家祖宗牌位有秘密?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第九十九章 想得美,做得更美第三百六十五章 應天府之變(八)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真實和齷齪第六百七十三章 你的腔調倒越來越象他了第七百零六章 這下好,黃泥巴掉在褲襠裡了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陳守節父子的爭吵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讓“子彈”飛一會第七百零一章 你究竟是真降還是假降啊?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人總得長大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也能幹大事第七百九十章 給妹妹想轍賺份嫁妝第二百五十五章 莫家有奇女第一千一百十八章 誰更小人?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歸屬第八十一章 朝廷沒錢第六百四十六章 帝王心術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七星島海戰(八)第四百六十八章 戰爭尾聲第三百八十章 你也要附賊嗎?第五百二十一章 廖仲平確實是個老實人第七百六十八章 吳爭練兵(七)第七百十六章 會有奇蹟出現嗎第五百零五章 物以類聚第四十四章 我給你找了五千兩第六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一千零一章 你不會徇私枉法吧?第二百五十章 戰場瞬息萬變第三百八十九章 圖窮匕現嗎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沛縣之戰(一)第一千零三章 能和我說說心裡話嗎第四百五十一章 伏擊柯永盛第九百十四章 父子連心哪第八百四十一章 北伐之日,不遠矣!第二百三十三章 清軍兵臨紹興第一百六十五章 恩威並施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渣男第七百九十四章 一樁滅門血案第四百八十九章 罷免吳爭第一百十一章 抱着金飯碗討飯第一百七十章 惶惶渡海時,哀哀遺民淚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一拍即合第九百四十四章 再戰金川門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驅虎吞狼?第一千六百十五章 張良計和過牆梯第二百五十三章 撤往平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