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真是坑嗎?

此時民衆需要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證明自己對的機會。

他們渴望一種渲瀉的途徑——面向敵人,衝上去,將自己滿腔的熱血,流乾!

爲流乾,而流乾。

這是一種精神,如同石灰吸水、飛蛾撲火一般,“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種力量是強大的,無堅不摧的,可摧毀敵人,也會摧毀自己,摧毀一切。如同後世建國初期、韓戰之時,那種人人激昂亢奮的情緒。

這種力量非常危險,如同在燃燒生命,它需要引導,正確的引導。

然而,吳爭在江北,他只是從送來的邸報上知曉此事,沒有親身感受到這種熾熱的氛圍。

如果吳爭在杭州府,那麼,他會迅速意識到這種亢奮的原因,從而採取相應的措施去引導或者疏導。

但這次的民衆運動,確確實實地奠定了北伐軍此次打一場決戰的物資、人心基礎,使得大將軍府迅速聚集起與清廷硬撼一場的實力。

否則,吳爭發動這場事先“毫無準備”的大戰,正落入了多爾袞的算計之中。

世事往往如此,再毒的毒藥、再深的陰謀,遇上熾烈的火、足以碾壓的實力,都會粉身碎骨、煙消雲散!

當然,這是後話了。

……。

這場民衆運動,波及到了大將軍府轄下每一個府、每一個縣、每一個鎮及裡鄰。

但它確實創造了一個奇蹟,吳爭發佈的徵兵令,在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內,募集到了十萬新兵。

與其說是徵兵,實際上,都是志願入伍。

當然,這其中有不少是違規的。

譬如,新兵中招進了學生兵、獨子、兄弟二人以上同時服役等等情況。

這,其實是一種揮霍和浪費,有窮兵黷武之嫌。

吳爭後來,是知曉這種情況的,但也沒有去堅決糾正。

因爲此時的吳爭,心裡已經有種與清廷決戰的打算了。

決戰,其實不是單方面的,自己想打,敵人不想打,就很難打得起來,最多隻是一場攻防戰。

可現在,敵人想打,自己又爲何要退!

對吳爭而言,傾巢之下,安有完卵?

再珍貴的東西,一旦敗了,就是敵人的。

與其資敵,那不如拼個精光!

這個心思,決定了吳爭在此時,已經是不擇手段了。

事實上,泰州衛在淮安城下,確實打到了非常艱難的地步。

能將一支成建制、裝備齊全、三萬人的泰州衛,且還是吳爭親自坐鎮的情況,硬抗到這種境地,這已經說明,其中非常有問題了。

二萬大軍,大小口徑六百門火炮,連攻六日,淮安城依舊紋絲不動。

連泰州衛傷亡已經達到三、四千人,城中守軍哪怕是滿八旗,恐怕也該潰了。

可事實上,城頭,就在那,看得到,就打不下來。

每當炮火漸息,泰州衛將士攻城之時,數百鐵甲兵,生生用身體將我方士兵撞下城頭。

每當吳爭組織起“敢死隊”,以裝甲車(板車堆上溼棉被)爲掩護,想靠近城牆,掘坑用火藥炸燬城牆之時,城頭上就會下一場箭雨、石雨、滾油雨。

以至於六日下來,城前空地上,已經種滿近二尺高的“莊稼”,密密麻麻地全是箭矢。

剛開始的時候,吳爭還惡趣味地對將士們講,這若是換作一千多年前,那就沒孔明什麼事了,瞧瞧,這滿地的箭矢,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哪還用“借”?

吳爭甚至還覺得,這是好事,城中器械再齊備,箭矢這樣使用,總有用竭之時。

可三日打下來,吳爭就發覺明顯不對勁了,城中還真有用不完的箭。

淮安、大河兩衛,不但有各自獨立的造船廠、軍械局、教場及衛學等設施,還擁有六百石以上漕船近四百艘,這運力足以將一支數萬人的軍隊,一次性啓運。

城中單人口就有百萬,只要有鐵,理論上是可以製造出用不完的箭矢的。

同時,吳爭也意識到,大運河理論上可以爲淮安城帶來源源不斷地補給和兵員。

這也就是吳爭之前不願意攻淮安的最主要原因,可結果,蔣全義的執拗,讓吳爭不得不正面面對這塊硬骨頭。

其實這時候,想停,怕也停不下來了。

打蛇不死,必遭反噬!

要麼不打,打就打徹底了。這是吳爭的執念。

吳爭不是不知道變通,也不是非要攻淮安南門。

關鍵是,淮安西、北、東三個方向,都是敵人的地盤,泰州衛只能擊破南門,才能形成突出部。

被蔣全義派去沿洪澤湖迂迴包抄的三千人,被敵人騎兵在清江浦伏擊,不得不原路退回。

自此,敵人在武家墩至清江浦設防,連想包偷襲都沒有了可能性。

仗打到這份上,已經不是說撤就能撤得了的了。

也讓吳爭心底的火氣被激發上來了。

那就是打,打到山窮水盡爲止!

……。

第七日,從高郵趕來的方國安一支三千人的偏師到了。

三千人,對於戰局起不到什麼太大的影響,也就了勝於無。

今日吳爭停止了泰州衛攻城,只是下令對城頭實施不間斷炮擊。

這種僵持的局面,令人非常壓抑。

吳爭只能等待,等魯之域從鹽城方向傳來捷報,想以此來打破僵局。

只要鹽城被攻克,那麼魯之域就能率師西進,向淮安東門進行合擊,這樣城中守軍就需要分兵,自然,南城的防禦力就下降了。

……。

然而第八日一早,吳爭沒有等來魯之域從鹽城方向傳來的捷報。

反而等來了魯之域攻鹽城受阻的消息。

戰報上說,吳淞衛在鹽城以南范公堤一線,遭遇了敵軍至少不下二萬人的頑強阻擊,連續交戰三日,進展緩慢。

同時,魯之域提到,敵人是成建制的火槍兵,使用的火槍也是新式火槍,且裝備了不下百門火炮。

吳淞衛渡江千里北上,缺乏壓倒性的火力優勢,無法迅速突破敵人事先構築的陣地,陷入僵持。

吳爭終於意識到,這或許就是,多爾袞給自己挖下的又一個坑了。

第一千四百十七章 貪得無厭第五百二十四章 躺着都中槍第四百七十三章 荒誕而令人唏噓第四百五十六章 福州變局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統戰,其實也是武器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敵佔之地的人心第九百七十五章 一念之差第三百二十三章 是真太子嗎?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崖鎮大捷(二)第一百五十章 火炮專家第六百零三章 嚴重的誤判第四百十章 鎮國公好氣派!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銀子,永遠是頭等大事第六百九十二章 半娘徐老的聖母皇太后第八百二十六章 衙門前的血戰第六十二章 不丟人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整訓令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是自誤嗎?第九百八十八章 閹豎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反目成仇?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見證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誰入了誰的坑?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大西軍之變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實話第七章 首戰告捷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殺陳錦第四百十五章 整編舟山水師第六百八十四章 江防被突破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坑第二百五十六章 長江水戰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七星島海戰(三)第九十五章 大捷?!第四百六十八章 戰爭尾聲第八百二十二章 老朽有自知之明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烽煙四起(一)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爲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嗎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誰纔是真正心中恐懼之人第二百七十章 借道入山寨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立場第一千零二十章 一戰盡沒第一百七十一章 風雲變幻第八百六十四章 是金子,到哪都會發光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欲擒故縱第二百七十八章 誤會引起的騷亂第三十五章 密信第一千零三章 能和我說說心裡話嗎第一千五百十七章 有個女子在演講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倒吳運動第九百二十四章 王之仁壯烈殉國第一千零十二章 雖死,無憾!第一百二十八章 紅衣大炮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有點意思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成長的煩惱第八百五十八章 亮麗的風景線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事大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我就要殺了他第六百八十八章 危在旦夕第五百九十二章 王一林的心眼第七百零二章 沈致遠說,這是個陽謀第六百六十四章 也太能折騰了第二百八十九章 他只能答應!第四百九十章 馬士英暗中“投清”第四十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誰是好人?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母子反目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事有反常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醴陵會盟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謎之自信第八百十一章 城中真隱着一支軍隊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大的軟肋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最難辨識的就是人心第五百四十四章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第三百七十五章 莫稱王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廬州、安慶第五百五十二章 果然是人老成精第七百八十章 蛇鼠一窩第五百零七章 這叫什麼事兒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海州之戰(一)第八百八十七章 義貞一品夫人第二百三十四章 爲得何嘗不是江山社稷?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吳爭很忙第六百六十八章 賣天價地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我來攪局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南北三個戰場(一)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軟肋第三百十六章 自求多福吧第九百零一章 請君入甕第八百八十八章 逼降招安第一百七十五章 謀劃政變第四百三十五章 王得仁降明第六百二十二章 紹興城再度易手第一千三百章 妥協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一切充滿着變數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再戰海州(四)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訛詐!第一千一百十八章 誰更小人?第八百四十六章 錢翹恭的騎槍兵第八百五十一章 你是來砸場子的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是自誤嗎?第六百六十五章 財政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