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各有打算

但現在,已經有些不同了。

泰州衛在蔣全義手裡,已經超過半年了。

武器裝備,吳爭刻意地優先補給泰州衛。

對於蔣全義,吳爭非常容忍,每次蔣全義出現“大逆不道”的戰場違令、擅作主張,吳爭對他的懲罰,永遠都停留在口頭上。

這就是所謂的“養將”,養他的脾性、養他的忠誠、養他來日,終成大器!

一個什麼樣的主帥,帶出什麼樣的將領,這話不對!

但一個什麼樣的將領,帶出一支什麼樣的軍隊,這話不容否定!

蔣全義,終於給吳爭捅了個瘻子,大瘻子!

……。

徐州府。

從古至今,兵家必爭之地。

不管是明朝,還是清廷,在此都囤有大量軍隊。

因爲徐州府四通八達,西河南,東淮安,南應天、北山東,最關鍵的是,徐州府是大運河的中樞,無論是軍隊運輸還是商貿,無可替代。

阿濟格如今志得意滿。

雖然提出要朝廷冊封“皇叔親王”,被多爾袞一口拒絕,但此次被多爾袞允准,受封靖南大將軍,統率徐州八萬駐軍,這讓阿濟格心中歡喜。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有這八萬大軍在手,加上此時他自己手中的正藍旗(阿濟格在此時是正藍旗小旗主。多爾袞死後,順治對原是多爾袞的正白、鑲白二旗和阿濟格的正藍旗動手,阿濟格所屬的佐領分別撥入了正白、鑲白二旗,將鑲白旗交給了豪格的兒子富綬,變相替豪格報了屈死之仇),這等軍力,已經可以與多爾袞抗衡了。

也就是說,從此時起,滿清朝廷中,又有了一個隱性的攝政王了。

阿濟格雖然野心夠大、心性粗魯,可戰場上馳騁了三十年,必要的城府,還是具備的。

他一到徐州,就開始宴請士族、鄉紳。

連續三日燈月交輝、笙歌徹夜。

對傳來的緊急軍報,視若無睹。

席間有人問,大將軍不理會南邊戰事,日夜宴請,是成竹在胸嗎?

阿濟格回答了一句話,“本王兵鋒指處,所向披靡……區區南蠻小賊,本王還沒將他放在心上,諸位只管暢飲就是!”

話說得很自信、很豪邁,可阿濟格不傻,心裡早有盤算。

大軍一旦出動,只有兩種結果,一種自然是兵至亂平,北伐軍被擊退回長江南岸。可問題是,自己還能掌控徐州這八萬大軍嗎?靖南大將軍不是個常設將軍位,是個臨設的,一旦戰事終結,這將軍位自然就取消了。

好不容易吃到嘴的肉,就這麼吐回去?

自然不成!

另一種,大軍出去之後,被擊敗……當然,這種可能性很小,阿濟格心裡斷然否認。

可萬一呢?

真要敗了,自己不但沒落下好,還得被治罪。

徐州八萬大軍一旦有失,那沿海,黃河以南,朝廷再無抗衡北伐軍的軍隊,這個罪過,想想都能讓人不寒而慄。

阿濟格不傻,哪肯爲他人作嫁衣裳?

所以,他的選擇,就是穩坐釣魚臺,在徐州日日飲酒作樂,大肆搜刮浮財。

大不了,揚州府一片糜爛,區區一府之地,對阿濟格來說,無所謂。

可北伐軍敢繼續北上嗎?

真要北上,那就果斷截斷它的後路,一戰奠定自己在朝堂上又一個戰神的地位。阿濟格嘴角露出了一絲笑意。

……。

二月初三。

戰爭開啓的第八天,吳爭到泰興的第三天。

吳爭還在思忖,他無法權衡出一個既可以吃到肉,又不會陷入決戰泥沼的好辦法。

而晌午之後,從興化城來的傳令兵送來急報,蔣全義率己部一萬人,於昨日戍時出發北上,經時堡,攻略寶應,其餘部一萬人,作爲第二梯隊,在今日凌晨出發,泰興衛駐守興化城僅餘一萬人!

吳爭聞聽,大怒!

這就不是普通的擅作主張了,吳爭能容忍的是,蔣全義在戰術中的擅作主張,而不是戰略!

在主帥還沒決定怎麼去打這一場的時候,將領以擅自行動來脅迫主帥按他的思路走,這已經不叫違規,叫犯罪!

吳爭摔碎了三、四個碗盞,踢倒了五、六個凳子,最後掀翻了桌案,連縮在邊上一聲不吭避馬士英,都被殃及池魚,無端捱了吳爭不少罵。

吳爭確實在憤怒。

養將養將,養出了一頭喂不熟的白眼狼了!

吳爭爲何暴怒?

因爲他找不到始作俑者,如果此時蔣全義在面前,吳爭激怒之下,很可能就一聲令下……打爛蔣全義的屁股!

生氣歸生氣,憤怒歸憤怒,二萬大軍不容有失!

吳爭發泄之後,隨即冷靜下來,盯着寶應思忖起來。

以泰州衛的戰力,拿下寶應不難。

南面有高郵方國安軍團做爲屏障,暫時並無直接威脅。

唯一擔心的是,如果阿濟格出動徐州大軍,再輔以鳳陽府清軍作爲側翼,那戰局就會瞬間混亂起來,那就很可能會演變成一場決戰。

不能冒這樣的風險!

吳爭立即下了一連串令。

“急令蔣全義拿下寶應後,攻擊立止!”

“令方國安率部北上,至槐樓策應泰州衛!”

“令長林衛迅速探明徐州、鳳陽府敵軍動向,立即回報!”

“令池二憨部即刻渡江,接替江都防禦,並派出有力之一部,進駐高郵。”

“令魯之域加快速度,佔領鹽城!”……。

……。

應天府。

奉天殿。

時局唯艱,再次接任首輔的黃道周上奏道:“吳王急傳奏摺至京,北伐軍將渡江北伐,懇求朝廷配合出兵,克滁州、復鳳陽……。”

朝堂一片寂靜,所有眼睛都在望着朱媺娖。

之前剛剛平定宗室之亂的朱媺娖,有些激動。

她盼這一天,盼了五年了。

可這一天真的來到面前時,朱媺娖有些措手不及。

朱媺娖腦子很亂,一時無言以對。

此時,秦王朱存釜出列道:“本王聽聞,吳王此時調兵渡江,其實並非爲了北伐,而是爲了松江軍工坊被炮擊之事,吳王認爲是清廷策劃了此事,爲了報復,才悍然開戰……本王認爲,不但不能答應吳王,要朝廷出兵的請求,還因降旨訓斥,以一己之私,破壞停戰協議,致使剛剛太平下來的江南各府,又得遭受戰火荼毒!”

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匹夫殺人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硝煙散去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文人的嘴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無良的趙史第三百三十二章 錢多也發愁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再戰海州(四)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宋應星來投第一千零七十章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老馬,你立功了第九百二十九章 一場本不該發生的民亂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文人的嘴第七十一章 不能死社稷,何苦監國?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存在即有理第四百九十六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九十五章 顛覆了自己的認知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實話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薑是老的辣第三百十三章 海邊小城第三百二十四章 馬士英的選擇第六百五十一章 將錯就錯第一百零四章 不醉無歸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重提舊案第五百八十五章 牢騷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誰是那隻儆猴的小雞第四百三十八章 誤打誤撞,各有錯着第四百六十七章 擁立第四百四十四章 金聲桓獅子大開口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父子之情第一千二百章 急需戰略互信第八百章 這是命令第一百五十三章 吳爭的意圖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錢肅樂的剛直第八十六章 這世道,想做事真難。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擇才而用第八百十八章 案情原委(二)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被權力污染了的親情第二十七章 你不會是看上人家婢女了吧?第二百三十四章 爲得何嘗不是江山社稷?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風雲突變第五百六十九章 值嗎?第一千三百十四章 吳、晉聯姻?第六百八十二章 你想要朕怎麼做?第二百五十章 戰場瞬息萬變第三百二十二章 私怨高於國仇纔是主因第五百六十五章 我們還能上岸嗎?第一百七十五章 謀劃政變第五百三十三章 這理得說明白嘍第四百零五章 霸道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嶽小林撿了個大便宜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小人物辦大事第七百六十九章 吳爭練兵(八)第六百九十八章 南蠻子,好大的口氣第四百七十四章 劫富濟貧之說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歸屬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就是陽謀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柳如是是個奇女子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淮安守將祖大弼第一千六百十一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二十六章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第五百五十一章 佩服,佩服!第九百九十三章 渡河反攻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訛詐!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還有人不服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敵佔之地的人心第二百五十二章 應天府光復第五百七十七章 國策和國本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誰敢?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舐犢情深第六百九十八章 南蠻子,好大的口氣第五百八十一章 你馬屁拍得卻不夠高明第五百九十七章 她是在考驗我第四百七十一章 繼續和談第五百七十五章 江南軍校第八十八章 讓人窩火的錢翹恭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原來如此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戰術欺詐第八百六十五章 吳爭在不斷地落棋第三百零四章 賺取博洛第二百三十五章 紹興府難得地形成統一第六百五十章 金聲桓的小算盤第三十六章 密信遺失第五百六十章 清理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事有反常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聖旨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實話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人走茶涼第三百十四章 疏財的朱以海第五百五十九章 明社第九十五章 大捷?!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運籌第一千二百十二章 或許,有一人第二百五十三章 撤往平崗山第六百十三章 朕小看你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多鐸派人說降第一百十三章 時局有變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飛雲橋之戰(一)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父子之情第六百三十七章 這女人……嘖嘖。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