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大西軍之變

孫可望這就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永曆之前確實想逃,那是因爲被孫可望圈禁着,可眼下,朱由榔翻身做了主人,那還逃什麼?

正是孫可望根本沒有預料到李定國敢於遠離安龍府,在八部山設伏。

所以,當李定國的伏兵,突然從埋伏點同時現身,發起進攻時,孫可望所部表現在的狀態,那叫一個亂。

將在找兵,兵在找將。

將聽不懂孫可望的命令,兵聽不到將的命令。

甚至有人持着鋼刀,四處打聽“我的刀呢?”

這種場面,讓李定國的伏兵面面相覷,衝到不到一里處,自動就停下了。

咄咄怪事啊,趁着敵人混亂,不正好一舉沖垮嗎?

可問題是,在士兵的心裡,對面不是敵人,而是,同袍。

下不去手啊!

好人有好報,仁慈只要選對人,回報也是豐厚的。

以德報德,以直報怨,人心都是肉長的。

孫可望隨即從慌亂中冷靜下來,喝令將領立即組織防禦。

可不想,麾下將領們,竟同時抗命。

孫可望大怒之下,下令殺人立威,但他的親兵,迅速被將領們控制起來,解除了武裝。

這是要造反了!

當白文選帶着左軍主將馬唯興,在陣前大喝“歸順晉王、聯明抗清”的口號時,孫可望衝士兵紛紛脫掉號衣,跪地高喊,“歡迎晉王”、“歸順晉王”!

一時間,數萬人的喝聲,在十餘里方圓內,聲勢震天。

數裡外,李定國、劉文秀聞訊,策馬而來。

孫可望聞聽外面如此聲勢的大呼,臉色慘白,他知道大勢已去,偷偷往外溜。

白文選眼尖,指着孫可望大喝道:“孫賊要逃……!”

不想,被趕來的李定國制止。

劉文秀反對道:“二哥,今日不殺孫可望,他日你我定會死於他之手。”

李定國喟嘆道:“他已經落魄,便放他一條活路吧……兄弟鬩牆、反目成仇,已是人間慘事,何必非要置他於死地呢?”

劉文秀見勸不進去,不想在數萬將士面前扮惡人,也只能不說話了。

這場雙方加起來超過十萬人的大戰,最後竟然一矢未發,不殺一人,確實是世間少有之事。

李定國由此真正掌控了大西軍主力,整編孫可望散於各府的軍隊,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而孫可望,在李定國的私縱下,帶着百騎,向東北方向逃竄。

以至於在山窮水盡之時,進入湖廣降清,想向清廷借兵復仇,這是後話。

……。

蔣全義還真不是想給他敬愛的吳王捅瘻子。

雖然吳釹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囑過蔣全義、魯之域等三路將領,說大將軍府沒有餘錢供北伐軍打一場超過一個月的戰爭,讓大夥兒省着點,別惹事,見好就收。

嘖嘖,聽聽這話,吳爭就算五年帶兵,四年高位,三年王爵,可他的骨子裡,依舊是“目光短淺”的補破襪子的主。

哪怕是李自成、張獻忠,他們一旦聚起人來,可不管什麼根據地,打出去,以戰養戰便是了!

可吳爭卻不一樣,他想着整固根據地,時刻惦記着自己的這一畝三分田。

真要豁出去打一場你死我活的決戰,老實說,吳爭還真豁不出去。

如今的吳爭,可不是五年前那哨官了,治下十幾府的土地,一千多萬的人口,相當於明朝一個承宣由政司了,能說舍就舍了嗎?

這纔是吳爭瞻前顧後、優柔寡斷的主因。

其實,什麼補給、什麼財政、什麼軍械生產,那都是藉口,吳爭之所以不北伐,無非就爲了七個字——爲他人作嫁衣裳。

吳爭不想爲他人作嫁衣裳,拼死拼活北伐成功之後,精銳打殘了,讓別人來摘桃子。

這“別人”有三,義興朝、永曆朝,還有南面的鄭成功。

軍隊打殘,不是說恢復就恢復的,到時,三路人馬鬨然北上,吳爭是與他們反目而戰呢,還是將勝利果實拱手相讓呢?

如果他們是真的可以引領漢族走向輝煌,那讓也就讓了,按吳爭的說法,以他的實力,走到哪不能另開一片天?

率軍渡海西向,說不定就沒有日後“A國”啥事了。

可問題是,不管是眼下的義興朝、永曆朝和鄭成功,都無法擔起這副重擔,至少吳爭是認爲他們沒有資格的。

這資格,說得是他們從順天府陷落、崇禎上吊之後的作爲。

而吳爭更擔心的是,大將軍府眼下所取得的軍事、財政、正治上的成就,會被徹底一掃而空,重新回到之前的作派,這是吳爭無法容忍的。

所以,吳爭一直在拖延,至少已經拖延了一年時間。

正如吳爭在說的,北伐不難,難得是北伐成功之後。

這場反擊戰,是吳爭意氣用事,與他心中的戰略部署,是格格不入的。因爲這場戰爭非常敏感,就算有多爾袞挖牆角、設陰謀、搞破壞的證據,可畢竟人家沒有破壞停戰協議。

相反,破壞停戰協議的是吳爭自己。

有道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淹,敵人用陰謀,那就化解它,再用陰謀反擊過去便是。

其實吳爭自己不也向江北派遣、安插了大量細作嗎?

所以,吳爭悍然開戰是沒有“道理”的。

可吳爭從來都只講自己的道理,特別是手掌強大北伐軍之後,這世上也只有他的道理了。

當然,北面、南面三方勢力肯不肯聽是另外一回事。

可作爲部下,蔣全義確實是聽進去了。

蔣全義不但聽進去了,還認爲自己是爲主公的利益着想。

既然要打,又不能打大戰,還要吃到肉,畫出了這樣的圈子,讓蔣全義認爲,以泰州衛的實力,幹出去,然後再慢慢收回來,他相信自己做得到,且戰且退,這樣,戰場的主動權就掌握在他的手裡,想怎麼退就怎麼退,想什麼時候退就什麼時候退,想退多少就退多少。

如此,他所理解的,吳爭的所說的既要吃到肉,仗還不能打大,這樣的戰略佈局才能實現。

而且,等再一次停戰談判之時,己方就有了談判桌上的主動權。

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二百十四章 三反之政,烏乎不亡?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突圍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無巧不成書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醴陵會盟第三百三十七章 一石三鳥第二百三十四章 爲得何嘗不是江山社稷?第一千五百十九章 散了吧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你說你不知,我信!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託孤?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恐嚇第七百十三章 吳爭想換回沈致遠、錢翹恭二人第九百六十七章 與子同遊,動輒覆舟第四百十章 鎮國公好氣派!第十一章 就算你長得再美第二百十五章 吳勝兆在猶豫第四百零四章 你們愛咋咋滴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原來如此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先聲奪人第七百九十二章 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整訓令第一千二百十一章 你我皆可死,唯他死不得第四百三十章 戰爭暴發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那就殺了吧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馬士英的執着第八百九十七章 誰是雛?第六百九十九章 最簡單的道理,往往最難做到第一百零五章 攻守同盟,互爲犄角第八百六十章 張煌言上門興師問罪第三百四十九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趁它病要它命第二百二十七章 天大的誘惑?第三十二章 吳爭,你好狠心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風雨欲來第六百五十八章 錢肅樂終於改變第六百九十三章 是和是戰,諸公就沒有一個定議嗎?第四百十三章 擊沉它第四百六十八章 戰爭尾聲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什麼人哪?第五百三十五章 種子終於發芽第九百九十章 尼堪的野望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衡陽鎮狙擊戰(一)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是真,是假?第二百一十章 吳勝兆服軟,松江府光復第九百十五章 風滿樓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烽煙四起(二)第六章 只有陳勝,沒有吳廣第二十一章 說好的把總、千總呢?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女生外嚮第一百三十四章 黑白顛倒第九百十章 曉看天色暮看雲第一百九十七章 低買高賣,與夷通商第四百九十八章 相互試探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天府之變(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錢肅樂終於改變第二百五十七章 打不動了,停戰?!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是策反嗎?第二百四十三章 強攻常州城第八百五十七章 爾虞我詐第三百七十六章 平衡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大的軟肋第五百十九章 梟首!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三十八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九百零二章 是你不配!第三百四十一章 要槍,還要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錢翹恭的選擇第四百七十五章 理念之爭第一百四十章 方國安不聲不響撤退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逼宮?第二百七十七章 事出意外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結髮夫妻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託孤?第五百五十九章 明社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何樂而不爲第一千四百十七章 貪得無厭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三年後的再見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心急如焚第三百零二章 從海上突圍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第六百四十四章 我就要殺了他第三百四十八章 我是吳小妹第四百七十七章 肯定是被打得鼻青臉腫的那個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計劃跟不上變化第四十三章 我若食言,猶如此盞!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朕知曉了第三百三十六章 本候不是伯樂第七百七十七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八百四十四章 老實人沈廷揚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錢肅樂幸運逃脫第六百四十八章 死戰!死戰!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我要贏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我來攪局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落子無悔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湖陵城之戰(二)第一千六百十七章 鄭森“病了”第三百四十四章 他也難啊!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咄咄怪事第四百十七章 登陸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