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興化戰役(一)

巴山,瓜爾佳氏,鑲黃旗人。

襲其祖父巴岱的世管職,由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這個人,不管是心性,還是才能、本事,具有滿族人的典型。

好勇鬥狠,每戰必身先士卒。

明清大淩河一戰,滿清梅勒額真屯布祿、牛錄額真郎格等戰沒,巴山率百騎馳直衝入陣,硬生生地奪回了幾人的屍體。

憑此功巴山授牛錄章京,後因功擢升甲喇額真(一甲喇爲五牛錄,甲喇額真之上,就是固山額真)。

由此可見,此人是員勇將、魯將。

君子欺之以方,小人誘之以利,魯勇之人,當逼迫之。

蔣全義深譜此道,悍然下令進攻。

但其實,蔣全義是極其保留的,他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對自己的生死看淡了,可對麾下將士的命,看得比他的命更重。

蔣全義經常自問,我,爲何還活着?!

因爲有人替自己死了,所以自己能活着。這是蔣全義得出的答案。

這樣的人,怎會莽撞地去以少擊衆?

自然,蔣全義的攻,是逼迫,是誘敵。

蔣全義在泰州駐守的日子裡,早已瞭解過巴山此人,甚至哪一日,巴山在興化城窯子裡,找了哪個姑娘,蔣全義都知道的絲毫不差。

以六千人悍然進攻八千人駐守的興化城,是個人,都得怒!

太他X看不起人了不是?

就算手下是八千頭豬,那也得拱你一個大馬趴不是?

巴山果然怒了!

他聽不進左右偏將的勸阻,毅然率一千八百騎兵,出城迎戰蔣全義。

其實,巴山並不象表現的那麼魯莽,他已經算謹慎的了。

清騎對明軍,對面就算是兵力再翻一番,一千八百騎兵也能夠犁上兩個來回。

可魯勇之人,定是認死理的。

既定的觀念,很難改變。

也是,順風仗打慣了嘛,從清軍入關,試看天下,誰能匹敵?

可惜……可惜啊。

蔣全義雖然沒有大炮,可有小炮,就是那種靠彈力發射的改良虎蹲炮。

小炮數量還真不少,八百尊。

從各衛改編成北伐軍時,軍隊的編制就已經規範化。

北伐軍採用的四四制,四小隊(班)爲一排,每個排擁有一個炮隊(四門小炮)。

也就是說,每五十人中,就有四門小炮。六千人,就有近五百門了。

小炮可以拆卸成炮管、基座兩部分,便於攜帶。

而蔣全義此次有備而來,他聚集了八百門小炮,就是爲了對付興化城的巴山。

誘敵出城,以密集炮火覆蓋之,就是吳爭一直提倡、強調,面對清騎的典型打法。

蔣全義深譜此道。

北伐軍集結於泰州,興化城首當其衝,守軍自然是嚴陣以待。

巴山調動騎兵,其實只是一種說法,因爲騎兵早已待命。

從十里之外,火槍兵的衝鋒,至城牆是需要時間的。

當然,巴山是絕不會在乎,雙方在城外發生碰撞的,他巴不得能發生碰撞。

北伐軍在距離城牆三裡地的時候,南城門霍然大開。

騎兵以五縱列向外涌出,然後向左右迅速散開。

一千八百騎兵有多大規模?

如果不站在高處,怕是看不到首尾。

這本身就是一種武力的震懾。

而清騎出城迎敵,北伐軍士兵如何應對?

全趴下了。

巴山見了,那是哈哈狂笑。

原來南蠻子號稱的“北伐軍”,就是這德性?

這能擋信鐵騎兵衝鋒?

巴山迅速止住笑,揚着彎刀,厲聲大喝道:“兒郎們……我大清的勇士們……隨本將軍碾碎這羣無膽南蠻子,攻進泰州府,攻進應天府……殺啊!”

鐵蹄飛揚,戰馬馬蹄揚起陣陣的塵土,瞬間籠罩了數裡方圓。

“隆隆”的蹄聲開始轟鳴,形成了大地的共振,如同演練場中,無數同時擂響的激昂的戰鼓聲,震撼人心。

三裡的距離,彈指之間。

然而,就在這“隆隆”的蹄聲響起之後的一瞬間。

又一陣“隆隆”聲從趴在地上的北伐軍身後響起,一樣地轟鳴。

甚至,迅速蓋過了一千八百戰馬的蹄聲。

炮彈,如同暴雨般地灑下,足以淹蓋這羣滿清勇士。

其實,這種炮彈的威力非常小,小到只能涉及方圓二、三丈的距離。

甚至於彈片無法擊穿鐵騎身上的鐵甲。

但,蔣全義選擇了一個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形成了局部的密集覆蓋,這就是名將的雛形。

清騎以五縱列出城門,就算左右散開,以三裡的距離,怎麼可能做到疏散?

巴山的用意,無非就是衝擊和碾壓,又怎麼可能會刻意地去控制騎兵密度?

韃子本來就不擅長陣列,打仗靠得就是一個字——衝。

這是他們的天生優勢,以攻爲守,無往而不勝。

但,兵器的剋制,也是先天的。

特別是刻意地剋制,那效果就會成倍的擴大。

閉上眼睛,去體會那種被八百門炮齊射的酸爽吧。

這就是一場人爲的“災難”。

虎蹲炮的優點,不是它的威力,而是它發射快,如同此時西歐的速射炮。

一分鐘就能打三、四發,甚至在十二發之內,不需要清理炮管。

這是一場鐵雨,飛濺的彈片,就算擊不穿騎兵身上的鎧甲,也足以嵌入戰馬的內腹。

腥、風、血、雨,毫不爲過。

清騎甚至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完全地被籠罩在這五、六裡方圓之內。

除了戰馬的嘶鳴、混亂的嚎叫、悽慘的哀號……再沒有人可以逼近咫尺之外的趴在地上的北伐軍士兵。

這個咫尺距離,僅僅爲百步。

這個距離,便是生死線,清軍難以逾雷池一步。

出城前豪言壯語的巴山,在第一輪炮彈爆炸時,就被受傷的戰馬甩下,幸虧戰馬馬腿受傷,否則,戰馬發狂的速度,得拖死他。

但這也讓巴山逃過了一劫,不得不說,戰馬是通靈性的,它們有着先天的避險功能。

可奇怪的事就這麼發生了,或許戰馬是被炸暈了頭了,當巴山的戰馬,一瘸一瘸地拖着已經昏迷的巴山,來到北伐軍陣前數十步時,所有人都愣了,就算什麼?臨陣投敵了?

第一百七十一章 風雲變幻第四百七十二章 朱媺娖提了個條件第一百九十章 這女人有些本事第五百十五章 兄長,保重!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李顒舌戰雙儒(一)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瘋了第四百四十章 周大虎到了第二百零六章 這老頭還真有點童趣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教唆(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想食言自肥,羞辱我錢家不成?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能奈我何第五百七十八章 這不是前朝寶鈔嗎?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點到即止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種瓜真能得瓜嗎第三十三章 愛死不死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舌槍脣箭第四百十八章 帝王無情義第二百七十五章 朱媺娖要北遷第九百六十四章 官商勾結第十一章 就算你長得再美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平叛第一千四百十五章 小林騎第二百八十八章 吳老爹是個明白人第四百八十一章 畫餅第七百六十八章 吳爭練兵(七)第五百七十四章 被坑的衛匡國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漢明銀行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醴陵會盟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湊份子原來是這意思第三百三十六章 本候不是伯樂第五百八十九章 劍,有了自己的想法第三百零八章 命不該絕第六百八十八章 危在旦夕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錢肅樂被追殺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四百零九章 決定出兵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陳永華的糾結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間自有真情在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運籌第四百三十九章 戰局發生轉變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撿了個名士(二)第五百八十八章 人生何處不冒險?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讓條路?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你,盡力了嗎?第二百七十五章 朱媺娖要北遷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陳錢山水師第九百五十一章 二百里奔襲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莫等待第六百五十七章 追贓助餉纔是大順朝的敗亡原因?第四百九十章 馬士英暗中“投清”第五百十八章 再殺一個固山額真第九百二十一章 撲朔迷離第一千四百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意料之外第七章 首戰告捷第七百十九章 本公年少氣盛,怕捺不住自己性子第四百九十五章 有奸細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以強擊強,最能摧毀敵人的意志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兒孫自有兒孫福第一千四百十三章 臨陣換將第七百五十五章 可扶則扶,不可扶則廢第二百七十章 借道入山寨第一千五百十三章 我兒威武!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有沒有必要第三百六十五章 應天府之變(八)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歸屬第四百十四章 收復紹興的日子不會太遠了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路遇奇葩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坑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劉放的豐功偉績第四百九十七章 馬士英醒悟得晚了些第九百五十五章 準備痛打落水狗第八百章 這是命令第六百九十四章 疼得令人發抖、羞得沒臉見人第九百零四章 事關生死,不可大意第二章 與韃子爭,其樂無窮第二百六十四章 洪承疇吃癟第四百九十章 馬士英暗中“投清”第一百八十一章 孤不做這監國了第二百十九章 人都喜歡笨人第六百零四章 需要打破僵局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先聲奪人第一千零二章 爛攤子第三百四十四章 他也難啊!第四百六十一章 丹陽之戰(一)第四百八十一章 畫餅第八百十六章 黃駝子出獄第二十七章 你不會是看上人家婢女了吧?第二百二十八章 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破局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此時的鄭森還年輕第四百三十七章 猜忌是顆見風就長的種子第八百五十七章 爾虞我詐第七百二十四章 智者千慮罷了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南北三個戰場(二)第七百零五章 這得多熱鬧?第九百六十三章 騙局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隻小狐狸第二百三十七章 多鐸派人說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