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十七章 晉王

在李定國與黃應運決定李海嶽終身大事時,有欽使到來。

欽使這些天來得有些勤,特別是孫可望派兵暗殺了十幾個擁戴永曆的朝臣之後,欽使來得就更加勤了。

也難怪,永曆帝如今的日子,是真得不好過,民衆都知道,當今天子,是無土無兵無銀的皇帝。

好不容易,身邊聚集了幾十個臣子,不想被孫可望這廝,派軍隊暗殺了。

永曆帝就象是,被孫可望圈養的一隻小鳥。

見到李定國這根救命稻草,那不得緊緊攥在手心裡?

不過這次欽使來,顯然有些不一樣。

欽使要李定國接旨前先沐浴焚香,之後,才鄭重其事地從胸取出一疊黃綾來。

這黃綾上浸出的斑斑血跡,讓跪在地上的李定國和黃應運,不由得震驚。

血詔!

這是要鬧哪樣?

在李定國和黃應運驚愕互視下,欽使開始宣讀。

永曆詔書中,列舉孫可望目無君父、囂張跋扈、自封秦王、盜寶矯詔、戧害忠臣等十數條罪名,欽使讀了有半柱香的時間。

後面,永曆言詞懇切,急召李定國前往安龍府護駕,並授李定國臨機決斷之權。

安龍府,原本是安隆所,是洪武年間設的一個千戶所。永樂時,升千戶所設城,改名安龍城。

孫可望挾裹天子,爲安永曆帝心,美其名曰,安龍府。

可府哪能叫叫就成府了?

一沒人口,二沒商貿,三無錢糧。

連駐守的軍隊,都是孫可望的人。

可永曆帝能有什麼辦法,有道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這詔書,其實對普通人來說,屁用沒有,什麼叫臨機決斷之權?

就是說,只要你肯前來護駕,做任何事,朕都給你託底,有什麼黑鍋,皆由朕來背。

這一句是空話,此時的永曆能託誰的底,託得住嗎?能給誰背鍋,抗得了嗎?

但李定國是性情中人,他聽着欽使的誦讀,早已激動地伏地,痛哭不起。

都說君子欺之以方,英雄欺之以義。

李定國當着欽使的面,誓言要爲永曆帝剷除奸逆,反清復明,恢復河山。

……。

正月十八,當天夜裡。

李定國夜行三百里,去普安州找了駐守的撫南王劉文秀。

李定國將永曆血詔展示給劉文秀之後,道:“三弟,陛下苦孫可望荼毒已久,此時已是不可再忍了……我意欲奉旨討賊,前往安龍府救駕,寧負孫可望,也不負陛下!不知三弟意下如何?”

劉文秀有些意外,十天前,李定國已經和他商議過,與孫可望決裂、共扶天子之事。

當時劉文秀還是念及十多年兄弟之情的,況且,二十餘萬大西軍,李定國麾下五萬餘人,而自己才三萬多人,二人加起來,還不如孫可望一個。

這要是一旦決裂,先來一場手足相殘,到時就是一個兩敗俱傷的結局。

所以劉文秀那時,還是想和稀泥的。

可眼下,李定國當面逼着劉文秀表態。

劉文秀稍一遲疑道:“你我都認爲,孫可望就是董卓那樣的人,可就算誅殺了孫可望,也難免會出現像曹操那樣的。”

李定國雖說是武將,可這話還是能聽出味來的。

劉文秀的意思是說,咱們十幾年的兄弟,誰還不知道誰啊?孫可望之前也不是這個樣子的,是因爲坐上了那位置,野心才越來越大。今日我聽了你的話,隨你討伐孫可望,來日,你坐上了那位置,或許也會變得象孫可望一樣。

李定國隨即當着劉文秀的面,指天爲誓,此生決不學孫可望。

劉文秀這下沒話說了,於是答應,合兵共討孫可望。

首先第一步,兩軍會師,即日趕往安龍府護駕。

……。

三日後,正月二十二。

李定國、劉文秀率八千大軍,趕到安龍府,包圍了孫可望留下的守軍,守軍將領白文選,也是張獻忠的舊聞將,與李定國、劉文秀平日關係不錯,見是“小尉遲”來犯,哪還有心思對抗,隨即下令全軍反正。

於是,孫可望留下的六千軍隊,瞬間成了李定國、劉文秀的人。

見到永曆帝時,君臣抱頭嚎啕大哭。

隨後,永曆爲感李定國、劉文秀忠於王事、前來救駕,大手筆冊封,封李定國爲晉王,劉文秀爲蜀王,白文選爲鞏國公,一應軍政大事皆由李定國一言而決。

這王爵,可不比孫可望自封的秦王遜色,晉、蜀的王爵封號,一樣是親王爵。

想來永曆一是真感恩李定國二人的忠誠,二是故意要噁心孫可望。

事實上,李定國自此,已經有了當年魏王曹操的名份。

這次政變,直接使得李定國掌握了軍政主動權,爲他真正掌控大西軍奠定了大義名份。這也使得吳爭想讓大西軍東進的建議,開始提上了永曆朝的日程。

永曆堅定支持大西軍東進,在他看來,與其讓孫可望在得悉政變之後,會師火拼,不如東進,與吳王連成一片,這樣既可驅虎吞狼,又可與鄭成功會師,可謂一舉兩得。

……。

宋安連續十天的密查暗訪,結果一無所獲。

他的注意力集中在大將軍府衙門中任何一個人,至於地方官員,沒有進入他的視線。

也是,地方官員,就算被多爾袞收買,也不足以威脅到吳爭的安危。

就算各地衙門有差役,那也無法與大將軍府數百府衛相提並論。

所以,宋安的目光一直盯着大將軍府,把每個接近於吳爭的人,仔細地篩選了一遍。

甚至左右布政司、按察司、財政司等等,連馬士英都沒落下。

可是,查不出任何可疑之人來。

“少爺,會不會是情報有誤?”宋安不得不開始懷疑情報的正確性了。

吳爭也覺得不對勁,按理說,能讓沈致遠冒險傳來的情報,應該沒問題纔是,況且還搭上了一個長林衛檔頭清吟,那更加不會有誤。

可吳爭同樣自信,大將軍府的班底,是自己仔細遴選過的,應該能信得過。

如果連這都出了問題,那吳爭得怪自己,沒有識人之明瞭。

第七百九十章 給妹妹想轍賺份嫁妝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收復海州(一)第五百七十七章 義興朝第一次民亂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訛詐!第一百三十七章 同是明軍,何必內訌?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銀子,永遠是頭等大事第三百九十六章 君子,須欺之以方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有些不要臉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宋徵輿招供第九百八十四章 陰謀之下,最慘的是無辜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該發生的,已經發生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才難得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湊份子原來是這意思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爲決戰做準備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你說你不知,我信!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不一樣了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統戰,其實也是武器第三百二十一章 人舌無骨,黑白顛倒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南北三個戰場(一)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南北三個戰場(三)第一千十一章 那是朱家家務事第三百三十三章 信用放貸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私誼還是公義第七百十章 第三次和談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沛縣之戰(一)第一百十八章 山賊比朝廷有錢第六百十二章 相煎何太急?第九百七十八章 你算個屁?第四百三十七章 猜忌是顆見風就長的種子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定是瘋了第五百零一章 吳爭被伏擊第四百六十五章 血戰鎮江城(一)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磊落之人第一百零二章 你太沒良心了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立場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安西王李定國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找補銀子?第三百五十六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沛縣之戰(三)第四百十二章 杭州灣水戰第五十八章 讀書人之氣節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兵權交接第一千三百十九章 主動出擊?第六百十一章 一個如曹操般的英雄?第五十四章 驅虎吞狼?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口舌如簧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小人與君子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父子情深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驅虎吞狼?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蔣全義脫險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劉放的功業(二)第九百九十四章 廖仲平奇蹟般地生還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嶽小林撿了個大便宜第一百五十一章 神來之筆第七百六十三章 吳爭練兵(二)第六十八章 站直嘍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柳如是是個奇女子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口舌如簧第二百十五章 吳勝兆在猶豫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糧食第二百七十八章 誤會引起的騷亂第九百三十三章 坑敵沒商量第三百章 騙鬼呢!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立場第九百三十一章 小的十九了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人心最複雜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軟肋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陳守節父子的爭吵第九十九章 想得美,做得更美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戰術僵持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選將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城破在即第七十六章 軟的不是脊樑第六百七十八章 老夫不如你第一千四百十九章 談判(二)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一切充滿着變數第七百三十七章 將計就計第一千三百章 妥協第五百三十章 還能見到哥哥……真好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事大了第九十六章 能不死,就別讓他死嘍!第四百零二章 首輔之位第六百九十五章 這是晚輩想都不敢想的啊!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是策反嗎?第七百十一章 令人討厭的錢謙益第三百零八章 命不該絕第五百四十五章 堅拒吳王爵第三百七十五章 莫稱王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小勝怡情第三百十九章 吳爭欲救奸倿第一千二百十五章 最親密之人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沛縣之戰(四)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定是瘋了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能贏第三百零四章 賺取博洛第九十四章 你敢死,我……不敢!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如果是意外呢第九十四章 你敢死,我……不敢!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戰爭的帷幕被撕開第三百二十一章 人舌無骨,黑白顛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