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北伐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馬士英有些得意,他學得很象,仰頭看着天,揹負着雙手,施施然道:“想要不重演這場悲劇,就得走一步想三步,不,至少得想五步……找到了問題的癥結,就要解決它,才能避免再犯同樣的錯……北伐其實不難,難在統一人心,一個人心不穩的國家,稍有風吹草動,便會分崩離析。如果不解決好這些,北伐有何意義?”

黃應運看看馬士英,再看看遠處正在建造的戰艦,那龐大的身影,形成的震懾力,讓黃應運不由得放聲嘶吼起來。

悲憤、興奮、委屈、不甘,還有一絲……敬佩。

黃應運心中隱約感到,眼前所看到的這一切,已經不是一個明室麾下諸侯應有的實力了,而是爭霸!天下!

從馬士英的話意中,黃應運能依稀口味和印證這種感覺,吳王圖得,不僅是北伐,而是天下。

正是這種呼之欲出的衝動和壓抑,讓黃應運無端地想嘶吼。

原來,安西王和自己夢寐以求的一切,在吳王的江南,早已成了習常。

這種心理上的落差,讓黃應運想拿頭撞牆。

可謂是,五味雜陳。

馬士英笑着搖搖頭,他也這麼過,可後來,馬士英習慣了。

做爲過來人,馬士英沒有理會黃應運,而是遠遠走開,任由黃應運在那瘋狂渲瀉。

……。

黃應運第二次見到吳爭時,是去松江府的鐵路修建現場。

當時吳爭也在視察工程進度。

爲了趕工程進度,從杭州至吳淞大概七、八百里的鐵路,被分成了三段,杭州至嘉興段,嘉興至華亭段,華亭至吳淞段。

每段由南北同時開工。

動用了二萬多人力,都是之前大戰中所俘虜的清兵,當然,九成以上都是漢人。

吳爭對俘虜是這些俘虜是“仁慈”的,給了他們悔過自新的機會,只要修建完鐵路,便可恢復自由,無論是留在江南,還是返回江北,都不會阻攔。

所以,這些人的勞動積極性挺高,進度也很快,吳爭是滿意的,心想,估計一年半下來,就可以試運行了。

與黃應運碰上時,吳爭當時的心情不錯。

他微笑着對黃應運道:“看了這幾天,你心中有何感想……說來於本王聽聽。”

黃應運眼神複雜地看着吳爭,喟嘆道:“學生這幾日,看到了許多半輩子不曾看到的,聽到了從來不敢想的,也見識到了北伐軍的強大……但凡軍工坊、造船所、商會等等,這其中有任何一樣如果爲大西軍所有,那麼今日,湖廣應該早已收復。如今吳王這些全都擁有,逐鹿天下,北伐必定成功!”

吳爭笑意更濃,奉承話誰都願意聽。

黃應運接着道:“可學生依舊想不明白,吳王還在等什麼?吳王完全不必擔心,渡江北伐因孤軍深入,而遭清軍包圍,其實只要北伐軍渡江一擊,以風捲殘葉之勢,收復揚州全境,如此,江北軍民必附之者衆,可謂一呼百應之局……清廷主力被牽制在西南、西北,根本來不及趕回救援,若吳王收復揚州,兵鋒直指徐州,清廷震動,天下震動,當可成不世之偉業。”

吳爭呵呵笑道:“老馬沒和你解釋過嗎?”

邊上馬士英忙道:“屬下解釋過了,就按王爺當初回答的話,原封不動說予他聽了。”

黃應運搖搖頭道:“馬大人確實是向學生解釋了,但學生經過這幾日反覆思量,總覺得……不妥。”

吳爭問道:“何處不妥?”

黃應運道:“吳王天縱奇才,學生自知不如,但心中有四個字想一吐爲快。”

“儘管講就是。”

“因噎殘食。”黃應運緩緩說道,“智者不取。”

吳爭神色不動,帶着原有的笑容,回身指着正在修建的鐵道,對黃應運道:“知道這裡修建的是什麼嗎?”

黃應運答道:“之前不知,但經過馬大人解惑,如今已經知了……只是學生不明白,杭州至吳淞官道通暢,吳王耗費如此大的人力、物力,修建這樣一條鐵路,有何意義?粗略估算,這條路所耗費的錢財,怕是足夠十萬大軍,渡江收復揚州全境了吧?”

吳爭呵呵大笑起來,“你說得有道理,不過你還是少算了所需的耗費……本王告訴你,這條鐵路所耗費的錢財,足以讓十萬北伐軍,攻克徐州了。”

黃應運以爲說動了吳爭,忙道:“吳王容稟,這時候停下來還來得及,將這些精鐵打造成鋼刀、火炮等利器,即刻備戰,不日北伐,定能……。”

吳爭擡手,打斷黃應運,道:“揚州之北,包括徐州、天津,雖說普通民衆還有反抗,但整個士人階層,大都已經歸附滿清,本王揮師北上,是去殺光他們嗎……對了,他們或許會降,不,他們一定會降!可降是真心的嗎?肯定不是!那本王要這些人何用?殺殺不得,用不甘心,留着是禍害……難辦得很哪。”

黃應運有些頭暈,他理解不了吳爭究竟說的是什麼意思。

吳爭笑道:“如今南直隸有天子,雲貴有皇帝。江北各府之人,各有各的利益,他們一旦被本王壓制,利益訴求得不到迴應,自然會去找兩皇帝……黃應運,你不會想不到最後的結局吧?那是一場比韃子屠城更悲慘的事。因爲,那是漢人在自相殘殺!”

黃應運漸漸會意過來,他聽懂了。

吳爭在名義上,還是義興朝的吳王,如果揮師北伐,收復江北,那麼朝廷再次北遷,土地和人口自然是歸義興朝的。

但西南有永曆朝,一旦北地光復,永曆朝自然也要上京,義興朝自然不會容忍。

讓誰成爲遜帝?

就算兩個皇帝都自願遜位,手下的大臣願意嗎?

如此一來,雙龍相鬥,同室操戈之局,絕對無法避免。

這樣一場知根知底的內戰,必會對天下造成比滿清南下更大的破壞。

有隆武朝和魯監國互殺來使、劍拔弩張的前車之鑑,這一切在預料之中。

第七十八章 有魂的軍隊,不死!不滅!第四百二十六章 是時候收復紹興了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存在即有理第三百二十四章 馬士英的選擇第六百四十九章 沈致遠如願以償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傳言不虛第九百八十一章 吳爭在哪?第七百三十七章 將計就計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扉未開,何談坦誠?第五百三十八章 馬瑤草,你得表態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心裡長草第二百五十三章 撤往平崗山第五百七十五章 江南軍校第八百九十七章 誰是雛?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第九百零九章 兩老太爺過招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究竟想做什麼第五百五十五章 磨難之人多陰詭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嶽小林撿了個大便宜第三百九十一章 吳爭是惠宗後裔?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佈局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科技纔是戰鬥力第一百七十八章 錢翹恭的選擇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開始收官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殺陳錦第七百二十章 不服!第三百六十五章 應天府之變(八)第六百六十八章 賣天價地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再戰海州(四)第五百四十章 太子要登基了第九百三十四章 覆滅之路第七百六十三章 吳爭練兵(二)第三百三十章 主憂臣死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錯覺、美夢第二百零七章 莫老,老莫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趁它病要它命第三百三十六章 本候不是伯樂第二百六十三章 停戰談判開啓第一百六十一章 壯哉,夏文忠公!第九百四十章 會晤朱媺娖第六百九十八章 南蠻子,好大的口氣第三百九十一章 吳爭是惠宗後裔?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君子之約第一百零七章 魏某是揚州人第八百八十二章 能爲友赴死的人,怎麼可能投降敵人?第十四章 直把杭州作汴州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變第六百二十六章 你爲什麼不去死?第八百三十四章 反清者榮,降清者恥,賣國者必誅!第九百十章 曉看天色暮看雲第三百二十五章 黨爭泥沼中爬出來的小人第五百八十四章 皇帝的新裝第八百十章 這哪是護院,分明是軍隊第六百二十二章 紹興城再度易手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將計就計(二)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若無恥,則無敵第一千一百十四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五百四十九章 應天府,一片詳和!第二百九十三章 吳老爹身體有了起色第六百九十九章 最簡單的道理,往往最難做到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沛縣之戰(四)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各懷鬼胎第二十一章 說好的把總、千總呢?第六十章 話絕、意絕,便是不可挽回。第一千六百十九章 再落一子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不識趣第九百五十四章 換你的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經略杭州府?第七百十八章 那就讓人家聽聲響唄第四百三十三章 方國安欲歸明第二百八十一章 風滿樓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虛則實之第六百四十八章 死戰!死戰!第八百二十一章 里長、族長的威嚴第九百零四章 事關生死,不可大意第三百三十四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第三百二十五章 黨爭泥沼中爬出來的小人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堵截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戰術欺詐第五百四十三章 如沐春風第七百九十四章 一樁滅門血案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一千三百十四章 吳、晉聯姻?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祖大弼請降第九百八十七章 該死的忠臣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是雞肋嗎?第一千五百十章 誰合適?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陳錢山水師第七百八十五章 你放心,本王就是隨便問問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誰也不是傻子第七百五十八章 練兵賭約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真是坑嗎?第五百六十八章 吳老爺人老心不老第二百二十二章 無師自通第一百章 這下老子要破產了。第一百六十章 大敗多鐸第四百五十四章 清軍是紙老虎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父子情深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硝煙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