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好人?壞人?

王一林一怔,而後啐道:“就這話,你也敢稱是一樁功勞?義興朝亂了嗎?鄭芝莞癡心妄想罷了……呃,鎮海侯,誰家的鎮海侯?”

陳藜搖搖頭,答道道:“……他沒說。當時我也以爲這只是酒後亂語,聽過也就算了,但這次鄭芝莞令我率艦隊出海劫掠商隊,臨行前特意囑咐我,劫貨之後也須……殺人。”

王一林眉頭皺了起來,沉聲道:“劫貨也就算了,爲何定要殺人?”

“我當時也奇怪,往常我水師假冒海盜出海,除非商船反抗激烈,否則儘可能不害人命……所以我就問了。”

“他怎麼說?”

“鄭芝莞答得很含糊,只說,不如此,何以使得延平王答應,我水師北上。”

“什麼意思?”王一林聽了一時頭有些暈乎,腦子不太夠用了。

陳藜猶豫了一下道,“大人,我水師早在昨日,就察知這次商船船隊是掛了北伐軍旗幟南來的。”

“是。”王一林點點頭道。

“鄭芝莞明知是北伐軍旗下商隊,卻依舊執意劫掠,還在臨行前特意囑咐我,劫掠之後殺人。”

“……。”

“吳大人難道還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嗎?”

王一林漸漸會意過來,鄭芝莞這是在存心挑起鄭家與吳爭之間的仇恨啊。

可王一林一時還是想不明白,這爲了什麼?

兩家陸路不通,就算髮生衝突,也只在海上,就算鄭家水師再強大,也無法登陸作戰,真要在浙東登陸,就眼下鄭成功不足十萬人,哪怕傾囊而出,也不夠北伐軍打的。

再說難聽點,就算舟山、吳淞二水師不敵,也可避入杭州灣,以岸炮阻擊鄭家水師,以鄭成功的閱歷,難道想不明白這是根本行不通的?

既然鄭成功不可能同意與吳爭開戰,鄭芝莞爲何執意而爲?對他有什麼好處?……好處?

王一林突然會意過來,一把拽住陳藜道:“你說半年前左右,鄭芝莞就說過,義興朝內亂起時,便是鄭家水師北上之日,到時他便是鎮海侯這話?”

陳藜默默點頭。

鎮海侯,這顯然不是永曆朝許諾的。

鄭成功年前剛封延平郡王,如果再將他的叔叔封爲鎮海侯,這非常不妥當。

倒不是說,一家不能同時封王侯。

而是鄭成功的郡王封號——延平,其藩地與鎮海侯的封號是衝突的。

這不是無端挑起鄭家內亂嗎?

那麼,還有誰有權力去封鄭芝莞鎮海侯的爵位呢?

義興朝可以,但會嗎?

或許鄭成功歸附義興朝,義興朝會封。

可鄭成功有可能歸附義興朝嗎?

絕對不會,除非永曆朝滅亡了,不,就算永曆朝滅亡,鄭成功也不會歸附義興朝。

其實道理很簡單,鄭成功先是隆武之臣,可隆武朝滅亡後,鄭成功沒有選擇義興朝,而是宣佈效忠比義興朝還要晚的永曆朝,從這就可以看出,鄭成功心中的打算,那就是效仿他爹鄭芝龍,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當時義興朝勢大,永曆朝勢小,鄭成功如果選擇歸附義興朝,或許義興朝實力就會更大,但不容置疑,鄭成功會被吳爭壓制,這道理更簡單,吳爭在義興朝經營數年之久,加上有大將軍之銜。

就算義興朝皇室與吳爭不太對付,也不會說鄭成功一來,將吳爭的大將軍位黜落,讓於鄭成功吧?

所以,不管鄭成功實力再強,一旦歸附義興朝,必在吳爭之下。

這就是鄭成功不選義興朝而選永曆的關鍵原因。

道理其實和孔明不選勢力強大的曹操,而投無立錐之地的劉備一樣。

只有反其道而行,化腐朽爲神奇,才能彰顯出孔明的能耐來。

事實上,原來歷史也是如此,鄭芝龍奉朱聿鍵以明朝疏藩即位稱帝,可朱聿鍵曾是高牆中的罪宗,既缺乏自己的班底,又沒有足夠的名分,這一先天弱點,使他不能不依賴倡先擁立的閩實權人物鄭芝龍、鄭鴻逵兄弟。

朱聿鍵即位後就以擁戴之功,加封鄭芝龍爲平虜侯,鄭鴻逵爲定虜侯、鄭芝豹爲澄濟伯、鄭彩爲永勝伯,整個朝堂,鄭家一家差不多佔了一大半了。

鄭芝龍降清之後,鄭成功效仿他爹,先奉隆武,隆武朝亡,鄭成功做爲國姓爺,做了什麼,打了哪幾仗,立過什麼功?

按理如果他確實沒有私心,隆武朝亡,就該直接去投永曆,可鄭成功沒有,他明裡權衡,暗附紹武。

紹武(隆武的親弟弟)朝才存在了半年時間就亡了,鄭成功當時做什麼了?

在南澳募兵,紹武亡之後,鄭成功以“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罪臣國姓”之名誓師反清。

搞笑的是,這國姓,還是隆武封的。

而紹武一亡,他也沒有投了永曆,隆武朝亡於1646年,永曆元年是1647(永曆由監國登基是1646,次年改元)他依舊沒投,一直到永曆二年,他都沒投。

這是奇貨可居、待價而沽啊。

果然,永曆撐不住了,冊封鄭成功爲“延平郡王”,於是鄭成功立即改旗易幟,宣佈改奉永曆年號爲正朔,但事實上,兩個勢力中間隔着十餘萬清軍,鄭成功依舊是聽調不聽宣,不,事實上,不聽調也不聽宣。

甚至最後永曆朝亡,鄭成功都沒有派兵前往救援,雖說中途遙遠,可其心,也是路人皆知的。

王一林將陳藜所交待的事,大致串連起來,也猜測到了一部分事實。

那就是鄭家果然有人通敵,至少鄭芝莞已經可以確認。

王一林悚然而驚,這是多大的一個局!

半年前,鄭芝莞已經暗通清廷,已經揣摩到義興朝內亂起時,就是鄭家水師北上之日。

也就是說,鄭芝莞在半年前,就知道義興朝會亂,而事實上,義興朝今年已經夠亂了,先是大戰,後錢莊弊案,暴發慌亂,連皇帝都換了,而遜帝自盡了。

而鄭芝莞說這話的當時,五、六月的那場大戰尚未暴發,義興朝天子還是朱慈烺。

這怎能不讓王一林驚悚。

他緊皺眉頭,臉色陰沉得可怕。

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施琅的人生關口第九百七十一章 小心暗箭!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陽謀第八百二十一章 里長、族長的威嚴第一百十五章 山賊都配軍師第四百三十二章 平崗山突圍戰第八百九十二章 禍水南引?第二百零二章 軍議第一千零十章 想罵就罵吧第四百七十五章 理念之爭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見證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小林騎的首秀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茶山海戰(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殺嗎第九百六十五章 天道輪迴,躲不過的!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親不親故鄉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殺人?救人!第四百四十章 周大虎到了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教唆(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主弱臣強第一章 今日便是最後一戰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出手第三百八十九章 圖窮匕現嗎第九百九十一章 尼堪趁機反擊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箇中好手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誤國誤君第一百三十四章 黑白顛倒第一百二十章 我朝要舉兵反攻第七百十五章 一場不對稱的對決第六百八十二章 你想要朕怎麼做?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南北三個戰場(二)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不講道理的吳老爹第七百七十二章 不安份的沈致遠第七百三十九章 血染奉天殿外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子龍欲彈劾錢謙益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叔王也有野心第六百四十七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六十七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亂拳差點嚇死老師傅第八百五十三章 敲竹槓第六百零七章 陰謀才露尖尖角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間自有真情在第六百零九章 夜梟第九百八十八章 閹豎第九百二十九章 一場本不該發生的民亂第七百二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四百八十二章 你太魯莽了!第七百四十九章 開科取仕?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醴陵會盟(二)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是真傻,還是裝傻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比吳三桂更可恨的大漢奸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二百十八章 來世……好運!第四百四十九章 偷襲戰變成遭遇戰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諸事不宜第七百零二章 沈致遠說,這是個陽謀第七百八十九章 軍旗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施恩太重反是禍?第七百章 沈致遠破釜沉舟?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一百章 這下老子要破產了。第六百三十四章 你究竟想做什麼?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再編新軍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誰入了誰的坑?第五百九十九章 別招惹偏執的女人第九百六十六章 仇須報,債得還!第三百八十九章 圖窮匕現嗎第九百二十二章 蔣全義是個狠人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微服私訪(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朱媺娖要北遷第一百五十章 火炮專家第六百五十六章 我們得有過苦日子的覺悟第四百五十六章 福州變局第七百六十一章 殺雞儆猴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亂的,就是規矩第一千六百十九章 再落一子第九百七十四章 絕不放過一個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一丘之貉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興國公談判第七百四十二章 工商皆本第二十六章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就是陽謀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攻海州?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不對稱的戰鬥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讓“子彈”飛一會第八百十三章 潛入縣衙第五百九十六章 他們在北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沒了左腳的和碩豫親王第五十七章 老好人也有氣性啊?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海州光復第四百五十五章 戰爭規模開始擴大第四百十三章 擊沉它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做人難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飛雲橋之戰(一)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再戰海州(四)第五十一章 老夫聊發少年狂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既然趕上,就沒退路可言第五百八十一章 你馬屁拍得卻不夠高明第三百四十四章 他也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