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緊追不捨

酉末戌初。

太陽已經落山,天色已暗。

拋棄輔助戰船的鄭芝莞水師趕到東涌山水域。

據斥侯稟報,敵水師在三桑島礁水域(北桑、西桑、東桑)。

鄭芝莞猶豫起來,距離已經接近,但很可能追不上了。

因爲三桑島礁一過,就是台山島,過了台山島,就離金鄉衛不遠了,已經進了浙東水域。

望着艙外已經變黑的天,鄭芝莞心中嘆惜,這一天一夜的追逐,白花了力氣。

鄭芝莞想要撤回了。

可這時,又有斥侯來報,敵水師減慢了速度,似乎有駐泊之跡象。

鄭芝莞詢問周邊水域可有敵情。

在得到否定回答之後,鄭芝莞心中有一團火燃起,天助我也!

不是鄭芝莞太魯莽,沒有發現,敵水師爲何減慢速度的異常。

按道理,不遠就是浙東水域,敵水師不應該減慢速度。

可鄭芝莞自己說服自己,敵水師駐地在陳錢山,從三桑島礁水域前往陳錢山,還得要一天的時間,與其整夜在海上航行,冒突發風暴的風險,不如駐泊三桑島礁水域來得安全。

三桑島礁,北桑、西桑、東桑呈三角狀,中間是天然的駐泊港灣。

所以,鄭芝莞根本沒有去考慮,敵水師是不是已經知道自己率水師在追趕。

這很重要,如果敵水師知道後有追兵,還想駐泊,那一定是有問題的。

如果不知道,那麼,鄭芝莞猜測敵水師駐泊,是有道理的。

然而鄭芝莞心中燃起的火,讓他疏忽了這點,在他看來,閩粵水域中,從沒有別的勢力滲透。

自然,向北的敵水師,不可能知道身後的情況。

鄭芝莞下令,全水師繼續追擊。

……。

走海路與走陸路不一樣。

浩瀚的大海上,不是想怎麼走就怎麼走的。

寧靜的海水之下,哪裡有暗礁、暗流、漩渦或者什麼時候突然起暴風,就象三歲娃兒的臉,說變就變了。

再強大的戰船,在風暴面前,那也是紙紮的。

就象鄭成功第二次北伐時,一千多條戰船,十多萬大軍,被一陣暴風吹得是稀里嘩啦,慘不忍睹。

鄭和七下西洋時,那也是沿着海岸線走的。

哪怕是後世強大的鋼鐵戰艦,在航行時,那也只敢走已經探明的水域,俗稱爲航道。

所以,此時的海船,不管是商船還是戰船,基本上都是沿海岸線走。

不管是從補給方便,還是規避風險,除了生死關頭,船,離不開岸。

王一林就是沿着海岸線向北“逃”,這是他第一次走如此長的航線。

在叔叔王之仁的水師這麼多年,王一林最遠的航程,也僅是去落伽山(普陀山)。

大部分時間,也就出入長江。

王一林非常謹慎,他從陳藜留下的,幾個鄭芝莞的心腹口中拷問出,鄭芝莞確實與多爾袞有暗中聯繫之後,就更加警惕起來。

瘋狗,會亂咬人。

何況是是被多爾袞許諾了鎮海侯的鄭芝莞。

結合陳藜的口供,鄭芝莞要挑起吳爭與鄭成功火拼的計劃,已經呼之欲出。

至於這其中具體的經過和細則,王一林已經不願多想,這種煩心的事,交給杭州府那人去勞心吧,王一林從昨天就已經派人送信回杭州了。

眼下最要緊的,就是儘可能地擊敗、消耗鄭芝莞追來的水師。

用後世的話說,就叫消滅對手的有生力量。

不,這不準確,按吳爭的計劃是,遏制鄭家水師北上之心。

但王一林不認同,他要以戰養戰,雖然吳爭不同意自己劫戰船,可王一林卻不想放過這機會。

哪有海盜不劫掠的?

這也太對不起自己背這惡名了不是?

有道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王一林與張名振私下商量。

張名振是個“正直”之人,稱只能按之前與吳爭共同商議妥當的計劃行事。

可在王一林請吃了一頓酒席之後,張名振的口風就有了些改變。

張名振道,軍令如山,可只要我看不見的,那就當不知道。

這話聽着彆扭,但可操作性極強。

王一林所部是誘餌,也是戰場先鋒。

張名振的吳淞水師是主力,也是後援。

吳爭的兩支水師,也只有新編吳淞水師的艦船是新式炮艦,實力是夠,但主力艦不多,除了購買的十二艘之外,也就船塢這兩年多仿造的八艘了,還是四十八門炮的中型艦,稱不上主力艦。

船塢今年纔開始仿造六十四門炮的主力艦,這也是張名振盯着吳爭討要的原因,因爲如今開建的四艘主力艦,吳爭是要補充進舟山水師的。

王一林自然清楚張名振的心思,於是就有了一席酒宴,“買通”了張名振,王一林答應,只要得手,可以分張名振三成。

然而張名振提出五五分,否則一拍兩散,按計劃來。

王一林只好同意,與其啥都得不到,不如慷慨一些。

就這樣,吳爭的計劃,被這二人偷偷地改動了。

原告的計劃是這樣,吳爭在得知永曆朝和鄭成功將觸手伸進浙東海域,併成功策反了王得仁之後,反應是激烈的。

迅速令張名振吳淞水師及王一林率舟山水師之一部,剿滅王得仁。

之後,吳爭與張名振、王一林共同商議了一個預防、遏制鄭家水師北上的計劃,那就是打一場規模可控的局部海戰,對鄭成功進行威懾和嚇阻。

事實上,吳爭心裡對鄭成功水師是忌憚的,自己水師新編,就算有那些新式戰艦,可一旦開戰,兵器不是唯一影響戰爭結果的因素。

鄭家水師龐大,戰船數量之多,遠超吳淞水師、舟山水師數倍,不,應該是十數倍。

吳淞水師、舟山水師合計起來,戰艦尚未超過百艘,而鄭家水師,幾年前就已經超過千艘。

一旦開戰,就算是拼消耗,吳淞、舟山兩支水師也抗不住。

所以,吳爭嚴令,這次作戰,吳淞水師不得金鄉衛,只能將戰場設在金鄉衛以東水域。

這是應對戰後,雙方朝廷扯皮時,自己可以立於道義至高點。

畢竟,是鄭家水師“欺負”到浙東水域來了嘛。

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還敢躲?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收復海州(五)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和談風波(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總有刁人第八百五十七章 爾虞我詐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誰是後生?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恐嚇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飛雲橋之戰(一)第四百零三章 待君子以誠,於小人以謀第二百十七章 攻入蘇州城,但這就是個泥沼第二百十四章 三反之政,烏乎不亡?第七百八十章 蛇鼠一窩第七百二十一章 王師還能北伐嗎第七百四十六章 這怎麼能叫助敵呢,該叫敵助我纔對。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三姓家奴罷了第一千三百十九章 主動出擊?第一百零一章 好苗子第四百十四章 收復紹興的日子不會太遠了第四百七十九章 打殘活秦檜第六百五十一章 將錯就錯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一萬年太久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漢明半月談第三百三十七章 一石三鳥第五百五十三章 這黑鍋不能背第五百五十三章 這黑鍋不能背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人人皆有選擇第三百二十八章 用人得疑第一百九十八章 只有實話最能動人心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人想快樂,就得學會裝傻第二百四十一章 殺光建虜,復我大明!第七百五十章 兩部兵書第一千零九十章 愣頭青陳其材第一百二十六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撿了個名士(二)第十二章 還能再巧點嗎?第八百九十八章 天罰第一百十八章 山賊比朝廷有錢第三百七十章 是你自己下來,還是讓我拽你下來?第七百九十六章 與張煌言起了爭執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兵權交接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得先捅死你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真實和齷齪第七百十章 第三次和談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既然趕上,就沒退路可言第七百九十八章 殺一人而救百人?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真小人!第五百四十八章 我信。可天下人未必信。第一百十七章 劉老三臨終遺言第五百十章 反擊!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好人?壞人?第三百三十八章 錢莊、匯兌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開始收官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公私兼顧第六百十一章 一個如曹操般的英雄?第五百三十三章 這理得說明白嘍第六十七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殺雞儆猴第七百十九章 本公年少氣盛,怕捺不住自己性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經略杭州府?第六十七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六百九十四章 疼得令人發抖、羞得沒臉見人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你竟敢在本王面前提銀子?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傳言不虛第六百七十三章 你的腔調倒越來越象他了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沛縣之戰(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清君側,誅奸倿!第一百零八章 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第一百六十八章 方國安投敵第六百五十四章 北伐軍萬歲第六百七十五章 濟爾哈朗的煩惱第六百四十九章 沈致遠如願以償第四百三十一章 瓜瀝攻防戰第二百五十六章 長江水戰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六百五十八章 錢肅樂終於改變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東藩海戰第六百六十七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第七百九十八章 殺一人而救百人?第五十一章 老夫聊發少年狂第八百零七章 哪個馬大人?第七百四十一章 宴請羣商第二百八十九章 他只能答應!第六十一章 瞞上不瞞下第二百四十章 水田阻敵第五百九十二章 王一林的心眼第八百三十二章 當受世人敬重第十六章 人不可貌相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覆盤第一千五百十三章 我兒威武!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老謀深算第七十六章 軟的不是脊樑第四百十七章 登陸地點第一千二百十二章 或許,有一人第四百五十二章 紹興府最後一支清軍覆沒第六百章 局已經佈下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小人物辦大事第四百六十一章 丹陽之戰(一)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漢明半月談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天長之失第一千零二十章 一戰盡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