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虎嘯江淮

“成了?”

“成了!”

“走,去校武場!”

祖騅展示的是三弓牀弩、千鈞弩和元象弓,這是徐佑之前給他勾勒出的大概意向,涉及簡單的物理和數學原理,由天工坊苦心研製而成的破陣守城的遠程神器。

三弓牀弩自不必提,後世威名赫赫,可射千步,具裝也好,巨盾也罷,連人帶馬直接插成串串,沒得商量。也可發射踏橛箭,直接釘入到城牆裡面,成排成行,攻城兵士可以藉此攀緣而上。萬鈞弩更接近宋代的神臂弓,屬於蹶張弩的一種,用腰力和腳蹬上弦,射程可達二百多步。元象弓則是融合了明弓和清弓的特點,區別於現在的漢弓,採用了長弓梢反曲弓的結構,拉距大、儲能足,可射重箭,用來破甲。又因爲反曲,可以用較小的力開更大石的弓,並加裝了凹槽狀的皮革弦墊,以減輕弓弦反彈回來的力量,增加了易用性和穩定性。

不過,弓弩之強,強在於箭,比如清軍有披箭、刺箭、哨箭三大類,天工坊這次分別造了平棱箭、三棱箭、破甲箭等輕、重箭多達二十餘種,可以根據戰鬥單位和戰鬥對象的不同採取不同的箭支,力求把投入產出比最大化。

試射的效果非常驚人,三弓牀弩堪稱大殺器,一支重矢加七支箭,如雷墜地,中者立毀。萬鈞弩也表現不俗,二百步內穿透重重札甲,上弦簡單,達到一定規模後,比三弓牀弩更適合野戰。至於元象弓,六十步內可穿透鎖子甲,最主要的是精準度堪比長了眼睛,如果裝配鎮海都,戰場上幾乎可以做到指哪打哪,想想被五百個狙擊手瞄準的可怕畫面,簡直不要太難。

在場的所有人無不震撼莫名,譚卓興奮的道:“大將軍,有這等利器,魏軍鐵騎再不足慮!”

“決定勝負的是人,而不是兵器!”徐佑給衆人潑了冷水,道:“魏軍具裝盡毀於和柔然一戰,短時間內雖恢復無望,但重騎和輕騎的數量仍舊佔據絕對優勢,我們很可能要在黃河流域和魏軍作戰,天時地利在彼不在我,參軍司還是要多做針對性的謀劃,結合多兵種之間的配合進行不間斷的訓練,做到有備無患。”

衆人心中凜然,收了僥倖,再不敢麻痹大意,道:“諾!”

國家機器一旦全力運作起來,效率和規模都變得十分驚人,經過緊鑼密鼓的連月籌備,楚國上下一心,調集兵力,籌措餉銀,囤積糧草,趕製軍械,擴建船塢,沿江淮線的軍事重鎮堆積糧草如山,刀槍弓弩箭矢甲冑船隻雷霆砲等各種軍械更是不計其數。天工坊和五兵部、將作監深度合作,參考當初趙信船坊和揚州官坊的故例,承擔了各式武器的規制、設計和鑄模等方面的工作,算是合理的發了一大筆戰爭財。

其實以徐佑現在的身份地位,對錢財的需求不算很大,但該收的錢必須得收,否則的話,家事和國事不分,怕是會引起某些人的反感和彈劾。

要知道,只有帝王的家事,纔是國事!

在這數月間,臺城內也接連發出旨意,命左彣爲豫州刺史,移鎮陳留,齊嘯爲兗州刺史,移鎮高平,朱智爲梁州刺史,移鎮漢中,張槐爲湘州刺史兼南蠻校尉,移鎮夷陵,魏不屈接替朱智,出任江州刺史。由護軍將軍狄夏坐鎮中樞,魏不屈兼丹陽尹,聯手拱衛金陵。

另外,顧允不日赴京,正式履職吏部尚書,而空缺的揚州刺史由山陽王安休淵兼領,並以鮑熙爲揚州長史,李二牛爲揚州司馬。

李二牛的任命通過的波瀾不驚,鮑熙的任命則在廷議時被卡住,謝希文希望以臨川王府的舊人來出任這個職位,不過徐佑以西征需要維持揚州局面穩定爲由,說服安休林暫以鮑熙爲長史,若才幹不足,可等西征結束之後,再依着謝希文的意思,另擇良臣代替。

謝希文接受了鮑熙任命,但以父子不能平級爲由,讓顧懷明辭掉了戶部尚書之職,升三品,改任侍中,戶部尚書由戶部侍郎範淮之接任。範淮之出身中等士族,和諸姓門閥素去牽扯,全憑着才幹一步步升官至戶部侍郎,原本以他的品第,侍郎就是做官的終點了,可他也是聰明人,積極的向謝希文等人靠攏,所以這次也得到了積極的回報。

三月七日晚間,春雨細細,方斯年突然出現在大將軍府,還沒來得及說話就昏迷了過去。經過檢查,她的肩頭和後背有多處刀傷,有些結了痂,有些是新創,不過並不打緊,沒有傷到筋骨和要害,否則也不可能活着回到金陵。徐佑以無上玄功爲她療治了內傷,然後交由溫如泉調理了外傷,要不了多久就能恢復如常。

真正讓徐佑驚訝的是,方斯年不僅破了四品,且進境極快,想來該是在北魏另有奇遇。秘府稍前傳來的消息,方斯年入了平城後去找紇奚醜奴,之後離城就再找不到蹤跡,她也沒有主動跟秘府聯繫,生死不知,倒讓徐佑他們好一陣擔心。

“斯年沒事吧?”詹文君還是擔憂,低聲埋怨道:“你也真是的,幹嘛答應她孤身去魏國,從沒經過江湖險惡的小丫頭,千里迢迢的前往敵境,說出來還以爲你虐待孩子呢?”

徐佑苦笑道:“斯年只是心思純淨,其實人極聰明的,當年跟着山宗一路殺抄賊,遇事沉穩……”

詹文君白了他一眼,威風八面的徐大將軍立刻服軟,道:“是是,我的錯,應該派個人跟着她,以防萬一。”

說話間方斯年悠悠醒來,看見徐佑,俏臉露出璀璨的笑容,道:“小郎,那臭和尚追殺我了兩個月,輾轉千里,終於被我抓到機會砍了他的腦袋。”

“臭和尚?”徐佑眸子裡露出幾分冷意,道:“靈智的人?”

“是,他說他叫左溪,是靈智的第七個徒弟,看似瘦弱,手底下可真有幾分硬氣!”方斯年猛烈的咳嗽了一陣,道:“可硬沒有用,他的真炁不夠純,不能持久,被我帶入大山裡硬生生的拖死了!”

等方斯年斷斷續續說了她的經歷,徐佑才知道這一路多麼的驚險和神奇。先是被元光親自點撥,從而破了四品,又被靈智看重,強行留下不成,反倒受元沐蘭的庇護,逃出了平城。然後就是靈智派了徒弟欲動手擒拿,幸好方斯年足夠機智,邊打邊逃,她自幼就在山村裡長大,精通狩獵技巧,又有和山宗廝混的那段經歷,對山川河流的走勢以及野外生存能力都強過左溪太多,所以故意引他入山,最後設了陷阱困住後,一刀砍斷了脖子。

左溪是四品巔峰,單以境界論,和徐佑不相上下,可他吃虧就吃虧在和尚當的太舒服了,有靈智罩着,沒被社會狠狠的捶打過,丟了性命不虧。

又過來幾天,等方斯年恢復元氣,徐佑詳細問了她和元光交手的經歷,是夜忽有所感,正式邁入三品之境。他已在三品山門外徘徊了許久,去年年末玄機書院開院,袁青杞見到他就曾說過似有破門的徵兆,這次受元光所激,算是水到渠成。

倒是清明已經困在五品多年,他比徐佑還早一年成爲小宗師,如今多年過去了,始終沒有突破的跡象,這讓他有些苦惱,尤其看到方斯年後來居上,雖說不會羨慕,可也覺得該努力了。

三月十六日,萬事俱備,安休林登壇拜將,發《征討涼國檄》,痛陳姚吉大逆不道之九大罪,願應涼太子姚晉之請,弔民伐罪。然後以大將軍徐佑爲三軍主帥,都督荊、江、樑、兗、青、徐、豫和揚州等八州內外諸軍事,仍兼任徐州刺史,統率二十五萬精銳悍卒,誓師西征。

自安師愈踐祚以來,楚國從未有人臣達到如此可怕的權位,安休林對徐佑的信任,或許超出了世間太多人的想象。

徐佑隨即以大將軍的名義給魏國新任豫州刺史穆梵致信,說他欲借黃河水道,經豫州、洛州至潼關征討西涼,爲了避免雙方發生誤解,特手書一封,願魏國念及彼此友邦之情誼,慷慨借道。

穆梵曾跟隨元光千里奔襲柔然,毀了鹿渾海的絕戶計就出自他的謀劃,因戰功剛剛調任豫州,刺史的位置還沒坐熱,接信後大驚,立刻飛馬上報平城,並嚴令豫州各郡嚴防死守,在得到平城的諭令之前不得妄動。

三月十七日,幾乎在徐佑的信發出去的同時,中路以左彣率兩萬翠羽軍和山宗的兩萬幽都軍爲主力,共計四萬人,兵出陳留,經潁川北上,進攻許昌。

東路以齊嘯率一萬翠羽軍和葉珉率一萬赤楓軍出高平,乘船經鉅野澤入黃河,然後逆流而上,逼近滑臺,作爲左彣軍的羽翼和後續支援。卜天率兩萬青州軍出歷城,虎視眈眈,做出強渡黃河的姿態,看住冀州、濟州的守軍不敢合兵去抄齊嘯後路,並救援豫州。

而西路由檀孝祖、薛玄莫、澹臺鬥星率五萬荊州軍從襄陽出南陽,直逼陽城。姚晉帶一萬御朵衛和朱智率梁州一萬銳卒出武關,牽制關中的涼軍,爲中路攻打潼關創造機會。朱睿帶着一千白馬鐵騎出子午道,繞到長安後面,作爲疑兵,利用騎兵的機動能力,縱深迂迴穿插,徹底攪亂西涼的大後方。

三月二十一日,徐佑親率十萬中軍從彭城乘船沿汴水,出石門,入黃河,兵鋒直指倉垣。

東路、中路和西路齊頭並進,在從洛州陽城到東郡涼城,八百多裡的戰線上,擺開了二十五萬大軍,號稱百萬,天下震動!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

第八十二章 見官第一百五十四章 軍心和兵諫第八十一章 折翼錢塘第九十八章第五十九章 壯士斷腕第六十八章 各有造化第三十五章 山中名紙第六十九章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第三十五章 可有來世第一百五十五章 風水第八十四章 搬石砸腳第五十九章 雨夜第一百零七章 三都賦第三十章 拖延日久第三十五章 如真似幻第四十七章 不怕髒的刀第二十六章 韻外生韻,香外生香第四十一章 療傷第一百零九章 定品第一百零一章 心鬼既生,禪心安在第三十六章 再遇佛子第四十二章 租米錢稅第五章 揚帆南下第八章 借面弔喪,監廚宴客第八十五章 迨其謂之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夜暴富第九章 貴與賤第八十四章 朝真第二十二章 君子九思第九十九章 道人有道山不孤第四十八章 漫把青泥汗雪毫第二十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第六十章 斬蛟第二十七章 日月逝矣,歲不我與第十五章 破衣難抵萬金脯第五章 月痕第六十三章 文武第一百二十六章 殺,師第一百一十五章 脫身第六十九章 猶如蓮花不着水第八十章 紫花樹下,阿彌陀佛第一百零八章 一分爲二第六十一章 借力打力第五十五章 鳶墮腐鼠,虞氏以亡第十二章 揮手道別第七十四章 改良第一百零五章 七言從此貴第二十八章 討賊檄第七十九章 三尸五鬼紫亂朱第三十七章 暮春三月,草長鶯飛第一百六十二章 萬里共月明第九十四章 白蛇現世第七十章 盤螭將飛第二章 品色服之制第一百一十六章 鬼起幽府第四十八章 何以爲報第九十章 清明見清明第七十六章 錦瑟無端五十弦第五十六章 絕崖偶遇第二章 五石散第十七章 綻放梅花似血第五十七章 撲朔迷離的山中奇事第八十四章 搬石砸腳第三十九章 巴蛇塗白第六章 君子不欺第四十四章 官子(補昨天)第二十五章 成擒第一百三十一章 擒作佳人奴第五十一章 何爲道第八十四章 宮掖殺機第五十六章 別去經年,人心易變第七十七章 備戰第三十二章 大德寺第十四章 逃離第一百五十七章 明月閃耀第一百一十三章 深謀遠慮第二十五章 流言四起第八十二章 青雲第五十五章 針鋒相對第七章 夜戰第一百章 謀在局外,人在戲中第六十四章 生死來去,皆不由己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湖八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搶客第九十章 伐鼓淵淵,振旅闐闐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三十四章 故家喬木第八十一章 既見君子,雲胡不喜第一百二十三章 寄與愛茶人第五十一章 存亡貴賤付皇天第三十九章 爭風吃醋第六章 雪泥驚鴻第七十九章 如鹿在園第七章 司隸府第四十九章 開國縣侯第六十三章 秀色掩今古第三十一章 人間多苦楚第七十章 枯魚過河泣第三十二章 大德寺第六十八章 大賊小賊